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复旦历史地理学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复旦历史地理学博士论文答辩

1、是的,科目代码以7开头的科目都是自主命题。2、中国史历史地理学研究方向的初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42历史地理基础

大。1、答辩论文要求高。复旦大学博士学制为3-6年,大多数4、5年毕业,读到第三年就可以进行答辩,如果没通过之后每3个月有一次答辩机会,学校对论文的要求非常苛刻,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要达标。2、需要在CI、E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SSCI收录的期刊和JCR分区表1区或2区的期刊上各发表1篇期刊。

博士论文答辩流程:

一、前期工作。

1、录入论文发表情况。

博士学位申请人要求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我院认可的学术期刊目录请见附件),各种论文的接收、刊登证明都不符合要求。

论文发表在我院目录以外的书刊上的学术论文,需导师对该论文的学术水平予以评价,并向学位分会提出认可申请。若申请获通过,可抵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要求

作者单位必须是报考的学校。发文不符合学校要求,也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可获得毕业证书,两年内论文刊出,可重新申请学位。

二、论文答辩审批。

1、论文指导教师登录校内门户,录入、打印指导教师评语。

2、学生在校内门户录入、打印答辩申请书、科研统计表(含发文复印件)等材料。

3、答辩委员组成由导师或教研室主任提出初步名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五人或以上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六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应以校内专家为主,并包含至少两位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席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名单在答辩前不予公开。

4、答辩秘书在学生网中录入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时间与地点。如需添加校外专家名单,请将专家信息(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性别)邮件发给教务老师。该名单答辩审批时需由教务老师在系统中审查,由分会主席确认、审定(评阅专家与答辩委员重复率不多于1/3)。

注意:答辩委员会名单在答辩前不可公开,答辩审批工作必须由秘书完成。

5、学生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后,在校内门户-研究生院-学位办-提交论文电子版文件(整合成单一pdf文件)上传论文,提交不成功者建议生成pdf小文件进行压缩。

6、答辩秘书按照学位审批材料封面顺序打印、整理相关材料,与学位论文一本,在答辩前至少3个工作日,交至教务办公室形式审查,再报送院系研究生负责人和交分会负责人进行答辩审批。

7、答辩秘书在校内门户或邮件查询审批结果,审批未通过需根据审批意见进行补充、整改,如同意组织答辩,在学院教务处领取审批材料及表决票。

8、答辩秘书/导师使用学院OA系统预借答辩教室。

三、论文答辩。

1、组织答辩。

答辩秘书按照答辩流程组织学位论文答辩,作好详细记录,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发表决票(发放表决票前填写研究生姓名),并负责监票和统计表决结果。将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及表决结果写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录入系统再打印)。

请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并将答辩表决票粘贴在系统打印的粘贴页上以备存档。

2、答辩委员会决议。

答辩委员会审查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就是否同意毕业、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做出的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2/3)同意,方得通过(如果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同意比例为3/5,低于2/3,则不能通过)。

并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给出评语,评语不可太简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再次表决,全体委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可在半年后两年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是的1、本大纲编写主要参考以下材料:(1)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2)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颁布的有关历史地理硕士生招生简章、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目录介绍等近年来的材料;(3)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业设置情况和近年来硕士生入学复试、中期检查笔试等试题材料。2、本大纲考试主要内容由“历史学(中国历史)基础”、“地理学基础(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专业知识”三部分组成。Ⅰ考试性质历史地理基础考试是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招收历史地理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地理学相关学科的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地理学以及其他历史地理学相关学科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地理环境演变基本脉络,了解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形成的主要过程、原因及其基本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能正确运用地理学科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自然、人文等地理环境演变情况及过程。3. 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与研究的基本情况。4.了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文献和数据等资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资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5. 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由“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必考内容,150分)+ “历史学(中国历史)”或“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选考内容,均为150分)组成。选考内容由考生任选一类作答。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历史学(中国历史)约50% + 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 约50% =100%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 )约50% + 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 约50% =100%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史料判读、简答题、论述题 等等。Ⅳ、考查内容全部内容分为选考项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和必考项历史地理专业知识三大范围。一、历史学(中国历史)选考1.史前时代石器时代的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存2. 先秦史夏商周时期考古发现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制度和社会结构春秋战国政治形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3.秦汉史秦汉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政治形势、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秦汉文化4.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的文化5.隋唐五代史隋唐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隋唐文化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6. 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朝建立与重要政治、社会、经济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和其他边疆形势元朝的统一与民族关系宋元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宋元文化和对外交流7. 明清史(至清亡)明清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明清疆域与民族关系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晚清列强侵华形势和不平等条约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近代化进程及其影响“西学东渐”与中外思想、文化、科技交流明清文化二、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选考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表面结构、地壳结构与类型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地质年代表、地球上生物演化概况自然和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气象、水体、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动物等)的现象、概念、类型、区划、运动、分布、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影响地质、地貌、气象、生物等灾害现象及成因自然地理空间分异规律区域概念与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方法国外主要地理学思想史2.中国自然地理中国地形(大陆、海洋)中国地貌类型、区划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气候主要类型、区划及其基本特征中国主要水系、分布及其基本特征中国主要植被与分布全球变化与中国自然地理研究动态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学史(含地图学)三、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历史地理学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分支情况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2.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历代疆域变迁与政区沿革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历代边疆民族关系、治边思想及其实践中外交通路线与经济、贸易、文化关系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中国主要农业区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移民史、历史人口地理中国城市地理和城镇、乡村体系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地理(含地域社会)中国历史军事地理、交通和商业地理中外地理学思想史中国古代地理学典籍3.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气候变迁中国历史河流地貌变迁(含湖沼)中国历史植物地理、动物地理中国海岸线历史变迁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中国历史自然灾害主要类型、分布及影响疾病史与历史人口变化历史环境变迁、环境史、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基本知识4. 历史地图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中外历史地图发展史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了解更多资料可关注博志复旦考研网!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答辩

首先:是自主命题的。简介;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原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创办的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作为目前国内专职人员最多、门类最全、总体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中国历史地理专门研究机构,本所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涉及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各个方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现由张晓虹教授担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共有研究人员27名,行政人员5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9名,讲师2名,26人具有博士学位。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在谭其骧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言传身教下,素以学风严谨著称。自成立以来,总体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第一的地位,其骨干均为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人材培养方面,1960年研究室创建历史地理专业,于1960-1962年连续招收了三届共52名历史地理专业本科生。1983年8月,本所研究生周振鹤、葛剑雄在谭其骧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成为全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到目前为止,本所共有5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占复旦大学文科之半,居全国历史学科首位。此外,还有4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目前,本所每年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百人,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为历史地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创办的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作为目前国内专职人员最多、门类最全、总体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中国历史地理专门研究机构,本所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涉及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各个方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现由张晓虹教授担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共有研究人员27名,行政人员5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9名,讲师2名,26人具有博士学位。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在谭其骧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言传身教下,素以学风严谨著称。自成立以来,总体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第一的地位,其骨干均为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人材培养方面,1960年研究室创建历史地理专业,于1960-1962年连续招收了三届共52名历史地理专业本科生。1983年8月,本所研究生周振鹤、葛剑雄在谭其骧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成为全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到目前为止,本所共有5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占复旦大学文科之半,居全国历史学科首位。此外,还有4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目前,本所每年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百人,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为历史地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师大的地质科学院很强啊

谁规定地理历史只能做老师?做老师还要考教师资格证的。关键看你念出来找哪方面的工作吧,考公务员、去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文物鉴定的都可以吧。复旦大学有关地理历史的系有:1、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该系设文物与考古、博物馆学、古建园林、文物保护四个方向,兼管复旦大学博物馆。师资队伍由文、理、工各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年轻化且知识结构新,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均占70%。2、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杨宽、耿淡如、田汝康、金冲及等长期在该系任教。现有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0余部,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 该系设2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旅游管理。

复旦哲学博士论文答辩

您好,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生毕业要求最少200字最多500字,要求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复旦大学博士生毕业要求包括:1、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2、研究成果: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3、论文:学生必须完成一篇论文,并取得学校的认可;4、考试:学生必须参加学校规定的考试,并取得较高的成绩;5、论文答辩:学生必须参加论文答辩,并取得学校的认可;6、其他:学生还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如参加科研项目、实习等。总之,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生毕业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完成一篇论文,参加学校规定的考试,参加论文答辩,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

大。1、答辩论文要求高。复旦大学博士学制为3-6年,大多数4、5年毕业,读到第三年就可以进行答辩,如果没通过之后每3个月有一次答辩机会,学校对论文的要求非常苛刻,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要达标。2、需要在CI、E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SSCI收录的期刊和JCR分区表1区或2区的期刊上各发表1篇期刊。

难。据查复旦大学官网,复旦大学博士学制为3-6年,学校对论文的要求非常苛刻,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达标。金亚秋教授的博士也需要通过严格的论文答辩,是比较难的。金亚秋,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9月18日生于上海,1970年北京大学毕业。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复旦博士毕业没有要求英语。复旦大学的文件中明确学位论文是博士的主要依据,对英语没有硬性要求,文件规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发表3篇以上的C刊或者核心,博士毕业论文达到要求就可顺利毕业。博士一般是3年,分脱产和在职两种,但在职博士大多数毕业后都能拿到学位,这点和在职硕士区别很大。脱产博士学制为3至6年,大多数4、5年毕业,读到第三年可以答辩,如果没通过之后每3个月有一次答辩机会,当然前提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够。

您好,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生毕业要求最少200字最多500字,要求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复旦大学博士生毕业要求包括:1、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2、研究成果: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3、论文:学生必须完成一篇论文,并取得学校的认可;4、考试:学生必须参加学校规定的考试,并取得较高的成绩;5、论文答辩:学生必须参加论文答辩,并取得学校的认可;6、其他:学生还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如参加科研项目、实习等。总之,复旦大学2022年博士生毕业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完成一篇论文,参加学校规定的考试,参加论文答辩,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

复旦博士论文答辩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工作规范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对此项工作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平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答辩程序,防止论文答辩中的形式主义,特对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做如下规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

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凡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包括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外审工作。

(一)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内容

1.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术作风、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2.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论文的创新点等;

3.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

4.作出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

1.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在正式答辩3个月之前;

2.由导师或培养单位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聘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校内、校外不限)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并报所在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公开举行,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4.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每位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不少于60分钟;

5.预答辩委员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式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意见。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

7.预答辩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填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如未获通过,答辩人须于再次申请时重新进行预答辩。

二、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与公告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从网上进行。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周在研究生院网站的《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审批和公告系统》中登录答辩人姓名、导师姓名、所属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论文题目、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委员会名单等情况;

2.通过校学位办公室审核的答辩委员会等将在系统内予以确认并公布。确认后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如需更换,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书面报告校学位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

(二)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

1.答辩开始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或委员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并主持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答辩人的简历、执行培养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情况及论文的主要学术价值;

4.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情况,重点报告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或简要介绍导师和评阅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

6.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应着重与答辩人共同探讨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泛泛的评论。论文答辩应允许旁听者提问。提问后,可给答辩人一定的准备时间。答辩委员会应重点考察答辩人回答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

7.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作出答辩评价,进行投票表决,主要议程为:

(1)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应根据学位论文的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对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价。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2)在对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含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

(3)讨论并形成答辩决议书。答辩决议书需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分别签字。答辩决议必须有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语和修改要求,否则无效。

(4)审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并由主席签署意见。

8.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答辩人当面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并宣布表决结果;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三)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要求

1.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不降格以求;

2.答辩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努力创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3.除保密论文外,答辩要以公开方式举行,广泛吸纳校内外有关人员列席旁听。

三、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及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论文选题的评价

选题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何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立论依据是否充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了解是否全面。

2.对课题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先进、恰当,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缜密,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研究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正确,理论分析是否严谨;创新性何在,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点)进行等级评价。论文创新性分为四个评价等级:

(1)有很强的创新性;

(2)有较强的创新性;

(3)有一定的创新性;

(4)没有创新性。

4.对答辩人业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

答辩人对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坚实宽广,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行文是否流畅,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写作是否符合规范。

5.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价

须明确指出论文尚有何缺点和不足,有何需改进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6.对论文答辩情况的概述

答辩人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答辩中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

7.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性意见,分别为:

(1)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2)建议重新答辩;

(3)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

(4)达不到博士学位水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二)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

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经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具体票数)通过(或不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学博士学位(或其他结论)。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内容必须充分、具体,力戒空话、套话,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作严格审核,不符合写作规范要求的决议将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四、鼓励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程序和要求以及答辩委员会决议写作规范参照博士学位论文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报告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篇幅一般不少于300字。

五、以上各项规定和要求自本通知颁发之日起实施。

博士论文答辩流程:

一、前期工作。

1、录入论文发表情况。

博士学位申请人要求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我院认可的学术期刊目录请见附件),各种论文的接收、刊登证明都不符合要求。

论文发表在我院目录以外的书刊上的学术论文,需导师对该论文的学术水平予以评价,并向学位分会提出认可申请。若申请获通过,可抵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要求。

作者单位必须是报考的学校。发文不符合学校要求,也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可获得毕业证书,两年内论文刊出,可重新申请学位。

二、论文答辩审批。

1、论文指导教师登录校内门户,录入、打印指导教师评语。

2、学生在校内门户录入、打印答辩申请书、科研统计表(含发文复印件)等材料。

3、答辩委员组成由导师或教研室主任提出初步名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五人或以上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六人组成。答辩委员会应以校内专家为主,并包含至少两位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席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名单在答辩前不予公开。

4、答辩秘书在学生网中录入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时间与地点。如需添加校外专家名单,请将专家信息(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性别)邮件发给教务老师。该名单答辩审批时需由教务老师在系统中审查,由分会主席确认、审定(评阅专家与答辩委员重复率不多于1/3)。

注意:答辩委员会名单在答辩前不可公开,答辩审批工作必须由秘书完成。

5、学生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后,在校内门户-研究生院-学位办-提交论文电子版文件(整合成单一pdf文件)上传论文,提交不成功者建议生成pdf小文件进行压缩。

6、答辩秘书按照学位审批材料封面顺序打印、整理相关材料,与学位论文一本,在答辩前至少3个工作日,交至教务办公室形式审查,再报送院系研究生负责人和交分会负责人进行答辩审批。

7、答辩秘书在校内门户或邮件查询审批结果,审批未通过需根据审批意见进行补充、整改,如同意组织答辩,在学院教务处领取审批材料及表决票。

8、答辩秘书/导师使用学院OA系统预借答辩教室。

三、论文答辩。

1、组织答辩。

答辩秘书按照答辩流程组织学位论文答辩,作好详细记录,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发表决票(发放表决票前填写研究生姓名),并负责监票和统计表决结果。将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及表决结果写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录入系统再打印)。

请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并将答辩表决票粘贴在系统打印的粘贴页上以备存档。

2、答辩委员会决议。

答辩委员会审查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就是否同意毕业、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做出的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2/3)同意,方得通过(如果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同意比例为3/5,低于2/3,则不能通过)。

并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给出评语,评语不可太简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再次表决,全体委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可在半年后两年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申请及学位的授予是比较重要的,为了更好的通过答辩,我们就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向大家做一简要的介绍。 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