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理解和尊重是前提;其次,应培养校园廉洁文化,借助学生群体亚文化营造廉洁氛围;第三,针对多元文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冲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最后,面对新媒体环境,要做到趋利避害。
中职学生是中国产业的劳动大军,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对于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学生大多数是16至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处在形成的关键期,思想还未定型,加上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极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因此在职业院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24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是要培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内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用24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次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标和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价值目标和要求;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
二、当代中职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一) 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共存,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中职学生在多种价值观碰撞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内外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的社会思潮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导致思想混乱、道德滑坡、信仰动摇。
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不加引导,使学生在没有社会经验的情况下置身于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这个受供需左右的市场直接或者间接的让他们更加关注利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一片茫然。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无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觉的认知态度;没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理想,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个人理想;在爱国主义上,没有体现出满腔的爱国热情,在对待不良的行为上也缺乏自觉的抵制行动;在道德认识和行为上,自我意识强烈,更关注个人利益和个人感受,缺乏集体意识,对待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淡然处之。
(二)价值选择功利化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伴随这些问题的冲击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中职学生对自身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注更加突出,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明显。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和公平竞争实现个人价值,而是想法通过抄袭作弊、弄虚作假、走后门、请客送礼等手段获得好成绩、取得好荣誉。把当选班干部、加入党组织作为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未来就业的筹码,为将来当官谋利作铺垫,而不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把金钱视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部分学生置思想道德于不顾,为追求金钱和物质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甚至拿自己的前途作赌注,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路径
重视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好、教育好、贯彻好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所以,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人为本。 第一,针对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的冲击,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活动当中,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实行校园文化角等活动,开放文化宣传,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开办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此同时,开展专项活动,如爱国电影赏析等,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把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榜样对于青少年具有重要的示范学习作用。通过榜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使其坚定信念,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班报、墙报、专栏、校刊、校报、广播,特别是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网络新媒介等舆论阵地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大力弘扬五千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旋律和先进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通过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和蓝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点以及革命纪念馆,参加一年一度清明节的祭扫革命烈士墓等活动,以及举行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学习先烈顽强拼搏、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举办《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图》和《论语》等中华优秀经典作品的诵读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传统的优秀美德。通过举行“给父母写一封信”、“送父母一个吻”、“帮父母洗一次脚”、“替父母倒一杯水”等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第三,面对新媒体环境,要做到趋利避害,首先要适应新媒体格局,接受新媒体对传统媒介的优势,用创新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者主动将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破除以往以封锁为主的管理方式,开设课程,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合理利用手机短信、博客、微信、网络论坛平台宣传校园文化,构筑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新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立监督机制,提倡文明使用新媒体。
培养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是中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责任。家庭环境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中也具有弥足轻重的影响,家长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其一言一行和教育方式,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在网络发达、媒体便捷和社交开放的今天,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青年人群对价值观的思考。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合力,才能推进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帮助他们提高社会责任感,早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者:周武兵 来源:东方教育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