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现代企业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要点分析

2016-12-18 1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专业技术是专业产品研制的基础,也是深化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实验室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战略规划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促进专业基础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持续、快速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创新型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专业实验室的特点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谈到西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有系统的逻辑思维;二是有严密的实证方法。其中,实证是指实验验证。近代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任何理论和学说的成立都要得到实验的验证。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科研投入的逐步增加,我国也建立起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一百余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按照研究重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验室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其研究领域多处于行业前沿。实验室根据所在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长期战略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前沿科学研究。


第二类,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这一类实验室在关注本领域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加重视研究方向与工程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重点解决从工程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第三类,实验室以工程基础研究为主。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直接承担或解决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及相关关键技术问题。


在面向产品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中,传统的专业实验室通常以新产品研发为核心,实验室的研究任务、仪器设备、人员组成等均按此进行配置。这样,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弊端:不同产品的共性技术成果得不到及时共享,仪器设备和人员重复配置,实验室的专业定位不符合产品通用化、模块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现代企业内部设立的专业实验室一般以不同产品所涉及的核心共性技术为基础,坚持原理试验、验证实验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克服传统专业产品实验室的弊端,为专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创造有利条件。随着专业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日趋规范,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巩固加强。


三、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点分析


(一)适应企业的专业发展方向。根据企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类别,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是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所是航天器控制与推进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涉及航天器控制技术、姿态敏感器技术、执行机构技术、星载计算机技术、推进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承担几乎全部控制推进系统单机产品的设计、试验与研制工作。为推动专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从2003年开始,我所围绕核心专业技术,全面启动了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的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把原有的产品研究室改组为产品研制中心,在中心内部设立设计部、生产部和专业实验室,实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和专业技术研究的组织分离。其中,专业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主要开展前沿领域专业研究、新技术原理性可行性研究以及共用技术研究等工作。先后成立了空间机电产品实验室、成像式敏感器实验室、先进空间推进技术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并立足专业实验室,广泛开展与国内优势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目前,这些专业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基本覆盖了本单位全部专业技术方向,为推动专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保持专业产品技术优势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坚持创新试验、验证实验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专业培育设置和共性技术优化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重组专业研究方向,以利于新产品开发和新型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


空间轴承应用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其定位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飞轮产品所需的轴承组件。随着空间机电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控制力矩陀螺、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天线驱动机构等多种新产品均对空间轴承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涉及轴承技术的相关研究人员和仪器设备根据不同产品配置在不同的部门,对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显得力量过于分散。为此,通过整合内部资源重组空间轴承应用实验室,成立空间机电产品实验室,以影响飞轮、控制力矩陀螺、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和天线驱动机构等活动部件产品寿命、可靠性的共性基础技术为研究重点;以空间摩擦学为核心专业技术,开展前沿专业技术、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家项目支持下,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快速转化应用。


(三)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实验室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军人才队伍。专业实验室的发展只有和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专业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拥有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相应的人才基础。


首先,重视领军人物的选拔。他们在把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推动专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关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核心产品开发、参与发展规划论证等途径,为年轻专家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不断优化实验室技术队伍结构。按研究领域和专业设置研究师岗位,建立专业实验室研发岗位和任职资格体系。各专业实验室按研究方向设1名主任研究师和若干副主任研究师,必要时设立副总研究师。


(四)坚持制度创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制度创新是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基础和原动力。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科学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为专业实验室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根据专业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建立起经费支持、项目带动的虚拟实体化运行方式,并保证实验室的相对独立运行。专业实验室在目标优化、项目申报、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充分借鉴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有关运行评估方面的管理内容,制定了所内专业实验室运行评估管理办法。根据各专业实验室挂靠产品研制中心的特点,进一步理顺实验室与产品设计部的关系,明确实验室主要负责专业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产品设计部重点负责新产品开发和原理样机研制。


比如,在某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组建了实验室相应的管理队伍和研究队伍,制定了包括实验室综合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切实可行并具有航天特色的实验室运行模式。这样,重点实验室可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获取在多个领域的项目支持。另外,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讲学、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与优势单位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较好的管理基础。


(五)以项目带动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研究和基础建设。如果仅依靠企业的自身投入,往往难以为继,会出现较大的项目资金缺口,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专业实验室的课题研究经费和基本建设资金,为专业实验室的高水平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扩展任务来源渠道,建立起了以项目申请带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首先,所内设立基础研究和专业规划专项经费,支持各专业实验室进行战略规划和专业技术发展研究工作,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好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所自主研发项目支持专业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攻关工作;最后,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基础条件以及学科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用航天等领域以及研保项目的支持,在“十二五”立项论证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建立合作联盟。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开放式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根据发展战略,侧重应用基础研究、高校侧重理论基础研究的特点,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优势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一)如何保持专业实验室的长期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维持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保持专业实验室的长期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核心专业技术和新产品的竞争力,是专业实验室持续深入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快速转化。如何准确评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尽快应用于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率,是专业实验室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对于军工集团内的企业,这点尤为重要。


五、结束语


专业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的平台,在面向新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科技创新企业中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必将直接影响企业专业基础能力提升、核心专业技术发展以及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诸多重要方面。


我所通过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核心专业发展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成果应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凝聚智慧、启迪思想、创新发展,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设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专业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作者:应磊 李响 亢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