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是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三大支撑,它们刻记着历史的变迁和城镇的沉沦与崛起,是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最佳写照。
2013年陕西省全面启动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战略部署,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精心塑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色名片"。
规划先行绘宏图
"要以系统化思维编制规划,要以法制化形式管理规划,要以科学化的态度执行规划,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工作”“2013年、2014年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诠释了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安康这样一个财力紧张、土地稀缺的欠发达地区,规划先行,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空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集约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要用科学的理念引导规划,提升全社会规划意识。"副市长邹顺生在推进会上要求,〃突出保护,修旧如旧,延续历史文脉,编制各层次规划,并按照程序和时间节点完成方案上报。"
2013年5月,石泉县城关街区、白河县城关街区、旬阳蜀河镇、汉阴县蜀河镇全面开展了建设规划完善、提升工作。
目前,全市四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产业支撑、打造特色"的总体要求,以及把握好〃四个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的工作导向进行了建设规划的修订深化,并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分层次完成了省、市技术审查。
与此同时,严格执行规划公示、公共参与、征求意见等制度,切实让群众真正成为规划参与制定者、规划执行监督者、规划成果享受者。
项目带动显成效
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项目实施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
项目筹建之初,安康市即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实施-批"的要求,将计划总投资63.75亿元、139个项目纳入2013年~2017年五年项目库,实施项目库管理,囊括基础设施项目43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9个,新建住房项目15个,保护修缮项目28个,旅游设施项目15个,老镇区改造提升19个项目。
在项目选择实施中,2013年先行启动了旅游标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以及保护修缮类项目建设。同时,严格建设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质检、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管,确保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
截止2013年12月底,安康市省级文化名镇(街区)安排项目50个,竣工38个,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6.7%。改造给水管网18.6公里,排污排水管网2.6公里,新建文化广场4处、停车场三处、改建旅游接待中心3处,旅游标识建设实现镇区全覆盖。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逐渐完善,生存环境逐渐转好,带动了劳务输出劳动力的转移,更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吸引更多居民定居集镇。2013年全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镇域总人口达13.6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10.6公顷,旅游接待45.48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4.78亿元,仅此一项带动人均收入增加3514元。
机制保障筑后盾
2013年安康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两大类11项内容20项指标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各项工作保持了强势稳步推进态势,如何将其保持呢?
为此,安康市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市为指导、以县为主、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和〃县上主导、小组牵头,住建主抓、镇办协助、项目承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及〃一个部门牵总、_镇_套方案、一个市级部门包抓一个镇、一月一巡查、一季一讲评〃的〃五个推进办法,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履行职能,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批顺民意、利民生的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公共服务工程加快建设。
2014年1月24日,安康市政府在石泉县对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在完成细化目标、深化规划、建好项目、强化管理、加强督查、强化宣传〃等六大任务,围绕2014年72个项目4.3亿元的建设任务和年8.0亿元旅游收入以及年底省级排名中上位次的目标,再度扬帆起航。
不久的将来,安康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将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她的独特魅力。
作者:何蓉,袁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