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地域特征和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发生、发展、分布和规律等。中学地理教育更强调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为主线,着重协调二者关系,因而也就确定了地理教育本身有突出的环境意识的特征。
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是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使人们在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活动中了解环境的有关知识、技能,同时在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初级中学地理教师,我针对自己近两年来的地理教学实践谈一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一、地理教学在环保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地球要素与人文地理表面要素关系及相互作用的科学。它阐明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世界各国的区域特征差异,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研究内容虽然很广,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地理科学中有关环境保护、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内容繁多。所以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目前我国普通中学还没有专门开设环境保护教育课的情况下,中学地理中众多环保的知识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的途径,也可认为中学地理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主阵地.
二、在地理教育教学中合理进行环保渗透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横向或纵向联系,去感受大量的环保事例,去开展大量的环保活动,这均可以成为一种新异的刺激,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学习兴趣,延长了有意注意的时间,从而实现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与环保教育质量“双赢”。
2.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特别偏重于发展大脑的左半球功能,因而学生接受知识也主要是抽象的和理性的左半球主宰的思维活动。而在地理教育教学中合理开展环保渗透教育,重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配合,理论联系实际,交给学生第一手信息,对于开发和发展人脑发散思维活动很有好处。
3.有利于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保渗透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一项研究性的教学活动,它的机制的建立、模式的形成、内容的创新都是新的试尝,它的成功经验也必将影响和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利用“第一课堂”,传授环境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第一课堂”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应遵循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学科课本为“本”原则。凡属直接讲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应结合教材讲深、讲透;凡属不是直接讲授环保知识,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应结合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伸和扩展。凡属表面上与环境保护无关,但确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内容,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环境保护问题。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了解地理、了解世界环境的重要,从而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品质
现在初级中学普遍实施课堂改革,学校丰富的图书、开放的网络资源、电视资源等都可成为我们地理教学的天然资源库。地理教师利用这些资源,有创意地设计课下研讨内容,效果会格外明显。比如我在讲述法国一节时,布置的周末作业是:做一个导游员向游客介绍法国的旅游资源。结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两个组都写成项目报告了,课堂讨论中学生得出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法国浪漫和现代的经济王国的结论。其他像埃及、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等每到一个地区或国家学生都主动去搜集整理资料,每个人都有厚厚一本,有时候我开玩笑地说,地理没学好,旅游资源一大把。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得到欣赏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环境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积淀了他们热爱地球关爱环境的情操。
3.不断研究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环境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1)注意采用互动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时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意识。在学生学懂弄通地理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上升为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如在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可结合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一次性筷子展开,启发学生观察用完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当垃圾扔掉。告诉学生最早发明一次性筷子的是日本人,可是日本人对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的处理不是作为垃圾遗弃,而是回收起来用来造纸,做到了可持续利用。从而启发学生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加强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愉快”自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努力用生动有趣的“学习”或“讨论”来替代单调枯燥的“说教”。在本人的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保护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未来的世纪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是当前人类生存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密切注视着,中国也不例外。在未来的世界里,必须树立全民族的环保意识,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个公民都具备有环保的知识。因此环保教育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全人类的环境素质,是地理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 .
作者:武庆波 来源:学周刊·B 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