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所在

2016-08-22 1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民生一词并非是当下热词,早在《左传》中就已涉及,即:“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刻,“民生”问题更为重要,它关乎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关乎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是否幸福,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民生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全面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实现了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与和谐发展,才能最终使我们中国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应该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发展进行。但是,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物质及精神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在不断的增多,如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分配公平公正、基本权益保障以及社会救济方面等多个方面。因此,即使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能否解决好现在的民生问题,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上仍然起着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一)就业问题

 

  就业乃民生之本。介于我国的人口状况,可以知道,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个人力资源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国家。在如今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三管齐下”,进程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仍然,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与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的问题,农村有许多用不完的劳动力,而这些多余的劳动人口正在不断地向城市乡镇转移,而且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多,城市和乡镇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每年都有好几十万甚至好几百万的学生毕业,并不是每位毕业生都能在毕业当年找到合适的工作,以致新增未能成功就业的毕业学生越来越多,给现在的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这些新增的各种社会劳动力人群在社会上的就业问题,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同时存在。解决我国形势严峻的就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前,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影响异常突出的矛盾已然是就业难的问题,而就业难的问题也被我们确定为必须长期应对和积极面对的艰巨任务。

 

  (二)医疗卫生问题

 

  医疗卫生问题是最贴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实际的,因此也是大家都热切关注的问题。目前不但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很多也获得了国际上的公认。然而,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应,还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疗器材、医疗技术、医疗人员等)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没有从各个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有的医疗器材还有人员这一系列的服务体系不能很好地根据广大人民的卫生需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例如,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而医疗卫生这一方面的设备设施等却约只占世界的2%。在我国,医疗保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普及,好多人甚至没有接触过医疗保健,在中国城市人口将近一半(大约50%),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大约有80%)没有受益于任何医疗保健。中国的人均收入非常低,但是医疗保健的成本却很高,很多人根本承受不起这种高成本的治疗,不但在经济上制约着他们治疗,更是在他们的心理上约束着他们。整个社会上难度和成本高的治疗现象十分突出。

 

  (三)教育公平问题

 

  在人口质量这个大方面中,中国正逐步的从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向人力资源大国的不断的在转变。不可否认的,我国也日益成为世界的教育大国,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问题也不断凸显,而近几年来最受人民关心、最突出的就是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而要究其原因,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教育环境方面,很显然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所接触的教育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许多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条件设施都不能满足,例如,教师资源短缺,学校的宿舍和教学所需要的器材严重缺乏等,农村教学条件困苦,相较之城市优越的教学环境不公平现象便更显而易见了。

 

  二是区域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教师资源丰富,紧缺老师的西部地区则由于环境较差留不住老师,虽然每年都有志愿者来西部支教,但一般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原因,大都在支教期满后选择回到东部。

 

  三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差距也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社会还有政府来说,重点学校一直是被关心、关注和重视的对象,所以地方政府财政都会加大对重点学校各方面建设的投入,重点学校不论是在老师的质量还是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方面都远远地高于非重点学校。而普通学校由于地理条件或出人才率,教学质量等原因,学校教育水平欠佳。

 

  四是自身因素也影响着教育的不公平。如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特殊儿童是一个小的群体,但也是现实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教育一直不能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此外,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学生与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由自身因素而引发的不公平。虽说要从根本上消除一切差距是一项未必能够完成的重任,但我们必须付诸努力去不断改善我们国家的整体教育状况。

 

  (四)收入分配问题

 

  民生之源是分配。由于社会上各类人群的收入不平均,造成了各种利益间的各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已经被确定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焦点。从客观意义上讲,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指的是社会上各类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分配的过程中,指的就是机会不平等,薪酬方面的差距等各种现象,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虽然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收入差距却很大。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例如,先富带动后富等,刚开始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后来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这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它可能引发或加重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例如失业率越来越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这一系列的风险将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也会加大社会上的各类矛盾,使一个个小的问题向社会整体性问题的演变。如果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一直得不到制止,如果没有有效的制止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人们在心理上会一定程度的在心理上产生剥夺、相对剥夺的想法,通过内心的情绪往往演变成激烈的行动,这必定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所在


  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服务民生问题的职能

 

  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从根本上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发展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资基础,但是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不可能只依靠发展本身,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问题的解决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然而,我国的经济状况在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发展都是不平衡的,这就导致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我们不能单单依赖经济的发展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保障等问题,要将市场力量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在其中起到更强有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要不断的完善我们政府的各项职能。实现政府转型,由统治型的政府不断向服务型的政府转变,不断加强我国的公共服务建设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在这样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务必要制定一些必须的公共政策,并加大措施不断的完善这种服务机制。公共政策必须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实现人民的利益要求。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财政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质疑,所以要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为社会发展公平公正地进行财政支出。首先,我们国家的财政支出要着重于用于保障社会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需要,并逐渐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其次,就是要提高我国政府对公共财政的再次分配的比例。

 

  (二)建立科学考评机制,保障民生问题得到落实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的解决最终是否与现实点直接的联系到一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责任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关键所在。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国家政府人员考核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通过考评方式,要求每个政府的官员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正视民生问题。

 

  1.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最基础评价是选择和评价,首先要遵循客观性,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生存指数,生活质量的方面进行考核;其次要把握特殊性,根据各地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选择指标;第三要加强考核的可实施性,是指使考核指标可以得到量化分解,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划区域调研,模拟操作,运用高科技手段取得可靠的数据。

 

  2.改进和完善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方法、国家为对各级从政人员和各级干部考核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为基本根据,不仅对平时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那些项目进行考核,而且同样重视对那些时间长、见效比较慢、不容易得到量化的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关系的项目进行考核,要把分数考核、评语考核、长时间考核短时间考核,组织性考核和大众考核相互联系在一起,有机融合,并且,让人民大众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评价。

 

  3.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只有将考核结果被人民群众所在区域的媒体公布于众,才能将考核的目的和结果及其所起的作用发挥到最关键的作用,才能够被人民群众所监督。同时,衡量执政人员的政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依据被定为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好的领导干部及执政人员实行奖励,对那些考核结果不好的领导干部及执政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充分发挥考核的目标和作用,同时也对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从而更好的促使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

 

  三、结语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深化和丰富内涵的前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要素在不断变化,民生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外延也将越来越宽广。同样,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一步一步实现社会和谐并走向更高层次社会和谐的过程。要想在民生方面得到更多的利益,多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他们担忧的事情,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致力于做到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尽心尽力改善民生。

 

  作者:陈琛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7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