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观前提和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是对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解放的进一步深入。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需要思想上的洗礼、观念上的重塑和思维方式上的再造,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好现实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重要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是一段思想解放的历程,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都伴随着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而思想解放又必然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大发展。总结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观前提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看来,正确的思想应该具有实践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开放的、批判的、历史的、发展的。实践作为客观的物质活动,离不开思想的指导。人在认识活动中,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经验、心理素质、情感因素等主观因素和所处时代、环境、认识手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也就相伴而生,束缚、阻碍等认识的发展。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首先就必须克服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阻碍和影响,完成认识过程赋予解放思想的任务。
解放思想,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克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消极影响,消除主客体间的屏障。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思维方式的优化和思想观念的更新。相比较而言,前者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只有转变陈旧的错误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才能不断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但无论是思维方式的优化还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二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还是如小平所讲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自我扬弃、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列宁当年没有囿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设想,得出了革命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结论。毛泽东当年突破了俄国革命采用的从城市到农村的方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的独特战略理论,同样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设想和模式,更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典范,他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阶段、新境界;在理论内涵上,它始终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七一”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回顾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元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思想解放的浪潮应运而生,从而为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解放思想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由于我国改革是“渐进式”的,先从传统体制的薄弱环节人手,所以,到目前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改革“攻坚克难”依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改革道路上又出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诸如,改革的边际效益递减,越来越需要支付巨额“成本”,越来越需要调动广大群众为主体的推动力,甚至出现既得利益部门、行业、企业和既得利益者等组成的现有利益格局对改革的走向形成的影响和阻力等等,这都对实现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新时期我国发生的三次思想大解放和继续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文革”结束后,我们党面临着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面临着中国向伺处去的严峻考验。但这一进程却受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文革”极“左”理论和路线。因此“两个凡是”成为当时束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精神枷锁,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一个死结。不推倒“两个凡是”,中国就无法前进,社会就无法发展。正是在这重要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展开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终发展成全党全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也是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我们党和国家开始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走向了正常运行的发展轨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思想解放: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经验,从总体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清除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许多困惑。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首先,它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其次,明确提出姓“社”姓“资”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第三,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引发的思想解放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说第一次思想解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新时期,那么,这第二次思想解放,则标志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次思想解放:以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共产党人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强力挑战,解放思想的产物,又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要逐步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或标准: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能够尽快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够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有益于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切东西,都应大胆接受并应用于实践,这样就以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新的实践的发展。
综观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经历了三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完成的“精彩一跃”。党的十七大召开提出继解放思想是对前三次思想解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前三次思想解放相比,这一次思想解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思想解放,从总体上看,内容更广、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三、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对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是建立在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是我们过去所仿照的前苏联模式。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决然排斥市场经济的制度模式的失败。但这一模式毕竟深深影响了很长时间,乃至今天仍有人从传统模式的思维定式出发,把这一模式的相关制度和做法视为正宗,总把市场经济、股份制、保护私有产权、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等看成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对其格格不入。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和当代实践,把过去曾经奉行的“做法”和“规范”放到中国实际和时代的变化中予以考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落后的东西要坚决摒弃。制度变迁是社会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让市场释放出推动发展的更大功能。
(二)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讲究质量效益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18世纪下半叶,人类开始了工业革命,步入了传统工业化的历程。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追求物本而非人本,追求总量而非质量,追求增长而非发展,追求当前而非长远。因此传统工业化与生俱来就有很多弊端,如过多地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污染环境,因资源秉赋的差异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今天我们谈发展思路,就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破除“以GDP论英雄”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代际公平的理念,真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绿色GDP、物质生活质量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等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我们发展的基本尺度,不能再走单纯追求总量扩张和先透支资源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三)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封建和小农意识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科学发展是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支撑的现代意义的发展。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农业社会,封建意识和小农意识对人们影响深远。封建意识主要体现为“官本位”思想和宗法思想。“官本位”思想易于产生官僚主义和集权主义,排斥民主、自由、平等和制约监督;宗法思想易于产生家长制作风和帮派习气。而小农意识则易于形成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思想,重守土怕离乡,重和气怕竞争,重经验怕创新,足不出户,井底观天。今天的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人们只有抛弃一切陈腐落后的思想和观念,真正确立现代公民意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才能推动这个时代进步。从封建意识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就是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使决策以民意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法律为规范,以民享为归宿,使权力在阳光下、在科学轨道上规范运行。从小农意识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求我们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摆脱经验主义的惯性和惰性,就是要从世界主义出发把握发展大势、洞悉发展的规律、创新发展的思路来推动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自满和封闭中解放出来,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科学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所共同追求。由于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发现进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小也不同。近代西方国家首先打破了封建****的束缚,从而率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于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理念率先在西方提出,及至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但我们不能把这些普世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画等号,让资本主义和西方国家单享独占,进而产生畏惧和拒斥心理。事实上十七大报告从中国国情出发,吸纳了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许多被西方率先提出的普世价值理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政治胸怀。这种视野和胸怀正是我们当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需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问题都带有全球的普遍性,我们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善于探索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一切先进的价值理念、体制机制和管理经验,才能切实推进符合人类本性和时代潮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而拉动整个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人类共同进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