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2016-05-23 14: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当代中国,我们正在走的建设道路,是社会主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创新发展,更是我们党不断合理推进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地点不同会议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在“如何建设怎样发展”问题上思想脉络日渐清晰并趋向成熟,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讲话和政策措施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创新探索及其贡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贯彻实行2015年习近平在省部级班开班仪式中,首次正式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连接,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几代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不只是十八大提出的主要目标,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思想的新发展,更是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的环节。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改革开放,而是在目标、规模、任务、措施方面的彻底改革。使社会建设发展在保持原有属性的基础上发生量的变化,改革创新属于中国所特有的新面貌,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在此指引下,党和政府努力做到治国、执政、行政三方协同推进,同时也要坚持国家、政府、社会的法治建设,全力拓宽依法治国的维度,使这场深刻而全面的“革命”将法治思想推进到新境界。四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强惩治力度、扩大惩治范围,做到“内外兼修”、“全面覆盖”、“坚持不懈”,减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发展中的阻碍作用,使党和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含了党的十八大创新而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表明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建设的政治决心,彰显了我们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高贵理论品质。所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人文创新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显现出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只注重速度和效率, 而忽视了应与之协调发展的自然环境,致使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为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和更好地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创新提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发展理念。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体系并放在突出地位,不仅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战略布局,而且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文关怀。首先在思想方面宣传其重要性,使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被动地位和容易被忽视的“自然”开始得到重视,让人民群众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在经济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原有浪费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变为二者相互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最后在政治体制方面改革原有的布局,使国家总览大局,让政府成为预防污染和治理环境的执行者,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力度。


  这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提出的更为全面细致的新要求,因为只有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协调和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才能解决好发展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坚定全体国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三个自信”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基础上取得的成就。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新中国的成立,道路建设的逐步稳定发展,这为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安定的环境。重要的是,道路走向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存亡,但是道路是否正确是理论体系和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自我构建。我们要充满自信、毫不动摇地坚守道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党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并且时刻维护着道路的发展和理论的形成,同时理论也给予制度充分的指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理论为导向,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的“三个自信”思想,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也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来源于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坚定信念、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具体把握、对全体国民生活福祉的责任担当。只有坚定“三个自信”,才可以保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开展,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


  二、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贡献


  从习近平主政以来,一是自身上:从1975年清华大学本科入学到2002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在近30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系统地阅读和潜心的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深深地植根于他的执政理念中,为后期执政过程中实施的亲民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正确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来自各方的亲民思想观点,从而制定出了全新的亲民政策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大大”亲民称呼和亲民形象。他曾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经过努力,他的亲民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且取得了实效,进而树立了国家领导人的崇高形象、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国际上,他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发展新形势和全球战略新布局,并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也是从世界发展全局出发,不仅表示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且明确地提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与此同时,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新的领路人,既要进一步维护和平稳定大局,又要全力推进经济利益的共赢发展,经过他的不断探索和革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义利观”,并且强调指出:“中国是个负责任国家,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也要处理好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既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充分显示了他维和平、促发展的决心、诚心和信心。当他面对来自西方的无端质疑、强烈抨击和故意歪曲,在深刻总结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之后,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击,重新树立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国际形象,为稳固我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是内政上,他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念和执政策略,如在党原有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运用新的方针政策解决现阶段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阻碍问题,以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使广大人民切实的体会到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益处,从而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念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和群众基础。进而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预防官僚作风的滋长和腐败思想的蔓延、惩治劳民伤财的贪污腐败、防止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建成政治清明、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也是“亚洲梦”,更乃至是“世界梦”,所以他说:“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全局出发,不仅合理推进本国建设各方面有序发展、而且也注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共赢发展、进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最终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颖,王越芬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