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09-07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广泛推行民主理财;整顿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管好用好新农村建设资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央政府2006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中,首要任务是切实关心“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总理在“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中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一着“活棋”,这一步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贯穿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温总理一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如何管好用好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几千亿元的支农资金。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不仅可以实现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且,农业发展了,农村美丽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将大大稳定和巩固农村的基层政权,使干群关系融洽,各方面关系和谐,使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更加扎实。
笔者近期调查了一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走访了一些曾经几十年工作在农村财会第一线上的老同志。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颇多,村官****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所谓村官****不过是吃吃喝喝,顶多是干部作风问题,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遮蔽了村官****的严重危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特有的权力结构问题,对村官的监督和制衡往往失败,这导致村官****的成本很低,而“收益”很高,且在捞取好处之后往往能够全身而退。据有关调查显示,“村官****”所引发的群众上访、举报,占到了上访举报总量的70%以上,村官****已经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毒瘤。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农村,上述问题就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助长了不正之风和****现象的产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的现状
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以下问题是比较普遍且严重的,应该首先考虑和解决。
(一)制度不完善,账目不健全
现在农村的大部分村组经济组织,甚至部分乡镇政府,根本没有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对于集体的收入不记账,支出无凭证,账目非常混乱。例如,某2000多人的一个自然村,每年的农、工、商等各项收入几百万元,以前是村支部书记一人管收入,当时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将款项交存出纳,谁办公事谁领款。而现在是村正、副支书,正、副村长等村上大大小小的所有干部,谁收到钱谁就花,花完后才到出纳处事后报账,群众对笔者反映说:他们村干部是“承包花钱的”,出纳员是“专管收条的”,会计是“事后记账的”,老百姓则是“瞎子摸象的”。一个村组一年的收入是多少,都是些啥内容,本年度共支出多少钱,都用在哪些方面,群众根本不知道,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中央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广大的农民,心有余悸,害怕辛辛苦苦攒的钱在建设新家园中“打水漂”。
(二)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差
有的村组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有的是村支书兼出纳,有的是村长兼会计,还有些村组,农、林、牧、工、商,会计一人当,群众称之为“收、管、用总承包”。如果村干部一改选,财会人员就撤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前,生产队有这样的顺口溜:队长年年换,“茬口”年年乱,生产老不变,有理跟谁辩。而现在群众又说:支书、村长一改选,财会人员就撤换,农村的账谁来算,百姓的血汗钱谁来管。财会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常变动,新换上去的财务人员,有的根本不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连“现金日记账”都不会登记。有的财务人员不仅业务水平低,而且思想品质也不高。群众称新上任的会计人员是村长的“皮影子”;支部书记的“一帮子”。有的财会人员对村干部的贪污挪用、胡吃乱拿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直接参与贪污、挪用等非法活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老百姓最怕的是“大拆大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结果是:自家新盖的房子摇摇晃晃,干部的腰包鼓鼓囊囊。


(三)监督弱化,管理不严
改革开放以前,生产大队和村民小组的财务收支,普遍实行“日清月结月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而现在,一年半载群众也见不到公布账目,就更谈不上参加民主理财活动。失去了群众监督,财务不公开,使有些干部胡支乱花更肆无忌惮。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乡镇管理部门对村组的财务活动也缺乏必要的检查和审计,这些也助长了一些村干部的侥幸心理。他们常常“暗箱”操作,胆大妄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根本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更为恶劣的是某些村干部与社会上的“黑社会”势力勾结在一起,横行乡里,欺诈百姓,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安定,有些已经发展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们谁还敢拿出票子、盖房子、建园子!由此可见,农村干部的信任危机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切实开展民主理财;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和各项监督机制弱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在近期结束的“两会”中,来自农村的代表们普遍反映,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贯彻落实的却非常不到位,甚至在个别地方,农民朋友根本就不知道中央政府对他们有什么优惠政策,有时即使知道了,也已经无用了。所以,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想搞好财务工作,首先要在农村干部中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同时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只要规范了干部的行为准则,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才能真正有保障。在农村有这样的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只要我们党的干部真正能够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做好。******总书记在“保先”教育中指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其检验标准就是看“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要想让群众赞成、高兴、满意,我们的乡镇干部们首先要模范地遵守财经纪律,否则,农村财务工作永远搞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广泛推行民主理财
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村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各项财务收支,都要根据本地区、村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的收支计划,在支出方面,比如:基础设施预算,搬迁费用,新房屋的规划设计费、建造费等,均应制订出详细的预算和标准,并接受村民的监督。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金管理制度等,从而保护这些集体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并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再次,要恢复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每月财会人员应定期向群众公布月份内财务收支的详细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整顿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县、乡镇有关主管部门应根据现阶段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全面整顿农村的财会队伍,对于那些能够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业务能力较强的财会人员,应给于适当奖励,并继续留用;对于那些不合格者应及时调整;对于违反财经纪律、贪污挪用公款的,应坚决清退,并严肃处理。而对于那些经群众评议,认为思想表现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要经过培训,尽快补充到财会队伍中来。根据财会机构的“内部牵制”原则和国家的“内控制度”,会计、出纳应分别设岗,专人负责,做到管钱的不记账,记账的不管钱。对于那些产业门类较多的村组,应按照农、工、商等分别进行管理与核算。农村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要关心和支持财会人员的工作,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广大的农村财会人员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业务上帮助他们,生活上体贴他们。县一级有关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财会人员培训班,负责新人员的培训和老人员的提高工作。同时,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鼓励农村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考评,并颁发相应的证书。逐步做到凭证上岗,凭职称高低和工作量大小支付报酬。这样既有利于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四)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强化财务监督
对于农村的财务工作,应由县乡(镇)两级行政管理部门联合组成检查小组,每年对各个村组进行详细的财务审计。并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的人和事,开展财务管理与民主理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财经纪律能够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农村干部能够依法管理,照章行事;使财会人员能够依法当家理财;使群众能够依法有效地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实现我党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