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

2015-08-24 15: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在现代国际背景下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我们需要围绕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环境创新;要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关键词】凝聚民心 教育理念创新 环境创新 实践创新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成为巨大的物质能量。”但理论是不能自动地被群众掌握的,需要一批先行掌握理论的人在科学理论和群众之间搭桥铺路,使之内化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让理论在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转化为物质能量。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日益严峻,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加剧向我渗透,我国面临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新形势下,加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对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价值。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要围绕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活跃,以个体利益需求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分化、多元化趋势。而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往往忽略人追求利益需求这一内在属性,导致我们的教育难以与群众的自我需求形成契合。因此,当前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普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首先要把人们最基本的利益诉求,纳入到社会发展中来。如果无视这一点,一味靠垄断话语权,则无法实现主流价值观念与大众个体价值倾向的有机统一。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的过程,实质上与市场活动中的交换过程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交换”活动能否顺利完成,首要因素是产品能否对应“买方”的需求。反之,无论“卖方”为“买方”提供了多么优质的产品,“买方”都难以接受,因为二者之间缺乏需求契合。由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植根和普及的土壤。但是,我们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适应受教育者的需求,绝不是简单地迎合某些人的个人需要,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在于引导广大受众在正确认知并确立自身愿望和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使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环境创新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的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因素。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综合运用多种因素的力量,着力进行环境创新,推动教育凝聚活动不断深入,并取得实际成效。
  首先,要加强教育者的道德修养,提升教育主体的道德资格。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意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会对教育主体做出评价。对评价良好的主体,受教育者就比较容易接纳,反之,则会产负面效果。因此,教育主体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者自身的道德资格构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利益追求与人民的利益追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执政党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其理想信念要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就必须要求执政党的组织成员在理想信念上是正确的、坚定的。反之,就难以产生实际效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切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言行举止都要体现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在行动上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表率。

  其次,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提供环境支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人们精神需求的改变,最终引发人们理想信念的改变,因此,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环境,使受教育者受到理想信念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态大多处于轻松和开放的状态,易于接受社会管理者的意见,有助于理想信念凝聚的实现。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统筹各种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的环境需要。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要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是有规律的,把握规律才能促进事物顺利转化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必须符合一般教育规律。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养成,具有阶段性特征,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的发生和发展都概莫能外。任何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化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研究教育内化规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必须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思想道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路线逐渐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时,要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情感升华为酶素,以意志成型为标准,最终落实于道德实践之中。因此,在教育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依然是我们的实践法宝,是我们促进理想信念内化的必由之路。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民心,必须抓住日常的教育养成不放松,只有把它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之中,注重点滴养成,逐步积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巩固成为人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赵康太.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习仲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求是,2008,7.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中国军队政治工作,2008,2.
  孙景平.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军心指导实践.政工学刊,2007,8.
  郝清杰.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7,2.
  邱吉,孙树平.理想信念内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教学与研究,2007,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