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状况分析

2015-09-25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以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作为考察对象,就其现状、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  商品流通
 
一、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对生产、生活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而过去只追求廉价的商品流通结构却不能适应消费需求这一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导致如今大部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销售的商品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由于缺乏国家级的机构来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的总量仍感不足,分布也不尽合理。商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压抑了农民的购买欲望。农村商品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尤其缺乏贮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先进设施。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统一结算、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很薄弱。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如今农民的消费习惯是“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已成为困扰农村消费的三大突出问题。
 
二、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流通观念陈旧,消费需求有待了解。
一方面,由于信息的闭塞,许多农民对新型的流通理念、方式、组织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加大生产元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对于如何加速农产品的流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漠不关心。 如广西临桂县会仙镇廖家山底村的野生甲鱼养殖,虽说掌握了很好的养殖技术,且目前市场效益较好,但是随着其他农户的模仿养殖,造成产量猛增,而相应的市场销售流通理念、方式没有跟上,还保留着只养殖,而不重视如何加快野生甲鱼的流转和销售,最终也只是近期效益的短视行为[1]。
另一方面,流通中的商品档次低,品种少,不符合农民的消费需求。过去几年,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许多企业纷纷把投资转向农村,但大部分是将城市过剩或淘汰的产品直接投放到农村,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不同于城市居民,导致流通到农村的产品不能顺利出售,而农民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与城市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流通规模小。农村各类商品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主要是摊位式交易,属于商品市场的初级形式。2.流通能力有限。农村国有商业经营萎缩,失去了活力,供销社曾经是农村销售网点的主渠道,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流通体系逐步解体,大量分散的个体商户各自为阵,难以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变化。3.商业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导致大量农村购买力流向城市。4.服务观念陈旧,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少有送货上门、使用指导、定期回访等服务,甚至有的销售单位只顾眼前利益,“货物出门后统统不管”。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维修网点少,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三、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对策
(一)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并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业
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在政策上对农民进入市场加以引导,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在工商登记和税费方面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等流通行业给予支持。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产销脱节严重等现象,农村迫切需要成立各种形式的农村中介组织及各类协会,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多方面服务。
(二)重视物流供应链理论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与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传统农产品物流由分散的各成员各自运作,而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合管理,可使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完善支付方式
农村商品流通在支付方式上,不仅可采用现金交易方式,而且可以采取赊销、信用交易等多种方式,尤其对于价格较高的大型家电、农机设备等产品,考虑到农民的收入季节性较强,可采用赊销、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以促进此类商品的销售。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对于一些特殊的农用生产资料,可以与乡(镇)、村委会实施联合,以他们的名义和信誉作担保,打消农村消费者采购或者租赁农用生产资料时的担忧和顾虑,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厂家和商家自身的信誉度。
(四)根据农村流通特点采取适合农村的多样化销售方式
1.兑换式销售:即以物易物,用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去兑换农民需要的商品,互通有无,方便农民;2.示范式销售:对于新推广、新引进的产品以及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操作难度的商品,如农机具、新农药等可现场操作示范,让农民眼见为实,掌握技能;3.试验式销售:某些商品示范后农民仍不放心,可让农民长期观察其效果,自觉接受新的东西;4.投保式销售:有些产品说明和广告给人以不实之感,如能将所售产品或商品投保,出了毛病农民有处申诉,经济上少受损失,肯定会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
(五)积极发展租赁等各类市场
农村租赁市场主要有农资租赁市场、工程建筑设备租赁市场、运输工具租赁市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租赁市场以及报刊书籍租赁市场等。以农资租赁市场为例,为适应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对现代化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的需要,农村居民迫切需要有单位或个人为他们提供农用机械设备的短期租赁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缺乏农机的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拥有农机的农户通过农机租赁市场找到更多的雇主,使农机具发挥更大效益,获得更多的收入。由此可见,在农村建立专门的农机租赁市场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户和农机主之间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伶俐,论西部农村商品流通业的现代化,经济与科技,2006(12)
李秀荣,消费者行为变动趋势研究,财政部“九五”科研项目, 2002
尹红东,农资连锁超市撬动农民生产性消费,中国华工报,2003(05)
王贵清,适合农村的销售法,致富快报,2003(02)
王莉,“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特色商品流通,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09)
上官守刚,从一个农家店的兴办看农村超市发展的方向,中国合作经济,2006
管叔琪,对推进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张明玉,农产品市场现代物流模式,农产品加工,2006(1)
史华明,农村商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农业,2006(7)
[10]陈万卷,现代流通业是撬动农村经济的支点,集团经济研究,2007(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