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农民工就业统计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2016-11-05 16: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村庄被合并,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重视程度,合理地帮助农民工规避就业风险,转变其收入结构,引导其参与到创造城市经济并分享城市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来,让农民工在城镇化的新环境下获取实用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引入城镇化的概念,被逐渐被普遍接受与运用。新型城镇化是根据我国实际国情而提出的,有利于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1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城市发展面临着极大压力,因此,在1978年,国务院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确立为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至此,我国城镇化建设开始。到2013年年底,中央专门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而言,其具体包括以下4个阶段:

 

  1

 

农民工就业统计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阶段 城镇化发展特点 城市人口变化 城镇化建设成果

 

  1950-19701.城市人口比例有明显的起伏

 

  2.1950年前后,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 1.“大跃进时期城市人口剧增

 

  2.1959-1961年,城市人口比例回落

 

  3.1960-1970年,城市人口无较大变化 城市化建设开始,但遭遇文化大革命时期,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

 

  1978-19841.“先进城后建城

 

  2.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 1.城市人口稳步增长

 

  2.出现大批城镇暂住人口 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

 

  1985-19911.发展新城镇

 

  2.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办第三产业 1.农民工进城

 

  2.城市人口稳步增长 城市化水平由1985年的23.7%提高到1991年的26.94%

 

  1992-至今 1.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

 

  2.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 城镇人口增长 城市化进程已由沿海向内地全面开展

 

  2 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农民工就业风险类型

 

  从当前专业统计的结果来看,广大农民工依然徘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返乡潮集中体现了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影响和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笔者所在县城所辖共20个乡镇、1个街道,200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33.4万,劳动力15万人,贫困劳动力4.2万人(具有劳动能力的2.1万人,目前已就业1.6万人,未就业0.5万人),未就业的贫苦劳动力占到总贫苦劳动力的11.91%,说明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依旧较大,因此,深入分析农民工就业风险,确保农民工顺利就业,是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1 缺乏基本职业技能,存在失业风险

 

  农民工的整体专业技能有待提升,随着城镇化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于劳动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但农民工受教育情况普遍较低,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就业培训,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适应现代化工作环境,企业为寻求进一步发展,通常会采取辞退农民工的方式,因此,农民工存在较高的失业率。

 

  2.2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风险

 

  就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而言,多半是采掘行业、高空作业、建筑行业等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体力消耗大,很容易出现职业伤害,如建筑行业的施工风险等,极大程度上威胁到农民工晟敏安全,但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增加了自身就业的安全风险。

 

  2.3 工资收入不平等,存在贫困风险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渴望享受城镇化带来的改变,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职业变动性大,且通常处于工作底层,受到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晋升空间较小,本身的工资水平不高,与城市人口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且收入来源不稳定,甚至很难在城市中维持基本生活,贫富差异较大。

 

  2.4 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存在心理风险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农民工,会出现仇富、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甚至会出现犯罪、自杀等极端情况,如富士康跳楼事件。

 

  3 加强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就业风险管理应对的措施

 

  加强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就业风险管理,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重视防范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类型,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重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农民工就业风险管理,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进城的重要问题,相关政府机构应制定科学改革方式,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市场,促进农民工合理地进入城镇中;二是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公平性,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力度,从其实际情况出发,为农民工提供对应的社会(下转P207)

 

  (上接P202)公共服务,提升其就业的福利水平;三是转变企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民工整体就业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等方式,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农民工,拓宽其就业渠道,不断扶持农民工乡镇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家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各地政府振兴经济的主要抓手。城镇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推进器,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重视力度,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统计制度,帮助农民工防范失业风险、安全风险、心理健康风险和贫困风险,进一步转变城镇企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民工整体就业素质,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马文静 贾桂丽 陈建华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