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以党建工作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015-07-20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我省资源枯竭城市的现状及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性
  在我国大约有4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数量不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支柱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都曾主要依靠某种自然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任何一个地区的资源可采储量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开采自然资源为保障的地区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和产业转型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辽宁省的情况看,截止到2001年底,原有的8座有色金属矿山已有7座实施关闭破产。煤炭资源产业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按现有的可采储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初步预测可采年限大约为36年左右。随着资源的萎缩,我省的煤炭产量逐步下降已成定局,在此期间,抚顺、北票两个完整矿区以及阜新、沈阳、南票等几个矿区的大部分矿井将报废,最好的铁法矿区也将从鼎盛时期走向萎缩期。根据我省资源枯竭问题的日渐突出,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伴随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出现大批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但与一般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相比,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会导致城市经济的整体性衰退。与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一般都存在着产业单一、结构单一、人才单一的状况,一旦这种单一的产业出现衰退,城市经济就会陷入困境,极易导致“矿竭城衰”的命运。第二,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对集中,随着矿区资源日渐枯竭,企业关闭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整个城市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的压力将会非常沉重。如抚顺矿区人口占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现有12.25万人需要重新就业安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剩余劳动力很难向其他行业转移,致使就业压力更加突出。第三,产业转型的条件缺乏势必延长转型过程,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青壮年时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累,产业转型过程往往会遇到资金的严重短缺,加之人才、信息、职工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致使产业转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产业转型时间的延长势必直接加重就业压力,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趋于贫困,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近年来,我省一些资源型城市先后发生了大规模集体上访、围攻政府机关,甚至拦堵铁路、公路等群体事件,就说明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
  城市产业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各级党组织,作为整个城市的领导核心和企业的政治核心,在产业转型中负有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重大责任,因而加强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党的建设也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模式,围绕产业转型这一资源枯竭城市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然而,目前这些城市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运行模式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沿袭着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致使党组织在领导产业转型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
  第一,党的基层领导体制不适应城市产业转型的需要。资源枯竭城市中党的组织大都是依托于大型矿区建立起来的,突出的特点是条块分割、政企合一。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矿区城市党的基层领导体制有所改变,但领导机构、领导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模式,仍然难以适应领导产业转型工作的需要。许多党组织对于如何领导产业转型,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运作都不清晰,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严重影响了党的领导效能的发挥。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改革基层党的领导体制,转变领导方式,以卓越的领导效能牢牢把握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党的组织体系不适应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变化。在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环境中,党的组织依托于全民、集体所有制而覆盖全部社会单位,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然而,随着城市产业转型,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独立于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之外的社会组织会越来越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种变化使原来党的组织体系出现了松动,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空白,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缺位和不到位的状况。
  第三,党务工作队伍状况难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伴随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出现机构的大调整、大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的重新组合、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这种变化中,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将更多地流向行政、业务部门,这对于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党务干部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党的建设在产业转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决定和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坚强有力的党务干部队伍。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与现实党务干部队伍的不适应形成强烈反差。显然,这种状况与产业转型对党的建设的更高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强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设想
  面对我省资源枯竭城市的现实情况,适应产业转型的客观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升级,要求资源枯竭城市的党组织必须把产业转型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作为城市产业转型主体的矿山企业党组织,必须明确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实现从传统的围绕生产经营抓党的建设到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抓党的建设的重大转变,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应对产业转型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
  1.高度重视资源枯蝎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党的建设工作。
  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基层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变,客观上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必须重新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明确产业转型的目标、方向、原则和重点,从而制定正确的政策,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真正使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要把产业转型同实现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合理解决就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党的工作的基点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要克服部分矿山企业破产后出现的淡化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强化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社会整合功能,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产业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改组企业党的领导机构,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原有矿山企业党的领导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依托原有矿区建立一个新的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机构,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的领导核心。这是实现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在这方面,葫芦岛市场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原杨家杖子矿务局和杨家杖子镇的基础上组建的。随着矿区资源的枯竭,1999年矿务局宣布破产。但由于矿区地处偏僻,职工安置困难,加之诸多社会问题的显露,使得整个地区曾一度处于动荡之中,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也处于瘫痪状态。针对这种状况,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维护矿区社会稳定的角度,决定在杨家杖子建立经济开发区,成立开发区党工委,对整个地区党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封闭的企业党委的体制模式,通过在资源枯竭企业所覆盖的整个地区建立党工委的形式,既能够把分散在这个地区中的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管理起来,又可以对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行统一领导。从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成立两年多的实践看,效果是明显的,党工委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从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建设的实际出发,建构多样化的党的组织体系。
  矿区企业关闭破产后,随着党员流向发生的新变化,原有的按照地域、在一个基层单位中建立党组织的传统单一的企业党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资源枯竭矿区的实际,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对产业转型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及时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设置,建立一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适应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的党的组织体系。一是组建直属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即在新的辖区中的社会职能部门和原单位破产后重组的国有企业中组建党组织,有效发挥直属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和维护稳定中的主体功能和作用。二是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根据资源枯竭城市下岗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众多,并大都流人社区的特点,加大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三是在民营企业、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建立党组织。根据产业转型和扩大招商引资的要求,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通过组建“独立式”、“联合式”、“挂靠式”等多种形式的党组织,把流动到这些企业和市场中的党员管理起来。四是建立城乡联合形式的党组织。根据一些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向第一产业转型,建立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与农村共同组建产供销经济联合体的需要,必须打破农村与城市的界限,打破传统的村屯界限,按照就近连片的原则,把分散、流动的工人和农民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城乡联合的党组织。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党的组织体系,就能够有效地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做到企业破产后党的组织不散,党员队伍不乱,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4.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在实现矿山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决不能简单地沿袭过去国有企业的传统做法,而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矿区产业结构转型、围绕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活动,只有这样,党组织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强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随着矿区企业的关闭破产,必然造成人心浮动,心态失衡,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可能出现,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稳定职工情绪、防止矛盾激化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宣传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从而使职工树立起为转型拼搏献身的精神,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成为城市产业转型的开拓者。二是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一定的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载体,开展党的活动,是基层党组织重要的活动方式。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党的活动载体也必须创新,即由原来的围绕矿山开发与经营转向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并要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形式、增强实效,将党的各项活动融人、渗透到推进产业转型、服务于群众生活和各种具体实践中去。
  5.探索党员实现自身先进性的新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和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资源枯竭地区的党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寻找新的空间和舞台,探索实现自身先进性的新的形式。要通过开辟新的空间和舞台,使广大党员从普通群众中显露出来,形成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那里就有“闪光点”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提出的崭新课题。只有高度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才能在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中争取主动、未雨绸缪,切实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