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从反腐倡廉内在规律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腐败内因,加快推进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承担着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使命,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风廉政建设中。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深层次,最为持久的力量,事关民族与国家的价值标准与精神追求,事关每一个民众的使命感、责任心、原则性和良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议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方便易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反腐倡廉,在党的各个时期都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许多成功经验[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党风廉政建设,在深层次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同时,必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
首先,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层面的概念,属于认识范畴,而党风廉政建设更着重于实践方面。因此,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时,要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要求来做,才能保证方向正确,才能赢得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胜利。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大众所熟悉、所认可、所接受。
其次,两者在目标追求以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两个“一百年目标”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都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事业;都是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是密切执政党和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趋势,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从理论上讲,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抓住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导向、抓住了反腐倡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根本取向。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领导没有本着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们往往认为高校是教学、科研的地方,是事业单位,与权力挂不上钩,是“清水衙门”,受社会负面影响不大,反腐败工作与高校关系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2014年共有30名高校领导干部因涉嫌违纪、违法被查处[3]。高校是一个“小社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一些不正之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党政干部。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发展环境,就要在全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党员领导干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提升反腐倡廉意识,切实认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第二,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部分高校党委领导没有切实贯彻好自身的主体责任,他们往往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责任,没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没有很好地去协调各方,没有从全校的高度和角度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从更深层次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已明确重申,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党委要承担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监督责任,这种主体责任的失位,导致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很好地深入推进。
第三,当前各高校更多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校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诸如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等,但是很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风廉政建设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只是单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导致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地融合。
第四,校园廉政文化内涵不足,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很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靠学校的纪委开展工作,由于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校广大师生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另外宣传教育方面主题单一,主要是读文件、开展讲座等,缺乏主动创新和探索精神,缺乏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载体和抓手。
第五,高校廉政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彻底贯穿在制度的“废改立”以及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中,依法治校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制度存在漏洞。部分高校仍沿用以前的旧制度,但由于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敬业意识、创新意识不足,使制度上的“废改立”没有跟上形势发展,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不明,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出现了互相推卸职责、消极怠惰、不作为的情况,加之监督机制没有及时跟上,使一些廉政制度流于形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①“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②风清气正的校园发展环境是当代高校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确保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如何让核心价值观理论融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如何创新引领的方法途径,需要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去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从学校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去谋划。
(一)教育上引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只有作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才能发挥作用。不论外部的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只要抓住腐败产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教育和预防,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3]。教育上引领,主要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廉政、官德以及警示教育,培养“崇廉敬廉”的自律意识。
一是廉政教育。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③自觉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廉政学习教育中,从全局的高度制订学习教育规划,严格督促落实。要加强学校党委委员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集体廉政学习制度。高校党委委员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各职能部门、教学教辅部门的党政一把手,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很多决策决议、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的推进、落实,最终都是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各教学教辅部门去实施,抓住了对这个群体的学习教育,等于抓住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这个“牛鼻子”,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也都强调集体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也都或多或少地在实施,但随意性较大,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在这方面应该学习中国人民政协的“双周协商会”,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官德教育。高校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在一些关键部门、重要岗位,还是有一些权力的,比如涉及人才招聘的人事处,负责招生的学生处,负责基建的后勤管理处等,加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实用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以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合理利己主义”等影响,加大对这些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势在必行。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为官道德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方面加强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三是警示教育。要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在反腐倡廉的建设中,率先垂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不仅贯彻党的宗旨,干好本职工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自律、自省,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去,以实际行动杜绝贪污腐败之风。
(二)制度上引领
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化形式及其制度安排来实现。制度既是价值观念的反映,又直接约束人的行为方式。现代社会一般都将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以政党纲领、法律原则等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廉政制度。廉政制度所表现出的精神是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制度上得到落实的道德体系。它向社会展示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反映了民众的共识和生活期待,并渗透于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4]。
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主要是治标环节,“打虎拍蝇猎狐”,主要强调的“不敢腐”,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需要建立“不能腐”的制度保障环节,这就要求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要依法治校,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院部党政联席会等制度,做到民主决策;及时修订完善纪委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及党外人事监督制度;针对廉政风险点比较高的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整个制度的“废改立”,要体现“平等、公正、法治”精神,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其中,通过制度建设,使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监督中引领
1.在自我监督中引领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约束自己的行为,“廉洁修身、俭以养德”,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慎独”。
在贯彻落实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刻提醒自己,要自觉做到:一是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诚实做人、做事、做学问,以身作则;团结关心同事。二是在工作中善于、能够听取别人和群众的意见,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讲文明、树新风,自觉维护本部门的和谐稳定,为学校健康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三是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贯彻落实学校的依法治校部署,依法依规办事,自觉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干事,办事公正、公平,为同事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工作环境,为下属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带队伍,促发展。
2.在纪检监察机关专门监督中引领
高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的监督机关,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按照“三转”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在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自觉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从政行为,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从源头上铲除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红线观念,筑牢思想防线,完善管理控制线,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着力解决师生反映突出的问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节能管理,增强节约意识。
要依法依规查办案件,体现依法治校精神,在工作中要真正融入法治精神,体现“民主、公平、正义、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严峻,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例如干部选拔、基建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招生录取、财务收费、科研经费等领域,存在一些廉政风险点,有的风险级别还比较高,要加大对这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行政监督力度,特别是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重点督查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的审计、科研项目抽查审计以及“三公”经费的审计等,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关注每一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深化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约谈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发挥审计的综合效应;强化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监督,减少决策失误;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学校改革发展重大举措、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情况的效能监察,坚决整治慵懒散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郑学刚 来源:学理论·下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