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浅谈科技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格式

2016-04-01 10: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引言


  科技论文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足够的可以重复其实验的素材论证,首先揭示出事物的真谛,使他人得以评价和信服,并发表于正式科技期刊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学术界正式认可的叙述性文件。完备的科技论文应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决策的实施,宁夏电网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工程建设、特高压电网技术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运行技术发展很快,通过科技论文反映宁夏电力工业改革和科技进步的成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激励技术创新的开展,已成为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大量优秀技术论文在科技期刊和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地传播。但一些作者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格式不太了解,论文中存在错误很多,下面仅就科技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格式及应用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家标准从标准化、规范化的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


  2.科技论文的结构


  科技论文的结构一般可分为4部分①提出命题②阐明研究方法③得出研究结果雅理论证④给出明确结论。


  科技论文的结构中应具备的要素有8个①题名②作者署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引言⑥正文⑦结论⑧参考文献(必要时可给出附录部分)。


  2.1题名


  题名是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怡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用词要严谨规范,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目前,某些论文仍存在题名过长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题名注重程度不够,想用长句表达得清楚些,未作仔细推敲,或不愿意加副题。


  2.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包括两项内容①作者名②)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应写出全称、地址和邮编,作者单位要写至最基层,不得用简称。


  2.3摘要


  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论文均应附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英文摘要。摘要是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确切、简明地记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摘要的写法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


    2.3.1报道性摘要


  —般多适用于学术性期刊,以300字左右为宜。应反映出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


  2.3.2指示性摘要


  一般多适用于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以100字左右为宜。主要指明论文的论题及取得成果的性质和水平。


  2.3.3报道/指示性摘要


  介于上述两种写法之间,以报道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其余部分。—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2.3.4摘要编写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把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和对论文内容的解释和评论写入摘要: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4)用第三人称,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方法标明论文的性质和主题,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目前仍有不少论文中用“本文”;


  (5)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要注明原文;


    (6)不用引文(证实和否定他人已出版的文献例外);


  (7)缩写语、略称、代号,除了相近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8)法定计量单位、语言文学和标点符号使用等均应规范。2.4关键词


  关键词选用怡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论文成果的利用率。


  2.4.1关键词的分类


  一般关键词包括两类词:


  (1)叙词(正式主题词)这是经规范化后收入叙词表中的词和词组;


  (2)直接从文章中抽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和词组,它们或是汉语主题词表中的上位词、下位词、替代词,或是词表中没有的自由词。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w规定,一篇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且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文献叙词标列规则》规定了文献主题的分析及根据各种汉语叙词表进行文献叙词标引的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部分作者对关键词的标引不够重视,多用自由词,这样虽然方便,但对期刊的检索、成果应用不利,应该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化为叙词。


  2.4.2标引规则


  关键词的标引一般应遵循如下规则:


  (1)专指性规则:一个词表达一个主题概念。


  (2)组配规则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有以下2种类型:


  ①交叉组配: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用“营销服务”和“营销策略”这2个泛指概念的叙词确切地表达叙词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营销服务策略”,“架空输电线路”可用“架空线路”和“输电线路”两个叙词组配而成。


  ②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稳定性”组配“断路器弹簧机构储能故障”,可用3个叙词来组配。


  (3)采用自由词标引。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自由词:


  ①词表中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②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中新出现的概念;


  ③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文献、产品的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④经组配后仍出现多义的词。


  2.4.3标引程序


  标引关键词时应首先弄清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然后依:专指性一组配性一自由词依次进行标引。

blob.png

  2.5引言


  引言是论文的开端,其特点应是:开门见山不绕圈子;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防止与摘要类同,更不应成为摘要的注释,应与结论相呼应,但也要防止与结论类同;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和鉴定的全部结论最好不要分段叙述,不要图、表和数学公式的推理证明。


  要特别强调的是:


  (1)论述论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不用过分的不实之词,例如“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


  (2)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2.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是作者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正文的叙述应做到:实事求是,轻重叙述合理,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词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图、表适用合理,引文注明出处,等等。而最主要的,也是目前存在问题最多的是涉及到的量和单位使用规范以及插图、表格、数学式、化学式、数字用法、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7结论(结束语


  结论结束语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多数科技论文的作者都采用结论的方式作为结束,并通过它传达自己欲向读者表述的主要意向。


  结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l)”。它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3)与先前己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4)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5)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2.8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撰写论文时未有参考文献也可以不写。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任何不重视参考文献,甚至于使用“文后参考文献从略”的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


  3.科技论文的层次划分


  参考《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科技论文的各级小标题序码应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标题层次可以分类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下角圆点,末尾一级码不加点。层次分级一般以不超过4级为宜,示例如下:


  小标题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言可不编序号,也可编为“1”;


  (2)小标题编号一律左顶格,空1字距后排小标题题目;题目下面的文字一般另起行排;


  (3)小标题下分层通常用“(1),(2),…”或“a,b,…”另起行时,每条均左空2个字距;


  (4)若无标题题目则不要小标题序号,而用标题下分层的办法;


  (5)全文编排格式应统一。


  4.科技论文的规范化、标准化


  4.1插图


  插图的基本要求是:


  (1)精选、自明;


  (2)要有图序和图题,图题要确切,有较好的说明性和专指性,非必要时图题后不要加“图”字:


  (3)线条粗细要分明:


  (4)标目应居标值线的中间(居横线下方,居左竖线左方,居右竖线右方),且牢记顶左底右;


  (5)图标尽可能置于图中空白处,但要注意美观性;


  (6)图的大小,图中字体的大小要适当:


  (7)图中植字应与文中字体、字母正斜体相一致。


  4.2表格


  表格的基本要求是:


  (1)精选;


  (2)要有表序和表题:


  (3)正反线使用怡当:


  (4)具有自明性,且应科学设计,突出重点,简洁表述:


  (5)应使用三线表而不用传统卡线表;


  (6)正确对待表内无数字栏,应按GB7713-87的规定执行,“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一”或“…”表示未发现,“0”表示实测结果为零:


  (7)表内小数有效位数应同项相同,小数点应对位;


  (8)“~”,“一”等符号对位;


  (9)表注排在表下;


  (10)续表应加“续表”字样,并重排表头,省略表序和表题,要注意在前页(断开处)应用细线封底;


  (11)卧排表应为顶左底右,也可续表:


  (12)对页表应从双页起排,采用“双跨单”的排法:


  (13)插页表最好不用:


  (14)横表分段、竖表转栏均用双细线分开;


  (15)表中若有图形可采用脚注的办法,即表内设“图示”栏,表下按图示栏中的标号注图。


  4.3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在科技论文中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正确区分字母的正斜体,一般原则是特定含义缩写(如max、Co.、St、MIS等、特殊定义的函数(如:sin、exp、ln等、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如n、e、等)、具有特殊定义的算子(如:df/dx中的d,不论它们出现在什么位置,均应该排正体,其余的大部应排斜体。应该注意的是特定场合视为常量的量符号不应排为正体(如普郎克常量h,阿伏加德罗常量L等。


  (2)正确使用符号的大小写、黑白体、严格区分字母、符号、数字及文种。


  (3)正确注明角标字符的位置,层次要分明。


  (4)特定含义的线段、符号不能随意改变,例如:2表示


  x平方的平均值,12则表示x平均值的平方;a.b,axb,ab分别表示点积、叉积和张量积“•”,、x”不是普通的乘号,不能随意添加、省略或互换;


  (5)正确使用函数符号,注意函数符号与括号间不留空隙,自变量间没有运算符号时可删除括号,但函数符号与自变量间应留一空隙1/4字S距;


  (6)符号使用前后要统一;


  (7)数值范围号要用“~”,不能用、-”、、一”、、一一”线,用“~”表示百分率范围时,每个数值后的“%”不能省略,否则会产生误解(如2%~3%不能写成2~3%);


  (8)平面角用“乙”而不用‘‘。/,"”3个符号,后者是单位符号,而不是几何符号;


  (9) 已在新标准中删除,应尽量不用:


  (10)不要再使用tgx,ctgx:arctgx,arcctgx,应使用tanx,cotx,arctanx,arccotx反三角函数的主值符号的第1个字母应改为小写,即“A”为“a”反三角函数不能用三角函数的-1次方表示,即arcsinx不能写成sin-1x;


  (11)logx只能表示一般对数在底不必须指出时的logax,绝不能用来代替lnx,lgx,lbx(以2为底;


  (12)矩阵符号应用大写的黑斜体字母表示,短阵元素用白斜体字母表示:


  (13)正确使用坐标系符号,已示明变量增大方向的坐标轴上不应再重复画出箭头,坐标交点的标示不一定非是“0”,也可以是其他需要的数字。


  4.4数学式的写法


  数学式的写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节省版面,直排分式改为卧排分式或负指数幂的形式(如:3ab++b(c=(a+lb/[3(b+c),带有复杂上角标的指数函数eR改为expR,公式的简单推导和运算过程应省略,但必须以不引起误解为准。


  (2)分清主辅,主体应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繁分数线的主分式线要比辅分式线长。


  (3)n阶行列式的行列元素不必一一写出,可用若干个三连点、…”代替省略部分。对角阵的对角元素所在列应明显区分,不能上下重叠。


  (4)数学式的转行原则是在记号“=”,“>”,“<”,“+”,“-”,、±”,“X”,“•”或“/”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长分式转行可在、+”、-”号后断开并各自转行,并在上行末和下行首分别加上符号“^”和“―”;根式转行可先将其改写成分数指数的形式,再转行矩阵和行列式不能转行。


  (5)数学式式码的标注,一般应在重要的结论性的单独占行的公式之后,式码应右顶格,加圆括号,多个数学式并排且用一个式码时,式码应在这几个式子上下对称线上,转行公式的式码应排在最后一行。


  公式应按行文规则确定加标点或不加标点。


  4.5化学符号的使用


  化学符号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元素符号应用正体排,首字母应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注意不能排成下角标。


  (2元素的核子数(质量数}应表示在左上标位置,例如^N^Co,分子中元素的原子数应表示在右下标位置,例如H2,Fe2SOJ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应标在左下标位置,例如核激发7N,,Gd核激发或离子价的字符表示在右上标的位置,例如核激发态1roAgVroAgm,电子激发态He*,NO*,离子激发态H+,Al3+,Cl-,PO43-或(PO)3-。


  (3) “^”表示反应式两边可不配平、“葑”表示反应式为可逆反应,、=”表示不可逆反应,、\”表示不反应,符号、厶”表示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不能用希腊字母△,、t”表示反应后生成气体,“丨”表示反应后生成沉淀。


  4.6数字用法


  (I) 世纪、年代数必须改为阿拉伯数字:


  (2)年份、月份、日的表示用半字线连接,如2008-09-27年份不能简写,如把2008年写成08年或'08。2006年~2008年不能写成2006—08,更不能把2008年写成2008a;


  (3)时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可用l6时9分20秒,或l6:920表示,后者分割号为冒号“”而不是比号、:”,更不能用l6h9min20s,把计量单位与时刻混淆:


  (4)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5)计数单位前的2必须使用,不能再用、二”和“两”(读时可读“两”;


  (6)“1”的使用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一”都可换成T,判别规则是:用“一”以外的数字代替“一”合情合理时,则可用“1”,不合理时,必须用“一”;


  (7)计数的所有数字,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现都要用阿拉伯数字;


  (8)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其他序号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9)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都用阿拉伯数字:


  (10)汉字数字的用法:


  ①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要用汉字,如:一元二次方程,十二指肠等;


  ②概数或带有几字的概数的数字要用汉字表示,如七八十岁等(但2个数字之间不加顿号“、”,“十几”,“几十万分之一”。要注意的是,2个数字若表示确定数时应加顿号,如“获一、二等奖的期刊分别为20种和100种,气温高的月份是7、月”(月份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


  ③非公历纪年要用汉字表示(除中国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外)并用括号注明公历,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l860年11月7日)等;


  ④含有日月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的词组中的数字,(例如,九一八事件),数字加不加引号,可视其知名度,高则不加,反之加;


  ⑤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应与所据的版本一致。


  (11)数字的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如下:


  ①3位以上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一组,组间留空隙1/4个汉字位(传统的千分撇“,”分节法已被废博);


  ②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


  ③多位数不能断开转行:


  ④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及国际单位制(Si词头中文符号外的汉字数词连用,如不能用“百”,“千”等(这里千、百不是词头,而是数词);


  ⑤写全有效位数,不要怕“0”多:


  ⑥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有多个“0”的纯小数,可以改写为“x10»”(n为正、负整数)形式。


  (12)数值范围采用浪纹号”表示。


  ①百分数范围中每个“% ”号都要写出;


  ②用万和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能省略例j如“3万~10万”不应写作“3~10万”;


  ③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幂次都要写出。例如“3xl06~6xl06”不能写作“3~6xl06”,这样会使数值范围扩大;


  ④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可将量值范围加括号,在括号后写出单位,如:0mo1/L~15mo1/L可写为(10~15)mol/L;


  ⑤书写单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围,每个量值的单位应全部写出,如“3、3'30"”不得写作“3~3^30"”、“2h~2h30min”不得写作“2~2h30min”。


  (13)公差的表示:


  ①参量与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如“15mm±02mm”可以写作“(!5±ft2mm”,但不得写作“15±ft2mm”;


  ②用百分数表示公差是错误的,如“X=220W/ (m-k±2%”,应改为“X=220x(1±0.02W/(m.k)”;


  ③参量的上、下公差不相等时,公差分别写在参量的右上、右下角,当参量与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只需写1次,如“10g:?ig”可写作“10:?ig”,但不能写作“10:雜”。当参量与公差的单位不相同时,单位要分别写出,如“20cm-5mm”,当然可以写作“200+5mm”,或“20fcm”;


  ④参量上、下公差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28Smg”不能写作“28二mg”;


  ⑤参量的上或下公差为0时,0前面不能有“+”或号,如“201;1<^”不应写作“20:沈”;


  ⑥表示两个绝对值相等、公差相同的量值范围时,范围号不能省略,如“(-6±0.5~(6±0.5V’不得写作“(±6±0.5^”;


  ⑦表示带百分数公差的中心值时,百分号只需写1次,且“%”前的中心值与公差值应当用圆括号括起,如(55±4%,任何时候不能写作“55±4%”,也不宜写作“55%±4%”。


  (14)附带单位的量值相乘表示面积、体积的书写方法应不省略量值后面的单位如“30|xmx40|xm”不应写作“30x40|xm”,也不能写作“30x40|xm2”、“20cmx4cmx6cm”不应写作“20x4x6cm”或“20x4x6cm3”。


  (15)还需指出的是,应该注意正确使用数值前后表示概数的词。“约”、“近”、“左右”、“上下”等词不能并用,即不能用“约为……左右”,“大致……上下”、‘最大”和“最小”不应与概数连用,如、‘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最高气温为26~28T”寺均为错误。


  另外,正文编排中还有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使用等问题,这是写文章的基本素质要求,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训练,本文不再赘述。


  4.7参考文献的标引和著录格式4.7.1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引格式


  文内标注格式是按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或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应注意:


  (1)多个连续序号用首尾号,中间用范围号㈡连接:


  (2)分清是否是句子的组成部分。


  4.7.2参考文献在文后的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有三条原则,即必要性、公开性和标准化。标准化应参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执行,有两种格式,其中“作者一出版年制”在科技期刊中很少采用,下面主要介绍“顺序编码制”


  (1)专著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书名.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选择项)


  (2)论文集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期刊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4专利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5技术标准


  [标引项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1(6学位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会议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4.7.3参考文献著录注意事项


  (1)著录项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左顶格书写,后边不用任何标点,空1字距再写下一个项目;


  (2)作者(个人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姓名之间用“,”号相隔;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a1.”等,“eta1.”之前要加“,”号,作者不明时,可省略此项;


  (3)译者是相对于“主要责任者”(作者)的其它责任者,


  姓名应置于书名或题名之后;


  (4)专利的作者指“专利申请者”;


  (5)书名或题名不加书名号(《》);


  (6)版本第l版不著录;


  (7)刊名外文可按标准缩写,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8)出版地指出版者所在的城市名称,同名异地或不为


  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后附省名、州名、国名等,出版地不能省略;


  (9)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形式如下:


  1998,92(2):2000(4):2008,5年卷期年期年卷凡在同一期刊上连载的文章,其前头部分不必另行著录,可以在原有的文献项目后直接著录后续部分的年、卷、期等,例如:


  l998,5(1):38~41;2008,5(2):46~50


  (10)在原文献中的位置,可以是起始页码,也可以是起止页码,后者2个数字间用“~”号连接;


  (11)文献数量(供选择项),可以是页、卷(册)数或载体件数等。


  5.结束语


  有统计材料表明,当今全世界每年发表科技论文300万~400万篇,有人根据全世界科技论文的年发表量作出现代人类掌握知识几年翻一番的判断,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判断是否科学,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性文件。让电力科技人员都掌握正确、规范的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电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便是本文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