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市场战略

2015-09-07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并论证了农产品流通关键在于市场的建设,从而对农产品的供求规律及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想和对策。
关键词:市场建设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供求规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简单来说,农业产业化就是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从表面看主要侧重于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加工,但从本质上来说关键是产品的销售及其市场建设。农产品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又反过来影响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向。所以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来看,凡是市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比较顺利,如山东潍坊、寿光等市县。目前,以市场建设引导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市场建设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道路。这种模式不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的联结方式,一头联结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结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引导和帮助小农户进入大市场。使小农户得以组织有序地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而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各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进程。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等领域,带动乡村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重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是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市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带有全局性的、完整的市场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特点
农产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供给的集中性和生产的周期较长,其供需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农产品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一般供给弹性较大,而需求缺乏弹性,即农产品价格越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越高,产品的供给量就越大,但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农产品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而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这就是目前表现出的当一种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马上一哄而上的局面,导致价格下跌农产品销售困难。我国目前的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农户经济为主体,单个的农户行为很难对市场做出预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户的生产安排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的收益,往往陷入经济学中的“蛛网困境”。产量增大,收入减少,生产往往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出现“卖难”现象。如2002年棉花总产大减,种植面积41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3万公顷,总产减少7.5%,主要原因是2000年棉价较高,导致2001年种植面积大增,棉价大跌造成“蛛网循环”的结果。虽然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已意识到这种波动的特征,并试图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实践中仍是依据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农户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造成这种情况关键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没有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从产品进入市场形式来看,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最终消费品,通过流通流域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如蔬菜、水果、鸡蛋等。这一类产品流通是一个主要环节,但大多数农户仅仅是个生产者,并不直接从事流通,很难把握市场反而依赖市场,因此他们很难得到流通环节的利润,所以在这方面农民需要市场,更需要以组织的形式实现生产和流通结合。另一种是农产品经过加工和流通再进入消费领域,这一种的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如主要的农产品粮棉油以及一些特色产品。在这方面,农民不仅依赖市场流通而且依赖加工企业,但他们却很难得到产品增值的部分,而且往往来自于这些行业的价格打压。
就其以上分析,农民或农户往往是市场的牺牲者,即使粮价上涨,他们作为生产者往往未必能得到好处(现实情况是,粮价一上涨往往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抵消了粮价上涨的好处),而一旦价格下跌所有的损失都由农民来承担。究其原因,关键是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相脱离。所以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战略构想
由于农产品自身生产的特点和产业化经营决定了其必然与市场相连,不仅担负着产品交换而且具有调节生产的功能。目前全国农产品出现了过剩,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所以市场建设是产业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步骤,较好的市场环境可以及时的把市场需求信息和供给状况反映给生产者和农户,目前加快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建设就是通过开拓和建设市场,运用营销手段把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销售出去。农产品市场建设主要包括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与中转市场建设,目前最主要的是重点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在内涵和服务上巩固提升销地市场、培育建立农产品集散与中转市场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目前,在市场服务中已形成了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大型超市和零售并行的市场流通体系。市场建设已由规模扩张发展到内涵提升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
整合和提升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总体效益
农产品市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专业化、规模化、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必须整体策划,以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从产业的发展出发,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种市场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批大型的现代化中心批发市场,对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对市场的各种功能、设备、信息、服务等按要求重新配置和设计,使农产品交易成本更低,流转更快。
在市场建设布局上要体现: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很快形成集粮食仓储、加工、批发、信息四位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规划布局合理,要具有粮油、果菜等交易区、仓储区、综合服务区;市场功能完善,市场建设要具有展览展示功能,满足新品种的陈列与宣传、以及具有检验检测功能、电子商务与信息收集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等;同时完善市场规则和准入机制等;总之,要构建完善、高效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我国农产品市场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的主体体系,但在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单个农户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相对于专业流通组织来说,农户在收集信息、组织商品流通、质量检验、交易谈判等方面往往不具备优势,自身的利益难以维护。但农户作为市场流通的主体是由当前的家庭经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现实选择。
建立和发展农户供销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和发展趋势。通过农户合作组织把众多分散的农户连接起来,增强进入市场的实力,这是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基本形式。农户合作组织如农民协会、行业协会、农户运销联营组织等,通过组织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培养和发展公司制的流通组织,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企业性的流通组织自身有较规范的组织管理和销售系统,企业通过产销合同的形式把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形成企业稳定的货源基地,形成大生产(基地+农户)与大流通的对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与流通的不同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延长批发市场的业务功能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交易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交易场地、磅秤租赁、中介服务,有的采取了统一司磅、统一开票结算的方式,实行现货对手交易,这些只满足了客商交易的基本需求,并没发挥市场的整体功能。目前应在完善这些基础服务的同时,创新交易方式,引进拍卖交易,代理配送,期货交易,网上交易,委托交易等。其中拍卖交易应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方向,也是国际上规范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普遍方式。同时,由于农产品多种多样性,产地批发市场一般应是专业性的,但销地批发市场应尽可能办成综合性的。而且向流通领域的纵深延伸,与大型超市、大型零售市场、城市集贸市场甚至集体消费单位联网互通,组货配送,减少环节,降低成本。
采取市场与生产相结合的营销策略
制度建设是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前提。农产品市场建设中应坚持市场全面开放,严格准入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和市场规则,实行标准化管理; 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农产品转化和增加附加值。具体的营销方法和途径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实行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业化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基础。通过形成品牌、宣传品牌、提高质量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市场建设,形成市场规模和扩大消费群体。把创造特色产品和特色市场结合起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地标志,实际上就等于提高了农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
调整农产品竞争策略,坚持市场与生产的对接 企业应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安全、营养价值。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的追求由数量型开始向营养、安全方面转变。企业应把握市场需求规律的变化,在质量上下功夫。因为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已上升到质量、服务和品牌的竞争。
正确定位农产品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 选择农产品营销的目标市场,首先要对某类或某种农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估计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规模,并对农产品营销市场进行细分。根据细分变数划分出的农产品细分市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还需看农产品细分市场是否具有足够的购买力、农产品市场规模是否可以盈利、农业厂商是否有能力进入所要选定的农产品市场。农业厂商选定了农产品目标市场,还要为营销的农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根据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只有农产品及加工品立足市场、占领市场,才能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又要不断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使农产品顺畅地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其价值,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要求。市场越大越稳定,配置资源的效率就越高,对农民的带动、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参考文献:
1.寇平君.构建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的建议和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 8
2.卢建锋.论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经济问题,2003. 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