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之路

2016-09-28 15: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的科学,它所提出的只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并没有为各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和模式。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不同,在运用这些原理时所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符合本国实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设定一个未来社会的模式,也没有过早的描述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更不愿意凭空猜测无法预知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只是一个轮廓和方向,它没有为后人设计社会主义的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是他们著作的核心内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一个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又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这种社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论断,任何国家从事社会主义普遍遵循的普遍原理。二是运用比较对照的方法以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状况作为参照而提出来的观点和看法,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展而变化的。三是对未来社会的最初的、不一定成熟的理论和设想,也就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四是随着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与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并显示其生命力特征。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为各国如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更不可能设计一个现成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把他们的理论机械的加以重复教条化,而是说他们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向导。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将来会采取哪些措施,这完全应该由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任何人都没有义务也不可能为后人制定一整套具体的行动计划。可见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不仅一开始就是十分明确的,而且是必须坚持的首要的根本原则。因此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设想,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冷静思考和妥善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相统一

 

  一般规律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中本质关系的理论抽象,指明了每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要求。但是这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转化为每个国家的现实过程中,受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济形式、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等,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同一时期的各个不同国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类型上,还表现在每个民族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诸多特殊方面。二是同一类型的国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三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甚至并存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社会形态。等等,正因为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才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使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正确地适用于不同的民族国家,就意味着各民族都要走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但其具体的走法只能根据各国家和民族自己的特征去选择。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之路


  而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只有通过各国各民族的特殊发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历史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前进。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不同的经济形态。三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每一个相同的社会制度都有其共同的本质特征。

 

  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结合起来,既不能以一般规律否定民族特点,也不能以民族特点否定一般规律,不承认一般规律,民族特点的区分就会失去准绳,不懂得各国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就无法理解纷繁复杂和迅速多变的社会现象。当然也要防止和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看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只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特点,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就本国特色谈本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过度。作为方法论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还是开创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都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要实现这种结合,就必须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也就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性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因而这些普遍原理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摸索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曾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普遍发展的规律与各国发展的具体道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存在一个先验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而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解决本国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开创一条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实践中,始终注意防止和反对把共性与个性割裂开来的倾向,尤其是教条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研究具体问题的出发点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有意义。而教条主义的特点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经验主义的特点是从狭隘的实际经验出发,轻视理论,轻视普遍性,常常把局部经验夸大为普遍真理。他们从实质上都是割裂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关系。

 

  总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燕 来源:经济视野 201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