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13-02
一、电视媒体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电视媒体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提高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认同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一是电视媒体的广覆盖率。电视媒体虽然受到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冲击,但仍然是作为社会主流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的载体与中介,还是大部分公众获取各种信息、认清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渠道。据有关数字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20%,比2011年增长0.38%。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2.14亿户,比2011年增长5.42%。数字电视用户数1.43亿户,比2011年增长24.35%。按照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要使全国广比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二是电视媒体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优势。电视媒体作为上层建筑,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有说话的权利,就有强大的力量,形成强大的传播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电视栏目深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加强宣传报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不断强化社会成员的信仰自觉和实践理性,对公众个体的价值观念系统形成一种引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确信,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以此强化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电视媒体有利于引导和整合公众社会价值观念。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空前的冲击,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是一种必然,也是合理的。但重要的是,一切问题的发展都要有其核心的成分,这个核心的成分是其他成分衍生的基础。如果核心的成分出了问题,那么其衍生的成分越多危害越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整合,形成全社会价值共识,集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通过借助于电视媒体,加强党和政府与公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沟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更能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作为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3.电视媒体有利于加强对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电视媒体“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地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1]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具备较强的价值观引导功能,既社会教育功能。电视媒体在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还因为作为主流媒体有责任将得到社会肯定的主流价值观念传给受众,引导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把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教育功能隐蔽在其中,使受众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与引导。电视媒体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作为“议程”设定,围绕这个“议程”选择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通过形式多样的电视节目对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发表意见,唤醒社会公众的注意,来达到教育人民,引导人们的目的。同时,不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价值观念提供传播渠道,把错误的观念排除在宣传报道之外,从而引领公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电视媒体有利于加强对公众价值观念和行为的纠偏。电视媒体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为:“它通过揭露某些背离社会公德和背离社会准则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2]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通过电视媒体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行为的肯定,比如《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消防员》等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正面典型人物形象,强化正面报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媒体代表社会主流舆论行使对公众价值观念的社会舆论监督,它通过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充分公开报道,使不同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置于公众的视野,对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揭露,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遏制,帮助公众纠正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从而引导公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与报道,将不文明的行为及其带来的危害生动展示,培养公众的交通文明意识,纠正不文明行为。
二、影响电视媒体发挥积极作用的因素分析
1.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使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弱化。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电视媒体本身具有文化娱乐功能,生产的电视节目具有满足公众合理、正常的文化娱乐需求功能。如果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得到不断强化,必然冲击和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功能。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使其忽视对公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使得其表达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功能弱化。比如电视节目里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偶观,电视剧中“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找鞋去吧”的为人观等突出问题。原因在于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其娱乐化倾向很容易造成公众个体对社会主流价值选择上的迷惑,使公众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和实用化倾向,这些都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2.网络大众传媒冲击电视媒体的主流价值传播地位。数据显示,视频网站的日均收视时长达到了1.8小时,超过了电视的日均收看时长1.68小时;视频网站的周平均收看频次为5.53次,超过了电视的周平均收看频次5.4小时[3]。现代网络传媒以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占据了信息传播的重要位置,网络传媒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跨越地区和文化的界限,影响着公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有些价值取向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相背离的。特别是网络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信息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3.电视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式有待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那些空而又空、高而又高的理念,电视媒体的宣传不能过于理想化、模式化,脱离群众实际,与群众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电视媒体不能有效地把握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性的手段和方法让社会成员被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规则,就会缺乏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作品的创作能力的提高,在新闻、专题基础上的其他传播形式有待拓展。
三、发挥电视媒体作用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明晰电视媒体的重大历史责任,创新电视媒体传播方式,提高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发挥电视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作用。
1.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电视媒体不仅承担着各种信息传播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舆论正向引导的重任。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众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电视媒体“议程”设置的核心,从电视栏目设置、电视节目选择到社会热点和焦点的讨论、典型人物的挖掘,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象的揭露等方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控制功能,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确保舆论导向,赢得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消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事业中可能出现的价值迷失现象。
2.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发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注重亲和力和感染力,电视媒体建立品牌栏目、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积极挖掘社会成员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敢打硬仗的精神;在重大事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争做主人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中表现出来的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社会互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各级电视媒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在宣传报道中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电视媒体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能力。电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是跟采编创作人员和审查把关人员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信息编辑与制作蕴含着从业人员自身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求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整合不同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信息加工与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准确掌握大众传播规律、受众价值观变化规律等。从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传播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必要的辅助知识,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心态和情绪,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传播的社会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主动地把握公众的需求,不断创新传播形态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