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论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016-04-07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前言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中共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据此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到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要求。体育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现阶段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发体育的社会功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典礼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保证,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处理,社会公平和公正得到切实维护,使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爱;没有爱,人际关系就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创造”是社会活力的源泉,而充满活力又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各种障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只有这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实施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是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其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1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激发社会活力


  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让全社会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而“人”是这种社会环境的第一要素。体育生活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与现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改善社会成员的健康状况,而且能使他们的知识、智力、技巧、审美、修养、情操、价值观等都有一定的提高,使之全面发展,从而调动其生产积极性,高效率地支出脑力和体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培养社会成员的公平正义感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当承认,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社会不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因此,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竞技体育是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参赛各方充分发挥体能、技术、战术、心理上的潜能,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战胜对手,以争夺锦标为最终目的。竞赛结果具有预先不确定性。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公平性,要求竞赛过程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为使竞赛合理、有效,必须借助日益完善的竞赛规则和法制手段。竞技运动强烈的竞争性,鼓励着参与者和观摩者的竞争意识,张扬着公平竞争结果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倡导与灌输着为维护竞争的公平、合理性而必须全力维护和加强的法制精神,从而促进了人的竞争意识和法制观念等现代意识的形成。为使竞争具有平等、合理、有序性,在任何竞争中都必须具有法制手段加以调控,整个社会生活与运动竞赛无不如此。竞赛规则、裁判过程与仲裁手段等法制手段,保障着竞技体育的公正、公平。


  3.3促进国内的政治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体育运动可以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气氛,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长时间以来,有组织的充满竞争的竞技体育活动就与国家政治、区域性政治相联系。竞技体育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其比赛项目有明确的规则和规定,赛事的开端、结局很分明,比赛过程中的阶段界限很明确,而且大多数运动中对立双方,面对面地进行竞争,比赛的比分客观,胜负结果清楚。同时体育运动也是由行为戏剧化和不确定因素构成的联合体,因而会促使人们为同一个运动员或同一个队伍而欢呼、加油。这是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尽管人们在所属阶层、性别、种族、社会竞争、宗教、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和分歧,但人们可以在赛事中互相了解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忘记彼此的差异和分歧。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体育交流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团结。我国已经举行了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对交流民族文化,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人类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这是引发社会越轨行为的基本原因之一。人生存于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挫折、失败及各种打击,这极可能引发人情绪上的波动,攻击性增强,不理智的行为过失伤害了他人与社会。为使这种攻击性不至于危害社会,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而竞技运动中颇具攻击性竞争过程,既可通过生命活力的激发与疲惫,有效地满足人们作为自然存在的生物冲动的需求,又可通过全力的抗争和攻击而满足人们作为社会存在的竞争冲动的需求。因而,竞技运动是具有“战斗狂热性”的人群安全发泄的良好而安全的方式。特别是东方体育强调人内外兼修、身心并育,鼓励人追求自己的心态平衡,笑对人生成败得失的特征,有效地抚慰了人们受伤的心灵,平静人的情绪,增强了人们的行为约束能力。因而有效地预防了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报复和过失,稳定了社会秩序。据对山西省襄垣县和黑龙江肇东市一些农村治安控制方面的调查表明,这两地在未开展体育活动时期,皆由于生活比较富裕但文化娱乐贫乏而经常滋生各类破坏性行为,如,抢劫、强奸、酗酒等。在开展体育活动特别是大力组织各类运动会之后,风气为之刹然改观。


  体育运动正是通过上述途径与方式,一定程度地消除了部分社会成员可能发生的对社会秩序、对他人的仇视与攻击,不仅稳定了社会的有序发展,还养育了人们的身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对越轨行为的一种有效控制,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积极的作用。


  4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治,这些工作都不是某一领域单独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动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推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培养社会成员的公平正义感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国内的政治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