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以“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建设化和生态城市的内涵,扼要分析了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相关问题,以构建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而新型城镇化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自2003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我国就迈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强调“稳中求进”,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让人们在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这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对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的内涵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从而消除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其核心在于不易牺牲环境、农业等为代价,着眼于整体,覆盖农村,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可见,新型城镇化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推动了各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生态城市
从狭义上讲,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理念和原则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建立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们聚居环境。从广义上讲,是基于对社会、自然、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生态认识,按照生态学原则构建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一种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而新型城镇化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既包括狭义也包括广义上的,显然人们要为此不断努力和付出。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速道,所谓的“城市病”问题日渐突出,遂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意义重大。
二、新型城镇化下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虽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最终目标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城市必然要有明确的定位、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可靠的付诸实践活动,三者缺一不可。
(一)明确定位
确定城市定位时,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第一,自然环境条件,即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第二,地理位置,是指城市所处的区域位置,如位于交通枢纽地带,一个区域的中心地区等;第三,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我国是文化古国,现代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地,更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担。倘若一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在确定定位时就不得不考虑文化因素;第四,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是其实现突飞猛进发展的基础。如处于东北老工业区的城市就要以工业建设为重点,同时考虑如何维护生态平衡、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然后再看是否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等。
(二)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涉及城市功能设计,更要有人文设计、景观设计,既利于美化环境又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人为本”,加快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是农民市民化的速度低于城市化,说白了就是农民跟不上城镇的发展速度。面对这样情况,必须“以人为本”,全力解决城乡间的“分离”问题,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例如,统一社会福利、统一户籍、统一资源税收机制和分配机制等,让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虽然这一点目前很难实现,但它可能城镇化未来趋势之一。
第二,“城乡统筹”,全速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了符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发展,需要按照城乡基本特色进行合理规划,遵守相关的原则或要求,以此来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维护生态环境。第一,保护地方特色;第二,乡村生产和生活要在地理空间上合理的混合存在;第三,尊重自然;第四,维护生态循环正常;第五,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
第三,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镇功能完善,统一布局城乡的基础设施,以降低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同时促进城镇化建a设由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型,实现“低碳”发展。
第四,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难题。一直以来,城市作为某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心,既是各种利益的汇集点也是各种矛盾的集聚地。例如,城市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是城市快速与生态之间矛盾的反应。对此,要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去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社会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活家园。
(三)建设实践
1、景观。将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群完美结合起来,让城市充分生机活力。现代城市都是由各种建筑结构组成的,如果没有绿色的自然景观,生活在高楼林立中的人们将如同置身于沙漠一样。所以要适当在建筑、道路周围安置绿化带,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建设街心公园以发展园林式城市,既可以柔化城市建筑线条,又可以减少噪音、美化环境。
2、生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撑体系,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例如,以节水、节地为中心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重效益、节能、节材为中心构建城市产业生产的生态化体系等。尤其要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城镇化建设中逐步落实生态城市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生态经济,切实建立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另外,促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降低地理空间紧张。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各方人员要不断为此付出努力,争取早日构建和谐家园,实现小康社会,还我们子孙后代一个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活家园。
作者:朱林 来源:科学与财富 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