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

2015-12-11 11: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该事物的特殊本质,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把握事物发展和规律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最根本的理论问题,明确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从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及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既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又包括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化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脉相承的。

  一、马克思论社会主义本质

  杨瑞森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中说:“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说他们居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都没搞清楚,都没讲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或者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的字眼,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挖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规定:价值规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条件规定――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制度规定――公有制与计划调节。在三种规定中,制度规定服务于条件规定,条件规定最终服务于价值规定。只有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必然性,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体现和价值规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即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支持,发展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实现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从而使人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再次,是指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要尊重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自觉、自主地发展,使得人能够彰显追求自由本性、自由支配外部的必然性。最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要实现“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文章中涉及很多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共产党宣言》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线索,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有关生产力的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条件规定。文章首先肯定了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并且共产党人是以“消灭私有制”为目的的,“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继而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指出了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规定,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

  二、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本质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邓小平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科学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本身就体现着马克思社会主义本质的条件规定,要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包含着深刻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邓小平说:“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5]只有经济基础的夯实,才能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人们才能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人才能真正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下,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环境保障。“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中国国情的实际探索的基础上的,对当时存在的对于改革的质疑作出最有力的回应,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表明了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进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本质条件规定的层面,即首先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为价值规定服务的,最终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是阶段性的目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必将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   三、江泽民论社会主义本质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党致力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集中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条件规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先进文化是为先进生产力提供保障的,也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条件规定层面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最终的指向在于人,只有人的利益不断得到保障,才能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7]“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8]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意味着人的基本要素得到完整、均衡的、多方面的、协调可持续的、自由自主个性的发展。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丰富,直接反映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规定的层面。

  四、胡锦涛论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解决了新时期面临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就是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条件规定的层面,是为实现价值规定服务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构建人文精神。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并坚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成效,这是社会主义本质价值目标的突出表现。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实现发展的原则和途径,也是为生产发展服务的,也可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达到社会主义本质目标的现实路径。

  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一论断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表现为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规定层面社会关系高度和谐方面。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必将为每个人甚至全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和制度支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