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新思想的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大学生新思想的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开端,是每个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开题报告该从何下手,下面就让我来讲解一下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吧。

首先,你需要先明白一点,开题报告是为了让你说明一下你为什么要研究的这个论题,并且你选这个论文题目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为我们还是大学生,所以一般都只要求讲述实践意义),然后通过开题报告来达到一个简洁直观告诉别人你为什么想要研究这个题目。

其次,明白我们需要写什么。

开题报告分为六部分,分别是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和思路,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参考文献。其中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又分为三小块,即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着手开始收集资料。

就是去知网一类的网站上面去搜集与你论题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他们所研究出的内容和结论,我们自己来进行一个编写,我们学校的要求是按照“该论文拟以...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运用...方法,解决了...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样的格式对每一个研究出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基本上这个在他们的论文摘要中就可以总结出来,没有说要一字一句地把他们的论文看完,国内外研究现状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这样子自己编写出来的研究现状查重是不高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在论文中。

此外,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也是可以借鉴跟你同个题目或者是相似论题的人所写的,不过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研究目的:主要是该论题所要体现的价值何在,推动。。。探索。。。有助。。。这样的话。意义:有点类似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1,2,3,分段来写主要研究内容:包含题目,结构框架,研究重点,研究难点

开题报告研究思路怎么写

开题报告研究思路怎么写?大学生即将毕业之际都需要写论文,而论文的开题报告上的研究思路令很多学生感到烦恼。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开题报告研究思路怎么写的相关内容。

研究思路是指:确定了论文的研究问题后,简单的交代一下自己要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过程。有的学科已经把研究思路具体到了论文的研究框架上,写论文的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经过几步才得出了自己的最终结论,得出结论后还要交代一下自己的政策建议,说明一下自己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意义,等等。所以在写作研究思路时,必须包含: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框架设计等内容。

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思路怎么写——撰写方法、写作范例

在进行研究思路撰写时要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目标相同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回答的是用什么理论方法去研究课题,主要的写作逻辑为“以…为切入点,运用…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环节或途径,最终实现了…目标”。下面我们通过图片和范例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说明怎么写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1、以文献研究法为指导,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对党员的评价。

2、通过开展党员贯彻落实学校“双主协调,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示范性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新一轮教学思想大解放活动。

3、通过访问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了解和征求意见,研究党支部的学校思想大解放中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步骤:

分为3个阶段:

1、准备阶段

a.筹建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小组,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b.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2、申报与立项阶段

a.正式申报课题,等待批准立项;

b.修改开题报告,确定细化研究内容与方向,召开开题会;

3、实施阶段

开题报告研究方法有哪些

在研究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法了,所以这里整理了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供参考: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一栏该怎么写

1、调查法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实证研究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举例如下: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

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6.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6.[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04-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出版社,2006.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

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美学思想融入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楼主,老是给你们留的作业?O(∩_∩)O~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一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课题的目的

1、现实的景色不同于绘画表现,绘画是对表现的再创造,它承载了作者对景色认识与对作者内心感受的表现意图。将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以及杂乱的空间层次进行梳理,将绘画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明确并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

2、将客观现实转化为绘画作品过程中,明确画面表现意图,探求现实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的关系,更直接的明确体现画面视觉语言的本质。

课题的意义

1、将绘画者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使绘画者面对现实世界进行表现时能够变得从容、清晰,意图更加明确。

2、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明确平面化油画语言在画面形式意味中的组织技巧和审美彰显,为更好的提高绘画水平和作品质量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指导。将有助于绘画实践中更自由的进行表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文献综述 (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平面化”在如今的绘画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谓的平面化,指的就是在绘画的作品中不追求三维真实空间为目的,更好地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形式因素,使绘画更臻于作为平面艺术的本质。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对艺术史的发展有过经典的概括:“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是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式的历史”。康定斯基认为,画家作为创造者应该追求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不应把模仿自然现象当做自己的目的,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创造出能够展现意图的画面;美国视觉艺术批评家苏珊·格朗在《艺术的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种在某些方面与符号相类似的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符号。”这些论述讲明了绘画形式与现实的关系,现实只是画面创作的依托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更有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清晰地表述出绘画的表现不同于现实的写照,而是创造一种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体。” 与土地和乡村的亲近,仿佛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是在再现现实世界风景画还是个性平面化语言的画面再造的形成都一开始便于土地和乡村息息相关。在土地和乡村同呼吸共命运的绘画取向中,无不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油画进入二十世纪已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世界,逐步进入到对人的本性和个性语言的画面再创造的研究和探索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平面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说起平面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绘在岩洞深处墙壁上的“洞穴壁画”就初露端倪。平面化的形式语言在印象派时期已经有明确的倾向,在塞尚、高更、和梵高的部分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作者在逐步的减弱所现物体的明暗、体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的形式布局和结构当中,塞尚以画面的独立表现为目标,从而实现了平面化。他对空间进行再构成,使二维画面可咀自由处理,而不再一味的拘泥于再现。应该说是从塞尚的画法之后,绘画史上开始出现了平面化的画面自立。梵高的作品,在东方绘画的影响下只保留了一些微弱的颜色变化。毕加索在其作品《梦》中突出运用了平面化的形式手法,将画面用舒缓的线条分割,填充色块,形成了具有立体主义语言特点和装饰性效果的油画。马蒂斯是法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表现性画家之一,他笔下的物体完全是他在作品当中把人物和物体做出了极大地简化处理,有些作品中甚至只保留了物象的大致轮廓;其作品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画面形的分割,将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组织、表现,达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抽象主义的绘画当中,多数作者更加彻底的放弃了现实世界,更为自由的在画面上进行着形与色的自由组合,用更为直接的个性语言传达着对世界的认识,代表性的画家有米罗、克里、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里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绘画,画面热情,色彩跳动,充满运动感;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之下则显得安静、理性,简单的色块对比和线条分割,展现着画家对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构成的理性思考。由国内绘画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由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构成,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认识的不同,其视觉构成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由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不少油画家,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进行表现创作且能够融汇中西美学思想的为数不多。主要的代表性画家有:四五十年代的林风眠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特别是马蒂斯等画家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平面化表现形式的油画,成就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画家吴冠中也形成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结合中国文化和审美特点的绘画形式。另外,现代还有画家如:王克举、谭平等在不断地探索能够融汇中西审美的平面化表现形式,并取得一定得成就。 在探索的过程中,作为中国的画家面临着西方审美思想和东方审美思想的碰撞,西方的绘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审美根基的不协调等问题。虽然西方油画当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绘画形式,但毕竟审美的根基不同,不能完全适合画面意图的表现。 绘画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看,观看中将审美意识、意图与现实世界融汇,形成最终的画面。平面化表现语言应注重展示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最初的观看中将本民族的审美融汇到画面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当中。绘画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对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研究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符合绘画中主体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亦将促进绘画个性化语言展现。

提出问题:

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不计其数。但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和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还需要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如何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

研究切入点:

在国内外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在《乡村》创作中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更直接的体现画面视觉语言本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英.克莱夫·贝尔.薛华译.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房建平另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浅析油画的平面化特征,2011(5)

[3]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 莫里斯·梅洛-庞蒂. 眼与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 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 张元、赵扬.艺术材料的遐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王凡.浅谈当代油画创作中平面化倾向[D].四川美术学院

[9] 易苗苗.中西方现当代油画平面性风格比较[j].美术大观,2009(4)

[10] 靳凤华绘画的抽象性--从中西方绘画比较谈抽象[期刊论文] (2004(4)

[11] 何政广.世界名家画集——克里姆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12] 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1、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将现实世界转换成画面意图的需要,成为油画创作的重点。在转换过程中,如何体现绘画的意图和如何有意图的观看成为平面化形式语言形成的关键。

2、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形式语言:创造能够彰显个性特征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并能在油画创作中熟练地运用,能够很好的展现创作意图,使创作意图与平面化形式语言完美结合是创作的最终目的。

3、利用平面化油画语言创作油画作品《乡村》。把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杂乱的空间进行梳理,在画面中充分体现出来,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语言形式中去。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读画法:搜集各种相关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作品进行研读,包括不同画种、不同材料和不同国度的绘画。对比、比较大师平面化表现语言的差异,领会画面中表现技法与表现意图和内容的关系。

2、临 摹 法: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名画进行临 摹 ,研究名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材料运用、表现方法、意图与画面的结合等,提升对平面化表现形式语言技法的把握能力。

3、实验法:对材料和表现技法结合个性化的表现意图进行反复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不断寻求更好更适合的表现方法。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油画创作中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和应用,初步形成适合画面意图和自我个性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且能够应用平面性油画语言创造出一幅完整的有意味形式的油画作品《乡村》。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1、各种纸、笔等;2、油画颜料;3、油画内框、油画布;4、媒介剂、乳胶等。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 2012年10月22日-2013年1月12日查阅收集论文资料,完成 读书笔记 确定论文选题 2 2013年1月13日-2013年3月14日分析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报告开题3 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20日论文开题答辩,确定设计(创作)草图完成论文框架和创作草图4 2013年4月21日-2013年5月10日撰写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初稿 完成论文初稿和创作初稿5 2013年5月11日-2013年5月20日修改完善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二稿修改创作正稿6 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10日修改完善论文二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三稿和创作正稿7 2013年6月11日-2013年6月15日修改论文三稿和设计(创作)正稿,参加评审答辩资格审查8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5日 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汇报展览 成绩评定推优

指导 教师 意见 (详细填写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范文二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 曦 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 摹 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论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篇感悟的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写作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关键词 :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 合目的性 合规律性

论文摘要: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美学思想的重要观点,它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世间万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吸收老子美学思想的精髓并把它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绪论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音乐美学思想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是与希腊,印度音乐美学三足鼎立的一门音乐学科。当谈及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时,人们免不了会提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本篇文章我仅代表个人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谈一些自身的体会。

一·老子的简介及“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意蕴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致力于“柔弱”“无为”的个人道德修养。其主要著作《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老子视其为化生万物的法则,其中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即自由与必然,和目的与合规律的理解。所谓的自然,即自来如此,本性如此。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毫无作为,而是指道孕育,衣养万物,并顺物之性让其充分发展,此外不再另有目的与作为。“无不为”是说道由“无为”而成就了万物生命和世界之美,最终达到目的。老子认为:人只有处处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自由。深刻的意识到了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的统一。如在《道德经》第34章这样说:“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不名有,不为主”指道化生万物而不另有别的追求,它不以造物主自居。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章)完全遵循万物之性而让其生长,此外不另有自己的目的与作为。此即“无为”而正是由于“无为”道又达到了“无不为”成就了万物的生长和世界之美“成功遂事”最终达到了目的。它不自以为伟大,也不追求伟大,却又成了真正的伟大,显得无比伟大。也就是所谓的“成其大”.可见道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把自己的目的,追求完全融于万物的本性之中,而不是在此之外令有追求。从目的与规律的关系说,目的是融于规律之中,而不是外于规律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统一。以宇宙万物的生命运动来说,万物各有其性,只有符合其生长规律,万物才能各显风采,世界才能成为美的世界。反之,如果违背了万物之性,拔苗助长,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物性被扭曲或被扼杀,世界就变得丑陋,无美可言。可见,老子从万物的生命运动中看到了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但其结果又都是合乎其某种目的的。自然并没有有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达到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之中达到了一切,成就了一切。

二.“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对我们的启发

从以上对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思想的精髓就在于他主张一切以自然为主,合乎自然规律的去做每一件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抱着一种“无为”之心来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无不为”其实静心思来老子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现在做很多事情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不仅和我们日常的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在无形之中遵循着此规律。针对此问题我想就我个人观点做一下分析

1.“无为而无不为”对声乐演唱的启发

作为一个声乐演唱专业美声唱法的学生,时常会因为声音技巧达不到老师想要的高度而异常烦恼。声音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看不到摸不到,只能通过听觉来判断其好坏。并且很多时候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往往和老师所听到的声音是有误差的,自己觉得很舒服的声音在别人听来或许是最不好的声音,所以要想得到好的声音就显得很难,这个难主要指的是对声音概念的把握是否准确。比如老师让学生声音往前走,学生如果把握不好就会使声音过于明亮而显得太白或真声过多失去其原有的美感。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心态过急,越是想找到好的正确的声音就越是距离正确的声音远。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时候,往往为了一味的追求自己听觉上舒服的声音而使身体或腔体的某一部分产生了僵硬感,所以声音出来必定是不好的,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事物就会变得无美可言”。所以当我们在日常上课时遇到类似情景时,不妨多来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就是说,不要把声音想的过于复杂话,顺其自然,投入自己的感情,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感觉去唱出最舒服的声音,那么这时的声音则大多情况下是好的。当然,如果一味的追求自然而使身体各部位都处于绝对放松状态也是不行的,因为那样产生不了歌唱时的兴奋状态,自然也得不到好的声音。可能有很多老师都会觉得在他们的学生中最好教的反而是那些思想比较简单的,想的比较少的同学,为什么?因为这些学生大多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思想简单,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让怎么唱就怎么唱,想的少一些,对自己能不能唱的好也不是特别在意,反而能很快按照老师的意思的到好的声音。这也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吧。当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抱有一种‘无所谓’态度就一定能唱好歌,而是针对于对待声乐想的过于多的,总是把自己的目标定的过于高而又总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同学不妨放松自己的心情,以一种‘无为’的态度去静心研究其规律性,研究怎样顺应其自然的规律,这样的话,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无为”转化为“无不为”最终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所以针对于在声乐道路上不是很一帆风顺的同学(包括我自己)我个人认为,不能过于心急,急于求成就如同“拔苗助长”违背自然去做事,必然事与愿违。其实声音无非就是有一个非常打开的腔体,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有丰富的感情表现,有自身良好的嗓音基础。然后协调好各部位的关系唱出来就可以了,但是说来简单,做来却很难。因为这些部位的协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使其中的一部分出问题。所以我们要认清声乐以及其他很多学科都是需要一辈子去潜心研究的,只有怀有一颗“无为”之心才能使自己不会过于急躁,心平气和的去研究它,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掌握其中的规律顺应其规律而行最终获得成功。 以上是针对在声乐演唱中怎样用“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来更好的指导自己学习的一些个人体会。其实,不单单是在学习中,生活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也处处给我们启示,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人。

2.“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对个人修养及生活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里,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往往把人压得喘不过其来。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在无形之中互相攀比,该比得比,不该比的也盲目的去比,时间一长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做出很多不该做的而事情,从而失去了自己原本以来人性里很珍贵的东西。这样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做事,即使一时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能长久,而且最终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落的个不好的结果。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使自己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呢?我认为真的是要有一颗“无为而为之”的心态,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要急于求成,顺其自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不要太过于注重其结果,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你争我斗,大家都只是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不会太过于在意自己比别人少得到了什么,无形之中也就调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在一起都能和睦的相处,那么整个社会也就会和谐起来。所以,我认为要提高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要建立一个和谐,祥和的社会大家庭,“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我们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等到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真的能达到那样一种和谐的境界时,也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为的了。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也正是遵循这一原则。

3.大自然给人们“无为而无不为”的启示

大自然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宝贵,最美丽的东西,我们每天置身其中,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却越来越差,违背自然地规律去改造它甚至是破坏它,我们认为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有思想和意识,我们可以创造事物,也可以改变事物所以我们就认为我们是万物的主人,可以任意命令和指使万物,主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可以想怎样奴役就怎样奴役万物。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和无知呀!这种心态是多么可悲,可叹呀!殊不知我们是依靠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万物为我们提供了生机和能量。如果我们真是万物的主宰,那么在我们肆意蹂躏万物的时候,他们就只有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但是为什么我们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比如我们大量砍伐树木,毁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结果是大地干旱,河流干涸,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又比如我们任意扑杀野生动物,一些珍稀动物甚至成了我们的桌上美味,结果导致生存环境日益恶劣,非典等一系列传染疾病蔓延。还有我们刚刚发生的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罕见的雪灾,日益明显的气温高升等等,哪一个不是大自然在向人们做出的反抗。所以我们现代人更要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境界,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去呵护她,改造她,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去不合规律的去改造它,只有这样,大自然才会还给人类一个清新,自然的空间。

三.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刻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并且拥有一颗平和之心,以一种“无为”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最终达到“无不为”。

参考书目: 《道德经》 老子

《美学》2003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美,谁不爱,谁不喜欢?特别是现代,各种美的追求,例如:某某品牌的化妆品,某某减肥药,某某整形美容,想办法变美。美的存在,其实在古代的中国很早就意识到美的现象,孔子在思想中就提供了中国文化中最早的对“美”的思考,他把美与善联系起来,为中国文化在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匹阿斯》,也在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柏拉图在这篇文章中的两个立场,即认为在所有的美的事物中有一个美的共相,它是一切美的事物之间所以美的最终原因,以及坚持应该给这个美的共相下定义,给后来的西方哲学和理性思考探索美的现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确定了探索的方向--追求什么是“美本身”。给“美”下定义的漫漫征程从此开始了。美的现象和艺术的诗意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进入了人类的思考。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在173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提出了建立一门特殊学科“美学”设想,为美学找到了恰当的地位,也为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由于审美的现象是与感觉、感官有密切关系的,帮助人们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美感经验,从而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大街上看见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披着长长而乌黑的头发,像瀑布一样,一时感觉到头发的美,再看看,你会觉得头发黑而直,这时已进入了欣赏头发的美,这种美其实很多人也在追求着,他们也会去创造这种美,这种美的追求,其实已经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美。他给“美”的定义,就是“完善的感性”。其实鲍姆嘉登猤美学的确定并不是最完善的,但毕竟“美学”这个学科开始在整个知识的体系中,赢得了一个存在的地位,正是这个地位,为后来的美学家们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深刻领域。美学其实就是教人学会审美,一段音乐是美的,一朵花是美的,秋天的红叶是美的,人对事物产生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部分,通过已有的审美活动去发现美,例如:和朋友去郊游,目的是去放松心情,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假日的快乐,本意不是进行审美活动,但是当你接触到\看到时,被之“美景”吸引住了,这就是一种美感经验。美的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显然“美”并不是从书本上知道的,只要你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产生了特别的,令你难忘的美感经验,你才知道“美”这回事,例如,在某个时候突然看见靓女、靓车、靓发型……等,你会发自内心地赞叹“真美啊”,这种终身难忘的感觉,也会使你产生“真美”的体验,从这些例子中,这就是美感经验,通过这样的美感经验具体地见识到“美”这回事。对于具体的审美现象的发生来说,应该是先有审美活动,然后有美感经验产生。但是。对于具体的经验者来说,美感经验却反过来成了审美活动的标准和见证。无论怎样说,美感经验的形成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美感是审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在美感经验的基础上促使人生审美化。美在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上是不同的,美的现象还有历史性:一、美的现象随时代而变化,“环肥燕瘦”就是美的现象随时代而变迁的最好例证。任何一种艺术的变迁史,其实就是美的现象随时代变化而变迁的最好成绩证明。古代神话的美与现代小说的美是完全不同的;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审美风格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该时代的审美风尚,服装的变化,装饰的变化等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二、美的现象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人类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我们知道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印度安文化,埃及文化,啊拉伯文化等,就东方文化来说,又可以有印度的、中国的、日本的、南亚的等差异。不同的文化又有不同的美的现象。比如,西方人以直率为美,中国人以含蓄为美。中国人喜欢线条的表现力,西方人则喜欢造型的美。三、美的现象因个性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偏好。有些人喜欢悲剧,有些人喜欢喜剧;有些人喜欢春天的绚丽,有些人喜欢秋天的明朗,有些人则喜欢冬天的凝重。同样,阅读同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也会获得不同的审美经验。这些就是个性所带来的美的现象的差异。同一部戏剧、同一首诗也有不同的美感经验。 随着美学研究的目的: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从审美活动理解认得完善和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来看,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美学知识,培养每个人的审美能力。这就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谁不喜欢?我们应该把天生的感受力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作为,自觉的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我们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术馆才能感受到没美的现象,不只是在电影院、音乐厅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通过学习美学,我知道怎样进行审美活动,用自己的美感经验去感受美、发现美。

开题报告的指导思想论文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春仔袭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扒兄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戚裂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绘制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春仔袭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拍冲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扒兄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春仔袭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袭乎歼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戚裂现......技术的结合,使扒兄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春仔袭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顷凳修改相应时间扒兄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戚裂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扒兄,并将其分类春仔袭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戚裂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传戚裂递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完毕!

问题一: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意思?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定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满意不? 问题二:论文中的系统指导思想怎么写 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 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国家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加强全体公民的文化与道德建设,与国家的调定改革举措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设在线图书销售系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意义怎么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问题四:论文写作思路要怎么写 可以帮你原创写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1.收集整理论文所需材料方法与技巧 1.1 需广泛地搜集、阅读大量书籍 1)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 2)作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 3)别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 1.2 认真地整理、辨析 1)制成文献、资料的目录索引。可以利用有关的现成材料(图书馆、资料室的目录卡片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选题加以编写。 2)剪报、札记、文摘卡。这一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必须力求眉目清楚。一要详细注明每则资料的作者、篇名、出处、发表日期,二要有细致合理的分类。 3)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通过这一类材料的编写,可以加强对于研究对象的总体印象,有助于在胸有全局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某一专题、某一侧面的研究。 2 论文内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问题五: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综合布线四大主要特征: 楼宇自动化(BA)包含防火自动化(FA)) 通信自动化(CA) 办公自动化(OA)(包含信息管理自动化(MA)) 布线综合化 综合布线与智能大厦的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犹如智能大厦内的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可在土建阶段将连接3A的线缆,综合布线建筑物内,至内楼内安装或增设什么系统,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时的和需要, 发展和可能来决定了。综合布线(PDS)只智能大厦的一个部份,不能把综合布线系统看成智能大厦。只要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综合布线系统,想跑什么车,想上什么系统,那就变得非常简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初始投资仅占速个建筑的3-5%。 综合布线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能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的结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形拓朴结构。应用广泛的建筑与建筑群结合布线系统(PDS)结构可分为6个独立的系统(模块): 1. 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接(软线)组成 2. 水平区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上的信息插座上,一般处在同一楼层 3.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将主配与各楼层配线架系统连接起来 4.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将垂直干缆线与各楼层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起来 5. 设备间子系统 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互连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 设计结构图 2. 设计实例 3. 考虑因素 尽量满足用户的通信要求、要了解建筑物,楼宇间的通信环境、要确定合适的通信网络拓朴结构、 选取将要使用的介质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 问题六: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 问题七:毕业论文到底该怎么写啊?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 *** 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 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 问题八:毕业论文写作计划(时间安排)怎么写? 比如你的论文是在一年中完成,那么把一年分为几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通常都是资料收集,整理,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技术路线,论文提纲等,模型分析,方法应用等。 第二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三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四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全部初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第五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根据修改意见,补充完善论文,提交答辩委员会等。 这些阶段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减。 问题九: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高中政治的指导思想:十 八 大修订的《中 国 共 产 *** 程》总纲是这样叙述的:“中国 共 产 党以马 克 思 列 宁主义、毛 泽 东 思想、邓 小 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即党的知道思想是:马 克 思 列 宁主义、毛 泽 东思想、邓 小 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问题十: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意思?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定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满意不?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要着重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写它有没有必要,你选这个题目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要简洁、直观,很清楚地告诉人家你为什么要定这个,有什么意义。

2、发展趋势

要扣题,要说明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的好处,从自己的条件看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有了这样细致的分析与估价,写作者就能确定自己的定位,顺利地进入写作阶段。总之所写的一定要围绕告诉人家你怎么想到定这个题目,为什么写,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说服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研究内容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这样才能衬托出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

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要制订设计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明确了“做什么”,下一步就是要确定“怎么做”。

对实验类、设计类,要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设备、仪器、材料。

对社会调查类,要制订调研方案,比如去什么地方调查,调查什么人,调查什么现象等等。

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调查方案是开展毕业设计或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好的方案会非常有助于你的任务开展。如果方案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研究走向错误的方向。制订方案需要参考同行、前辈的研究,也要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道家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吾所重者,道也。而道的实质就是“规律”,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生活皆有规律可循。无为,无不为也。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无往而不胜;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则所向必败。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无为”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1 摘要: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关键词:道家;无为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认为做学问要天天的增加知识,而体道则要天天削减私欲,损之又损,就达到无为、无为便可以无不为,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是老子五千言讲的主要问题。天地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而道则要依法于最高的准则“自然”,人要依法地、天、道,便必须也依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为而无不为”,便是“自然”的体现。 在个人修炼上老子提倡自然“无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老子认为“无为”便是无私,不争先,置身度外,因为无私,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无为”便是事成后不占有,不自恃,不居功,因为不居功,其功劳不会失去。“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无为”就要功成身退,这是天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七十三章),“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八章),无为就是不争,不争便能取胜而又没有祸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四十六章),“无为”就是知足,知止,这样便长满足,可以长久。“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无为”就是没有自己的私心,以百姓心为心。 在治国安邦方面,老子用“无为”思想来诠释他的政治哲学。“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七十五章),老子说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而做出祸害百姓,违反天道的行为,所以使百姓饥饿,国家难治。“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二十九章),是说统治者采取“有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所以只会失败。“无为”便是指去除私欲,顺着民心,顺着天道去处事的原则。“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成也,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三十二章),治理天下的人,要是能遵守天道的无为,则万物将自宾从,自化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无为”便是好静,无事,无欲,人民便会顺化,纯正,富足,纯扑。“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无为”便是无事,不制造逆民心,违天理的事端,无事才可以取天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无为”就是顺从、辅助自然的发展,而不敢干预。 老子把“道”区分为“天之道”和“人之道”,其中含有自然法则和人类法则相比较的意味。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所以,老子主张“人之道”应当效法“天之道”,复归于“不争”“不言”,“无私”“无为”的自然本性。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同样认为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别,他明确地指出:“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这里,“无为”同样是指天然的意思,而“有为”则是指人为的意思。庄子经常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天然和人为。在他看来,牛马生就了四只脚,这就叫做天然;而用绳索套住马头,拴住牛鼻子,这就叫做人为。所以他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就是说,不要以人为去毁天然,不要以造作去灭性命,不要以有限之得去殉无穷之名。如此谨慎地持守下去而不要有所闪失,这就叫做回归本真。《庄子·应帝王》中有一则寓言:相传南海的大帝叫阚,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阚和忽常常在浑沌之地相聚,浑沌非常友善地接待他们,阚与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恩德,见它没有七窍,便为他凿七窍。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窍,过了七天,七窍凿成了,而浑沌也死去了。寓言通过阚和忽出自好心而做了坏事,来强调天道自然无为,反对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天地万物。 在庄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本性,然而世人往往违背其本性,偏要人为造作,卖弄机巧聪明,迷恋繁文缛节,追求浮躁虚华,不仅使物的真性丧失了,而且也使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的本性丧失殆尽。在此方面,《庄子·马蹄》一文阐述得最为详明。《马蹄》一文开门见山,从马的自然本性说起。马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吃草饮水,跷足而跃,这就是马的真性。等到后来出了个伯乐,他扬言:“我善于治理马。”于是给马烧烙印记,梳剪鬃毛,修刻蹄子,络套马头,然后用绳索把它们拴在一起,用栅栏把它们编在一起,这样一来,马就死了十之二三。再加上饿它、渴它,急速地驱使它,没完没了地调治它,前面有轭头、嚼子和缰绳的牵制,后面有皮鞭的威逼,这样整治下来,马就死了超过半数。伯乐治马,陶匠治土,木匠治木,他们所治之物不同,但他们利用智慧技艺进行人为造作的结果却相同,使得所治之物都丧失了自身的自然本性。在庄子看来,圣人、伯乐及工匠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智慧和才能,而恰恰是这些智慧和才能造成了人和物自然本性的丧失。所以,庄子认为,工匠们的罪过就在于他们用机巧的手艺破坏了物的纯朴本性,把物变成了器皿;伯乐的罪过就在于他用纯熟的治马术泯灭了马的真性。而圣人的罪过就在于他毁弃了人的自然本性。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道家一贯主张“绝圣弃智”的良苦用心。 《庄子·养生主》中的寓言“庖丁解牛”里为梁惠王宰牛的厨师,他手起刀落,一招一式,就像和着音乐节拍跳舞一样,而且游刃有余,干净利索。梁惠王连连称赞,不解其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厨师讲了一大通道理,究其解牛秘诀只是八个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也就是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的肆意妄为。其宗旨在于,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主张无为,始终是在努力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两种对立:一是现实社会中违背人性的纲常法度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对立,二是凭借有限的知识妄自尊大的人与自在无为的大自然的对立。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是说不要以心智去违背自然之道,不要以人为的造作去帮助自然,乃至毁灭自然。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凭借那么一点点非常有限的片面的知识,仰仗着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现代科学技术,便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满足日益膨胀的功名利禄的需要,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狂妄自大地扬言要征服自然,于是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直接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这都是违背自然之道、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它与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恰恰相悖。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版.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2:《浅谈老子“无为”思想》 【摘要】“时势出思想”,“无为”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特殊的历史境遇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共同缔造而成的。“无为”本身看似不具可行性,但当将其提升到“无不为”的境界时,“无为”却时时处处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无不为 “无为”成就了老子,撑起了道家。“为无为,则无不治”、“明白四达,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一、“时势出思想” “无为”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可以缔造出伟大的思想。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一时期“井田制”的公田制度已渐趋瓦解,随之出现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田,打破了原先的经济秩序。这是老子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春秋末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商业,土地就成为生产生活的唯一保障,那么“私田”的分配意味着什么?即:为了争夺土地无休止地发动频繁的战争,这可以作为“无为”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这是奴隶主的时代,阶级本质使统治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以满足自身的奢侈生活,而使民不聊生,此为“无为”思想产生的政治环境。 此外个人生活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受到的压榨最为严重。“不反抗,不奢求,逆来顺受”的劣根性得到了最直接的流露,生活境遇促成了其思想;另一方面老子丰富的知识储备、非凡的生活阅历也催生了其思想。 二、“无为”思想的可行性探究 “无为”:“无”否定副词,不、没有;“为”动词,做、干,两个字合并后的解释就是客观上的静止、不动、任其自由发展的意思。这是我们的理解,但是老子的“无为”是怎样的,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从社会学角度看是不可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生活中的很多需要是可以通过交换来实现的,这才是社会效率的体现。我们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自给自足的境界。如此我们就会很自然的与其他的人、事、物打交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交往,即“为”。所以“无为”作为一种理想,并不具备可行性。 从人类学角度看,这同样是没有什么立论依据的。“存在就是合理”,人类的存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他的诞生开始就在社会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责任,即“为”。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它的不可行性。 既然“无为”是不可行的,那么老子的“无为”又该怎样去界定呢?我们通过通读原文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证,老子的“无为”恰恰表达的是“无不为”、“有为”的意蕴。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但其与“无不为”有辩证关系。一方面,“无为”为“无不为”提供了良好的心态基础。“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保持一种“无欲”、“无求”、“不争”的平和心理状态,“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真正做到不与之而不强取之,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能在主观上获得逍遥自在的生活,同时也在客观上达到了“无不治”的主观诉求,正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也;另一方面,老子在把“无不为”设定为一个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把“无为”作为前提和限定性条件。 “无为”理解为“无不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他们分别为“无为”思想产生的初衷,产生的过程,产生的效果。 从“无为”思想产生过程来看,仍摆脱不了“有为”的束缚。在《老子》的第二章中就首先提出了“无为”。“无为”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是老子对“无为”的初步解释。“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唯,只有、只要;弗,否定副词,不的意思;居,占有、把持;是,代词,这,“有为”的代词;以,因此;不,否定副词;去,离开。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不占有、不把持、不居功,这种“为”才会永远存在。以“无为”开头,却以“有为”作结:常无为而无不为。 从“无为”思想产生效果来看,老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效用,反倒是在以后的朝代里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汉高祖深知百姓对流离失所生活的恐惧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于是浩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为”思想的第一次真正践行。此后的汉武帝、汉景帝以及后来的唐朝、清朝的各个皇帝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三、“无为”思想的现代阐释和应用 留意一下我们的国家不难看出“无为”思想对国之大计的敦促作用,尤其是在惠民政策和 教育 方面。 在惠民政策方面,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90年代的国企改革,打开了企业自由发展的锁链。税费改革,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也意在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对此很多人会认为这种干预有悖于“无为”的不干涉,不参与,不占有,不把持的精神。这是对“无为”的曲解,真正的“无为”并不否定干预,而是强调这种干预要顺应民意,保证民生。“于有为中似无为”才是“为”的最高境界。 教育同样是这样的道理,教育是针对人进行的,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要尊重被教育者的心理诉求,而不是一味用固定的模式去加工所谓人才。正如一部名为《雾都孤儿》的小说中讲述的那样,孩童的成长是要“顺其自然”,这也契合了老子的“无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培养,小到具体的家庭,大到国家的 政策法规 ,都无不在为孩子的教育谋划着更为人性化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未来之路,都是在顺其“自然”天性而为之。这是老子思想在教育界的印证。 生活处处皆老子,生活时时皆老子。生活就是要以“无为”的心理境界行“无不为”之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参考文献】 [1] 史向前.老子“无为”精神新探.安徽大学学报[J].1997(1) [2]陈代湘.老子“无为”思想另解.湘潭大学学报[J] 1996(1) 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3:《试谈道家“无为”思想》 【摘 要】“无为”思想是整个道家学术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从它出发,道家构建了其自身对于人生观、社会形态等多个方面的理论构建,对于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无为;道家;《老子》 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道家思想在中国 传统 文化 的整体构建和后世影响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着“道”、“自然”、“无为”等这些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于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阐释解读,使得道家思想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和社会进程都发挥着重大影响。而在道家所包含的众多思想观点当中,“无为”又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无为”自身含义的解析及其所倡导的人生观、社会形态和当代影响等方面的论述,对道家的“无为”思想做出一次简要解读。 一、“无为”的具体含义 作为道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无为”的概念在相关的道家原著当中被多次提及,其中《老子》当中共有12处提到“无为”,如在第三章当中所出现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到,这是一句对于“无为”的方式和功用的阐述,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遵循“无为”的具体法则,就会达到天下无不治的理想状态,既然在道家的思想体系当中“无为”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又具备哪些具体含义呢? 从字面来看,“无为”是对于“为”的否定,而它所传递出来的表面意思似乎旨在要求人们不要有所作为,无所事事,但事实并非如如此。“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告诉人们在行事的过程当中要更多的遵循自然法则和事情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物的本性,不要将个人的意志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从而导致违背初始意愿的情况发生。 因此可以看出,“无为”思想实际上主要包括遵循自然法则和尊重行事规范两个方面,即崇尚天道与人道。对于崇尚天道,在《老子》当中就已经有“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叙述,重在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状态。而在崇尚人道方面,道家也提出了“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违也”的论述,即人类之间的相互活动也应该遵循行事规范,如同天道般自然无为。只有顺应了这种原则,将纷繁复杂的社会制度予以简化,才可以保持民风淳朴以到达维护社会平衡的目的。 二、“无为”所倡导的人生观 探讨“无为”所倡导的人生观,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一思想对于社会中的个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老子》第二十五章当中有这样的表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人道应当和天道相互统一,既然天道是自然无为的,那么人道也应该遵循事物的原有规律和发展趋势,避免人为的干扰和阻挠,从而达成人道的“无为”。这一观点无疑对人们的处世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无为”应该顺应自然,所以更多的喻示人应该随遇而安。 “无为”倡导的人生观同样表现在“贵柔守弱”当中。在一般人的 思维方式 里,刚强和柔弱碰撞之时往往是前者战胜后者,而道家的思想则恰恰相反。《老子》第七十八章当中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总结 起来就是“柔弱胜刚强”。在老子看来,柔弱就是与天最相匹配的原则,也是人们在行事当中可以所处的最为有利的位置。柔弱不光体现在身体和精力之上,更多的可以运用到思维与行事当中。正是因为有了柔弱所蕴含的无穷生命力,所以才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摆脱思维僵化、头脑束缚的困境,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局面。 三、“无为”所倡导的社会形态 “无为”对于社会形态所造成的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王国。而对于这一社会形态的相关内容在《老子》第八十章当中有这样的描述:“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可以看出,老子对于自己这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王国有着详尽的描述,在这种社会形态当中,人民安居乐业,民风简洁淳朴,社会的发展也顺应自然无为的理想。但是对于这一模式的设想,历来却伴随着不少争议。 不可否认,道家这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形态纵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诉求,但结合实际,却是一种封闭且不符合实际的乌托邦式的王国。建立这种理想社会的基础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贫乏的物质条件和简陋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必然导致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不均,从而产生掠夺、等级分化等一系列社会现象,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一社会形态有着天生的缺陷。但这并不代表着“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形态对于我们社会的形成演变没有指导意义。在价值指导层面,它仍然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目标,引领者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这个层面来说,这种社会形态的产生依然对于我们曾经的社会形态的构建产生过重要影响。 四、“无为”思想对于当代所产生的影响 “无为”思想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典籍当中供人们学习,但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以及所蕴藏的内涵对于我们当下社会依然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两百年的发展当中,伴随着工业革命、电器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状态并且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完成,我们的文明程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同的周期。今天,我们被巨大的物质文明所包围,在生活变得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世界当中,我们的物质文明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但在这种疯狂发展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却是以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作为代价。随着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步被打破,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界所带来的惩罚和潜在危险也与日俱增。 如何解决这种背离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所带来的矛盾。正如道家的“无为”思想所强调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争”、“无为”,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位,反而能够达到《老子》当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而如果“贵柔守弱”、“谦下不争”的思想能够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思想当中,那么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目前这种尖锐的矛盾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无为”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范曾.老庄心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道教名言名句 2. 道家励志句子语录精选 3. 道教名言名句格言大全 4.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汇报 5. 道家经典语录翻译大全

你得了解道家思想道德经,南华真经他指引社会走向太平,文明,和谐。他通过无为,不争,柔弱,守慈等等不为之为化解贪婪,邪恶,杀戮,争夺。现代社会更多的是武力加法律来治衡并控制这些问题道家思想更多的是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在根本上化解这些问题。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庄子正是因为最早将“仙”与“道”结合在一起,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庄子》“外篇”和“杂篇”是否出自庄子本人之手,历来争议较大。鉴于此,本文探讨庄子哲学中“仙”与“道”的结合,就以《庄子》“内篇”为主要考察对象,“外篇”与“杂篇”的相关内容仅用于参照和补充。 一 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定《庄子》一书中涉及神仙思想的那些篇章,或是庄子后学的作品,或是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世渗入的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者多认为庄子本人还不可能具有神仙思想。其实,庄子时代神仙思想早已形成,庄子本人也具备接触神仙传说的客观条件。 这里所谓“神仙”,指的不是“神”和“仙”,而是专指“仙”。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神”与“仙”原本并不属于同一类别。古人在造字时,“神”字是“从示”,而“仙”字则是“从人”,二者之间的区别相当明显。《说文解字》云:“仙,长生仙去。”刘熙《释名·释长幼》亦云:“老而不死曰仙。”看来,在汉代人的眼中,“仙”就是长生不死的人。又《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可见,“神仙”指的同样也是长生不死的人,“神仙”其实也就是“仙”。那么,“仙”为何又称“神仙”呢?闻一多先生解释说:“人能升天,则与神一样,长生,万能,享尽一切快乐,所以仙又曰‘神仙’。”的确如此,“仙”不仅能够长生不死,而且还兼具不惧水火、往来云中等神性,因此“仙”又称“神仙”。 那么,神仙思想最早产生于何时呢?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末叶,社会上就流传着一些有关长生不死的传说,神仙思想已经初显端倪。《左传·昭公二十年》云:“齐侯(齐景公)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又《韩诗外传》云:“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以上这两则材料都记载了齐景公对于“古而无死”的羡慕和向往,由此可知,早在齐景公所处的春秋晚期,长生不死传说就已经产生。追求长生不死乃是神仙思想的核心内容,长生不死传说的出现标志着神仙思想已经萌芽产生。而到了庄子所处的战国中期,齐、燕沿海地区已经掀起了一个人海求仙的热潮,《史记·封禅书》对此已有明确的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庄子之时,楚地的神仙思想也颇为盛行。《山海经》、《楚辞》等文献典籍中就保存有楚地流传的一些“长生不死”传说。据袁珂先生考证,《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海外南经》中有“不死民”:“其为人黑色,寿,不死。”《海外西经》中亦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屈原《天问》云:“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又云:“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屈原所问的,就是楚地流传的“长生不死”传说。《山海经》中还出现了“不死药”,如《海内西经》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又《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天问》也问到了“不死药”:“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问》还问到了蓬莱仙话中的“巨鳌负山”传说:“鳌戴山扦,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楚地还发生过向楚王献“不死药”的事,《战国策·楚策》曰:“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可见,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在楚地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战国时期,百家竟起,自由争鸣;舌辩之士,朝秦暮楚,四方游说;诸侯国之间亦遣使往来,交流频繁。宋国地接齐、楚,作为宋之蒙人,庄子自然能够接触到齐、楚两地广为流传的神仙思想;而《庄子》(主要是指“内七篇”)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能够彻底超越时空限制、获得生命永恒与自由的“得道者”形象,正是受到了神仙传说的影响。 庄子是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庄子在继承老子道家学说的同时,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且创造性地将它们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中,道家学派的核心范畴“道”,第一次实现了它与“仙”的结缘。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宇宙万物合于“道”则生,不合则亡。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对此,庄子既有明显的继承,又有长足的发展。《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猗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项得之,以处玄 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认为“道”尽管“无为无形”、“不可见”、“不可受”,但它却是“可得”的。庄子将黄帝、颛顼、禺强、西王母等能够获得某种超自然神性的原因,全都归结为“道”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黄帝、西王母、彭祖、傅说等都是神仙传说中有名的神仙,而彭祖和傅说又是早期仙话传说中典型的“仙人”。任何生命体的存在,皆有一个无法超越的时间极限,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神仙家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世人通过服药、修炼等途径,是可以成仙的;而人一旦成了仙,就打破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极限,生存时间无限延长,甚至长生不死。仙话传说里的人物,常常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复出现,前后相距竟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彭祖就是早期仙话传说中著名的长寿仙人。 庄子认为,彭祖、傅说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仙,就是因为他们得了“道”。庄子创造性地把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传说结合了起来,借助超现实的神仙思想更进一步地去充实、美化、鼓吹和宣扬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道”的王国,使“道”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和吸引力。 庄子出于鼓吹和宣扬道家学说的目的,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种种神仙传说,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加工、改造、提炼和升华,创造出了“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的“得道者”形象。庄子笔下的这些“神人”、“至人”、“真人”等,名异而实同,他们都是“道”的化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平四海之外。(《齐物论》) (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人火不热。……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大宗师》) 这些“神人”、“至人”、“真人”身上,都有着浓厚的神仙气息。他们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形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些“神人”、“至人”、“真人”所具有的超自然神性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物不能伤其身。《齐物论》中的“至人”是“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中的“真人”也是“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二是可以乘龙、驾云,自由往来于空中。《逍遥游》中的“神人”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中的“至人”也可以“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三是独特的饮食生活方式。《逍遥游》中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大宗师》中的“真人”也显得与众不同:“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笔下的这一系列“神人”、“至人”、“真人”等,都是作为“得道者”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在庄子哲学中都是“道”的象征。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三个方面的超自然神性,也正是神仙传说中神仙超越凡人的地方。除了具备以上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之外,庄子笔下的“得道者”还兼具“长生不死”的特点,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彭祖和西王母。此外,还有《大宗师》中“年长”而“色若孺子”的女偊,《在宥》中“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常衰”的广成子等,也都是“长生不死”的奇异之人。“长生不死”正是神仙最突出的特点,也是神仙最令世人向往的地方。由此看来,庄子塑造“神人”、“至人”、“真人”这一系列“得道者”形象的原始素材,应该是来自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传说。 庄子把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引入道家学说,塑造了“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得道者”形象。这一系列来源于神仙传说、具有超自然神力、带有浓重神仙色彩的“得道者”形象,将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提升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加诱人的宗教般的新境界。 庄子所处的战国中期,神仙思想尽管已经孕育成型,但毕竟还只是处于它的早期发展阶段。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神仙传说都还是比较零散的,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神仙学说,更谈不上有什么系统的神仙修炼方术。而当时在齐、燕沿海地区新兴的所谓“方仙道”,其所鼓吹的神仙修炼方术也不过是“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早期的神仙方士们还不可能给梦想成仙的世人提供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神仙修炼方术。庄子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与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结合在一起,鼓吹和宣扬道家学说的同时,客观上也为神仙方士们指明了一条“修道成仙”的途径。 对此,庄子不仅在理论上为神仙方士们指明了一个“得道升仙”的美好前景,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诸如“心斋”、“坐忘”、“悬解”等具体的“修道”方法: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仲尼)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大宗师》) “心斋”就是要心志专一,排除各种杂念,始终保持虚空的心境。从用耳去听,到用心去体会,再到用气去感应,逐渐提高,直至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坐忘”就是要静坐、静修,忘却形体,闭塞视听。通过彻底忘记自己与周围世间万物的区别,从而实现整个身心与“道”的完全融通。“悬解”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顺其自然,这样就解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烦扰,真正进入清静、虚空的修道境界。庄子不仅给神仙方士们提供了“心斋”、“坐忘”、“悬解”这些具体的“修道”方法,而且对于“修道”的过程也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丽后能人于不死不生。”(《大宗师》)庄子认为“修道”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放弃追逐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接着是抛开个人身体所需的各种物质享受,再就是完全忘却自己的肉体生命。完成这一阶段后,内心自然就会变得清净、明朗,然后就能用心观“道”,渐渐地与“道”相合,渐渐地超越古今,最后完全进入“不死不生”的“得道”境界。庄子所描述的这些“修道”方法和过程,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可实践性,为后世神仙方士们提供了“修道成仙”的重要模式。 总的来说,庄子哲学中“仙”与“道”的结合,进一步美化了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道”的王国,将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提升到了一个更为神奇、美妙的宗教般的新境界;同时在客观上也为神仙方士们提供了一套“修道成仙”的理论和方法,使神仙思想彻底超越了原始的巫术、方术,沿着宗教神学的方向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后世神仙道教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王通文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可以代笔,,,原创

曹植的是体现了惆怅与壮烈的思想感情。

一样,要实现王道思想,就要施行仁政。

孟子与王通的王道与仁政思想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孟子的王道与仁政思想以唯心主义为特征,而王通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一)思想背景不同。孟子和王通处于不同的时代,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数学家、就一家,而王通是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不同的时代,决定了二者思想背景的不同。 (二)王道思想不同。虽然二人都主张实行或恢复王道政治,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唯心主义特征,而王通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孟子解释“仁”就是“人心”,其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仁,主要是亲民、用贤良、尊人权、有同情心、杀无道之者。只要统治者拥有民心,的社会就会走上“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而王通在《中说》所反映的思想,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三)教育思想不同。孟子的教育思想,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即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而王通的教育思想更侧重于以教育论教育,提倡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相比较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