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正确处理“社”“资”关系

2015-08-13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能否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和邓小平为破解这个难题,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创新性实践。尽管我们走过弯路,遭受过挫折,但终于找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成功之路,即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课题;坚持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体现规律性的根本原则。
  一、利用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利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关系,结成了与资产阶级的联盟,再加上一个同农民的联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现在搞一个同资产阶级的联盟、暂时不没收资本主义企业,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也就是为了搞到更多的工业产品来满足农民的需要,以便改变农民对于粮食甚至一些别的工业原料的惜售行为”。[1]同时,毛泽东制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赎买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把资产阶级一步一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
  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搞活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原本意义上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用来搞活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956年12月,毛泽东就被称之为“地下工厂”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问题同工商联负责人进行了多次研讨。他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之成为地上,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夫妻店,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大厂。私人投资开厂,定息也有出路。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效,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把这称作中国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冲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的束缚,实质上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搞活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方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路,他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在坚持公有制占主体,不搞两级分化的基本前提下,为了搞活经济,“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样做不会,也不可能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当有人指责“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邓小平理直气壮地纠正说:“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根据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们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生产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它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这种普照的光,它改善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这些原本意义上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特点,把它们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主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曾多次号召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便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他说:“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向外国学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我们的工作。”1957年,毛泽东再次号召:“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邓小平把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成果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要求我们决不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腐朽的东西,但要坚绝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引进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甚至引进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机制为社会主义所用。针对一些同志怕引进资本主义,伤害社会主义的担心,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我们的同志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影响不了的,影响不了的。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难克服,有办法克服。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发达国家肯定不可能。”“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济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这当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进而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他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的最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邓小平把这种改革开放,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构想,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利用资本主义,推进祖国统一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并存的关系,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他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0]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除了资本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的主体。……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10亿人口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11]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解决祖国统一千秋大业的战略构想,要坚持50年不变。“实际上,50年只是个形象的说法,50年后也不会变。前50年是不能变,50年后是不需要变。”[12]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并且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同时也加快了大陆社会主义主体的发展。尽管****势力倒行逆施,但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彻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五、利用资本主义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尤其是苏联,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并且在中苏边境阵兵百万,对我国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威胁。毛泽东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局限,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明确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反对世界霸权。毛泽东亲手打开了中美和中日建交的大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减轻苏联对我国的压力,形成了中美苏源于国家利益制衡的大三角关系。我们积级寻求世界众多国家的广泛支持,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国、俄罗斯、印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政治环境。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为利用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搭建了广阔的国际经济舞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直接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并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注释:
  [1]毛泽东选集[C].(5):197,286-287,401-402.
  中国共产党的70年[C].350.
  [10][11][12]邓小平文选[C].(3):373,90,65,58,103,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24.
  邓小平文选[C].(2):2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