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浅论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加强党的建设

2015-08-24 1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加强党的建设,是当前党建的新课题。为此,从认识上看,继续解放思想是当前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从实践上看,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加强党的建设要有新思路。只有思想解放,认识深化,创新思路,才能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解放思想党的建设
 Abstract:In continues to emancipate in the min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the construction,is new task which the current party constructs.Therefore,looked from the understanding that,continues to emancipate the mind is the current partys construction new request;Practically speaking,in continues to emancipate in the min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the construction to have to have the new mentality.Only then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knows deepens,the innovation mentality,can enhance partys construction to a new level.
Keywords:Emancipates the mind Party the construction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是党正确地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的必由之路,是党的建设的一大法宝。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在加强党的建设中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什么时候忽视了甚至放弃了这一法宝,党的建设就会陷入少数人满意、多数人不满意的状态。
    1.继续解放思想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党的建设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党的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继续解放思想,从党的建设新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因此,继续解放思想是当前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1.1继续解放思想是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需要。在党内生活的诸多弊端中,比如,家长制作风、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官本位”意识、任人唯亲的不良倾向、个人崇拜及个人迷信的消极影响等等,从本质上讲,都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生活中的体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及时向全党提出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大任务。但是,这个重大任务至今也未完成。在对待党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态度上,迫切需要有一个大的思想解放。再不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大大落后于时代,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
    1.2继续解放思想是反对党内特权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前,党的领导干部中特权现象还比较少,而现在特权现象的泛滥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全党:人民群众当中主要议论之一,就是反对干部特殊化。人民群众对干部特殊化是很不满意的。人们对这些现象很敏感。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有讲话的权利,人们会问:你们自己怎样呢?(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6~218页)。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在相当一部分党内外群众中形成信任危机,而且更会对执政党带来一种深层危机。从苏东共产党失败的根本教训来看,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要在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防止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在1980年就提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因此,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并把反对特权提到党的建设的重要日程上来。
    1.3继续解放思想是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在反腐倡廉上也下了很大工夫,但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这就需要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思路和作法,反思在反****的制度机制上多年存在的缺陷。比如我们往往把权力监督的重点放在内部,但对来自外部的监督,诸如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主体的监督包括建立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这样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则顾虑重重,真正过硬的措施较少,因而监督的效果较差。再如,讲了多年并载入党章的从严治党原则,在许多的党内生活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对党内一些严重问题,一些地方该公开的不公开、该立案的不立案、该处理的不处理、该从严惩处的变成网开一面或从宽发落,从而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纵容和助长了消极****现象在党内的蔓延。应当说,在反腐倡廉上仍然是需要大力解放思想的,我们理应大声疾呼“反腐无禁区”。
    1.4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下决心突破一些党内多年形成的“瓶颈”性环节。这包括:改革领导干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从多年一以贯之的由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甚至“一把手”垄断提名权的单一格局,逐步走向限制领导提名、扩大群众提名、尊重自我提名、倡导竞争性提名、实行公开提名的多元化格局;着力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即要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这类方式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现在这类方式的一些“操作”成果有迎合领导和愚弄群众之嫌,屡屡出现“带病提拔”一类的问题);创造党内外群众有效地参与和监督选人用人的多种方式;实行党内竞争性选举,向人大推荐任命的干部实行严格的差额选举;疏通党内外群众要求罢免、弹劾领导干部的渠道;积极探索对县级及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等等。只有思想解放,这些党内外群众呼唤已久的改革才能真实推进。
    1.5继续解放思想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广大党员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仍然需要在一系列问题上继续解放思想。例如,党已经确立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全新理念,但真正付诸实践还很难,不仅在党内还缺乏充分的共识,尤其是还缺乏必要的制度机制的支撑,在党内多年习以为常的领导主体、组织本位等还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党员主体直接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党代表及党的领导干部的产生从安排性选举真正走向竞争性选举、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内公开批评制度的建立、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党务公开的实质性推进、党内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迫切需要有新的思想解放。
    1.6继续解放思想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今天在党的领导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明显的有悖于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要求的问题;在一些领域(如意识形态领域、政法领域)中改善党的领导的举措明显落后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某些党的领导的行为与党章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要求相违。一般来讲,执政党对社会事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直接管理。但这些年来似乎形成了一种观念或做法:只要认为某件事很重要,就要由党来管。以前一般只讲党管干部(这是符合执政党功能的),现在管得却越来越多,如党管大学、党管稳定、党管机要、党管信访、党管计划生育、党管机构改革……而“管”的含义又不是十分清楚,“管”的制度机制又不是很科学合理,这就容易导致事实上的党直接管理、直接干预。这是不符合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及改善党的领导的时代要求的。这些问题若不很好地解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会长期处于传统的水平上。党的十二大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的十三大又规定,“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简称“一个领导”);在“****”政治风波之后由于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又重新回到“三个领导”之说。对“党的领导”的科学界定,也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2.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
    当初党在解放思想上选择了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这类带有“新启蒙”性质的思路,如今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执政党就迫切需要在继续思想解放中加强自身建设。
    2.1创新环境,使党内不同意见能够平等讨论。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正确对待党内不同意见,什么时候党内生活就比较正常,党就充满创造活力;反之,党内就易出现党内矛盾甚至引发党内危机,就可能给党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直面现实,今天在党内讲真话难及发表不同意见难仍然是一个妨碍党解放思想的突出问题。这不仅需要从认识上解决多年来含混不清的保障不同意见与“保持一致”的关系问题、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关系问题、与党的工作效率的关系问题,更需要着力构建对党内不同意见的保障机制。因此,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就成为新的思想解放的一个基本路径。
    2.2创新体制,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很长时期以来,在党的建设上强调“着重在思想上建党”,既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也取得过很大的成就。今天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党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各种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制度的规范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从着重在思想上建党向着重在制度上建党转变,是党面临的现实抉择。因此,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使党的建设在制度创新方面有新突破。
    2.3轻装上阵,破除既得利益的困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内一些人是容易产生既得利益倾向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并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利益,甚至为此炮制种种理由,形成有利于己的政策、制度架构。党内这种既得利益倾向和行为,不仅损害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而且成为党内思想僵化的顽固力量。当前,遏制党内既得利益倾向,必须在发展民主、强化监督、制约权力、崇尚法治、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以及下决心在权力制衡、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因此,党的建设在这些方面要有新的思想解放。
    2.4俯身向下,大力支持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尊重和支持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常常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因此,就需要真诚地鼓励、引导、保护基层同志讲真话,充分尊重和保护敢出来讲话的少数先进分子,即使在党内讲了错话也要受到党章的保护。倡导在党建理论上有不同观点、意见的讨论和争鸣,允许对某些外党外国的有益做法进行比较、借鉴和吸收,充分尊重基层的同志在党建具体模式上的探索和创造,鼓励基层同志在党的建设上进行某些打破常规的试验。要真正做到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就必须大力鼓励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解放思想。
    2.5不搞争论,善于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实践中。解放思想不是空谈,关键是要勇于把思想解放的成果付诸实践。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理论实际上已有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解放的成果,但许多被束之高阁,这不仅挫伤了不少同志在党的建设上解放思想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使得一些毫无价值的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颇有市场。因此,在党的建设上应逐步形成对理论成果的评价机制、实验机制,对党内多数人看好的事情(如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对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事情(如党内竞选制)、对有利于党的大局的事情(如党员主体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就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大胆实施。
    总之,对党的建设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放思想,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显得迫切紧要,而且在方法论上更需要创新思路,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上所述,既是解放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任务;既是解放思想的路径,也是解放思想的载体。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就会形成党的建设思想解放的新局面,执政党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