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试论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5-09-02 09: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oo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详细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等。至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作为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也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起了鲜明的旗帜,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一步步迈进。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那么,和谐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从“和谐”二字的造型上有人做通俗的理解,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当然,这只是最表层的理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被看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谐”是所追求的一种融洽、协调的状态,它应该是“和”产生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社会的描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那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类似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共中央2o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同志出席研讨会时,首度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结合我国建国以来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前的具体国情,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和谐社会就是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社会,大的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这是任何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

  为什么我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奋斗的最终目标呢?传统学术观点认为,一个社会的运行状态非治即乱、非乱即治,但现代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运行在治与乱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状态。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三种状态或类型,即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经历过建国初期短暂的、初步的良性运行,那时党风优良、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正,人民思想觉悟高,只是当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也有过“十年动乱”时期全面的恶性运行,但是大部分时间处在中性运行中。也就是说,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总体上是和谐的,但还存在着一些矛盾、障碍和不协调因素,社会发展还不很平衡。尤其是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以来,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增多,各种新旧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虽然这些障碍和不协调因素直被有效地加以控制和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新旧矛盾一齐恶化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正常运行。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来看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而导致的****问题;一部分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素质下滑,信仰虚无,意识形态危机的问题严重;还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丰十会阶层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问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有的社会群体或个人甚至用非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安全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同时,外部压力也很大,敌对势力和少数国家一直以来都未放弃对我国的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军事挑衅。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我国还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尤其是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所以,目前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这样,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中间状态都有可能朝着两个极端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中性运行中,如果听任这些问题继续存在下去,社会就有滑向恶性运行的危险。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地很好的加以解决,社会就会由中性运行逐渐进入到良『生运行中。也就是说,控制好这些社会运行的障碍和不协调因素,就能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和谐社会只能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之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它在根本上、总体上不能实现良陛运行和协调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之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正是表明了资本主义只能在微观上而不能在宏观上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时期是它的恶性运行时期。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而导致的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总是会周期性地处在恶性运行中。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根本上全面进入和谐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生产的社会化是一致的。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但是,这只是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但是和谐社会不会自动地、自然而然地到来,我们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继续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