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影响
我们写作古代文学论文时,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汉魏六朝书信体 散文 研究 2. 汉初政论散文研究 3.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 4. 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 5. 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6.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7.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8. 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9.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10.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抒情技巧 11. 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2.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13.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14. 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 15. 阮籍咏怀诗略论 16. 左思咏史诗略论 17.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18.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19.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二) 1.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2.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 3. 谢灵运山水诗略论 4. 南朝宫体诗略论 5. 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 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 7. 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 8. “风”“雅”“颂”研究综述 9. 孔子“删诗”说检讨 10. 《论语》文学性检讨 11. “女娲” 故事 流变探略 12. 中国洪水神话考论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三) 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 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 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 文化 精神研究 5、《诗经》意象论 6、《诗经》抒情手段论 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 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论汉人评屈 11、论班固评屈 12、论刘勰评屈 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 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9、《庄子》寓言探略 20、汉楚歌略论 猜你喜欢: 1.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5.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 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 与朋友交往时的准则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 第二,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朋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第三,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亲密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的交往来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却没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面却很小。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颜回比起来,我觉得曾点更透出一股灵气,一语道出孔子一以贯之的东西。但“先进”的“参也鲁”似乎与之又有矛盾。我不知应做何理解。这且不说,最后孔子的“吾与点也”颇有意思。我觉得如果说面对颜回,孔子感到的是同质的认同,那么,面对曾点,孔子感到的则是一种异质的认同。有人认为“吾与点也”道出了孔子退隐的心声。我觉得这种理解自有他的依据。曾点异于他人的理想恰恰从反面填补了颜回“非助我者”的空缺,给孔子一个异质的启示和选择。
一、请谈谈你学习《论语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1.、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2、做人要重视“仁德”。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二、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忠恕”既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又是“推己及人”的具体化。“忠恕之道”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忠”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之道”是达到“仁”的最高精神境界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亲民”、“明明德”、“至善”,是大学之道 ,又表现为“致中和”的“中庸之道。当代价值:1、“忠恕之道”是人类的普遍伦理,是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矛盾的共同道德规范人类的共同伦理是维系与稳定人类社会生活、不同群体交往关系、调解不同集团矛盾关系的主要道德规范和重要思想原则,是维持人类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伦理基础。孔子与儒家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包含普遍伦理的品格,它反映了人类理性自觉,反映了普遍的人性要求。2、“忠恕之道”是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真理“忠恕之道”,思想基础是人类普遍之爱,是解决人类争端、争取持久和平的共同思想前提与普遍伦理。儒家学说的现世主义、普世主义,是全人类争取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真理。三、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1)君子坦荡荡,君子无所争,君子喻于义。也就是说君子要学会宽容、谦让、明白大义。(2)君子不器,指君子具有多种才艺。文质彬彬:指君子既文雅又朴实。无适无莫:指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3)修己以敬: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矜而不争:君子庄重自守,与人无所争;能够合群相处,但不与人相互勾结。躬行君子:君子凭文章来交朋友,靠朋友的交往来培养仁德。安守节操: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了。(4)君子处世待人时常注意自己的容貌真诚谦和;常注意脸色庄重严肃;常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君子要重视百姓、粮食、丧礼、祭礼。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义,却不贪婪财利;态度舒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君子有九思。四、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孝的现代意义孝道的内涵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敬养:孝有三等:最上是尊亲,即爱戴和崇敬父母,其次是不辱,即不亏身体,不辱自身和为亲复仇;最后是养亲,即养口体。2、侍疾:任何人都是要衰老的,人老了病就多,这是自然规律。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年龄,把父母的健康放在心上。在给父母生病和治病的过程中,要特别进行精心的照顾。3、立身扬名,立身行道,扬名显亲,就是给父母带来荣誉,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4、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如果绝嗣,像孝敬父母、扬名显亲、祭祀祖先这样的事就无人做了,故没有子孙是最大的不孝。5、谏诤: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能盲目顺从。6、善终: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和祖先,其形式就是祭祀。现代意义:1、孝道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涉及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道德全民性和稳定性的体现。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孝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尽孝尽悌与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保证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3、弘扬孝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的基本细胞。基本单元稳定,社会才能和谐;细胞健康,国家这一机体才会强壮。而要保证家庭和睦稳定、生机勃勃,克尽孝道就是基础的基础。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道德修养句意: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礼,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所谓“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所谓“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在“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往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取向。所谓“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学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而作出行为抉择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谓“信”,即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真诚信服及由此产生的对该道德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感。所谓“行”,即习惯化了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其自学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可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礼和道德的关系密切,对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重要。六、孔子教育观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有教无类。孔子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首创私人办学之风,不论贵贱、贫富、智愚 ,长幼,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悉数给予教育。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资质、秉性,分门设科,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是识才,真正地了解学生。其次是育才,在了解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他不同的教诲。三、教学相长。孔子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也很民主,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孔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不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反而有些不满。四、全面教育。孔子认为,一个统治者首先是一个卓而不群的君子,君子应做到智者不惑、全者不惧、勇者不忧,并且要多才多艺。而且,孔子还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要从教人做人开始。五、一视同仁。在孔子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他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七、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 儒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重利轻义”(或者先利后义)的思想,孔子认识到了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另外,在义利关系上,孔子有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讲到了“见利思义”“见利忘义”,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足是和足兵体现了公里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方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进行选择。在这种对立形势下,孔子讲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同时,孔子的义利观又是以大利大义为旨向的。我们也不难发现,重利轻义是适合我们现在的义利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的突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也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八、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庸中,不是折中,而是公正、适当、合乎道,遵循道。什么是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就是合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叫做道。什么是庸?就是不易,或者说不变。而不是平庸、不冒尖。世界永远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这种不变的特性就是庸,所以说是天下之定理。中庸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站在世界的角度,自然永远是合乎客观规律(道)的,这就是中庸。站在“我”的角度,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并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中庸。做事符合天下正道,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平和的心态,考虑周全的方法来处理,强调自我批评,坚持以诚修身,根据自己的身份做事,做该做的事情。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对身边所有人的关系都要符合礼仪,拥有知、仁、勇三德。永远保持真诚。有机会的时候能做出大的贡献,而在没有机会的无道之时又能自保。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请结合《论语》中的信道原则,谈现实生活中的诚信之道。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学习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护短亦不造假,在无人监督时亦能自律,勇于改过等。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人际交往:以诚相待,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以信相交,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一旦欺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以道义相交,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以平等相交,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营商: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为政:对于从政者来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十、孔子一直强调“君子之道”,而现代人则强调“道德自律”,请谈谈你对两者的理解,并阐述其在社会伦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在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中,孔子的一句话综合了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君子义以为质孔子反复强调,“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把利看得很轻,穷不失义,弱不丧志,并把义利之辨看成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但这并不是说君子不懂得利与义的关系,一概反对利,而是强调正当谋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一再强调“见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2、君子礼以行之君子以“义”为质,是就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质而论。就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论,则“君子礼以行之”。儒家所说的礼,是指作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一套生活行为准则。守礼,社会才能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局面,实现上下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遵守“礼”是君子最首要的要求。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具体说,君子遵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辞让谦和。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与士是这样做的:“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切切偲偲,恰恰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希望有用…………
人怎样学普通话
不晓得你刷来干嘛,无聊!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现代汉语
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
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
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
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
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
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
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
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
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0、普通话语音研究
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2、网络汉语研究
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
26、新词新语研究
27、外来词规范研究
28、字母词研究
29、成语研究
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
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3、汉字和汉文化
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
36、部件研究
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38、如何整理异体字
39、如何整理异形词
40、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写作类(写作学方向)
1、从穿越小说的虚构时空看当代创作的历史认知及写作惯性
2、《红楼梦》对穿越小说的影响(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为例)
3、试析穿越小说中的新奴婢形象(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例)
4、节俗场境对穿越小说叙事的意义
5、茶馆酒楼在武侠小说中的作用
6、试析当代小说中的茶馆场境
7、试析当代言情小说中的野蛮女友形象
8、论广告文案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9、论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审美追求
10、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
11、包法利夫人中的结构特色
12、巴金作品中的朴实语言风格特征
13、文学叙述与应用性叙述的关系和差异
14、论中国传统文论之“义法”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结构”的异同
15、浅谈语言表达的诸多形式
16、论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美
17、论当代诗歌的语言流变
18、浅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白话”语言特色
19、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繁复美
20、试论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21、《庄子·逍遥游》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2、《大明宫词》剧本创作语言特色探析
23、余华《兄弟》的结构艺术
24、读王海鸰《新结婚时代》有感
25、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
26、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论
27、手机短信文学的价值
28、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
29、钱钟书写作艺术初探
30、陶渊明笔下的和谐世界
31、电脑写作时代网络语言之我见
32、写作过程与写作能力
33、《史记》写作特色管窥
34、《白鹿原》创作心理略论
35、池莉创作个性透析
36、《儒林外史》的创作动机与创作主旨
37、《倾城之恋》创作意识论
38、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论
3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40、论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41、“戏拟”表现手法在杂文写作中的运用
42、新闻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强烈渗入的模式分析
4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
44、写作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的关系
45、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摘要: 本文在论述语言迁移理论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迁移的因素, 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从音素、音位、声调/语调语言、 重音和节奏等层面分析了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 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 关键词: 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言迁移;对比研究 The Transferring Effect of Mandarin on English Phonetics Lin Yuh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0102122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eant to help the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honetic transfer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English phonetics by dealing with language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uch as phone, phoneme, tone/intonation language, stress and rhythm. Key words: Mandarin; English phonetics;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 语音过关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然而, 外语界对语音教学问题的探讨却明显少于其他领域,这难免有些“ 避重就轻”之嫌。将英汉两种语音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教学, 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张凤桐教授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 就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教材。 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同时, 对比研究和教学是正视语言迁移作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然而就在将两种语音进行对比教学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例如“普通话好,英语语音就好” 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语际间的正迁移作用, 而忽略了负迁移作用。应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虽然各种语言有其相通的一面, 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体系,并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 要全面正确地了解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就应该在认识语言迁移的本质和产生语言迁移因素的基础之上, 将英汉语音、音位相关的方面作科学的对比研究。
英语教学法类比较好把握,结构明了,资料也好找,答辩也比起其它的来说更容易自圆其说,我写的就是教学法方向的,我的题目是性别差异在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体现,还不错,可以参考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摘 要: 本文在论述语言迁移理论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从音素、音位、声调/语调语言、重音和节奏等层面分析了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关键词: 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言迁移;对比研究The Transferring Effect of Mandarin on English PhoneticsLin Yuha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01021225Abstract: This paper is meant to help the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honetic transfer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English phonetics by dealing with language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uch as phone, phoneme, tone/intonation language, stress and words: Mandarin; English phonetics;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语音过关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然而,外语界对语音教学问题的探讨却明显少于其他领域,这难免有些“避重就轻”之嫌。将英汉两种语音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张凤桐教授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教材。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同时,对比研究和教学是正视语言迁移作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然而就在将两种语音进行对比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例如“普通话好,英语语音就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语际间的正迁移作用,而忽略了负迁移作用。应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虽然各种语言有其相通的一面,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体系,并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要全面正确地了解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就应该在认识语言迁移的本质和产生语言迁移因素的基础之上,将英汉语音、音位相关的方面作科学的对比研究。一、 语言迁移概念及其实质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然后有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性理论等迁移理论。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1]。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2],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已获得的指示、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3],主要是母语及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或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迁移现象。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母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或者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也就是说,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会产生反面的迁移,从而影响外语的学习,这就是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系统的语言迁移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语言学家弗赖伊斯()和雷多()。他们从斯金娜()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是习惯的形成,是新旧知识的联结。因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这种先前语言学习的习惯会对新的外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4]。基于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4],据此他们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将学习者的母语(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困难与错误,并以此为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4]20世纪60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和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理论。他认为:“人类语言结构存在着普遍性(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这种语言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的经验过程,反映了人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普遍性”[5]。也就是说,人类生来就有自然学习语言的能力,它植根于人的内在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格林伯格( )通过对跨语言调查(cross-linguistic surveys)特别是对语序的分析来研究和证明语言的普遍性。总之,无论是强调母语迁移作用的对比分析假说,还是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而忽视母语迁移现象的普遍语法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正是各种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母语才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每种语言所具有的特殊性又使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二、语言迁移产生的因素语言迁移绝非简单的母语与外语或第二语言间的迁移,也不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似性或共同性就能决定迁移的程度。相反,它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迁移,也涉及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任何迁移形式的产生都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及知识的运用等。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3个变量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发生。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广义上讲,它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从狭义上讲,它是学生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应用他的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陈述性知识迁移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此外,有学者认为以下问题与语言迁移密切相关。首先,情境特征引起的关注。情境包括最初的学习情境和后来的迁移情境,两种情境是否相似影响迁移水平。研究发现,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也是整个学习中重要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场景或情境,其学习与迁移可能不同。因此,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外语角等,有助于将学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去。其次,强调迁移的主动性与通达性。通达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学习者可在迁移机会出现时,顺利地提取有关的经验或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来调节自己的语言学习活动,如主动识别先前的语言学习与目前任务的相关性,识别恰当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迁移情境,主动提取可利用的资源等,这些都是语言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三、 对比研究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对比研究是建立在美国学者雷多(R. Lado) 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雷多的对比研究是一种在语音、语法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焦点是语言迁移。语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语言间的区别和联系。李庭芗先生指出,“英、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必须了解的。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6]。要学好英语语音,首先要了解哪些音是汉语中没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汉语语音的干扰,英、汉语音之间怎样互相干扰的。普通话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产生的迁移,虽然不完全是具体知识的迁移,却是普通话发音习惯、发音部位的迁移,也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对两者进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及音节(syllable)等方面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无疑会促进找准正迁移作用的条件,而减少负迁移产生的干扰,有助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音位分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er-segmental phonemes)两种,前者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音在词中的组合,即音位组合或音节;后者则指重音(stress),音程(length),节奏(rhythm),音调(tone),语调(intonation)及音渡(juncture)等。以下是两种语言音位的对比分析和迁移作用的情况:1. 元音、辅音和声母和韵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英语的音位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音位和英语一样,也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普通话是汉语的代表语言,有辅音音位,即声母22个,韵母31个。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n、n^/构成,如/B、o、Bi、en、uBn^/等韵母。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元音数量比普通话的单韵母要多,而且分得细。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12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其中/I、U、e、A、Q/等单元音在普通话中找不到近似的音,很难说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一定就能发好这些音和包含这些音位的单词和句子。而在普通话中 能找到的近似音如/i、u/,前者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7]。另外,普通话的复韵母/ei、Bi、Bo、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u、E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但是,普通话滑动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音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普通话较好的人很容易将like误念成/lak/或/lek/。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发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异。发复韵母/ei、Bi、Bo、ou/的口形张得小于发双元音/eI、aI、aU、[U/,但舌位略靠后[7]。当然,能掌握汉语中的渐强复韵母,如/iB、ie、uB、uo/的学习者更容易发好英语中的双元音/I[、Z[、U[/。普通话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普通话三元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的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Bo、uBi、ioU、iBo/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组成,但不是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次强。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异同。英语的辅音多数是清浊成对的,如 /p、b/,/t、d/,/k、g/等;而普通话的辅音多数分为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如/p、b、t、d、k、g、j、q、x、zh、ch、sh、z、c、s/等,浊辅音只有/r、m、n、l、ng/5个。汉语的送气和不送气区别意义;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影响元音的长度和同化相邻的辅音,如/lIt/中的/I/就发得比/lId/中的/I/短促,浊音能延长前面带的元音。又如元音/R:/在 caw,cord,caught三个单词中的音程不同,在caw中发音最长,在cord中次之,caught中则最短。此外,英语中的辅音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所连接的音位的关系,产生音位变体(allophone)。如音位/t/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它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在top中是送气的(aspirated);在stop中是不送气的(unaspirated);在certain中是鼻腔爆破(nasalized plosive);在little中是舌边爆破(lateral plosive);在that kid中是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ve);在t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这些现象是英语中特有的,普通话再好,如果没有具备该语音知识,也学不好英语语音。诚然,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些音位与英语的某些音位无大差别。比如,鼻辅音(nasal)在两种语音系统中构成一个自然类,可以用同样的区别特征加以描述,/m/,/n/,/N/可分别描述为〔+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双唇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齿龈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软颚性〕。能发好普通话鼻辅音的学习者,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让他正确发好英语的鼻辅音。但学习者更应关注的那些和普通话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差异的近似音和汉语中根本没有的音位,如/W、T/,/F、V/,/tF、dV/等,不管普通话说得多地道的学习者,不加强练习,也不容易发好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W、T/,颚龈摩擦音(palato-alveolar fricative)/F、V/和颚龈塞擦音(palato-alveolar affricate)/tF、dV/。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辅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的不同描述:/s、z/在英语中为齿龈摩擦音(alveolar fricative);在汉语中前者为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后者为齿塞擦音(dental affricate)。/h/在英语中为喉擦音(glottal fricative);在汉语中为软颚摩擦音(velar fricative)。/r/在英语中为无摩擦延续音(approximate);在汉语中为卷舌摩擦音(retroflex fricative)[7]。2.音位组合—音节对比音节既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音位学中的重要概念。对音节的定义说法不一。就其结构而言,“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7](P20)。音节通常由起音(onset),领音(peak)和收音(coda)构成,领音一般是元音(vowel),起音和收音常常是辅音(consonant)。英语音节构成形态要比普通话音节构成复杂得多。具体形态如下:英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 VCC-CCVV-CVC-CVVC-CCV-VCCC-CCVC-CC CVC-CCCVVCC-CCCV-CCVVC-CCVVCC-CCVCC C-CCVCCCC-CVCC-CVCCC-CVCCCC汉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CVC- CVVC从以上对比中可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辅音加元音;英语音节的首、尾常常出现辅音群(consonant clusters)如 must tempt texts thousandths等。换言之,普通话中只有单辅音型的音节,没有辅音群型的音节。辅音群型的音节成为中国学习者,包括能说标准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难点。学习者习惯于在读英语辅音群中夹带元音,如把green念成/^[ri:n/。另外升调时容易从词尾的辅音开始,试图把它拉的很长,因而很费力,发出的音也很不规范。这是因为汉语的音节除/n/和/ng/两个鼻辅音外,都以元音结尾,即为开音节,而且节峰前最多只有一个辅音;而英语的音节节峰前最多可有三个辅音,如/sprIt/等,而节峰后最多可有四个。由于两种语言的音节系统不同,学生易将汉语的音节特征转移到英语学习中。3.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和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汉语中的每一个字(或音节)都有一个区分字义作用的声调, 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mB/吗,语音学家称汉语为声调语言;然而在英语中,单词的音调不改变它的词义,如book/buk/在读成平调、升调或降调时始终是“书”的意思,但英语的单词被用于句子时,就要赋予它一定的语调,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语气等,这种语调的核心一般放在语句的末尾,所以语音学家把英语叫做语调语言。如:This is your↘seat.句未的降调表示肯定的语气,但 This is your ↗seat?表示疑问的口吻,以求取得对方的证实。汉语句子的语调也常常落在句未的重读字上,但由于这个重读字本身又有固定的声调,其实际语调必然受到该字本身的声调和所需语调的共同影响,即在原来字调的基础上,按所需语调去稍加调制、改变,使它既不完全失去原来的声调,又符合所需语调的要求。如:“这是我的球↘。”句中的“球”字本身是升调(阳平),而句末要求用降调,实际话语中只能采取折衷的办法,把“球”字的升调上升幅度减少一些。又如:“你的书↗,还是他的?”句中“书”字原本是高平调(阴平),而句子中间需要升调,语言实践中只能是把“书”字在原来的高平调后面接着稍微升高一些,成为高平调加升调。可见,由于汉语语调受字调的限制,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升降的幅度也要小。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的这种声调、语调的负迁移影响,讲英语时往往语调平平,抑扬不太分明,升降起伏较小,很难学会英语那种梯级下降型的语调。近年来,语音学家趋向于更加强调英语语调的重要性,认为元音辅音是英语本身,而语调是英语的灵魂。假如元音辅音念得很准,而语调不对,听起来就不像英语。相反,假如元音辅音读得有些毛病,但语调正确,听起来还像英语。既然英语语调这样重要,那么我们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注意汉语和英语在语调上的区别,努力在说英语时克服汉语语调的影响,勤学苦练,逐步掌握英语语调。4.其他语音方面的负迁移英语单词没有辨义的声调,重音是重要的语音要素,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converse(名词,相反的事务),con´verse(动词,交谈)。在汉语词组中起辨义作用的是声调而不是重音,声调比重音在话语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除词尾含有虚词的词组(如桌子、木头等)和个别词组(如爸爸、妈妈等)外,大部分词组中的每个字都读成同样的轻重程度,如教师、电话、汽车、天气等。这种母语特点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常常使初学者读多音节英语单词是重读、轻读音节不明甚至重音错位,如把´diligent读成´di´li´gent,di´ligent或dili´gent。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汉英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汉语是以音节(字)为计时单位的,而英语则以重音为计时单位的。汉语中,音节(字)的数目是韵律的基础,除了一些助词念得较快较含糊外,一般每个字所占用的时间大致相等,读得也清清楚楚。例如古诗中总是根据每行的字数来决定它的韵律或节奏,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即使音节(字)有思想表达上所需的轻重之分,也不像英语那么明显、分明,所以,一般字较多的一句话所占用的时间,要比字较少的一句话占用的时间长,如“他有汽车。”和“他有一辆上海产的汽车。”但在英语中,重音和轻音是交替出现的,而重读音节才是节奏的基础、主体。重读音节总是声调较高,响度较大,发音清楚,所占时间较长;而轻读音节则声调较低,响度小,读得快而含糊,所占时间较短。所以,重音与重音之间总是保持大致相等的实际距离。重音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就读得越快越含糊。如:“Ann ´found the ´book she ´lost at ´last.”和“E´lizabeth ´found the ´article she was ´studying at the ´library.”前一个句子有8个音节,后一句却有19个音节,但两个句子同样只有5个重读音节。为了保持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所用时间大致相等,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所占用的时间就不完全相同。后句话中,第一和第二个重读音节之间,第二和第三个重读音节之间分别由2个和1个轻读音节,而第三和第四个重读音节之间,第四和第五个重读音节之间各有4个轻读音节,为了保持5个重读音节之间大致相等的时间距离,第三至第五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就要读得轻而快。中国学生对英语的这一特点较难把握,往往是按汉语习惯把每个音节(字)说得都很清楚,而不习惯把几个轻读音节压缩在一起,快速而含糊地读出来,因而听起来不是很自然。另外,在音节的衔接(juncture)方面,英语有汉语中所没有的连读(liaison)现象,也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英语学习中,许多人可以发好一个单词的音,却说不出流畅、连贯的句子;能听懂英语单词,却听不懂连贯的句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好英语中的连读。英语中有许多词是以辅音结尾的,在与紧接他们后面的一个词词首的元音连起来念,就产生了连读现象。但实际上汉语中也存在这种连读,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汉语的连读一般出现在感叹句中,如:我的天哪! Wo de tiBn B好苦哇! HBo ku B然而汉语的连读范围不像英语连读现象那么普遍,而且大多数字以韵母结尾,使连读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学生在碰到英语连读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听力发展。同化现象也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在连贯的说话或朗读中,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自然的。其实,在汉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如:面包 miBn-bBo → miBm-bBo难免 nBn-miBn → nBm-miBn这里的“面”和“难”都以/n/结尾,但因为受后面音/b/和/m/(双唇音)的影响,因此,“面”、“难”后面的/n/音就同化为双唇音/m/了。音渡指语音结构中两个音段界限之间的停顿过渡。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中,音渡都有辨义功能,普通话好的学习者,一般能够注意英语音渡,但要完全掌握,仍然需要大量实践。四、结束语普通话和英语在发音的特征与规律、音位的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而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在二者相似性较强的方面,正迁移作用较为明显;二者差异表现明显的方面,负迁移作用却占了上风。既然普通话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方面的双重作用,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尽量克服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促进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干扰时要突出要害,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在发音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根据对比分析的理论观点,通过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对比分析的步骤,对普通话和英语进行科学的结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区别程度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对英汉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做出有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英汉语音系统差异的敏感性。正如吕淑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文中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中国学生必须认识到汉语、英语的差异,警惕汉语的干扰,尽量在英语学习中克服,避免汉语的干扰,这样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学习英语。通过以上的讨论,很难说普通话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好;也不能说普通话不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不好。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普通话和英语之间的异同因素、个体对异同因素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此外,情境也参与迁移活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特征等都是语言迁移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绝非是单一的,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也不能决定迁移的程度,它涉及多种不同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应综合考虑。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或某一类型的迁移,不利于真正揭示迁移的本质,对英语语音学习也无实质性的助益。普通话好,只能说从语言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具备了发生语言迁移的可能性,但是否能克服语言负迁移的影响,真正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作用于英语学习,还需要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语语音、音位理论知识,按照英语的语音、音位规律,掌握发音技巧,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语音,说地道的英语。参考文献:1.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2. 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Syntactic Structure[M].The Huge:Mouton,.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8. 秦秀白.英语通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88.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2、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
3、福建省中学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4、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范畴与方法
6、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7、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
8、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9、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
10、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的意义
11、词汇注释与目的性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
1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3、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4、作为英语写作激发因素的电子邮件
15、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与对策
16、论母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7、句子组合——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8、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
19、英语教师课堂反思性教学
2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1、基于假设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2、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23、可理解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24、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25、论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6、中专学校外语学习动机初探
27、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实践
28、活动课堂英语教学
29、语料库与英语教学
30、论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
31、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32、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3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34、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
35、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初步调查及建议
36、探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教学法
37、论EFL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38、话语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39、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诸因素
40、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1、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42、初中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43、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4、初中英语拼读入门教学实验研究
45、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46、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
47、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现状调查
48、中专英语合作式教学法探析
49、WTO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50、试论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
5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
52、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53、论阅读策略与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54、优差生词汇运用策略分析研究
55、论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57、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58、职校生听说能力训练方法探索
59、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浪费’:表现、成因及对策
6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交际大纲的设计
62、论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63、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个案研究
64、任务型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
65、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英文)
66、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
6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英语课堂的应用(英文)
6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英文)
69、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关注中学生个性差异(英文)
70、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
71、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
72、语法在中学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及教法研究
73、初中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探讨
74、中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75、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76、计算机辅助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77、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小学英语论文新颖题目(50篇)
1、解读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2、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活用"微课"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4、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出一片天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
6、"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
7、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8、让小学英语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熠熠生辉"
9、创设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情景教学
10、注重学法指导,构建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1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让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玩"起来[N]
13、小学英语教师不同课型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14、轮岗交流背景下跨区域协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A县小学英语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15、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创设浅探
16、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17、基于核心素养视野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研究
18、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9、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戏剧活动的实践探究
20、关于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1、运用英语课本剧助力小学英语教学
2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23、信息时代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24、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5、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6、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分析
27、互动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8、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29、构建"学共"课堂,焕发小学英语教学活力
30、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3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32、英文原声电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小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探究
34、浅谈盲校小学六年级英语的课堂提问设计--以Unit3ReadandWrite为例
35、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6、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小学英语"拼读与阅读"课堂
37、浅谈语块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要性
38、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9、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4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分析
41、声声入耳--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一环
42、立足核心素养强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43、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44、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策略--以译林版教材综合板块为例
45、英语教学之"武林秘籍"--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46、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
47、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8、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分析
49、小学英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50、万丈高楼平地起--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不管是导师还是读者,评判论文的第一感是先审核题目,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奠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优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目录▼▼
本科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英语社团建设
2、 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性评价探析
3、 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 毕业 论文的语言错误
4、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5、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
6、 新晋本科院校学生 英语听力 现状分析及听力教学策略转变
7、 应用型本科院校视听说模式下 商务英语 口语教学改革探究
8、 本科翻译专业“英语经典原着深阅读”实践模式探讨
9、 关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0、 基于供需平衡理论对辽宁本科英语翻译专业发展问题的必要性研究
1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学术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12、 职业本科英语 教育 教学研究
13、 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4、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 英语学习 动机研究--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15、 财经 类院校商务英语本科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16、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7、 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8、 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19、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转型期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
20、 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21、 本科高校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22、 英语专业本科生如何在本科阶段建构英汉翻译的知识能力
23、 新建应用技术型院校英语本科翻译教学策略探究
24、 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实训式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探索
25、 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6、 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7、 母语正迁移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8、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9、 基于大连地区本科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建设研究
30、 背诵--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
31、 应用型本科自动化 专业英语 课程教改研究
32、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英语 教学 方法 探索
33、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留学 生流行病学英语备课探讨
34、 浅谈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
35、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6、 美国“5C”标准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山西新晋本科院校为例
37、 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38、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需求分析
39、 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的“生态化”商务单证教学浅析
40、 本科优秀英语习作者元认知能力及其表征:个案分析
41、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调查与研究
42、 学生满意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43、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改成效及修正策略
44、 教学型师范院校英语本科教学技能培养提升路径
45、 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46、 大学英语读写中的语块运用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47、 探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
48、 应用型本科院校职校生源与普高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研究
49、 独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50、 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 反思
51、 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体系构建
52、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途径探索
53、 市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探析
54、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精细化”指导“六步”模式探索
55、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应有的职业道德
56、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57、 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推广全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58、 医药类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59、 慕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0、 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 英语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浅探幼儿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方法
粤北地区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低段 英语 故事 阅读教学实践--以牛津英语幼儿故事“Books!”为例
关键期假设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
全语言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省幼儿英语师资现状调研及分析
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导向及培养
高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策略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英语 儿童 绘本译作与中国幼儿文学的语言对比研究
浅谈幼儿英语教学的三个原则
幼儿英语教学之理性思考
中美幼儿英语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
父母期待对幼儿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幼儿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探讨
浅谈幼儿英语的教学方法
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研究
大连市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模式
新课改视野下的幼儿英语教学初探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河南省Z市J区为例
从整合教育的角度分析幼儿学前英语教育
活动教学法与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幼儿英语师资培养机制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探析英语教学方法
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发展中教师多元角色的构建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幼儿教师 英语口语 构成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试谈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 英语写作 习惯漫谈
英语词汇类APP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 学习英语 的兴趣
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法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英语浸入式下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
浅谈幼儿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研究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
●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 文化 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专业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相关 文章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英国文学论文参考题目
★ 高等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日本语と中国语の同じ言叶で违う意味の単语源氏物语と红楼梦 贵族社会の相违点夏目漱石(日本人の作家なら谁でもいい)のある作品から日本人の考え方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と中国の一人っ子政策民主党と中国政策の展望受験制度の比较非行化生徒の実态と対策日本の文化を通しての日本人のものの考え方ごみ问题 中国と日本の比较とこれからの展望日本の若者の考え方日本の若者の言叶食品问题から両国间のあり方中国、日本の交流の歴史(ある人物、事件を通して)20までいきませんが、日本人、日本の文化はいろいろありますので、ことばの说明に関する考察~国语辞典を资料として~强调を表す语についての研究「喜び」の表现に関する考察味の表现に関する考察ものの名前とその名づけに関する考察现代语における「全然」の用法女性の文末形式に関する研究同意を求める「~だろう」の使用~日本语母语话者と日本语学习者の比较~日本语会话教科书におけるあいづちの表现日本语教科书における终助词の扱い谢罪の表现とその使用意识に関する考察若者ことばの特徴オノマトペと动词の共起性に関する调査回避ストラテジーに関する考察现代日本语における自称词、他称词の使用に関する研究原因、理由を表す「から」「ので」に関する一考察终助词「ね」の意味机能「必ず」と「きっと」の意味分析受动文の使用と意识に関する一考察前置き表现に関する一考察日语自动词在表达中的作用从受授动词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中日委婉表达的差异从日语中的待遇表现看日本人的语言观念从年轻人用语看日本青年人的价值观从近年来流行语的发展看当今日本社会对日本人姓名的考察对日本地名的考察日本的雨和风与日本人的季节感日本语言中的美意识考察中日家庭成员之间称呼的比较中日青年就职观念的差异日本的少子化问题考察日本女性就业状况的变化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看欧美文化的影响对日本社会中欺凌现象的考察对日本浴室文化的考察自杀与日本的岛国文化从“花”看中日美意识的差异日本人生活里的“和”意识成语翻译技巧研究中日口译中的语境研究论中日互译中母语对译文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人物形象与语境的依存关系中文歇后语与顺口溜的日译研究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语翻译关联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或口译)中的应用中日谚语对比与翻译研究议中日谚语的互译技巧论中日商标翻译互译技巧研究中日商业广告用语、广告词的互译技巧研究论翻译中信、达、雅的关系论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论中日翻译中的语义对等问题中日口译中的语境的处理技巧中文(或中日)新词、流行词日译(或互译)研究“まで” 和“までに”の応用の分析“ないで” 和“なくて”の応用の分析“たら” “ば”“と” “なら”の応用の分析“にとって” 和“にたいして”の応用の分析苏州シルク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无锡の陶器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常州のトランクス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南京の服装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南通蒲団输出品の実态の分析翻訳の质と言叶遣いの関系について分析走れメロスの天気について描写の私见伊豆の踊子の人物の心理描写について日本の自然主义文学の特徴についてー≪破戒≫などから)≪伊豆の踊子≫と≪舞姫≫の人物运命の比较大江健三郎の作品の特徴について川端康成の作品の特徴についてメロスの信念の强さから考えたこと日本语翻訳方法と理论の検讨“信达雅”翻译理论の応用翻译の质と历史资料の関系について.doc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女性解读——以青春三部曲为例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寻找意识——以《寻羊冒险记》为例论宫崎骏动画中“飞行器”之意象芥川龙之介与其周围的女性——关于芥川之死从《地狱变》看芥川的艺术观论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群的思想倾向论芥川早期文学中“火”之意象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从芥川的《鼻子》看日本人的羞辱观论日本战后“社会派”文学的“政治性”论川端康成文学中“镜”之意象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日本传统美学意识川端康成《雪国》三种中译本评析汉语“被”字句及其日译研究 中日指示词的比较研究日语高年级学生「ている」误用研究文脉指示中“その”的汉译日语“夕”和汉语“了”的对照研究 从电影译名看外来文化对中日两国语言的影响 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关于日语惯用句(从结构或语义分析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文化对比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惯用句比较角度)关于日语惯用句(从翻译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结构或语义分析的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中日惯用句比较角度)关于含有某一特定汉字的日语惯用句(从翻译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语义和结构分析角度)关于日语成语(从翻译的角度)关于日语谚语(从文化的角度)关于日语谚语(从翻译角度)关于日语新闻翻译关于日语程度副词关于日语陈述副词关于日语敬语关于日本人的表现心理关于日语的特质关于中日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关于石川达三及其作品日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关于「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的比较有关“こと”和“の”的分析比较 关于身体词汇惯用句的日汉对比 对日语中的请求表达的考察关于自动词与他动词的研究关于补助要素“てある”和ている的考察 汉日成语谚语 对比研究 汉日拟声词拟态词的对比研究 有关 授受表现日中对照研究日语中汉字的读法 汉日被动句型对比研究日中敬语表达对比研究从日语外来词的变迁看日本社会 格助词“に”的意义用法及其它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赏樱花和日本人的自然观关于中日老龄化问题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国和日本的食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中国文化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形成日本少子化的主客观成因探索日本动漫对世界的影响论日本文化中开放性与主体性特征关于日本文学中的美意识日本文学中的唯美主义日本和歌文学芥川龙之介小说研究无常观与日本文学从芥川的“鼻子”透析芥川的人生观从日语的暧昧表现探讨日本人的性格日语自动词的意义分析汉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日语惯用句论日语的呼应表达日语敬语研究日语拟声拟态词研究日语授受表现研究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研究中日惯用句表现之比较研究日本语の敬语误用と敬语意识关于日语头部身体词汇惯用句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汉日敬语的比较分析论《细雪》中妙子的自由追求.日中敬语表达对比研究日本人的死生观中日敬语对译研究“とても”与“很”的比较研究从“虫がいい”看日本人的语言技巧日语动物谚语及其汉语译文的对比研究日本语における拟态语拟声语について日本语に入った外来语について日本语の「しゃれ」について日本语の「なぞなぞ」について日本语の国字(和字)について日本语における隠语について现代日本语の中における江戸言叶日本人の略语の作り方五七调と七五调の诗学「小呗」と「どどいつ」の音乐性枕词はなぜ五文字なのか?和歌に及ぼした中国汉诗の影响松尾芭蕉に与えた汉诗の影响日本人の汉诗汉俳について「於母影」、「海潮音」、「月下の一群」における翻译态度比较论夏目漱石と正冈子规の往复书简日本人の书简の文体と作法日本人が咏じる植物倾向日本人の苗字について子供の命名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特性流行歌流行语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心性日本的隠者と中国的隠者日本の庭园と中国の园林日本人の世间体(体面)と中国人の面子日本人と中国人のマナー感觉日本の幽灵と中国の鬼について日本の妖怪変化について日本の山贼と海贼について星の民间传承における中国人日本人の宇宙观比较论道教が日本の民俗生活习惯に及ぼした影响について古代中国音乐が雅乐に及ぼした影响について绘巻物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庶民生活について江戸时代の锁国の功罪について江戸时代の教育について日本の驿辨について日本人の遵法意识(ルール遵守感觉)日本人のペットの饲い方について日本人の笑い古代日本人の恋爱と结婚日本人の地狱观と极乐观日本文化における「间(ま)」について现代日本人の服饰に见られる色彩倾向现代日本人の「粹」と「野暮」日本的风狂の精神とは何かおたくとマニア「萌え」とは何か虚无僧と山伏について「山窝」について「心中」について「じゃんけん」の地域性について日本人はなぜ水に流したがるのか?日本人はなぜ空气を读むことを气にするのか?なぜ宦官は日本に入ってこなかったのか?车内放送における日本人の世话意识车内で平然と化妆をする日本人女性の感觉新闻杂志の讽刺漫画に见られる日本人の政治社会性みそみりんしょうゆにおける日本食文化の特徴日本におけるゴミの分别とリサイクルなぜ日本卓球は中国卓球に胜てないのか?中日同形语の比较/中日同形词的比较中日両国语助数词の异同/中日两国量词使用的差异日常挨拶の中日比较/日常寒暄语的中日比较拟音拟态语の中日対照/拟声拟态词的中日比较日中同形语「的」についての比较/关于中日同形汉字“的”的对比中国语と日本语における外来语の比较/汉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语比较中日両国语人称代名词の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人称代词比较分析自然に関する中日惯用句の比较/中日自然惯用语的比较日本语における婉曲表现/浅析日语中的委婉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感情表现用语の特质について/日语情感表达用语特点的分析日本语における条件表现/浅析日语中的条件表现日本语における思いやり表现/关于日语中的体贴式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雨」の表现について/浅析日语中与“雨”相关的表达日本语における「汉字语汇」意味の変迁/浅析日语中汉字词汇含义的变迁日本语における男女の言叶遣いの区别/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别日本语の惯用句の文法的特徴について/浅析日语惯用句的语法特征日本语における外来语の発展について/试论日语中外来语的发展日本语の女性语の特徴分析/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征分析暧昧语の表现から见る日本语の特性/从暧昧语看日语的特点日本语における第二人称の表现/浅析日语中第二人称的表现方式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日语的模糊现象究因试谈日语的暧昧表达与语境的依存关系 谈日语口语中几个常见的暧昧表现日语的间接语言行为浅谈日语的“受身形”表达方式关于格助词:“に”和“と”关于终助词“ね”关于“は”和“が”关于“だろう”关于日语中的否定表达论日语中的人称代词论中日第一人称代词汉日第二人称对比研究主语省略现象的日汉对照以《刺青》为例看谷崎润一郎的美意识谈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略论耽美主义作家的美学观非母语环境下暧昧表达习得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も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た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ている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まで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で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ばかり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が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ハシル与カケ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モドル与カエル及ヒキカエス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非母语环境下トオル、トオス、ツウジル的习得情况之实证分析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以《我是猫》和《明暗》为例 谈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日语交际用语中的暧昧表现 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论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初探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从文化的视点看日语中的省略表达浅论日语中的委婉表达试论日本语中的敬语误用和敬语意识汉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日语被动态的汉译及其问题论日语高级视听课之日本电影及电视剧欣赏课论“气”字惯用词组的语义特征和建构中国人日语学习中的误用分析议日语汉字和日本文化的关系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关于日本语中的否定表达的探讨日本姓名的文化内涵从外来词的吸收看日本社会和文化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通过“寒暄”观察日本的文化特点日本食の中国语表记について日本企业の中国名について中日の同形异义语について中日の鱼の名前の违いについて中国の省略语、日本の省略语汉字使用圏の比较日本の常用汉字の追加について日本から中国に来た汉字について中国と日本の色のイメージ中国と日本の食文化の违い日本と中国のタブーの违い日本の平均寿命の高さを考える日本の晩婚化、少子化を考える日本の社会保障制度 -特に年金制度を中心に-日本のオーバードクター问题日本人の宗教観日本の外来语についてカタカナ表记はすべて外国のものか奈良平安期の日本人留学生について前四史における日本の记事について宪法十七条と中国の史书古代日本人の好きな花 -万叶集と古今和歌集の歌から-织田信长、豊臣秀吉、徳川家康の比较孙文の盟友 梅屋庄吉について「大地の子」に见る残留日本人孤児の研究2009年の政変について -自民党政治の终焉-日本の终身雇用の崩壊と派遣制度日本の农业について -特に自给率の低さを中心に-阪神淡路大震灾とその复兴について日本の昔话と中国の昔话「源氏物语」から见た平安贵族の生活「枕草子」から见た平安时代の女性の生活鲁迅の留学について日本の葬式を考える -映画「おくりびと」から-宫崎骏のアニメに见る日本人と环境日本の国技相扑における外国人の进出について少林寺拳法について日本の地震対策について日本の温泉について -地域分布とその成分-日本人の中国语学习者について日资企业里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日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关联理论解释中日合资A&D公司的跨文化冲突 日本在华独资企业的文化研究 日汉语言表达方式差异及跨文化交际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关于我国企业导入日本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色及其启示日本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关于在华日资企业“日本式经营”的文化分析 日本在华企业雇佣制度的文化分析 在华日资企业内部沟通研究日本式人事管理给我们的启示第八代雅阁在中国市场的SWOT分析代雅阁:喧嚣背后——解读广州本田的营销战略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市场营销战略丰田——了解顾客做新车(市场调研)独具特色的丰田营销管理日式管理的精髓——“持续改进” 在华中小日企“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日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土化滞后因素研究依靠品质管理创造顾客价值——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个案分析 日本强势汽车品牌的形象传播丰田生产方式在吉汽公司的应用研究日本汽车新产品开发策略分析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渠道策略研究丰田“威驰”营销策略研究 大连中升雷克萨斯汽车销售4S店服务营销战略研究古今和歌集的恋歌古今和歌集的四季歌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日本国民性的特征从和歌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禅与茶道日本的武士道浅论古今和歌集的恋歌与闺怨诗论《细雪》中妙子的自由追求对日语中的请求表达的语用考察日本人的死生观中日敬语对译研究从谚语来看日本人的传统家庭文化日语敬语的现状与将来日语被动句的考察日语动漫语言特色之浅见日语新词汉译译法类型探讨汉语新词日译译法类型探讨日语二重表记新发展初探中日网络语言差异研究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1(图形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2(肢体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3(符号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4(声音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5(视觉语言)文字以外的语言方式探索6(信号语言)格助词「を」非宾语用法研究日本人取名新动向特点探索中日贸易前景分析方法探讨日本公司及店家晨会作法的几种类型中日大学毕业生求职程序差异中日公司内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不同日语能力测试对实际语言应用的作用探讨学校的日语学习与工作的日语需要结合情况之我见男生与女生在外语学习上的差异与原因探索日本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与和谐日本语学习动机日本人好きな言叶と日本文化日本人の好き嫌いについて日本の学校教育における问题(いじめ、不登校など)日本の小学校英语教育と中国小学校英语教育の比较アルバイトについて中日大学生の比较死に対する日本人の意识日本の子どもの自立性中日の年金制度の违う就职にあって日中意识の违う日本语の暧昧表现について日本の食文化の特徴『ノルウェの森』から见る村上春树の文化特徴和制英语について花见と日本人自然観日本の温泉について日本の名字について日本の祭りの文化日本语の受身と中国语の受け身日本语を教える时に日本文化の导入日语和汉语的相互影响日语学习动机日语词汇どうも的词义分析及其应用关于日语汉字的研究关于现代日语中[ものの]与「ものを」的用法考察从外来词的吸收看日本社会和文化日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对在日语句子主部中的助词「は」和「が」的认识关于日语头部身体词汇惯用句论网络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关于中日同形词差异的研究关于的「の」用法关于现代日语中的推量表达关于日语中第一人称的省略表达日语被动句的考察论から与ので的异同关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关于日本现代流行语论中日人称代词使用的异同
一般的话...我写得有『日本の结婚式について』、『日本と中国よりお祭りの违うこと』、『私が选んだ企业――中国石油』。。。。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日语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银河铁道之夜〉意向分析——作品关于生命和幸福的思考2、《日本文化私观》中坂口安吾的日本文化论3、1990年代以来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变化4、从风间敬之进的没落解读岛崎藤村的《破戒》5、从和食器看日本饮食文化6、从流行语浅析日本年轻人现状7、从日本的包装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8、从日本的盂兰盆节和中国的清明节看两国传统文化的继承9、从日本恐怖片看日本社会问题--以欺凌问题、儿童虐待和自杀问题为中心10、从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感悟生与死的意义11、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考察日本人的寻根情结12、从中国诗学的意境角度分析艾兴多夫诗作《月夜》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13、对日语教科书中前置表达现象的分析和考察——围绕《新编日语》中的会话文14、关于日语中应答叹词的正确使用15、关于日本媒体禁忌语的研究
1. 日本经济的衰退可以影响中国经济吗2. 日本的政治与中日关系3. 中国的技术已经超越日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