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浅析

2016-12-27 14: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指出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广安城乡结合部某初中地理教学为载体,探讨在地里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既让学生学好了地理,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各个领域均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人们价值观严重扭曲,给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初中生正进入价值观可塑性的关键时期,但也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所以初中地理教育除了有其他学科的共同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与个人教育在知识、理解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指出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是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网络的盛行,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风气深刻地影响着尚未完全正确形成价值观的初中生。导致初中生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更多的在进行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二是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能够潜默移化、全面广泛的影响初中生的价值观,目前80%以上的初中生为留守学生,父母更多的给予物质的关怀和注重学生的成绩,缺少精神上的帮助,忽视子女心理的变化,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沦失。三是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不良文化弥漫于网络,初中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日益加重,不愿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四是自身方面:当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多样化,但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使得初中生没有认同和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谈不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是当前初中教育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困境

 

  ()课时严重不足

 

  初中地理兼有文科和备理科性质,大部分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而现状是课时少,每周2节,导致教师上课在知识点上疲于奔命,忽略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忽视地理

 

  在学生眼里,地理就一豆芽课。以为多背,多记就行,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再加之该校多学困生,上课行为习惯极差,在地理课上,根本不认真听课,进行正常教学就有困难,更谈不上进行价值观教育了。

 

  ()教育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该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是以集中学习和单独授课的方式,学生感到空洞、无趣、与实践脱节,上课学生听,下课学生忘,这种方式有限,难肩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这就需要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学科教学。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的地理教师有很多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即使是专业的地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理解不足,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地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

 

  地理教师应该多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懂、学透。将二者完美结合,融入日常教学。因材施教、联系实际、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初中地理中资源观、环境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教育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外,在平时还应该践行,如关闭在流水的水龙头、捡取自己身边可见的垃圾等,做到言传和身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为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避免生硬讲述和强制灌输价值观,而应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由浅入深交流价值观,启发诱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思逐渐融入到学生的思念中。价值观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1],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首先倡导的,如在中国地理讲港澳台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日本屠杀了多少台湾人,掠夺了多少资源。通过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

 

  备课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中国地理讲青藏地区时联系麦克马洪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讲交通时可以联系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讲农业时联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学生体会国家的富强,提升爱国情操。创设情境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真实直观的录像等来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其中[2]。如讲环境问题时可以展示环境恶化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和谐、法制,尤其是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环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检测评价环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乡土、国情、时事等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命题,来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解。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3]。调查学生时,许多学生都希望能有地理实践活动如实验、野外考察等,认为这些实践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调查教师时,很多教师是希望学校适当的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活动,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如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被污染的水和土地。这些地理实验、调查等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深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结语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的大事,初中生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随时随地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学生的心里,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由于作者能力和学识有限,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的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王清水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