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介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之一,贯通于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中。在举国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再次运用哲学的观点,学习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介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中介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之一,贯通于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有中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有中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有中介的理论。中介论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哲学中介论的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1.1 中介的概念:
中介,指处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是表征事物之间间接联系的范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中介表现为事物转化或发展序列的中间阶段。中介的存在也是自然和社会领域内极为普遍的现实。
唯物辩证法的中介概念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中介的客观普遍性的反映。中介概念在这里具体地表征着对立的相对性,表征着对立面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任何物质客体都是“一分为二”,由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但在内部结构上,它又总是包含多种成分或要素,因而也包含多种内在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对立是系统内部诸多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在事物内部的关系体系中处于某种支配地位,构成了事物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所有其他的差别关系及与之相关的那些要素,都处于对立两极之间,构成对立两极之间的中介,起某种中间联系的作用。两极对立在这些中介环节中得以“钝化”,甚至调解或融合,即通过这些中介环节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中介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调解乃至融合是有条件的。在对立面之间的斗争趋于激烈甚至采取外部对抗的时候,它们之间的那些中介环节有可能急剧地向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统一体的破裂,即分裂为“非此及彼”的两个方面。
中介范畴贯通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中,因而成为它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对立面之统一的规律中,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中介,这是二者关系的实质;对立面之间存在着“亦此亦彼”、居间联系的中介,这是矛盾结构的隐秘;对立面的同一,经过对立、排斥、较量、竞争而达到同一,这是矛盾运动的真谛。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肯定”经由“否定”的中介而达到新的肯定,从而完成其前进上升运动;在质量互变的规律中,两次质变之间的 量变阶段是否定性中介,而两次量变之间的质变环节是肯定性中介。马克思的中介辩证法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作为辩证法“最重要方面”[1]的主体客体的辩证关系中。主体和客体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二者互为中介。恩格斯指出:“中介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对立之间的亦此亦彼的环节,并且使之对立互为中介。”因而,唯物辩证法的中介范畴包涵以下规定:
(1)作为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中介”关系,它们相互依凭,“互为中介”;
(2)作为矛盾展开过程中的居间者的“中介”状态;
(3)作为普遍联系中间接联系的实现者的“中介”环节;
(4)作为矛盾一极的“中介”规定。
1.2 哲学中介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中介概念可以使人们自觉地寻找和发现那些表面上不相连结的事物的媒介,从而更自觉地以中介方法去决策,用新的决策去创设“去中介化”的条件。一方面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另一方面,克服把对立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产生简单化倾向。从斗争哲学走向中介思维,从“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走向“亦此亦彼”的思维。
2 哲学中介论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意义
哲学中介论是由极性范畴和中性范畴组成的。极性范畴即“非此即彼”,比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度,多党竞争制度。中性范畴即“亦此亦彼”,中性范畴无阶级性、无意识形态性,比如,资本主义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有市场经济,这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或形式。所以,恩格斯指出,在“非此及彼”之外,还有“亦此亦彼”。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将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 本质特征,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由社会主义经济进步所产生的一些中介物、中介组织统统加以否定,一切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消失殆尽,社会成了“非此即彼”的社会。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哲学中介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2.1 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思想观念。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 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关系”。这个论断很明显地揭示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中介,它不但是中介性范畴,也是共存在对立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中性范畴”。由此,我们可以正确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诊断姓“资”姓“社”问题,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等重要观点,并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精辟的概括。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
2.2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恩格斯指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而“交换方式”则是“生产方式”与“经济关系”的中介。“交换方式”是适应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而确立的,反过来,又作用于“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公有制实行多样化以及将市场和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一起运用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程中,都很好地体现了“亦此亦彼”。改革的目的是两种对立经济体制模式互为中介融合或过渡。我们不仅要从纵向考察新旧体制模式转换的中介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要横向考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中介现象及其规律。可见,哲学中介论在对我们20世纪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一元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方式、后工业生产方式并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生产的经济关系并存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正日益壮大,但要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一元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中国的改革目标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一致,因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的改革战略应包含一个重要原则,“既适应中国经济结构的中介性事实又促成这种中介结构的逐个消解”。在具有中介过渡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不能急求市场化的完成,但又必须向市场化坚毅推进;不能急求工业化、城市化的完成,但又必须向工业化、城市化不竭前行;不能急求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困难而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次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哲学中介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注释:
[1]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31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35页. 人民出版社,1995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142页,4卷53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陆剑杰.广义结构论,524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3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
艾丰.中介论——关于改革方法的思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陆剑杰.论“中介”范畴的科学规定和逻辑地位.江汉论坛,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