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乡镇卫生院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研究

2015-09-29 0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作为我国农村三级医疗体系中枢的乡镇卫生院,关系着农村几亿农民的身体健康和预防保健,也关系着今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展的成败。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乡镇卫生院文献信息网络,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本文做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文献信息 网络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医疗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的主体,不仅担负着医疗救治,而且还担负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职能,其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却比较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阻碍农村奔小康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是提高医生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文献信息以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更为读者所接受,以INTERNET为依托建立文献信息网络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本文仅就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1.乡镇院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中间环节的职能作用,对维护农村生产力再生产、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巩固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和分配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调整和改革,使作为农村卫生工作重要环节的乡镇卫生院职能作用上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同时,要具有应急事件和急诊急救处理能力,能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及孕妇的接生工作,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根据当地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及年度计划,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有关行业实行卫生监督管理,负责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具备对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计划免疫的开展与监测、一般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指导等职能。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2.文献信息在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每一位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而且要能够将最新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应用于救治病人的临床实践中,这就要求经常翻阅相关文献,跟上医学最新进展,全面提高医生素质。医院文献资源利用好坏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知识更新、学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继续教育的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文献信息以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更为读者所接受。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1995年卫生部建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网, 2000年又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引入了现代化信息传输技能,对医院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融入文献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理念,加强基础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拓展文献资源服务平台。
  3.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根据调查,我国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图书馆,没有资料室,不能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最基本的文献服务。有一些必备的医疗手册和诊断标准等工具书,但大部分是私人收藏。随着网络和通讯设施的普及,互联网的资源方便利用,但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较少,不能普及。因此,如何在乡镇卫生院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村的医疗工作和患者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建设文献信息网络的主要障碍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人员。截止至2000年底 ,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56人,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十年规划》‘九五’阶段的意见”中规定:至2000年,全国平均每个应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数达到1.2 人;目前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有23 个省, 占全国31 个省(区、市) 的74 %。但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大量的无学历人员主要通过招工或顶替接班进入医疗卫生机构。

  2.财力紧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集体福利基金建立和运营,由“生产建设财政”支撑。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转型以来,由于农村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经济支撑的衰落和缺失,以及县、乡财政在财税体制改革后的日益困难,乡镇卫生院所受到的财政支持与集体经济支持逐步缩减或“断奶”,卫生院在县、乡财政有限支持下亏损并勉强维持。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虽然已打破了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一些财政充足的县乡镇卫生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对国税和地税采取不同的包干办法。但是,“分税制”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并没有做到明确合理,地方政府实际上承担着许多本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意味着公共服务供应水平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各异,这样就加剧了长期存在的地区间不平等,违背了公共支出地区间公平的原则。2003年卫生部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揭示,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不到40%的卫生总费用。这就造成了农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可及性和公平性均远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卫生服务上的差距以及各种健康指标的差距。
  3.缺乏基本设施。乡镇卫生院由于人力、财力困难,基本上没有文献信息利用设施,基本上没有图书馆或资料室,没有公用上网计算机,没有阅览室,缺乏文献资料。这直接影响了医生的素质和诊疗水平,进而影响了卫生院的收入,使人才外流,财力举步维坚。
  三、建议
  1.领导重视,配合医院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实用、廉价的文献信息网络。1995年卫生部建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网,2000年又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引入了现代化信息传输技能,对医院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乡镇卫生院不仅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工作,还负责普及卫生知识的工作,以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融入文献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理念,加强基础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拓展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文献的公众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方便医生和患者及时检索和利用最新的医疗信息和技术信息,必然极大提高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医院的服务水平。
  2.普及文献信息利用知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普遍学历偏低,但面对大量的基层患者,必须提高诊疗水平,对于新的技术和标准和政策等要及时了解。加强信息意识,及时扑捉新的信息对于基层的医疗工作也非常重要。普及文献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的基本知识,提高医生的信息素质,显得日益迫切。
  3.卫生院文献信息应以网络信息为主。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力比较紧张,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但信息网络基本畅通,乡镇卫生院都通了电话,具备上互联网的条件,只要购置一些基本的上网设施,即可共享资源。所以,乡镇卫生院的文献信息网络应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纸质文献为辅。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普及性读物需要购置外,其它资源应以网络资源为主。网络的免费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集团购买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数据库集团购买可以节约大量的财力,又能基本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琦,胡志,鲁超.建立农民健康保障制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 ,(18):695-697.
  詹克学,方春雷.加快贫困县医院建设的实践.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78-379.
  王元凤,曹建丽.医院面向农民服务的做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81.
  陈锡文.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高层次研讨会专集.2000.31-34.
  李长明,姚建红.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5-67.
  高翔,姜敏敏,李鲁,等.乡镇卫生合作经营制改革的适宜性及难点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708-710.
  张来玉.乡镇卫生院的困境与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0,(19):5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