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016-04-16 14: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卓绝奋斗,创造、累积的伟大成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保障中国社会稳步前行、繁荣昌盛的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所包含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相互衔接配合,体现了全社会各个领域和谐共处、整体协调的运行模式,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特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1.符合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意志的正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智之选。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我党也在逐渐摸索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制度模式,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过方向性的迷茫,但最终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凭借党和人民的超凡智慧和勇气走出了自己特有的道路,创造了特有的制度体系。例如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而其居住地则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同一民族相邻相依。这一基本国情,关系到我们国家统_、领土完整、边防安全、民族团结等重要事项,促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必须处理好、解决好民族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继党的十五大、十七大报告后再一次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体中的地位写入党的政治性纲领文件,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党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历史、国情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最能反映各阶层利益的社会制度形式。


  2.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改革须与时代主题同步,与国情世情同步,与人民的需求同步,且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和对外开放等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各方面事业面临的发展任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促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民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等,这一切都彰显了与新阶段社会成长相契合的新发展、新需求,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性。


  3.以人为本


  任何社会制度只有其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才是真正适合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社会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以人为本就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需求和发展谋求利益最大化,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改革成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主权,满足人民需求,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制度下,人民充分享有受教育权、择业权、劳动权、人身自由权、申诉检举权、宗教信仰权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增长,实现其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启动就业促进计划,扩大就业交流平台等。多举措并举,缓解社会压力,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实施更加积极的为民富民养民措施,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生活富裕提供最大的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社会发展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和谐稳定。


  4.开拓进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无古人,我们没有相似制度可借鉴,唯有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靠着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积累的经验一步步验证、一步步落实,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世界为之瞩目。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以计划经济为指令转到以市场经济为引领,从而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开拓进取的全新格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当今中国能够引起世界各国认真倾听,蠃得尊重与喝彩,归根结底靠的就是独特的制度优势。众所周知,近现代世界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制度、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已经成为历史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对比以上三种制度,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够在各种成熟的制度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模式。只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决心。


  1.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人类社会有五种形态: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作为第四种社会形态,其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存在价值。在经济上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极大地激发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政治体制中,实行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在思想上,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但在这种种优势下又隐藏着无法克服的社会弊端。马克思在剖析剩余价值时指出:资本家用资本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者仅能获得与其劳动力价值相当的报酬,制造的产品的价值与他所获报酬之间的差额被资本家无偿所占有。这种社会组织结构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有组织性的生产与社会无政府性生产之间的矛盾,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生产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在任何一个社会转型期都必然存在的,是不可调解的矛盾。无论资本主义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无法化解其基本矛盾,只能是采取消极淡化的方法,使之隐藏起来。随着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势必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动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便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持续十年以上。


  经济危机的产生与制度有密切关系。资本主义从产生那天起就为自身埋下了一条引线,正是由于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才导致周期性的经济混乱。经济体制上,资本主义世界一直依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足,一旦危机爆发,便有可能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我国则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以政府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的缺陷,实行资源的优化配合,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此外,社会主义制度之于资本主义制度,其优势还在于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发达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m政治体制上,我们建立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其社会中的广大民众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从这一层面来说,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又一显著区别。人民当家做主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阶级矛盾迎刃而解,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先进性。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制度优势,是一种更民主的新型社会制度。


  2.与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民主社会主义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范畴,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否认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唯一性,主张资产阶级专政的多党制,不以无产阶级为社会基础力量,转而依靠以新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反对公有制,实行私有制,信奉议会民主,以三权分立为政党组织形式。


  与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较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国情为依据,不断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达到国家与人民的思想的高度统一。其次,在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由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要目的。而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基础上宣扬多元性,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和联合专政,工人阶级要掌握政权须通过议会多数才能取得,主张建立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的社会;经济上,主张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实行合作制与私有制、计划经济与自由竞争相结合,反对消灭私有制;主张通过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扩大公民的经济权利和社会福利,以实现经济平等。民主社会主义虽然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扩大了民主权利,但其实质是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逐步将资本主义转化为民主社会主义,终究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也是贯穿于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的,因而,它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


  3.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通常指斯大林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和经济上的计划体制。政治上,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权力集中在上层特权阶级手中,无法下达群众;以国家机器镇压反对言行,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执政党一党独大,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予以督查;以党代政,将党的意见替代国家民众意志,党政一体;人治替代法治,法治力量薄弱,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行;党的最高领导人高度集权,党政军权集于一身,个人崇拜严重,封建糟粕依旧存在;官僚主义盛行,行政机构臃肿。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市场价值规律的干预,以国家制定指标为指针,统一调配物资供应,缺乏灵活性,压制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公有制经济独大,只有两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摒弃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长期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轻工业,致使后期农业发展止步不前,民众口粮需要进口。思想上,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管理和舆论导向控制,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日益排斥,社会信仰体系逐渐崩塌,民众对共产党的支持和维护逐渐动摇。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纲领是先进的、有前瞻性的,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独裁专断的政治体制以及思想上的严控桎梏,最终分崩离析,以解体告终。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政体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给予人民充分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调动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不会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其次,在经济政策上,强调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体制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自发挥作用,从而做到了灵活的市场调节机制与国家宏观调节机制的良好配合,该由市场决定的因素则让市场发挥功效,该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因素则由国家出面积极进行调控,这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进行,使国家在获得经济最大有序发展的同时又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负面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最后,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形成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入手,削减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个制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作为践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其本身就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独有优势。即“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0。简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民主,有利于汇聚民力,有利于团结维稳。


  三、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从与资本主义制度、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相互比对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能够保证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正确性,保证国家制度永不变质,保证人民的思想信仰不动摇。人民民主专政能够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保证人民有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和权利。邓小平曾就社会主义民主进行过高度评彳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表现为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因此,将这两点制度优势坚持住了、做到了,对于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汇聚民力办大事、维护团结稳定、实现国家统一,可以说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了。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党代表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但其同样主张资产阶级专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但这种专政是集权式的专政,权力没有下放到普通民众的手中。这三种制度都不可能调动全社会民众全心全意、齐心协力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的新型制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我国的政党制度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与在野党的驴象之争,而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政党制度,双方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各民主党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从这一方面来说,相比西方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不同,具有凝人心、定方向、群策群力的能力,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毛泽东曾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动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可以这样说,中国发展强大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同样也在于党的领导。


  其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执政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专政,或者说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根本优势,它使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他们参与国家建设、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基于国情设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人民通过“代议制”的形式,选举自己信得过的代表,进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性质,而且能够全面、直接、充分地反映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第二,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国家机关的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是整个国家权力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第三,保证了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按照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模式,人民遵从自己的意愿选举人大代表,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利监督权力。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参与讨论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在人大闭会期间,则以参观视察、执法检查以及提出批评、意见、建议等方式,代表人民行使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这些都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有力体现。


  总之,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渐进发展、臻于完善的过程。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群策群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