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民主制度论文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思

2015-10-16 0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产生形成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最早来自于周公的“保民”,这些人本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重民。毛泽东从这一思想出发,深刻的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因而要想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必须要发动人民大众。而鉴于旧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的国情,以及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阶级觉悟不高的现实,对农民进行革命教育也就显得迫在眉睫。

  2.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

  农民问题和农民教育思想问题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相关的论述对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有重大影响。1848年,马克思在总结欧洲革命的失败教训时讲,“无产阶级如果把农民从资产阶级的影响下争取过来,作为自己的同盟军,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获得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是要孤鸿哀鸣的”。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欧洲大陆,“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1]一个政党要夺取政权,“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2]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说明在农民国度中,争取农民加入革命斗争的重要。此外,恩格斯、列林等对有相关问题的论述也对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影响重大。

  3.中国农民革命教育理论

  早在五四运动前夕,就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不解放,就是我们全体的不解放;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全体的痛苦;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同一时期,恽代英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象应转向广大农民”思想,强调了教育农民、教育群众的重要性,他曾讲:“我们现在努力的对象,不单是智识阶级;光是智识阶级的觉醒,不会做出怎么了不得的成绩来的,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便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要向田间去,要向农民社会里去,要使一般农民觉醒。”

  尽管上述人士与毛泽东大体处于同一时期,但他们的农民观和农民教育思想不可避免的对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二)实践基础

  1.毛泽东的农村生活经历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其幼年及青年时期又都是在农村度过,使得毛泽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毛泽东在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后,说道“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他觉得这样是不平等的。毛泽东对农民的同情与体恤显然是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产生的起点。

  2.毛泽东农民革命运动

  1923年九月中旬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农会――岳北工农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农民革命的热情使毛泽东大为惊喜,他在同年参加中共三大时第一次将农民问题提出:“湖南工人很少,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数量更少,可是漫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这使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进而毛泽东才进一步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参与革命。也就是在亲身实践组织农民的过程中,毛泽东才发现了教育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践中将农民教育思想一步一步改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毛泽东在农村的农民教育实践

  在毛泽东“发动了一个把农村组织起来的运动”,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毛泽东、澎湃在广州连续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班;1927年,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课;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强调“要求取消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相继写成《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二、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影响了农民对时事政治的评判能力,由此带来政治觉悟不高,参加革命热情不高的诸多问题。毛泽东从这一现实出发,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4]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各个时期主要矛盾不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同。如,革命根据地时期,主要是对农民进行文化普及,培养农民干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来唤醒农民的政治觉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解决农民所关心的土地问题;抗日战争时期,通过舆论宣传文艺汇演等方式启迪农民群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形式的需要,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政治引导,是农民成为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原因,也是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的保证。

  (二)科技和文化教育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农民长期处于受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不仅降低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同时也阻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此,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如,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提出推行文化运动,举办小学、夜学、识字班等,这一贴合实际的措施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并在以后的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因此毛泽东号召“每个乡苏维埃都要学习长冈乡的文化教育工作”。   (三)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主要是指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上的教育和指导,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防御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旧中国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停留在牛耕水平,完全靠天吃饭,所生产的粮食常常难以维持全家温饱。为解决农民粮食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毛泽东编写了一些教材供农民学习,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农物生长规律。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陕甘宁边区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这不仅培养了懂得农业生产的骨干,还积累了发展农业生产的科技。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地政治方向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总是围绕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任务来确定教育内容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在广大农村,不少农民群众的思想还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障碍。这些思想问题诸如:封建迷信思想重新抬头;农民文化娱乐方式单调,赌博之风盛行;政治参与度不高,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等。因此,需要在广大农村,加强对农民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农民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树立劳动模范或先进典型,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扩大基层民主自治,培养农民的政治意识。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其思想政治素质及政治方向是否坚定影响中国社会未来走向。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

  (二)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教育

  毛泽东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贴合农村实际的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他在《湖南农村运动调查报告》中就批评,“乡村小学的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合农村需要”。

  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在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实事求是,调查好实际状况后再采取恰当的措施,以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落后,师资力量不足,都造成农村及农民教育困难。而学校教育是为农村扫除文盲半文盲,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农村的义务教育。其次,要最大限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来发展社会教育如:函授、各种职业训练班,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这一方面为学校教育做了有益补充,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经营管理技能提供了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教育的投资。

  (三)加强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整体素质越高,新农村建设进程就会越快,反之,则越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即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新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首先需要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此,注重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现代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当着力构建结构合理,信息丰富,服务优质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民在做中学,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学习文化,提高技能。

  四、结束语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对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进行梳理,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也有利于进一步]富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在今天大力推进谁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其中的教育思想都是博大而精深的,本文只是粗略的对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我国社会实践思考提出几点看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