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和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工作新机制?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日前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即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深感这一做法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
一、南平市干部下派工作的主要做法
南平市辖四市一区五县,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山区农业大市,南平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农业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市场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广大农民希望农业科技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道路,而当前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残缺不全,陷入困境;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基层组织无钱办事、无人办事和无能力办事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忙于完成上级交办的收公粮、收统筹提留款和计划生育等任务,为群众办实事少,党群、干群关系逐渐疏远。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这些突出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向农村下派“三支队伍”来落实这一思路。
第一支队伍:科技特派员。为适应许多农民提出的由政府派出农技人员帮助他们依靠科技兴农致富的要求,南平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2月从市县两级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乡镇农技站中,选派首批225名农业科技人员到215个行政村担任科技特派员。这些科技特派员主要是根据各村按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提出对科技服务项目的需求来选派,大多数科技特派员只负责一个村的工作,少数人根据产业和产品生产的需要,负责多个村、多个乡镇,甚至跨县(市、区)指导一个产业发展,任职时间一般为一年。三年多来,全市累计有1534名科技特派员先后派驻到1200多个村,分别占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15%和行政村总数的75%。
第二支队伍: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要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难题,必须抓好村党支部书记这支关键队伍的建设。从2000年6月开始,南平市委、市政府陆续从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624名优秀后备干部,到问题较多的村去,经村党支部大会选举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任期三年,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基层“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带好一个班子、打好一个基础”。目前由下派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村子约占行政村总数的1/3。
第三支队伍:乡镇流通助理。农产品卖难问题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001年以来,南平市委、市政府从机关抽调了107名有营销经验的机关干部到乡镇担任乡镇流通助理,主要任务是把分散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起来,围绕产品或产业形成区域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或专业协会,使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拓宽流通渠道,积极开拓市场。
二、干部下派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机关中选派的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相对于农村村级基层组织的干部而言,属于高素质的干部群体,他们带着责任和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工作,并注意发挥三支队伍的合力作用,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显着工作成效。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下派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科技特派员自带行李住在村委会或农家,自起炉灶办伙食或交钱到农民家中吃“派饭”,必要的公务开支按规定回原单位报销,不给村集体和农民增加负担。他们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昼访夜谈,千方百计地为村里办公益事业,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优良作风带给农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农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在农村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据南平市去年底统计,在由下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624个村中,“五好”党支部由下派前的121个增加到302个,增长了150%;村务公开模范村由下派前的225个增加到439个,增长了95%;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由下派前的236个减少为25个,后进村由下派前的140个减少为28个;发展党员858名,比下派前增长了88%;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88名,比下派前增长了107%。在村级支部换届选举中,拟下派任支部书记的干部全部高票当选。考察结果显示,下派村支书称职的占96.5%,其中优秀占39.1%,并有207名下派村支书受到县级以上的表彰。
二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和乡镇流通助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村集体财力有了显着提高。据统计,去年底南平市下派干部的村,村经济收入平均达到8.73万元,比下派前增长了35%;村级债务平均比下派前减少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下派前的2432元提高到2706元;农民人均负担由下派前的67.6元下降为39.5元,减少28.1元。
三是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将农业科技转化成了先进生产力。大批科技特派员带着任务和责任长住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掌握农业技术,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既推广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乡土技术人员;又引导和组织农****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嫁接传统农业,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据南平市统计,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引进农业新技术374项,引进新品种597个,建立示范基地6.26万亩,分别比下派前增长1.7倍、1.4倍、1.5倍;实施科技致富项目313项,产值1.36亿元。
四是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和乡镇流通助理在工作中坚持广泛传播党的声音、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努力打破陈规陋习,转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据南平市统计,去年底下派干部的村,精神文明户总数由下派前的12008户增加到23657户,增幅达97%;计划生育“三无”村由下派前的274个增加到351个,增幅为28%;下派干部的村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比下派前降低了40%。
五是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下派干部所在的村大都条件艰苦,一些偏远困难村的条件尤其恶劣,不少下派干部家里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都把在艰苦环境中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看作是磨练自己的极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许多下派干部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用党性、才智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广阔的农村一方面锻炼了下派干部,使他们对农村社会和群众疾苦有了深刻了解,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一大批做出优异成绩的下派干部,走上了县处和乡科级领导岗位。南平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在全市推出了鼓励机关干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决定,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良好导向,产生了搞活经济与用活干部的“双赢”效应。
六是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下派干部在农村第一线大显身手、不断成长的经历,在机关干部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第一批下派干部从基层回到机关后,不仅带回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带回了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订计划、出措施、办事情都自觉地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大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南平市委、市政府及时将下派干部在农村基层创业的经验引入机关,在全市各级机关展开以机关效能建设为重点、以绩效考评为基本方法的创业大竞赛,定期在媒体上公布考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使机关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转变,工作效率显着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三
、下派干部工作的积极意义
南平市下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其积极意义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行动。南平市通过下派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引导和组织农****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嫁接传统农业,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下派干部在农村办起了各种类型的文化科技学习班、计算机培训班、农民夜校,建立了图书室,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广泛传播党的声音、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下派干部在村里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办公益事业,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好地实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由此可见,南平市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第二,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工作难题的有效措施。南平市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和转移,形成了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落实上级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许多过去不落实的事情落实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落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许多农村工作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干部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过去长期使用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派工作队或工作组驻村帮助工作等具体工作方法,越来越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南平市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做法,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仍属于干部下基层抓工作的范畴,但又有着明显特色:它不是以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为目的,而是运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来努力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问题;它不是为完成突击性、短期性工作任务而采取的一时之策,而是以一个较长的工作周期来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两点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机制,是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尝试。
四、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新世纪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而也决定了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南平市正是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出发,在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南平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并使之成为不断开创新世纪农村工作新局面的有力武器。
启示之二:开创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局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不少地方会议没少开,文件没少发,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口号年年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年抓,但仍然收效不大。其中根本原因之一,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农村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对现有的农村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并不是要抛弃过去的一切,“另起炉灶”,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已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环节进行改革,使之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机制。南平市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派出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流通助理三支队伍,齐心合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对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
启示之三: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以有效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着眼点。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三大现实难题”和“五个深层次矛盾”。所谓“三大现实难题”,是指“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即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往哪里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往哪里转移。所谓“五个深层次矛盾”,是指经济体制转轨中土地家庭承包与分散经营的农民难以进入市场的矛盾;建立统一市场与农产品和农业要素市场长期被严重分割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与农业弱势地位引起的竞争不平等的矛盾;市场经济利益机制与市场中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及不同市场主体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游离于市场经济发展之外的矛盾。南平市正是紧紧围绕这些关键问题深入探寻解决的方法,才在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有效解决农村市场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着眼点,否则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创新不仅难以取得进展,而且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启示之四: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要注意从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目标任务、运行方式、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南平市在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中,针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派出了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流通助理三支队伍,明确了他们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理顺了三支队伍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例如,明确由各级组织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管理、监督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流通助理的下派工作,在市、县两级成立由农委、科委、林委、人事局、农业局等单位参加的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考核和管理;明确规定下派干部保留其干部编制和原职级、福利待遇,不转行政关系,职务(岗位)工资在下派期间优先上浮一档,对下派期间表现突出、政绩显着、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等等,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有力地保证了三支下派干部队伍的工作顺利运转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做工作。南平市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的工作,是对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继续深化这一探索,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就一定能够在开创新世纪农村工作新局面中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