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民主个人主体、民主组织主体、民主制度、传统历史文化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农村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制约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剖析,以期消除这些障碍性因素,促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障碍性因素;分析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民主原则在农村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农村政治发展,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但事物从来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还有一些障碍性因素在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加以认真分析的必要,以期找到消解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
一、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个人主体方面的分析
1、民主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农村党员缺乏主人翁思想,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工作中唯领导意见是从,习惯于服从权威和盲目崇拜权威;对党内平等关系认识不足,习惯于以行政隶属关系来理解和处理党内关系;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党内有哪些权利,甚至在权利被侵犯时也不积极维护;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内****现象听之任之;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轻视等。
2、文化素质偏低
我们对德州市××县的16个村的党员情况进行了调查,这16个村共有党员42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8人,约占党员总数的1.88%;高中文化程度的有62人,约占总数的14.55%;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6人,约占总数的46.01%;小学文化程度的有99人,约占总数的23.24%;文盲有61人,约占总数的14.32%。农村党员整体文化素质低,缺乏必备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导致很难对党提出具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很难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
3、民主个人主体缺失
随着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量增大,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比重相应增大导致农村党员流失严重,党内民主主体缺位,影响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
二、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组织主体方面的分析
1、两委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农村社会呈现二元权力结构,村两委是农村基层组织中最为重要组织,经由政府认可并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中。从理论上讲,两委分工则是党支部实施方向性领导,村民委员会管具体事务。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村“两委”关系定位不明确,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抛开党组织的领导,排斥村党支部的领导,或者党支部对村民委员会事务大包大揽,以党代政,或者村委会和党支部两权分立,独立行事。村两委之间权力博弈的结果,其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
2、自身建设不到位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自身建设,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有的几年不发展新党员,还有的利用组织发展利益小集团;部分党组织放松甚至失去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生活不正常,民主评议走过场等。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到位,致使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方面的分析
1、制度供给缺失
一是农村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缺失。如缺乏统一的基层选举法律,缺乏选举前候选人介绍制度,缺乏支持“两票制”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方式制度等。二是处理村两委关系问题的制度缺失。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中的一大难题,而关于解决这个矛盾的制度却没有。三是虽然党内规章制度规定了党员的各种权利,但这些权利只是应然状态的权利。如何使其转变为实然状态的权利,却缺少合理的程序规则和制度保证。
2、原有制度存在弊端
有些原有制度过于抽象和笼统,或是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程序性的规定,在执行时比较困难;有些原有制度的条文只有定性的要求,没有定量的要求,在实施中解释的弹性大,具体操作难,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扭曲;还有的原有制度没有严格区分出道德规范和制度规范的界限,在一些制度的条文中脱离现实,参杂道德范畴的内容,在工作中难以做到,形同虚设。
此外,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制度缺乏执行力,特别是在涉及甚至触及一些党员个人的切身利益时,更是难以实施。
四、对传统历史文化负面影响的分析
1、封建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得农村党员的封建伦理思想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深蒂固。一方面,长期受封建伦理思想熏陶的广大党员易于接受家长制统治,他们习惯于对领导惟命是从,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受封建家长制作风影响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把党和人民委托自己负责的部门和单位当作独立王国,专横跋扈、唯我独尊,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变成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重礼轻法
传统中国重视“礼治”、“德治”,实行“人治”,而轻视“法治”。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重礼轻法的思想在短期内很难剔除。重礼轻法导致党内正式制度的权威难以树立起来,制度化建设十分艰难。
3、家族势力干预选举
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大姓大户中的强人说了算,有的大姓家族甚至能够操纵村委会选举,甚至有的地方家族势力与地方政权相蹂合,出现正式组织流于形式而家族非正式组织膨胀的现象,在决策管理过程中家长制取代民主制,使村级政权的社会组织功能弱化,这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五、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分析
1、交易原则的负面效应
当前在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市场经济的互惠互利、买卖交易原则畅通无阻,拉关系找靠山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政治上的平等信任的关系演变成相互利用的关系,这严重地破坏党群关系,窒息党内民主生活。
2、利益至上原则的负面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农村党员由原来党内主体逐步转化为既是党内主体又是市场主体。农村党员的这种双重性主体身份往往使其难以平衡处理好经济利益和党的利益,表现在部分农村党员只关心个人的经济利益,不关心党的利益,甚至以个人利益替代了党的利益,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六、对农村经济因素方面的分析
对于农村党员而言,生计问题大于民主,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另外,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也给“廉价贿选”创造了条件,在某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选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了当地农村党员民主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在“民主”的外衣下,“民主”荡然无存。
此外,历史上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批判、压制和打击,使党员不敢讲真话,不敢提意见,不愿批评人,特别是在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时,往往有危及自身安全的种种顾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制约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因素。
【作者简介】
谈家水(1972-)男,山东武城人,德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基层党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