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已是时代命题,而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实施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业旅游;市场;策略
农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我国的农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如果从大农业和大旅游结合的角度来看,还有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多的创新方式。一是林业旅游的发展,使传统的采伐林业向观赏林业转化,有些地方更进一步达到了观赏林业与采摘林业的结合。二是休闲渔业。较普遍的方式是郊县鱼塘垂钓,沿海的一些海上养殖业也成为观光点,更讲究一点的则发展到出海捕捞,渔民在这一过程中变成了教练员和服务员。三是房地产开发中渗透进农业文化,如一套别墅带一亩大棚或园地,又如在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教授村”、“画家村”等专业村,既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也成为特色的旅游点。
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已是时代命题,而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实施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旅游。这种农旅结合、携手发展,以旅促农、强农兴旅的发展新形式,是新形势下农业和旅游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有:
研究政策,予以扶持。我国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发展农业旅游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路径,农业旅游点和投身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相关企业,应该享有那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诸如:参与农业旅游区(点)开发、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应该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扶贫龙头企业看待,享受国家制订的相关扶持政策;贫困乡村在规划指导下搞的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应该纳入申领扶贫开发资金或贷款的范畴;农业旅游点的道路连接线建设,应纳入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规划之中,并优先解决;农业旅游点的水体面源污染及环境治理工程,应纳入农业部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之中,优先得到支持;农业旅游规模较大的农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应纳入市县的公益项目建设计划予以解决。如所在市县在财力上确有困难,省区市相关部门应支持解决。
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要逐步实行政府、农民、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首先政府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把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计划纳入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计划中。同时,我们还应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积极培育市场,改善投资环境,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社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对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的充分合作,要综合考虑一个区域内景点的分布情况等因素,尽可能提高设施的档次和使用率。
贯彻“以农为本”的思想。“以农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十分重视土地资源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等来发展农业旅游,千万不能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在牺牲耕地的基础上。“以农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十分重视土地资源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等来发展农业旅游,千万不能把发展农业旅游建立在牺牲耕地的基础上。“以农为本”还应特别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使之成为农业旅游区的重要功能区。
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农业旅游要充分表现和突出本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但也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一定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享受。一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二要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应用;三要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游客,延长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另外,高校要密切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科和课程的设置,培养农业旅游所急需的人才。
注重生态消费和生态保护。我们应该将生态理念时时处处贯彻在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开发时要杜绝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无论是主体设计,还是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都要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其次,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农业旅游实际上是由农业的发展延伸而来的,因此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农业旅游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突出农业生产发展的区域特色。这样才能展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而不是矫揉造作的模仿。应当在原有农业景观与当地特有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人为开发,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条件,增加旅趣。
参考文献:
[1]来福根.对发展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J].浙江现代农业.2006(8)
[2]李继东.论观光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N].光明日报.20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