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2015-08-24 15: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姜永霞 李晓红 李德强

  [摘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定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即使是在21 世纪之初的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是在科学地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并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得出的正确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曾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并且进一步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表明列宁考虑过社会主义发展是分阶段的。但列宁没有明确提出进入社会主义后又一个初级阶段的概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但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却做出了超越现实的判断,高估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一个继续巩固的过程。对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符合实际的估计。
  我国经济上出现大跃进后,毛泽东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以及孔子的“欲速则不达”的话,表明他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反思。后来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看来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也要分阶段,最起码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不发达阶段,一个是比较发达阶段。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做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方面特征的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特征的初步揭示。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前提以及这一阶段存在的长期性,揭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途径,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党全面、深刻和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本世纪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推向更高的水平。因此,在今天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对于共产主义的发展曾提出过分阶段进行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说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必须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块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告诉我们,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特别需要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性质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不要因为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低,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就否认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不要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就,就认为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清醒的认识,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当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些糊涂的认识,认为这是离开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同时,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困惑的关键,仍在于对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第五,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其他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全面前进,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立足实际,努力奋斗和工作着,而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实际,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