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关于创立新农村建设基金的构想

2015-10-05 15: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摘要:农村严重的资金外流,不仅是当前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所存弊端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关系、支农体制、农村金融和支农资金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创立新农村建设基金的思路,并就基金的主要类型提出构想。

  关键词:新农村 三农问题 投融资 基金
  从理论上讲,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一定要服从服务于实物经济中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上,我国十几年的金融体制改革,确实强化了城市金融服务功能,但却旁落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农村的融资环境目前已变得十分恶劣。广大农村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发展了多年,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加上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农村缺乏投资,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无力消费,“农村贫穷、农民困苦、农业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变,“三农”问题仍然成为经济运转中的重大问题。
  创设新农村建设基金的必要性
  农村金融服务是贫困农民寻求发展的重要支持,投资和消费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两大主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好金融工作。
  (一)从城乡关系分析
  2004年,******总书记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部署,至此,在政治层面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劲动力,中央连续几年颁发了含金量很高的“1号文件”;在经济层面各级政府也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那么在金融层面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呢?面对涉农金融支持作用弱化的情形,基金是农村金融的突破口。
  (二)从支农体制分析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催生了城乡两种社会环境、两种发展环境;农民劳动创造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真正体现,使农民长期陷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之中;支农体系脆弱、农民融资困难、农业经营落后。
  在财政支农方面,中央财政为增强支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从静态看,这无疑是惠农的重大举措,但从动态看,中央的政策效应已被持续上涨的农资价格所抵消;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而补贴落到农民手上则微乎其微,据调查2004年兰州农民每亩地得到粮食直补2元左右,2005年也只有3元多一些;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这在西部一些省份配套资金很难落实;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发展、环境设施、便民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以上后四条规划,需要庞大的支出,尽管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仅靠各级财政的刚性投资仍然难以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银行支农方面,目前我国涉农金融既有政策属性的、商业属性的,也有合作属性的和便民属性的。表面上构成了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际上这些金融部门都由政府主导建立,功能定位重叠不清,根本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甚至制约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农业发展银行自1998年3月起,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主要服务于城市粮棉油购销企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不足;农业银行自1997年以后,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业务,机构和网点大幅度减少,贷款权限上收,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其在农村的金融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趋势明显,其帮农、扶农的作用尚未体现;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的缺陷导致农村资金也流向城市。农民、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得不到基本的金融服务。鉴于此笔者从创新金融着眼,只好另辟他路提出创设基金的构想。
  (三)从活跃的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分析
  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形式灵活多样,适应了农村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较为活跃,表现形式包括合会、民间借贷、集资、农村合作基金等;农村民间金融已占农村借贷市场的很大份额。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式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式信贷机构的4倍。民间金融以绝对的优势占领农村借贷市场;农村民间金融具有天然契约信用优势。民间借贷多以亲缘、社缘、族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借贷双方信息对称,利率灵活多样,设限条件简单,多以信用贷放为主,这些优势正规金融无法比拟。据此可因势利导,组织汇集民间金融的力量催生新农村基金,为“三农”经济发展服务。
  (四)从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分析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目前已达4000亿元,但据对2006年相关的八组数字测算,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黑洞非常大,投入效果较差。如果把财政支农资金直接转化为新农村建设基金,必将改变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弊端,简化拨款环节, 降低资金运行成本,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创设新农村建设基金的类型
  联合国农发基金总裁博格表示:“中国正在进行的建设新农村战略将使农发基金与中国政府成为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农发基金目前已在西部农村实施5个扶贫项目,这些项目通常以农村妇女为特定目标,通过小额信贷,帮助她们获得农田改造、水利和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以及鱼类生产等方面的发展资金。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然要向农民提供更多且还款期限灵活的小额金融服务,这正是基金功能的优势所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需要,拟设以下基金类型:
  (一)新农村发展基金
  基金应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由于我国大多数县级财政缺乏安排生产和事业的能力,地方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上级财政,因此除当地政府出资形成农业生产基金外,中央政府对效益外溢的地方农业生产项目也应给予资金支持。基金来源的另一途径是国家外汇储备。我国已有1.8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储备货币汇率的经常变动,使储备的管理变得异常艰难。如果将一部分储备资产投资于新农村发展基金,一方面将缓解国家储备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使储备资产发挥应有的作用,减少储备资产闲置而造成的浪费。

  基金一部分用于通常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包括农业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应借鉴目前银行发放小额农贷的做法,在完善的农户征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时,利用政府部门出面建立的信用村、信用乡(镇),对信用社发给《信用证》的农户优先授信,尤其是优秀户。在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近年来大量男劳动力转移到大城市,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而根据部分地区农村妇女贷款的实践证明,偿还率极高,因此,基金也可对信用优良的农村妇女直接发放贷款。由于基金的这种使用方式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收益,所以应收取利息。另一部分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开、农业养殖活动与生活分开等,而这部分的投入应逐渐加大。由于这部分基金的使用属于新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因此,应当采用低息、无息、基金贴息和基金补贴、基金直接投资的办法。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必须大量用基金直接投资和基金补贴的办法,逐步缩小东西部农村的差距。
  (二)农村互助基金
  设置该基金的目的是解决当前农村小额信贷不完全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不能真正照顾到最贫困而又最需要贷款的农民这一问题。基金主要来自于自愿参加基金会的农民入股,股份额度可根据参加者的经济状况确定不同的档次,但正常情况下股份额必须同贷款额相对应。
  本基金是一种互助性质的,其使用权仅限于基金会员,只为会员提供贷款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入会,基金的使用必须有较好的效益,因此贷款要付息,且利息要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这样才能动员更多的农村民间资本进入基金中来。其好处是:使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由地下转向地上,有利于国家加强管理,抑制高利率;使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有了可靠保证。借鉴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做法,还可根据参加者的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对极其贫困者可适当降低贷款利率。
  (三)为农民建立“四金”
  为农民建立“四金”(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不仅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惠农济农的最好体现,而且也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需要。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民老无所靠、看病难、建房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统筹考虑,总结吸取城市社保方面的教训,及早着手建立农民“四金”。“四金”的建立应按比例从两方面筹集,一部分由农民定期缴纳,一部分由各级财政专项补贴。至于农民缴纳的部分,可通过改革土地征用政策进行筹集,比如征用了农村土地,除了一次性经济补偿部分外,其余补偿部分逐年拨付到农民“四金”账户,视同农民个人缴纳,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是一种民间公益基金会的形式。设置本基金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我国中高等教育收费越来越高,而西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提高文化素养,实现消除贫困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应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各阶层的捐款,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村委会、民间组织、中介机构、慈善机构、义演活动、国际机构及个人等,同时应将原来“希望基金”的来源渠道整合到助学基金中来,这主要是因为希望基金面对的就是农村。
  希望基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农村校舍、文化站、图书馆、幼儿园的修建,中小学计算机及网络设施建设,农民培训,资助贫困生和贫困教师,资助教师进一步深造,定期开展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与教育专家对话,资助大学生志愿者赴西部支教支农等。建立该基金,还可以与助学贷款挂起钩来,实现信息对称。即由于该基金组织长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调查研究,比较了解贫困学生本人及家庭经济信用状况,因此,对基金组织充分掌握情况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在向银行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时提供足额的抵押或担保,使农村贫困学生能及时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就读大学并完成学业。同时由于基金的担保,可以减轻银行必须深入乡镇进行贷前调查的工作,降低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成本,还可增加贷款的安全保障程度,提高银行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此外,还有:以工代赈基金。亦叫“农民自立自强基金”。该基金资金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筹措。主要用于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垦农田、建设水利、兴修公路、绿化家园等的劳务奖励和专项补贴,这种支出可有效调动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抢险救灾基金。我国近10年来,各种灾难密集发生,危害性越来越大,而且重灾区往往在农村。2008年我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在县一级设立抢险救灾基金具有重大意义。该基金由两部分筹集,一部分是把现在民政部门所支配的财政资金转化进来,一部分是吸纳社会救助金。用于专门应对农村的突发灾害,既可以防止民政部门使用资金中的漏洞,又可以使受灾农民得到及时救助。
  参考文献:
  1.王连德.构建欠发达地区良性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金融参考,2006
  2.苏士儒.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6
  3.常兴华.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J].经济要参,20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