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伦理道德论文

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

2016-07-28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伦理道德力是一个以利益为作用点、大小由道德行为表现、方向由制度决定的力量,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是伦理道德力的重要内容。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道德力的具有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其根本在于把党纪挺在法律前面强调党员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领道德高地,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界定从政者(党员干部)的活动空间和权力范围,规范从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养党政干部伦理道德力的过程。

 

 

  伦理道德力是一个以利益为作用点、大小由道德行为表现、方向由制度决定的力量。[1] 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道德力的具有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其根本在于把党纪挺在法律前面强调党员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领道德高地,全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界定从政者(党员干部)的活动空间和权力范围,规范从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养党政干部伦理道德力的过程。

 

  一、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1.康德认为德性是一种道德力。德性指的是意志的道德力量。”“伦理学中的德性不应依据人履行法则的能力来衡量;相反,其道德力必须根据作为绝对命令的法则来衡量。”[2] 道德力由人的道德内化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构成。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伦理学范畴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即得,指人认识和遵循。伦理道德力是外在要求的和内在修养的的统一。伦理道德认知能力,是对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等的认知,表现形式是人的道德修养力。道德修养力是指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获取的自我改造能力。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是对自我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作为道德主体,首先要对进行认知,以现有社会道德规范、善恶评价标准作为道德修炼根据,这个学习和修炼过程,也是道德认知过程,其结果是内化成为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

 

  2.伦理道德力内化。道德内化能力,是指把社会道德诸要素移置于个体道德品质之内的能力。伦理道德力通过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内化为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形成特定精神力量,是外在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化,其本质是个体对道德规范以精神力量为表现形式的一种道德修养,类似儒家的内圣

 

  3.伦理道德力实践。人对外在道德规范的内化形成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养,受既得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养的制约和限定,人的实践具有特有的道德属性,以其道德行为表现个体对现有道德规范认知水平。类似于儒家的外王

 

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


  二、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

 

  国内学者王小锡和樊浩都曾经对此进行论述。

 

  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在现实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可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去的人,往往是具备崇高的道德精神和正确价值取向的。[3]“道德是生产力,而且是动力生产力。”[4] 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崇尚不断进取精神以及和谐协作人际关系,合力促使有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樊浩认为伦理道德具有导向、规范、调节和互动四大功能,表现为道德导向力、道德规范力、道德调节力和道德互动力。[6]

 

  1.道德力不是生产力。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施托尔希进行批评,否定了道德力是生产力的观点。[7]施托尔希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中阐述人在尚未发展其体力、智力和道德力之前,是绝对不会生产财富的。道德力和人的智力体力,共同构成文明要素的内在财富。精神生产与社会生产一致,属于精神生产范畴的道德,决定于产生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因此道德力不是生产力。

 

  2.道德力影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是社会的方式和人的方式,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以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是指通过个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上推进生产力。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9]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包括伦理道德力的提高,其结果是促进生产力提高。人的责任感、价值取向和劳动态度等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劳动工具改造和使用效率、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力度。道德内化为人的一种力量,并通过人的实践影响生产力。

 

  3.道德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樊浩认为伦理道德是一种人文力”[10]。查尔斯认为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生活的根本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根源,信念结构是规范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力量;文化偏好或价值取向,是国家认同基石和经济力量(或弱点)根源。[11]提高管理者道德水平可以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12]道德内化为人的一种力量,通过人的实践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成为社会平衡力和经济内驱力。其主要表现为协调社会利益冲突、缓和社会矛盾,并通过提高人的伦理道德力,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物质文明发展。

 

  三、伦理道德力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1.哲学依据。伦理道德作为意识的一种形态,不仅有其自身意识的,同时,其自身意识的通过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人的实践)表现其存在。黑格尔认为,那被设定为独立的成分直接地过渡到它们的统一性,而它们的统一性直接地过渡到展开为复多,而复多又被归结为统一。但是这种运动过程就叫做力。”[13]“是意识从现象世界和知性达到超感官世界和理性的自我生长和运动的内在原因,其产生作用过程,是意识从知性达到理性、从殊相达到共相、从复杂达到统一的过程。意识的自我运动、多样性的客观世界以及人们在意识中对多样性的扬弃达到对共相的把握,均是力的体现。黑格尔用思辩的方式发现和证明人的意识的力的存在,力既存在和内蕴于意识,同时又通过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对现实物质世界产生作用。

 

  2.现实意义。人不断地进行道德实践履行道德义务,表现和验证已有的伦理道德力,并不断促使伦理道德力的确证、强化和升华,同时与利益和制度互动,道德行为与利益关系、制度秩序相统一。一是有利于调整社会利益。社会发展本质是利益再分配,因利益冲突和纠葛产生矛盾和斗争,造成思想道德领域动荡不安。解决问题根本在于协调利益关系和重建利益秩序,道德建设是在伦理道德层面重建利益秩序。二是有利于推进制度建设。制度是理顺人们利益关系、将利益冲突和对立限制在一定范围的一种规则。人对道德的认同,诉诸于对道德的固化,形成道德准则甚至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要求社会所有成员均以遵守,以交往的语境存在,调整利益关系。三是有利于促成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人道德水平,由一定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下的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个体伦理道德内化,是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即制度伦理转化为个体道德理性和道德意志的过程,其必须从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中寻求制度性保障和规范资源。

 

  四、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

 

  从党员干部个体来看,把党纪挺在法律前面强调党员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领道德高地,全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界定从政者(党员干部)的活动空间和权力范围,规范从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养党政干部伦理道德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

 

  1.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高党员伦理道德力水平。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16]党员干部通过模范遵守党规党章,是自觉提高伦理道德力的过程。

 

  2.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丰富党员干部伦理道德力制度性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八项规定、修订党规党章,在全党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活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等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为官德的养成提供良好外部机制,并通过党员干部对制度性资源的习得,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摒弃官本位而着眼于人本位,摒弃权力本位而转向能力本位。

 

  3.规范党员干部伦理道德行为的边界。通过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遵从道德,清风正气,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从严治党的系列规定,把不敢腐”(法律)不能腐”(制度)不想腐”(道德)三者统一起来,并通过伦理道德力的提升,形成以不想腐为基础的反腐败道德底气,破解抓纪律后出现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困境,推动形成敢做善为、勇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的职业道德。

 

  作者:谢永行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 2016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