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福利发展工作分析研究论文(共4篇)

2023-12-07 16: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析社会福利保障的会计研究


  对于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而言,会计核算工作,就是依据相关会计准则相关要求、以及相关条例来对社保体系的会计工作进行核算。与此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统一、明确的标准为指导,而且对于各机构的审查、核算工作,以及对应的权限,进行了十分清楚的界定,使征缴上来的费用,可以在储存、开销时,保持其中一定的平衡性,实现完整统一的核算目标。社会福利保障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福利保障的制度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會计核算规范性较差


  会计报表不具备统一性,规范性不强,相对而言比较混乱,有待进一步改进。现行的会计审核报表,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科目复杂,因为这些会计审核报表,是按照各机构的实际需求,而各自选择的,在其会计审核报表中,各项会计指标均未能做到实际标准完全相符,从而使审核会计报表不能全面体现按照部门、企业、机构的不同需求,而分别划分的,不同的标准,同时也无法体现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且完善的客观财务数据。而且在各会计审核报表内,对于会计科目都不能够完整的予以设置。医疗、养老保险中,对于个人账户的管理工作,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进展,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仍然没能够专门的设立科目,并且针对科目进行精确的核算,而且其它科目的相关设制也不够完整和健全,无法满足社会福利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


  (2)会计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在进行会计审核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影响因素,可以对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的收缴、支出、储存过程中,本应发挥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缺乏统一的记账方式,以及不相匹配的宏观调控与会计监管体系的制度规范。因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快速转型,要求我们一定要把社会福利保障的会计核算工作,划归政府财务管理体系当中,


  同时还必须在基金的征缴以及支出间维持一定的平衡,科学制定会计审核工作的管理模式,并且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3)会计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在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的具体运营过程当中,会计工作在现阶段只是起到了简单的体现社会福利保障基金运行状况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其本应具有的,最为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未有效发挥,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导致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


  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会计核算制度要点分析


  (1)社会福利保障的会计分类


  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社会福利、补助与安抚,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福利部分,是关键与重点。所以,其会计审核工作,也应该根据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目标,而制定出性质不同的审核制度。譬如,社会保险的审核,是针对社保基金,而特别设定的,而对救助部分的审核,则是为了针对社会救助基金,而特别成立的,同样的,社会福利对应的会计审核工作,也就是针对社会福利待遇方面的内容,而特别设计制定的。正是由于设定了如此具有针对性的会计审核内容,才可以明确的展现我国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建设成效。由于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使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会计审核,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了社会福利保障中,—个最为关键的环节,首先,由于社会福利保障资金来源十分的丰富,其中,来自个人与企业的部分,占有的比重相当高。通过上述研究、分析,一定要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会汁该实工作,安排—个全新的、适合的身份。


  (2)社会福利保障会计核算重点


  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的收缴工作,以及存储和支出等工作中,针对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的操作过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要严格依据并且遵循守法、正规的原则。与此同时,在对其进行会计审核工作的时候,也必须要根据相关的会计政策、财务标准、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条例来开展,以确保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的操作能够尽可能的完整并且及时,并保证基金操作的顺利进行。要协调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操控、预算到统计等各个具体的审核环节,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与此同时,对会计审核报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细致且完整的分析和研究,要及时了解社会福利保障各部分基金的具体运转状况,并且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针对发现的会计问题予采取必要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以便于增强财务会计体系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又可以为我国将来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基金的操作,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结束语


  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一度被冠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的“保护伞”与“缓冲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社会福利保障工作彻底落实到实处,是为一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基础建设,扫清障碍。如若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撑,那么社会经济体系将彻底失衡。因此,如何将国内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的会计审核工作逐步完善,走上正轨并切实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目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中,会计核算工作继续发展的大势所趋,重中之重。


  作者:禹丽丹

  第2篇: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研究


  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实践


  社会福利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主导,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进行重新定位,并对社会福利提供主体的责任进行重新划分,引入市场与竞争机制,改变社会福利由政府或企业单独提供的方式,提高社会福利的服务水平和质量。[1](P.69-7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独有的国家包办式福利制度,城市职工由其所属单位负责,生活困难人员由民政部门负责,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和救济性。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单纯依靠国家和集体投资兴办的低水平的社会福利出现了很多弊端,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为解决我国福利事业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思路,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90年代后,更加突出地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和减轻企业负担,将福利服务推向社会。2000年以来,国务院提出各级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基础性、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投资,同时提出了“民办公助”的新思路,将一部分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要“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2](P.74-78)。


  总而言之,纵观我国30年来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实践,既有成功之处,又遭遇了很多困境。目前,虽然企业已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以往的沉重的福利负担,但政府的责任仍然庞大。政府投资仍是社会福利基金的主要来源,大部分的福利服务还是由政府包揽,福利水平也没有得到质的飞跃。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简要分析


  (一)社会福利主体单一,社会化合作难以形成


  社会福利社会化必然要求福利主体多元化,要在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中重新确定责任分工,建立灵活有效的合作机制。而在改革前后,政府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主體,社会化合作机制也迟迟未能形成,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清晰的政府责任划分。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应走“民办公助”的道路,应由民间福利机构承担福利提供和输送的功能,政府仅提供示范、引导、资助和支持的功能。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甚至是直接介入某些福利的具体流程,使其本质上还是由政府包揽;另一方面,在一些本该由政府承担且应继续加大投资的领域,政府盲目退出或投资不足,使得福利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二是民间组织缓慢、畸形发展。我国的民间组织与西方不同,大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是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民间组织“行政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投资不足,使其发展缓慢、能力薄弱且运行不规范。再加上国家对民间组织过度的干预和管理,使其部分丧失了自主权利和自发活动的自由,不能发挥其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衡作用,不能行使其对福利政策的建议和批评的权利。这种畸形发展的民间组织,很难担负起相应的福利责任。三是社区力量未能充分发挥。改革以来,我国的社区福利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和卫生方面,社区部分地代替了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各项福利。然而,对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来说,社区的功能还未完全开发,仅就“社区养老”这一方面来说,其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还远远不够。而今后我国的改革方向势必会要求社区这一基层组织承担更多的福利服务,这些仅靠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动员社区居民的力量。而在现实中,社区仅被居民当做生活栖息之地,其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意识相当淡薄,有限的参与往往仅限于健身等利己的活动之中,社区力量未能充分动员,使其难以在社会福利供给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P.132-138)


  (二)社会福利资金融资渠道单一且政府投入不足


  要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首先就要寻求福利基金来源的多元化,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筹集福利资金,以改变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依赖政府投资的局面。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服务收费,而政府的财政拨款绝大部分用于支付在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费,因而福利机构需要通过企业化运营,靠服务收费的手段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服务质量大大下降。


  (三)社会福利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目前,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性。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在福利机构从事服务工作的多为下岗职工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总体上学历水平偏低,几乎没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福利服务。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缓慢恢复,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即使近几年众多高校开设此专业使其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社会福利工作人员的非专业性,阻碍了福利服务质量的本质性提升。


  三、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展望


  (一)社会福利主体多元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最初是为了摆脱政府包办福利的困境,主张不同社会福利主体间的多元合作,国家、民间组织和社区应视其性质而作出不同的分工,承担相应的福利责任,并与其他部门形成合作,多元化主体携手共同提供高效、专业的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主体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退出,而是要更加明确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做好规划、引导、资助和示范工作,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制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關法律法规规范福利事业,加强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兴办福利事业,加大资金投入并深化国有福利机构的改革。总之,要减少政府部门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直接和过度干预。


  民间组织是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非政府身份便于了解民情,使其能够根据国家的福利政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服务。其独立经营核算的方式,不受财政支出的限制,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企业化运作,使其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优势更加明显。社会福利社会化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政府不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要加大资金投入,信任、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福利政策的制定、评估和建议,同时要加强合作,使其更好的发挥在福利供给方面的应有优势。


  社会福利社会化还需要借助社区这一基层力量。在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加强社区与其他福利主体的合作,以更好的整合福利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会福利筹资渠道多元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福利机构和福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符合政策条件的民间福利机构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真正实现政府投资引导,民间组织积极承办、提供服务的合作机制。实践证明,政府采取专项资金补贴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融合政府和社会资金,兴办福利事业。其次,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来鼓励社会基金进入福利领域。通过减免税收的方法鼓励慈善捐款,增加福利基金。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福利服务的手段,吸引社会资金。


  (三)加快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是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与社区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培养实践性人才。对先有的工作人员、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其服务质量。二是要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和职级评定制度,并适当提高其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吸引人才。


  (四)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发展福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的福利事业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福利政策进行中期和终期的评估,确保其符合客观需求。同时应建立机构评估机制,政府与民间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评估,组建专家委员会,对福利机构进行全方位评估,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


  作者:文倩

  第3篇: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档案搜集工作研究


  一、社会福利档案情况梗概


  1.社会救助档案


  社会救助档案是指各民政部门通过审批,对需要帮助的群体进行救助,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委会提供证明材料,本人提供申请书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等。社会救助档案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核和审批,制作汇总表格以及进行阳光救助活动的记录并对其进行归档。


  2.社会福利养老档案


  社会福利养老档案是指由政府民政部门对符合社会养老的群体进行审批,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申请者进行调查制定调查表,对申请书和法人登记进行证明,对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进行汇总并制定相应的表格,审核申请人的情况,对提供材料进行归档。


  3.残疾人福利服务档案


  残疾人福利服务档案是指对残疾人的康复治疗等活动进行记录的有保存价值的相关材料。


  4.孤残儿童救助档案


  孤残儿童救助档案是指对先天性残疾儿童和后天因素造成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活动中,委居会和乡镇部门提交的证明材料和医院提供的诊断证明,还有法定监护人户口簿或身份证复印件等,汇总的日常救助工作和儿童救助活动记录等材料的归档。


  二、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


  档案管理是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现阶段不少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不珍惜档案留存资料、不重视档案搜集工作等。尤其是现在简化档案管理、强化档案利用的今天,档案搜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头戏,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更要引起足够重视。搜集工作是社会福利档案管理的起始环节,与其他各个环节的工作相比,它处于一种特殊地位。特别是在简化档案整理工作、强化档案利用工作、突出馆藏特色的今天,档案的搜集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1.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内容


  档案的搜集工作,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有关机关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工作。从广义上讲,档案搜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本机关需要归档档案的接收工作;二是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中和接收工作;三是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2.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的搜集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重要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1)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是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福利档案的搜集工作是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一般情况下,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不是由档案部门自身产生和形成的,而是通过开展搜集工作,档案部门将各个部门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接收过来,并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因此,从全部档案业务工作的程序来看,搜集工作是第一个环节,它为社会福利档案工作提供了实际管理对象。有了档案,档案室才能开展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各项工作。搜集工作做不好,就没有齐全完整的档案,也不会有健全的档案工作。


  (2)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质量决定了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搜集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档案工作的质量。通常,人们在衡量一个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时,首先要查看档案室搜集的档案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如果搜集及时,档案材料完整系统、鉴选得当,就能为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礎,从而能够集中力量对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并广泛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相反,如果档案搜集得少,或者只搜集了一些残损零乱和使用价值不大的档案材料,不仅会给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等各环节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无效劳动,而且也不能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三、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要求


  1.档案材料应当齐全完整,并符合长期保管的质量要求


  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是贯穿社会福利档案搜集工作的始终的基本要求。就一个机关而言,档案的齐全完整是指归档文件材料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面貌。具体说,归档文件材料在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等方面都应保持齐全完整。对于社会福利文件材料,特别是公文,每份文件的原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多种文字形成的同一份文件等要完整成套。


  2.档案材料应当精炼准确,并反映立档单位的主要职能


  各个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会形成和使用大量文件,其中具有查考、凭证价值、需要整理归档的文件只是一部分。为了防止出现“有文必档”的现象,社会福利部门与档案部门对搜集到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鉴定原则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审慎地进行鉴定,准确地确定文件的存毁,使反映单位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都能够接收到档案部门。


  3.档案部门要加强搜集工作的调查和指导


  档案搜集工作实际上是要解决档案形成的分散性与管理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为使各部门形成的文件能够按要求移交到档案室集中保管,档案部门在搜集工作中必须重视调查,掌握应归档文件的分散、流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业务部门形成的文件,档案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本单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掌握各部门的主要职能活动及其形成的文件材料情况,准确划定搜集的范围和搜集重点,确保归档文件齐全完整。


  四、结语


  档案是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资料转化来的,并非事后不使用另行编制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工作需接待大量咨询人员,此管理方法能迅速地查找到咨询人所需的资料,也能为同类单位提供资料借鉴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提升中。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应当以档案管理为契机,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姜阳

  第4篇:宁波社会福利发展的时政分析


  社会福利主要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宁波的经济发展一直都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正是因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宁波有更多的资金来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在教育、就业、就医等方面给予他们帮助。经过政府和宁波善心人士的努力,宁波的儿童、老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福利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对于儿童,宁波对之前恩美福利院的危房进行了改建,而且也在建设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同时对孤儿的接收和寄养程序进行了规范化。当然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通过对他们的培养,希望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宁波还试着建立城乡儿童福利督导、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对于老人,宁波近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解决所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宁波建立了养老院,希望能为那些老人提供住的场所,同时推出了养老保险,鼓励老人买保险,以便保证不能再工作而失去经济来源的时候能有养老保险给予的收入。


  对于残疾人,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进行了完善,同时对于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的残疾人以及等级为三、四级的精神或智力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进行了规范。当然也为残疾人集中提供就业渠道,使他们也可以自力更生,在工作中重拾信心。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着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宁波市,宁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也制定了一些措施,只要符合相应升学条件的学生就可以在本地升学,同时也会享受到和本地同学相同的待遇。当然,外来务工人员本身,宁波政府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保险来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虽然宁波的社会福利发展走在了前列,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送往儿童福利院的弃婴增加,但是收养孤儿的家庭较少以及儿童福利院本身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社会的捐助使得儿童福利院很可恼;老人的增加,导致了“一床难求”的现象,很多老人不能住进福利院;外来务工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在宁波工作的工资不足以支付儿童上学的费用,而且正因为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从而不重视教育,导致他们的孩子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丢弃孩子的父母进行惩罚以减少弃婴的数量,同时政府可以对收养儿童的家庭给予一些优惠,从而鼓励收养儿童;老人的增加使得出现“一床难求”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扩建福利院,一方面对年轻一辈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赡养老人是他们的责任。再者可以提纲一些便宜的住房让一些不喜欢和年轻一辈同住的老人拼租房子一起生活,这样还相互照应;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学校可以实行本地儿童帮助外地儿童的方式,让他们融入到本地儿童的圈子里,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自己想学习。


  虽然宁波的社会福利发展还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发展还是很迅速的,希望将来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陆秋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