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因素分析

2015-09-29 0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市场供给、消费欲望、消费环境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收入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政策建议,以期能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 制约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收入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然而,目前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消费额只占社会消费总量的46%,农民的消费需求仍然,严重不足。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市场供给、消费欲望、消费环境等,但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理论,总消费数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数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一、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及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1.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直接制约农民消费水平提高。1991年~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8倍,因而支撑了农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但我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相应的总体消费水平也较弱。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3.7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即便如此,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仍不及城镇居民三分之一,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长速度。从消费倾向看,1991年~2007年我国农民平均生活消费倾向为0.7887,即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占到纯收入78.87%。从消费收入弹性分析,卢嘉瑞曾提出除粮食等基本生活消费品,其他消费品消费收入弹性均大于1。由此可见,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的因素。
  2.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制约农民整体消费水平。自1981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农户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后按人口五等份分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20%。2006年最高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为6116元,是最低收入组的6.6倍。比2000年的8.7倍有所缩小,但与1985年、1995年相比,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程度仍较大。2006年20%低收入人口占有收入份额仅为7.7%,收入低于人口比例12.3%,这12.3%收入被高收入农户所分配。而16.3%高收入人口占收入份额则为36.1%,收入高于人口比例19.8%,这“一高一低”说明了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农民消费能力均衡发展。近年来,少数农村富裕户消费倾向偏低,而大部分低收入农户由于购买力不足,很难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这便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总水平的增长。
  3.农民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村也不断推行新政策,再加上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农民对收入的预期不乐观。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力度和对农民的优惠,但“三农”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仍然不能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不受自然因素制约。外出务工农民不能享受应有的劳动报酬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对收入增长预期缺乏足够的信心,从而使农民即期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偏高。


  二、政策建议
  1.根据WTO的基本准则,创新农民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主要是增加“绿箱”补贴,特别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信息服务、农民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补贴。调整和用好 “黄箱”补贴,争取将农产品的补贴率由当前的3%提高到允许的8%。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目前应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性进展,加大城市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把农民增收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发展全面纳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从制度保证、政策惠顾、技术支持、发展环境等环节上为农民铺设一条增收的“高速路”。
  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为农民开辟新的创收渠道。目前,农村地少劳动力多,就业不足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要根源。近年来,在农民的每年新增收入中,来自劳务收入的贡献率均超过60%。这表明农民劳务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民就业作为农村工作重点来抓,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管理、信息传递、劳务中介、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为劳动力的转移扫清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等障碍,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要实现劳动力输出的多元化、组织化,实行跟踪服务,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群体农民消费倾向和消费的收入弹性,反映了农民不同的消费意愿。中低收入群体农民消费愿望强烈,改善生活意愿十分明显,如果收入得到改善更愿意将收入投入消费领域,而高收入群体农民消费意愿则相对较弱。这表明增加中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启动农村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研究结果已表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整体状况已进入“黄灯区”,即“值得十分警惕的警戒状态”。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2010年后将进入“红灯区”,即“收入分配完全处于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过大,而容易产生各种不稳定现象的状态”。因此,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倾向于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综合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各种调节手段,不断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使中低收入者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瑛王旭明:关于收入分配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统计与经济》,2007年第4期
  农村消费问题研究课题组 关于农村消费的现状及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07年第2期
  林江鹏刘旺霞黄永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4期
  王胜谦: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与就业政策.《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