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叶烟腾,乱红霞落,一切都丰腴在蔚然的景色中。那些单薄的回忆和隐忍的忧伤在明媚的阳光下又是何等的矫情与式微,忧郁的心情在阳光的暴晒下,只剩下氤氲的蒸汽了然无存。 夏风门巷,听尽新莺清管。珠楼堕影,忘穿烟雨斜阳!谈谐歌笑,忆旧年容貌。晚树斜苑,思满窗遗景。我没有幽兰一剪赠美人,我只有那颗赤诚与火热的心,来一表我对你的柔情似水,任凭斗转星移,我此情不变。即使,即使,你变了心,我心痛到失声,忧伤的'余波还在撕裂着我的心。当灰鬓霜雪侵,曾经,满目芳菲皆赋春。今日,三盏浊酒且醉魂。 莫失韶华,错过多少巫山轻雨,只是,在竹影缠心时忆你娉婷声履。苍穹皓月,我的思念是何等的羸瘦。天籁微风,托不起我随红绿沉浮的心。云唤雨归有隐情,谁又记得雨霁云散的寂寞。狼毫写意,牧笛吹雪,写不尽霞炙云清的绮情,吹不散飞花逐梦的愁绪。一帆秋水,望眼欲穿多少聚散萍踪。满川烟雨,满耳回荡多少暮鼓晨钟。 没有匡床夜雨的缠绵,只是,一人守着一桁冷窗寂寞的发呆。等潇潇暮雨泪湿屋檐,听每一朵花儿在泪水中丢了魂般地在俯仰朱门前嗟叹,看涩涩雨雾白描了望眼欲穿的夕阳芳草。那些竞尚的容颜开始在晓风残月中渐渐稀疏了身影。盛宴将散,高墙数仞,又去矻矻寻觅那顾影自怜的月下孤魂。 对烟月愁叹,学痴人风花雪月。读破盈栋缥缃又何用?搔头噬甲也理不出情为何物,你是否还记得,我为你写下的情书,没有丝毫艳词绮句的浮夸,只是,把我对你的情昭然若揭,早已放下笔管的一介武夫,忘记了遣词造句的润色与绸缪。那时,只是想把自己想象的写出来。虽然,忘记了写了些什么,但是,现在想起来那张单薄的纸张却烙印着沉甸甸的一往情深吧! 绛烛泪人捻心蕊,锦绣桃花待归人,清风沽酒两袖清风,明月浣纱千溪明月!彩云如故,青山犹存,只是朱颜改。漫漫红尘,辚辚车影,雁来雁去,初柳迟花,只记得你,颦颦浅笑,晚妆轻匀,锦被暖香,绮筵清歌正芳辰,柔情万种当永画! 尤记得,深闺小妹题诗早,莫忘失,金鞍少年意气新。回首难忘,都是浊酒浇病肝胆。新词旧章,道不尽金床玉几缠绵梦,唱不完沧月悲笳断肠曲,画不了烟雨粉阁依栏人……残秋花落谁人懂,只是平生寂寥多! 轩窗照影,是谁为满纱曙色写序,诗礼壮怀,是谁为四壁清风落款。吹皱一帘花月梦,落笔满纸云雨情。心系无端,相思入骨,尘虑难静,只缘因果! 旧雁新蝶,风霜几度催人老,春秋写得天下事,风月可得一人心?攒红积翠,绮情写得七分熟,却只是照猫画虎,情骨可入三分?谁解日月风情,谁破乾坤堂奥,一个情字便缠住了一生,花韵迷离,美在朝夕的缱绻,水月涟溶,静于禅心的慈和! 浅夏未央,日暮喷薄,何来何往那份相思。一轮残月,何时才能摆脱千年寂寞,凝眸江渚,归帆寂寂可载红妆?奈何山水缱绻,烟云重岫,遮住了我心头的一片秋水长天。泪滞残梦,先占春色是花颜,旧染病体是相思! 我隔着山重水复来看你,在这个夏天……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一.前言我们都很清楚,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肥胖很快就会超过吸烟,成为全世界导致过早死的最大单一因素,而且还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使医疗费用升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随着美国人变得越来越胖,已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肥胖症,还有1/3的成年人超重。《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每年都会导致16万多个“预计外”的死亡人数。逼人的形势,让我们急迫地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多余的脂肪为何如此难以摆脱?似乎不应该这么困难。减肥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只要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就行。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容易,肥胖就不会成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全球首要健康问题。肥胖是受生物-行为-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多为以下几种:(1)脂肪摄入过多,这是促进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肪摄入和消耗通过两条途径维持平衡,脂肪氧化供能和通过神经负反馈减少饮食中脂肪摄取。若摄入和消耗不能维持平衡则会促进肥胖的形成;(2)低代谢率与肥胖形成属于遗传因素,如印第安人的肥胖;(3)基因突变。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突变和变异,包括消脂素(瘦素)基因突变、消脂素受体基因突变、β3受体基因突变、解偶联蛋白基因变异。消除肥胖的方法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鉴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在精神和毅力上的挑战,最易被人们接受和寄予厚望的方法是服用减肥药物。二.常用减肥药减肥原理目前应用的减肥药主要分为食欲抑制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三大类。1.食欲控制药通过影响神经介质的活力,降低食欲和增加饱感,从而减少食物的摄人。这类药物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其效果有限且个体差异较大。影响5-羟色胺(5-HT)系统药物影响5-羟色胺(5-HT)系统的药物促进5-HT释放,并抑制其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从而兴奋下丘脑饱食中枢,抑制食欲。该类药物有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氟西汀、舍曲林。具有部分减轻体重的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短期服用有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头晕、旋转性眼震等,长期应用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病变。因此,1997年FDA决定禁止使用,已从市场撤出[1]。拟交感胺类药物促进中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阻断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从而产生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抑制摄食中枢。该类药物有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如苯丙胺、苄甲苯丙胺、安非拉酮、右苯丙胺和苯丁胺等。减轻体重的效果确切,曾作为一类非处方的食欲抑制药得到广泛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过度兴奋致失眠、头痛头晕、心率和血压升高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因此不能长期治疗使用[2,3]。混合型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混合型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同时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在脑中的浓度,从而抑制食欲。该类药物有吲哚类及其衍生物,如吗吲哚、环咪唑吲哚、西布曲明等。西布曲明同时可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兴奋β3-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脂肪组织的葡萄糖利用和产热作用,从而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它成瘾性小,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口干、焦虑、失眠、便秘以及潜在的升血压效应等[4,5]。2.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高脂饮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脂肪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控制体重的又一措施。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是强效、专一、长效的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在胃和小肠内起作用,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可吸收的甘油三酯,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控制体重。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微而短暂的胃肠道副作用,影响脂溶性维生素E和A的吸收,故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确定[6-8]。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在小肠中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减少多糖及双糖分解生成葡萄糖,从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作用,但可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副反应[9]。3.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中枢兴奋药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且可降低食欲。但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减肥效果。如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等。但对这类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有心绞痛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肾上腺素β3受体激动药选择性的β3受体激动药,能增加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热生成作用,从而降低脂肪的贮积;能增加脂肪动员和能量消耗,而不影响血糖水平。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是常见的热量产生药物,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加入甲状腺激素,可加速肥胖患者的体重下降。三..国内减肥药市场 中国肥胖人群达7000万,是成年人总数的,其中北京市区15~54岁人群中有93万人发生肥胖,全市减肥产品市场容量9亿元。21世纪的中国减肥品市场,主要可归结为保健食品类、茶类、药品类、外用类、仪器类。90年代后期开发的两个新型减肥药奥利司他、西布曲明以其确切的疗效、较小的副作用给肥胖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我国,以盐酸西布曲明为原料的减肥药如曲美、澳曲轻等隆重上市,再次掀起减肥药销售高潮,罗氏公司的减肥新药奥利司他于2000年宣布在我国的上市也对整个减肥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减肥药物主要分为以西布曲明为原料生产的减肥药、奥利司他、中成药类及左旋肉碱类四大类。 1.以西布曲明为原料生产的减肥药 在美国,两布曲明的商品名为诺美亭,1998年在美国上市,而四川太极集团是中国最早拥有盐酸西布曲明新药证书的制药企业,历时3年开发“曲美”(盐酸西布曲明胶囊),2000年6月,“曲美”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国药准字号减肥药。此外还有南京长澳制药集团生产的盐酸西布曲明胶囊“澳曲轻”、南京药业生产的可秀、由广西桂林集琦推出的“集琦亭立”和海南三洋德林公司的产品。2.奥利司他 奥利司他的商品名为赛尼可,为罗氏公司所有,1999年在美国上市。于2000年l1月初拿剑入市中国的通行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产品许可证,并申请7年半的行政保护,2001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3.中成药类 中成药类减肥药继续畅市。近儿年来以天然植物原料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植物性减肥制剂(绿色减肥药) 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销售额逐年上升,形成了一股“绿色风暴”。目前市场上准字号的减肥中成药主要有NRG清赘减肥胶囊、歌迪安减肥系列、瘦身减肥精油、韩国瘦身软黄金、绿瘦及欧麦诗闪电定点瘦减肥胶囊等。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故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因此减肥中成药多从理气、排毒、发散和抑制代谢出发,除减肥外,有些还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4.左旋肉碱类自从一个叫“西木博士”的人在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中推出一种叫做“左旋肉碱”的东西后,这个生僻的名词,一时间风靡了大江南北。在商场里,左旋肉碱类的商品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各类添加左旋肉碱的减肥药物多达几十种。报纸杂志上,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广告。在网上搜索“左旋肉碱减肥”,获得约几百万条结果。左旋肉碱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把机体内的长链脂肪酸运入到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变为人体所需的能量。通俗地说,左旋肉碱在脂肪的氧化过程中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四.减肥药之坎坷路减肥药在受到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也伴随不少的争议,所以大多数减肥药的命运可谓一路坎坷,有的甚至遭到巨额索赔。额诉讼赔款。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的Dinitrophenol(DNP),因为该药能消耗热量产热而使身体快速减重,后因为致盲和引起死亡被FDA禁止。Fen-Phen,即fenfluramine和苯丁胺phentermine的复方药,90年代中期上市,曾经红极一时,但2年后,因为被发现引起致死性损伤心脏瓣膜严重副作用,药物被撤离市场,引发官司无数。赛诺菲-安万特开发的Acomplia,本来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双重作用的新药。于2007年在欧洲先获得减肥药的批准,但同样适应证遭到FDA的拒绝。理由是该药有增加用药者自杀倾向。2007年,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未能通过美国FDA的上市批准,之后也因为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抑郁、焦虑及增加服用者自杀倾向,而不得不撤出欧洲市场。受此影响,几项已经进入Ⅲ期临床的同类药的研发不得不提前终止。另一种减肥药,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也遭受了类似的命运。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物委员会(CHMP)依据一项西布曲明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建议在欧盟范围内暂停上市许可。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名为“西布曲明心血管终点试验(SCOUT)”,始于2002年,历时约6年,共涉及1万名55岁及以上、超重或肥胖、有心血管疾病史或2型糖尿病史、或还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受试者。初步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比,西布曲明增加严重、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等,至此国内市场上以西布曲明为主要原料的“曲美”等减肥药品已被迫下架。中成药类由于部分药理不够明确,很难在作用机理上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于进一步开发药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另外,中成药类一本需要长时间坚持服用,停用后身体机能又会恢复到用药以前的状态,对长期用药的依赖性较强。对于现在在市面上极为流行的左旋肉碱类减肥药,更是争论不断,生产企业极力宣传其脂肪搬运工的重要作用,而部分营养学、医学专家批判其偷梁换柱,严重夸大左旋肉碱的减肥作用。事实上,从左旋肉碱的功能被发现至今,对于它到底能否减肥的实验并不少,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实验证据来证实它的有效性。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对左旋肉碱的研究做过一份综述报告,报告中称,“尽管左旋肉碱被用作减肥产品而投入市场,但是,没有科学证据显示它有减肥的作用。另外,左旋肉碱宣传点之一是“对人体绝对安全”,应当指出,标榜一种东西“绝对安全”,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食物是绝对无毒的,糖、盐这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作为左旋肉碱这种被宣传为一种营养素的物质,如果超量服用,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潜在危险还是很大的。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王泽斌说:“美国国家研究所膳食补充剂办公室针对左旋肉碱做了全面的总结,这份综述提到了关于左旋肉碱的各种功能的研究,但是没有提到减肥。”可见,针对左旋肉碱的减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减肥药为何这么难?肥胖症是复杂的慢性疾病,与生理、遗传、饮食、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不管以何种机理作用的减肥药,在取得5%~10%减肥效果的同时,伴随相应的风险和副作用。肥胖患者本来就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疾患的高危人群。肥胖患者在接受长期药物治疗时,必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损害。除非以后发现特殊的生物标记,进行靶向治疗,否则难免有发生减肥药伤害患者的事件。要开发出高安全性的减肥药,的确不容易。不然大药厂是不会等闲视之,错失商机,而对于本不属于肥胖的人群,因爱美等需求而越减肥药之雷池,大为不值。另外减肥药市场的巨大利润推生了一批敢于“冒风险”的生产企业在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生产出售减肥类药品,这使本已监管不力的减肥药市场的混乱程度有增无减。五.正视肥胖,从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做起-倡导行为疗法报道中的发现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有时候还会相互矛盾,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针对肥胖问题的研究亦属于此类科学问题。当把所有的研究综合起来,肥胖问题显然不是吃哪种类型的食品或是服用某种减肥药可以解决的。肥胖的发生涉及很多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物学因素-储存脂肪,饱腹感阈值更高甚至味蕾更敏感的遗传倾向;经济因素-全球垃圾食品的泛滥等等。就目前而言,相比通过节食、运动、服用减肥药来适度减肥保持体形上,最有效的途径或许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也就是源于心理学上的行为疗法。支持行为减肥疗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由哈弗大学心理学家B·F·斯金纳发展建立的行为分析科学。其观念的基础-目前,科学家不可能真正弄清楚人类的大脑运作机制,但是科学家可以客观的多次观察和测量人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然后根据观测结果确定环境与行为间的关系。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对肥胖和饮食的行为研究就认识到,一些基本条件可能会提高减肥和体形保持的成功率:严格测量和记录热量摄入量、运动量和体重;逐渐而缓和的做出一些改变,而不要做出剧烈改变;注意饮食均衡,有节制的摄入脂肪和糖分,不能忽视主食;制定的目标要明确,量力而行;要培养终生性的饮食习惯,而不要短期节食;要参加能给予节食者鼓励的团体活动。 这些基本条件被建于1963的美国慧俪轻体公司所推广,并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2005年,《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8钟流行的减肥方案,结果发现行为减肥疗法使减肥者在两年的研究期限内体重减轻程度保持在3%。 一些相关联的研究也表明,饮食类型并不重要,坚持时间的长短才是减肥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行为干涉为何能生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的生活心理学与市场营销研究员劳蕾特·杜贝表示,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中,高明的营销手段无处不在,时刻都在刺激我们的感官欲望,用充满诱惑的“信息炮弹”攻击我们薄弱的意志壁垒。而我们身边,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讲,行为干预是致力于重塑环境,把我们从纷杂的信息,感官欲望和随波逐流的沼泽中拔出来,朝着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迈进。杜贝说,当我们的从足够多的渠道获得了正确信息,我们就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保持良好的体形。美国公共卫生局办公室和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都已公开支持行为疗法,把它作为对抗肥胖的重要武器。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起的“Let'sMove”行动,几乎完全依靠行为疗法,试图缓解青少年肥胖问题。目前,全球肥胖率有史以来最高,一项大规模的减肥计划将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课题,在一步步解密脂肪背后的秘密时,饮食和运动习惯的适当调整似乎是众多备选方案中最为实际的,当然更加期待科学界能对肥胖问题给出全面的、完整的、可操作的新解答。
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研究的不足。结果显示:该领域年度发表 文章 均值加减标准差为±年以后的论文和课题数量呈下降趋势,南方学者发表文章数量高于北方学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健康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一: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浅谈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突变阶段。它既是学习的好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特别是聋生群体,青春期对于他们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对聋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呢?本文针对如何进行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学高为匠,德高为师”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上升,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充满活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手语一定要好,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很好的沟通,手语是健听人与聋人沟通的桥梁。其次,教师一定要把课教好,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搜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崇你,打心眼地佩服你,并自愿地接近你,主动地与你交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爱学生、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心理基础。爱有广义,狭义之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班主任爱学生,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志趣上,不对任何教育对象偏袒、歧视。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班主任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关爱学生千万不能沦为一句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 口号 ,而应该实实在在贯穿于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心理健康论文)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年龄比我们小而已,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培养出真正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重视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沟通
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任何问题都是有先兆的,所以只有和学生沟通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才能安心的在学校学习。
4.做个有效的倾听者
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他们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此外还有课堂之外的与人交流、自由活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而我们的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就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单纯的听,它包含着更多的反应。”倾听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把他的观念和情感表达出来。⑴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学生传达的全部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所以养成愿意听的态度和习惯是教师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⑵在倾听的过程中,非语言性活动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是双方都使用的信息传递的手段,这些手段对于发展师生关系获得好的倾听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倾听”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需要我们做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再细小的环节,需要的是不厌其烦地当然也必须变换方式的耐心教育。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基层特殊学校很少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育者认为,只有心理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人人都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贯穿进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等。
三、开设专业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
人的发展都必须经历青春期。青春期对于人生来说是多彩的美好的,能正确的了解,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是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定期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他们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和讲解,让他们更多地掌握青春必备常识,更好地了解青春期的一些性知识,分清在异性交往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从而能更好地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以最佳面貌迎接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获得在青春期自我保护、生活自理,而且能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还能让学生把心放在学习 文化 知识上。
四、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群体与正常人交往
聋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也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还不如教会他 捕鱼 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聋生因为受自身语言条件的限制,交往圈子比较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与正常群体接触,让他们找到交际的快乐,敢于交往,主动交往。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交往上给予指导,防止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家长也得参与监督,让孩子拥有一群健康、积极的朋友。
综上所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同时学生也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二:关于饮食营养与美容相关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美形象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对自己容貌,还包括身材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生活中也可以见到不少人因为对形体美要求过分严格加上一些不良的瘦身方法,如过度节食等,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这不仅起不到美容的作用,反而给自身健康带来了伤害.为此,如何既能美容又能保健已成为美容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饮食;营养;美容
食物是人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营养素是人体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皮肤所需的营养大部分也需要通过营养素获取,外用护肤品仅能提供少量皮肤所需的营养素,且其吸收率极其有限,因此,就美容方面来说,只注重外养而忽略内调,不注意膳食营养,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从各种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美容应该以健康为基础,无论是营养物质缺乏还是营养平衡失调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妨碍皮肤美容.爱美之士应当知晓有关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做到"表里一致",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容颜靓丽,呈现自然之美.
一、关于皮肤美容
皮肤属于人体的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同时也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三部分组成,它除了具有最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有调节体温、吸收与排泄营养物质等功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通常,中医诊治疾病时会用到"面诊",即通过一个人的面容色泽等情况,帮助判断其机体健康状况.就中国人来讲,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白里透红,皮肤富有光泽,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者则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粗糙、缺乏弹性、斑点、多皱纹等,如我们平常多形容营养不良者为面黄肌瘦等,严重影响了皮肤的美容,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中,个体的营养状况占据最主要的部分.
二、营养素与皮肤美容之间的关系
营养素通常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及水,以下就逐一谈谈这几类营养素的美容功效:
(一)蛋白质与美容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组织成分的构成,皮肤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此外,蛋白质还是合成体内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的重要物质基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是皮肤组成的重要成分,胶原蛋白决定肌肤的柔润饱满,弹力蛋白则决定肌肤的紧致弹力,在肌肤组织的支撑方面起重要作用,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二)脂肪与美容
提到脂肪,多数人都会想到肥胖,尤其是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杜绝任何含脂肪的食物,实际上脂肪在皮肤美容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人体的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它不仅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适当的脂肪摄入不仅能够保持皮肤的润泽度,同时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碳水化合物与美容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供给能量、合成组织细胞及节约蛋白质等方面.
(四)无机盐与美容
旧称矿物质,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繁多,且各无机盐功能各异.就其美容功效来讲,镁、钙有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美;铁具有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碘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甲状腺肿,但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锌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发育的作用,对女性三围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他无机盐如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血压;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等,都会影响到人体美容.
(五)膳食纤维与美容
膳食纤维应当归属于碳水化合物,是糖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能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但膳食纤维却具有良好的美容保健功效.膳食纤维是良好的肠道清洁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帮助清除肠道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便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产品中,是天然的减肥产品.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够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六)维生素与美容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维生素中大家熟知的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美容保湿功效,已广泛应用于护肤化妆品中;其他维生素B类,因其缺乏易导致各种皮肤疾患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美容,因此,常被用于营养缺乏类皮肤病的治疗中.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与毛囊周围角化症的发生有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皮肤",因此,被用于此类皮肤病的治疗中,此外,维生素A因具有促进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成与分化的作用,因此被用于痤疮的治疗中;而维生素D则是大家熟知的钙吸收促进剂,有利于机体钙的吸收,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缺钙性疾病;维生素E则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不仅在美容界被用于预防色素沉着斑、增加皮肤的弹性及光泽度,还可用于不育症及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治疗.
(七)水与美容
水是人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人体内的任何生化反应都需要在有水参与的环境里发生.水缺乏会导致皮肤干枯、无光泽,进而导致皮肤衰老的发生.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皮肤健美有重要意义.
三、饮食健康与美容
平衡膳食的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因此,要想保持和恢复肌肤健美,饮食调养应是最佳选择.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增加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如猪皮、猪蹄、鸡爪等动物皮质、筋腱类食物,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植物性食物等;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如蛋类、奶类、奶制品等;适量摄入脂肪类食物,尽可能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等,少用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每天保证足量水的摄入,饮水应注意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即使是对于肥胖者,也要注意不能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适当进食主食才更有利于机体健康.除此之外,饮食中还应注意尽量吃清淡少盐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过食单一性味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点一滴呵护!
参考文献
[1]陈保顶.饮食营养与美容[J].青年文学家,2009,(15):103.
[2]吴国隆.美容莫忘饮食平衡[J].医药与保健,2004,12(11).
[3]王薇.饮食保养皮肤[J].养生大世界(B版),2009,(6):5.
[4]候建莉,宁压莉,杨鑫.浅谈饮食与美容[J].陕西中医,2002,23(5).
饮食健康论文
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的健康问题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但孩子爱吃,大人们也是越吃越过瘾,根本不在乎健康,快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不能光顾美食,吃美食的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要想好。要做到健康减肥,每天保证充足的营养,鸡鱼肉蛋都要吃点,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清淡的菜肴,要营养,要健康减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健康才能健康地减肥。
春: 唐·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清·周桢: 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清·恽格: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夏: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秋: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冬: 唐·白居易: 绿纹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李颀: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四季: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春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夏天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王绩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秋日 耿湋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秋日湖上 薛 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宫中题 文宗皇帝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汾上惊秋 苏 (廷+页)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秋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雨悠悠 七夕 杨 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立秋 刘武子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七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 杜 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冬天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领导重视是开展 HSE 管理工作的前提,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则是做好 HSE 管理工作的关键。从一项工程的投标到工程开工,项目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 HSE 承诺并建立相应的 HSE 责任,项目业主方要始终把 HSE 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样也就在全体员工头脑中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概念,使职工意识到 HSE 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一体化的 HSE 管理。一是 HSE 风险管理技术与管理体系一体化,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为支撑保证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实施;二是 HSE 管理与项目发展过程的一体化。HSE 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因此,应该着眼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全面的 HSE 管理,并随着项目进展不断完善,而非阶段性的工作。为了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榆济项目经理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 HSE 管理委员会,颁发了《质量、HSE 奖惩办法》、《QHSE工作安排》、《QHSE 处罚实施细则》、《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等管理文件,要求各施工单位把安全落实到实处。同时,积极响应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天然气分公司开展的“我要安全”活动,使每一名参建员工树立“我要安全”、“责任在我”的理念,提升全员安全认知水平,营造“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氛围。若在施工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了按照项目经理部 HSE 管理处罚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照“四不放过”要求,严肃查处。从而使每个施工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管理人员能够负起责任来,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施工安全。
变一变,出几朵花来。 树,园,春?花,尚,头发?且,光明正大露个脸?广你亮,抛弃容貌去爱?生男孩你要考虑男方的兄弟姐妹?更不能缺,婆家的表妹?仍是用力包裹满脸褶皱泥垢,手中握着短发陈年茶水?心中掂量不算太重,但他是否能有力去拥抱?奋不顾身早有所属,男人妻子谁的,说清?如此大事全凭自己最好。不要纠结分不分,过得好又如何?性不关心相互,爱不关心自我,修饰妥协退让。女人说我不高兴了,你不要给我敷衍和欺,结婚就做彼此的傻逼。 男人这样,性需求旺盛的女人要审慎,广撒网多捞鱼别树敌。以后你想为了这个离婚也没啥的,但如果没准备好接受那种病态,相当危险!要是是我,就不想要或者狠狠的冷静一下,但已经谈婚论嫁了,就要严谨些,毕竟以后你不一定和他过一辈子,跟着他不放心啊,建议冷静两天,一个月后如果他没反应,就决绝点!即使你还爱他!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样的男人就是可以变心的,也许跟你在一起他的同志需求更加强烈而已,你想想可以接受,但是永远不要在没结婚前跟他发生性关系,万一他有多个女友呢,结婚以后你以后想从这边离婚就离婚,跟他一直都没法走到一起,如果过了十年你习惯了有个老实男人还过得挺好。有些人得了癌症就离开了人世,他的老婆经常叫他少陪陪孩子,你觉得他老婆疼爱你吗?不,因为她从来没有爱过他,那时候她是接受不了他没人爱的。
春 李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嘀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之多少。
“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一篇论文里面包含多个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各有用处,从摘要、前言、结论、再到参考文献,这是一个写论文的标准框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参考文献是写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参考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参考文献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它的支撑作用。文献的多少、权威与否、前沿与否,就能直观感受到你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如果这些文献你都没有仔细阅读,就说明你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第二个作用就是评审的加权。这个也是现在我们容易忽视的,特别是细节,参考文献的格式、版本一定要正确、统一化。是什么版本,就是什么版本,特别是一些马列的文献、经典的文献,它的年份、它的出版社一定不要出现错误,不然会在主观上判断你这个人学术不严谨。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尊重参考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参考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任何一篇论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因此需要恰当引用别人的工作,以满足学术规范。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了解参考文献正确的使用方法。怎么样正确的梳理文献?1.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就是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2.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就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参考文献,这样范围就会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参考文献。3.引言中的文献引用对于期刊论文,需要在引言中交代背景、需求、任务和论文的目标与安排。在背景介绍中,通过引用参考文献来说明你问题的来源是什么,问题为何重要。在需求分析中,通过引用文献,指出你面对的问题已经有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空白。在任务和目标介绍中,通过引用文献来指出你将采用前人的哪些方法或结果,你的工作将推进、补充或纠正前人哪些工作。使用参考文献时的一些常见问题:❌文献罗列不全,对应该引文献的地方没有引用,使读者查不到原文。在投稿前要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信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盲目转引他人参考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所引文献,以至错误很多。例如,引用论点不够准确,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原意;经检索,有的文献原文中根本没有相关内容。❌文献陈旧,信息不新,有些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为5年前的研究,有的综述大多数文献也在3年以上,这样,就不可能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综述出来。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老化快,如作者缺乏引用最新文献的能力,该科研成果的价值将会受到影响。❌文内引用处未标角码或标注有误,有的作者不掌握参考文献标引的基本规范,仅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文内相应处未标角码;有的文内角码处与参考文献表所引内容不一致。❌规格不当,格式错误,(1)项目次序颠倒;(2)缺项;(3)作者仅列3位后加等;(4)标点符号错误等等。❌外文文献书写错误,(1)字母错误,大小写错误,有的单词拼写错误;(2)西文词连排,错误分开,移行不按音节;(3)外文期刊名缩写错误,刊名与书名、论文集混淆等。参考文献不可随意“从略”,不可马虎了事或错误百出,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
早在 1596 年,就曾经有一起出现在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韦尔斯的一起球状闪电事件的记录【1】。 几百年来,虽然有着众多的球状闪电目击记录,人们却一直没有揭开这个幽灵的面纱。 在一篇1966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 Brand 收集处理的关于球状闪电的报告,Brand 相信他所统计调查的 600项事件中,只有 215 项还算是可信。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比较初级的问卷调查,1962个被调查的人中,有 110 个人说自己看到过球状闪电,比例高达 。虽然后来对所有的 Union Carbide Nuclear Company 的所有人员的调查中,只有 的人说见过球状闪电,但是这依然可以说明,球状闪电的目击者并不稀有。也就是说,球状闪电在某些时间段某些地区,算不上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在一份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路易斯研究中心的人员进行的调查中【2】,作者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对比球状闪电观测频率与普通云地闪电碰观测频率的比较,发现球状闪电并不是一种特别罕见的现象。与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球状闪电的发生概率几乎与云地闪电一样。 大家对球状闪电的描述,从运动到形态,甚至消失的方式常常有很大的差异。Smirnov 在一篇论文中,根据当时大家收集的观测数据总结了球状闪电的一些特征。【1】 图1 根据调查,亮度描述最多的是大约100w-200w的白炽灯(图1)。 图2 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以橘色、白色居多,也有少量的绿色和多色同时出现的报告(图2)。 图3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目击的球形闪电最终以爆炸的形式消失。一部分慢慢消失,少量的裂成碎片(图3)。 图4 球形闪电的直径主要集中在10mm到50mm之间,少数大于100mm(图4)。 闪电直径的报告遵循对数正态分布。这种分布也代表了雷暴中在云地闪电电荷量的分布。这些分布的相似性,虽然不能得到某些肯定的结论,但表明这些数量可能是相关的。 图5 维持时间大多小于50s,但也有少量大于200s(图5)。 图6 近90%的球形闪电出现在导体和闪电通道附近,这是恰好都是发生闪电时电阻较小的区域,但是大部分时候声称见到球形闪电的人都没有注意它从哪里产生(图6)。 图7 这是目击时间的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时间收到人们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还有当地气候的影响(图7)。多数目击发生在夏季,显然雷电现象在温带地区也多发生在夏季。 观察到球形闪电大多在上午和中午,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图8)。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篇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没有在报告中把球形闪电不同的特征,如亮度、色彩、大小、消失方式和维持时间联系起来。 对球形闪电产生和消失过程的观测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闪电击中地面后产生球形闪电,最终在地面或导体附近消失;另一类是,球首先在半空中被发现,并保持在高空,在没有明显干扰的情况下消失。【3】 对于观测的结果的调查,不但要包括大小,颜色等表观的描述,由于观测者本身的记忆和描述会有偏差,所以在一些调查中引入了用来降低这种偏差的问题【4】。例如“如果有机会,观察者是否会更倾向于观察?”。由于球形闪电发生的时刻难以捕捉,目击者的描述受到心理印象的影响,所以这些为减小人为偏差做出的努力也十分重要。 图9 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拍摄雷电时偶然捕捉到了一个球形闪电【5】,记录下了球形闪电的形成,移动和消失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为球形闪电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9)。他们的研究表明,被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球形闪电的主要元素构成与土壤基本相同。并通过不同阶段的颜色确定了温度变化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表观直径不是球形闪电的实际直径。视在直径更准确地称为亮度范围。Stephan和Massey【6】的实验可以证实这一点。据报道,硅发光球的表观直径为1-4厘米,但它们只是由直径约1毫米的液体核心照亮。 球形闪电的观测可能表明土壤雷击机制。此外,有趣的是,光强在稳定阶段显示出持续振荡。观察到的频率为,这很容易与50Hz的电力线频率相关联。在球形闪电位置附近有一组高压(35kV)传输线,从最近传输线到该位置的水平距离约为20m 。这使我们可以推断,在稳定阶段球形闪电的波动可能是由与高压传输线相关的二次谐波效应引起的。 但是同样有球形闪电在不存在土壤的地方产生【6】. 詹尼森【7】已经描述了雷电放电后不久在商用飞机内部近距离观察到的球形闪电。当它飘落在客舱的过道上时,这种球状闪电表现出了完美的平衡状态,完美的球形,直径22±2厘米; 有蓝白光中5-10W的光辐射,但没有热辐射; 和几乎实心外观的光学厚表面,没有极性或环形结构.由于其在机舱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显然不是视错觉或电磁影响大脑产生的幻觉【8】。 这些观测的结果或反对或支持了不止一种现有的模型,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这些观测得出结论。为了更容易地观测到自然界产生的球形闪电,美国正在使用人工引雷的方式进行球形闪电的研究【9】,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触发了8次闪电,有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共100种液体、固体和粉状材料样本被放在引雷装置的终端接受测试。所有具有与球形闪电报告类似的特性的事件都是由缓慢变化的,相对较低的幅度电流产生的。实验人员并不能确定已经产生了球形闪电。在不锈钢板上观察到的发光现象与文献中描述的球形闪电的描述极为相似,因为它具有确定的形状。并且在试验后对研究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现场的观察者描述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实际时间,实际上它不到秒,这表明可能很多相关的目击者描述都有较大偏差。这个结果显然重复了Stephen和Massey和Paiva等人的实验室实验。从电弧与金属的作用中产生了小的燃烧金属球,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了某一类天然球闪电的观测。在实验中也通过在自来水和含有氯化钙等盐的水中产生了类似火焰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被触发闪电击中的树木部分上方产生的发光现象可能代表另一类自然界的球形闪电。 为了解释这些观测现象,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模型,但是至今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完整地解释球形闪电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对球形闪电结构的探索几乎涉及了包括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在内的现有的大部分物理学分支。一些有价值的模型直到计算机兴起、各种物理理论更加完善的最近几十年才被提出。 比较早的理论大部分从化学燃烧的角度入手。Fischer认为【10】球形闪电是闪电击中有机物后产生的细小碳微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并燃烧产生的现象。在当时无法进行实验或进行计算机模拟,这种简单的燃烧想法是很多复杂结构的基础。但这种缺乏细节和计算的描述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成立。 一些在云地闪电与地面固体(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和实验与西北师范大学对球形闪电影像的研究相印证,都提出了云地闪电和土壤相互作用产生球形闪电的观点。其中较早在实验中被使用的元素是硅。【11】他们提出球状闪电是由于大气中的硅纳米颗粒氧化引起的。在雷击产生的高温下和电流下,土壤中的硅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变成了蒸发的硅和碳。当高温的气态硅在大气中冷却时,Si凝结成空气中几纳米大小的Si粒子的气溶胶。高温和强电流环境中产生的电荷聚集在气溶胶表面,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球形,由此产生的小球开始随大气中硅氧化的热量而发光。之后Abrahamson等人又将这种理论扩充【12】到土壤的其他组分和木材,金属 等材料,这样就可以解释在飞机机舱中产生的球形闪电。科学界围绕这些“燃烧”理论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如Barry测试了燃烧机理,并通过在含有少量碳氢化合物【13】的大气中触发放电来观察火球。Silberg【14】和Golka, Jr.【15】通过金属电极转换高压电流获得发光小球。Gerson在实验中【16】,顶部电极在实验开始前轻轻接触Si片,打开电路后顶部电极上升大约1至2毫米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电弧。硅片被电弧击碎产生发光的碎片燃烧形成球形的火焰,像球形闪电一样的发光球向四面八方飞去。这个实验比较受关注的原因是它不依赖于自然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能源和激发机制;它清楚地证明了硅的蒸发和氧化所起的作用,如Abrahamson-Dinniss理论提出的球状闪电形成机制;产生具有长寿命(最长8秒)的发光球,并在自然现象中观察到几个性质(至少有10个性质)相同。 大部分备受关注的模型都有其相应的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需要研究人员引入一些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能量源和激发机制。Lodge【17】认为球状闪电可能被来自闪电的电磁波驻波激发。Kapitza【18】认为球状闪电可以通过微波体制下电磁波驻波的角上的空气电离形成。Dawson和Jones【19】提出球状闪电可能是一个包裹在球状等离子体壳内的微波气泡,雷电中产生的的微波持续电离空气,从而维持稳定的等离子体外壳。对于涉及微波的球形闪电理论存在一些争议,有科学家认为【16】自然界的云地闪电无法提供如此强烈的微波。在Wu H C.的研究中【20】,引入了一个对电子束的假设。这个假设被叫做球状闪电事件中孤立的相对论性电子束的假设,它基于在云对地闪电中发现的高能现象。闪电闪开始于一个负极先导并在一个步进过程中向下传播,每一步持续数十米。这一阶导子的电晕宽度为1-10米。Moore et al.首先检测到大于1mev的辐射来自于一个阶梯型先导。然后观察到,每一步都会发出x射线脉冲,当接近地面时,x射线脉冲会增强。最近的数据显示,距离地面最近的最后一步爆发产生最强的x射线。被阶导子加速的电子解释了这些被检测到的x射线的产生,所以电子加速度是最后一步是最剧烈的。因此研究人员预期,在最后一步将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相对论电子束,激发强烈的微波辐射。后者电离了空气,辐射压力将产生的等离子体抽离,形成一个球形的等离子气泡,稳定地发光。该机制通过粒子模拟得到验证,并解释了球闪电的许多已知性质,如发生地点、与闪电通道的关系、飞机的外观、形状、大小、声音、火花、光谱、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伤害和损害。不过现有的物理实验室还没有能力创造这样的极端条件,所以也就无法验证。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兴起,科学家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将分形和混沌引入球形闪电的理论研究中。Sanduloviciu通过对自洽扩展宏观空间电荷构型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实验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组织物理框架,阐述了球状闪电的起源和特征【21】。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通过逐步模拟物理过程的实验来证明所提出的解释是正确的,这些物理过程的最终产物是一个气体稳定燃烧的球体,这种燃烧的球体与球状闪电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尽管涉及的能量远低于雷雨时地球大气中产生的能量,但所描述的实验模拟证据表明,自组织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球形闪电的一些特点。在这之后,M Agop等人在分形时空理论的框架下,给出了球闪电发生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表明激光烧蚀产生的等离子体与云地闪电和地面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球形闪电十分相似【22】。这些数学物理手段无疑为我们研究球形闪电打开了新的大门。 也有观点认为看到球形闪电是由于光幻视【23】,光幻视是由低频磁场与视网膜或视觉皮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因为时变磁场产生电流,从而破坏正常的电活动。研究人员发现经颅磁刺激【24】可以产生光幻视,以此为依据,研究人员分析了雷雨和闪电附近高能辐射环境对人类产生光幻视诱导的可能性。根据辐射对大脑和视力的影响,以及对常见的球形闪电的运动方式和已知的光幻视产生的光斑的运动方式的对比,光幻视的观点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球形闪电的观测告。 早在两个世纪前,球形闪电之一现象就被科学界确定。然而直到现在物理学家也没有给出完美的解释。也许这个完美的解释是不存在的,理论模型总是试图解释所有的现象,但是在不同而多变的的自然环境中也许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型。不同的雷电强度,土壤和空气条件以及其他如温度等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使得这个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发光球体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土壤组分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含水量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也就有不同的移动方式和消失方式;雷电强度的不同可能使其有不同的大小,也会带来不同的电磁环境,也给不同的结构带来了可能性。然而,球形闪电难以制造,难以捕捉,观测报告也难以保证足够的真实性。这些问题一直是验证模型的巨大障碍。但是新的计算方法,更精巧的实验和更多的有效观测一定可以让我们最终揭开球形闪电的真实面貌。 参考文献: [1] J. R. McNally. (1966). Preliminary Report on Ball Lightn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Division of Plasma Phys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Gatlinburg, No. 2AD5 [1960], Paper J-15, pp. 1AD25 [2] Rayle W D. Ball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R]. Washington, DC: NASA Tech. Note, NASA-TN-D-3188,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966. [3] Stekol'nikov, I. S.:Study of Lightning and Lightning . No. JPRS-29,407 (TI'-65-30639), Joint Pub. Res. Service, 1965. [4] FIRST SURVEY,The responses of 1764 observers are tabulated in table question concerning attitude revealed that 930 preferred to watch [5] Jianyong Cen, Ping Yua,n, Simin Xue. O se!"ation of the opt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lightning [J]. Phys. Rev. Lett., 2014, 112: 035001. [6] DIJKHUIS, FOR BOLL LIGHTING .NATURE[P] [7] Jennison, R. C. Nature 224, 895 (1969) [8] Argyle, E. Nature 230, 170–180 (1971) [9] Hill J D, Uman M A, Stapleton M, et al. Attempts to create ball lightning with triggered lightning[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10, 72(13):913-925 [10] Fischer,(1981)68:568. [11] J. Abrahamson and J. Dinniss, Nature (London) 403, 519 (2000). [12] Vernon Cooray, Gerald Cooray, Joseph Dwyer. On the possibility of phosphene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energetic radiation from lightning flashes and thunderstorms [13] . Barry, J. Atmos. Terr. Phys. 30, 313 (1968). [14] . Silberg, J. Geophys. Res. 67, 4941 (1962). [15] . Golka, Jr., J. Geophys. Res. 99, 10679 (1994). [16] Paiva G S, Pavão A C, Alpes d V E, et al. Production of ball-lightning-like luminous ball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s in silicon.[J]. , 2007, 98(4):048501. [17] Lodge, O. J. Lightning conductors and lightning guards (Whittaker and Co. and Bell and Sons, London, 1892). [18] Kapitza, P. L. On the nature of ball lightning. Doklady Acad. 101, 245–248 (1955). [19] Dawson, G. A. & Jones, R. C. Ball lightning as a radiation bubble. Pure Appl. Geophys. 75, 247–262 (1969). [20] Wu H C. Relativistic-microwav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8263. [21] Sanduloviciu M, Lozneanu E. Ball lightning as a self-organization phenomen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0, 105(D4):4719-4727. [22] Agop M, Nica P, Gurlui S, et al. Fractal space-time and ball lightening as a self-organizing process in laser produced plasma[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 Advanced Materials, 2008, 10(6):1526-1529. [23] Physics Letters A, Volume 375, Issue 42, 2011, pp. 3704-3709 [24] V. Walsh, A. Cowey, Neuroscience 1 (2000) 73.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雷击对电力系统的破坏会产生严重后果,因而电力系统内外部的防雷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为科技进步使得防雷技术不断发展,而雷电这种自然现象对电力系统的危害还是会一直存在,故而要想让电力系统安全供电,重点还是应该做好防雷工作。文章主要通过雷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论述来探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
作为自然现象之一的雷电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击穿、线路损害、设备失灵等不同的损坏,而且还雷电涌流还会进入系统二次设备,让相关保护装置出现失灵之类的恶性事故,由此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研究雷电及相关的防雷技术,通过大量的研究来研发更为有效的雷电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雷电与电力系统运行
尽管雷电属于自热现象,但是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可抗力,雷电是因为正电极存在负电荷而产生,能够在电场周围形成强大的高压,让空气绝缘被影响,受到损坏,而雷电间各种电极不断进行大量放电,尽管放电时间短且不会超过100,不过电流强度却高达100000A。闪电在放电中产生电火,在短时间内周围空气突然膨胀后爆鸣,从而产生了自然雷电现象。电力系统很容易被雷电所袭击,电力、设备与系统都会被电磁、热力影响,造成线路、电线等出现熔毁问题。并且电雷带来的高强度电压、电磁会极大影响电路与电线的绝缘体,只要存在高强度电压,电压强度就会很大,由此出现闪络问题,而这种问题在电力设备、线路等绝缘物体上发生就会让电力系统设备与线路出现损坏。尽管雷电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过只要采取合理的防范方法,就能够预防雷电灾害。当下,避雷针(线)安装、电力系统设备绝缘性提升、避雷保护装置设置等是比较常用的雷电防护措施。
2防雷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避雷器作为雷电流泄放通道,还可以被看成是等电位连接体,安装要对地,而在线路上并联,一般都处于高阻抗环境。雷击可以在一瞬间被避雷器导通,把雷电电流引向地上,同时让设备、线路、大地在等电位上,让电力系统不会因为强电势差而被损坏。雷击能量就打,只使用避雷器是无法完全把雷电流引入地上,也会损坏自身。所以,应该将功能不一样的避雷过压保护器件放置在各个电磁场强度空间。不同器件分工合作,让电流入地,保证低残压,也让避雷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电源系统防雷
所谓电源系统防雷就是利用避雷过压保护计算机系统电源与相关的交流配电部分,蒋避雷器安装在雷电波可能侵入的电力进线部位。电源系统有很多不一样保护级别。电源避雷器的'选择应该要与额定通流容量、电压保护水平相适应,让避雷器能够抵御雷电冲击。电影避雷器中残压特性十分重要,要想避雷器的保护效果更好就应该要使其残压更低。另外,必须兼顾避雷器能够具有很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原因就是如果最大连续额定工作电压不够高,避雷器会很快损坏。电源避雷器需要贴上失效警告指示,还有方便监管、维护的遥测端口。电源避雷器要有阻燃作用,防止失效与自毁情况下的起火问题。电源避雷器通常都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如果不能避雷就会自动断开电源系统,而且电源系统也会正常运行。在安装电源避雷器的过程中,要注意和电源系统的连接线越短越好,所使用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的横截面面积不能超过25mm2,要紧密地并排,可以绑扎布放。避雷器接地线所使用的25mm2到35mm2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要么尽量就近入地,要么就近和交流保护接地汇流排或者直接和接地网连接。
通信系统防雷
一般数据线路上会串联接口避雷器,而且是以不影响数据传输作为应用依据。数据接口的工作带要宽、物理接口要合适,并且还要考虑到接口速率,以更好地保护避雷器。数据设备接口的连接为了增加插损,要少用转接方法,这样才可以让信号更好地传输。而在选择速率高的数据设备接口时,要考虑起驻波比、极间电容、漏电流小、响应时间快的数据避雷器。从信号工作电压层面选择动作电压、限制电压合理的数据接口,以保护避雷器。选择抗雷电冲击力强的数据避雷器时,应该要充分了解设备接口抗雷电要求。数据避雷器的接地连接一定要有效,就近连接接地线与被保护数据设备的地线,而接地线截面不能低于25mm2。
机房接地改造
接地系统在电力系计算机系统避雷过压保护技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等都属于接地技术。这些接地的用途、意义、要求都不一样,糖醋分设每个独立接地体是较为常见的,不过,由于雷击环境中,防雷接地系统和别的接地系统有电势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击事故,让电子设备被损坏。所以,需要等电位连接全部接地系统。
3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在不断发展,而且被运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因此其作用极大。我国经济发展日盛,电量需求巨大,电力供应异常重要。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尤甚,因而电力系统中防雷技术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在对电力系统的防雷工作中,要积极地采取新技术新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国.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4):63
[2]王少先.电力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12(2):51
2.先阅读下面一篇科学小论文习作,再细读专家的“评讲”,了解在题目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 张蕾菁 吴军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 农乐溶液 情况记录 对照 50mg/100ml 花盛开,1周后凋谢 花6天后谢 100mg/100ml 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 花6天后谢 15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20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300mg/l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为500ppm。第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选自《中学科技》1994年第4期)二 整篇作文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我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我国的。190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曾志忞在留日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辑出版的中文杂志《江苏》第六、七期上发表《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被是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中国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从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由于它的简明易学和排印方便,在年代兴起的中国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简谱对于歌曲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简谱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让快乐成为主旋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把人们对党史学习死板生硬的固有印象转变为主动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乐于接受。(1)积极建设党建网络宣传阵地。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和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当代的大学生更多的通过网络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如何在这种形势下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迷失方向,能接近党并保证入党动机的纯洁性。而现状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往往趋于浮躁。如何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网站和论坛,加强党史、党性内容的宣传力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到壮大的历史,其坎坷曲折永不退缩的发展历程对于青年来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上,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加强对青年的伟大精神的传播教育,并适时展开讨论。发扬党的历史上的那种百折不饶、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将更有利于入党青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从而端正入党动机。同时训练加强队伍建设,选择思想好、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的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宣传队伍,以校园网为主阵地,引导网络与论,弘扬主旋律。让同学们坚定立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不会被铺天盖地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所淹没。(2)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增强感受党组织的魅力。搭建社会实践的舞台,开展社会调查,组织高职院校大学生深入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的走访调查,以了解社会问题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提供提升精神、服务社会的固定场所,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富有成效。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参观访问和考察,组织观看相关教育意义的影片,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积极响应和参与建国庆典、奥运宣传等政治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开拓视野,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还可开展社会服务,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举办教育咨询、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的。组织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让他们切实体会作为一名要入党的同学或者已经是党员的同学要切实为他人为校园甚至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事,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义务奉献精神。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正确的入党动机必然潜移默化的植根于学生心中。关于党员再教育问题因为入党动机不是固化在人脑的硬件,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的环境中,面对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从来就存在妄图颠覆我党,改造我党的反动势力;另外一个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后,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思想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入党动机的后续教育和实践教育要贯穿党建的始终。即在对青年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前后进行党员意识的启蒙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教育、对计划发展对象的集中教育、对预备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对正式党员的日常教育,循序渐进,把学生开始时对党的朴素感情,逐步升华为自觉的党性意识、从而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在思想上入党。参考文献:[1]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大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八.[2]冯海燕.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06/2008.[3]殷茵.许伟.中国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高教高职研究参考文献,湖北武汉:2007年6月号中旬刊.(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宣传部).[4]沈敏光.第九章第一节牢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青年学生入党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摘要:随着小学英语在小学生学习地位的日益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快乐应是小学英语学习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歌曲的愉悦中识记单词,在游戏的快乐中掌握语言的运用,让英语学习充分体现其语言学科表达和交流的特点。关键词:小学;英语;歌声;游戏;快乐作为一门语言性科目,其功能主要是用于表达和交流,在运用中学会教材知识,才是真正的学习目的。所以,英语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对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外语广角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试想,你可以脱口而出的句子,还不会运用吗?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的同学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初一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很自觉的去朗读、去背诵英语,还愁英语学不好吗?因此,我想对初一的学生说:“珍惜时间,在学英语过程中,请尽量的放出声来朗读英语,力求把一些范文,精彩的段落、句子背下来,这样等你们上了初二、初三,学英语就很轻松了。”初二、初三的同学也不必灰心丧气,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只要你们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多背一些实用的英语句子,形成一定的语感,英语成绩照样也可以提高。(作者地址: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小议英语朗诵和背诵的重要性筲江西/赖波当下的很多小学英语教学都有“技术化”的痕迹,似乎学习英语就是按照发音、背单词、练习句式等这样几个程序按部就班,难怪这样的英语课学生学得了无生趣。其实,小学儿童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乐于参加活动,这正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浓浓的情趣,应该是小学英语课堂提高实效、提升品质的一种必然的教学追求。下面谈谈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一、图片展示,形象直观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学习非母语的“英语”而言。而对于小学儿童来说,他们对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更是情有独钟,而对那些字母组成的单词可谓是先天性的反感或者是没有好感。英语教学中的单词教学难免有些枯燥,但是配上一些图片、幻灯片或者实物的话,其夺人眼球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就要求英语老师的课前准备要充分而有个性,要变着法子让教学内容焕发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我在教学前准备了许多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单词卡片、头饰、图片等,学习新单词就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摘 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小学生省时、高效地学好英语且符合认知规律。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我认为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英语教学很有效。【关键词】 情景教学 认知规律 合作练习刻的印象。电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更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的提高。再者就是可以通过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因此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可以加以利用。通过适当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四、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唱英语歌曲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它可融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它即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从而获得艺术享受,同时又可辅助学习英语的词汇。英语歌曲不但能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快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五、充分利用40分钟,让学生尽量多听、多说英语和汉语一样,它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课堂教学几乎成为了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更加珍惜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多说英语。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尽量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刚开始时,学生听不懂,感觉很困难,但我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辅以必要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我一边说:“Classbegins!”另一边用手势示意学生站起来,并让学生大声说:“Stand up!”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明白了“Class begins!”的意思,而且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有的学生居然也会说了。在每次学习了新单词、新句子后,我都设计了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开口说一说,用一用。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句子来进行小对话或模拟交际等。可采取同桌练习,四人小组练习等方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总之,设计教学情景的办法很多,只要教师多动脑筋并勇于实践探索,各种有利于教学情景都能创造设计出来。为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且具有实效性摘 要 本文试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话剧表演”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高潮,从而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关键词 小学英语话剧导学法教学氛围英语,日益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普及英语知识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渐渐得到广泛认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剧”英语导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在PEP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直以来,PEP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学生们的喜爱。这套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难免会产生陌生感,我在使用这套教材中,为了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采取“话剧导学法”,把话剧引入课堂,发挥话剧教学的神奇作用,让学生顺其天性,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很好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会话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前编织学生喜爱的“话剧”,激发趣味做好课前准备,把课本内容事先编织成话剧故事,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PEP教材第一册Unit4中的A部分动物单词之前,我把其中的动物融合成为一个大家庭,安排几个同学上来模仿动物的动作或是叫声,同时把他们安排成一个小故事,让他们进行对话。课上,我事先带个头,打开投影机,照射在白墙上,用两只手做出不同的动物影子,并用英语介绍这些小动物:“Look,I have a……”,并模仿动物的叫声,除了学过的动物单词外,我也允许学生做出其他动物或东西的影子,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并及时告知学生这种动物或东西的英文名称,让学生初步学习并记忆相关的英语单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最旺、接受能力也最强。然后按照原先定好的话剧故事,比如“拔萝卜”、“找朋友”等等,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记忆最深的小动物作为扮演的角色进行编排。课上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开展演练,提升效率在课堂上,我把话剧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在学PEP教材第一册Unit3中的A部分的Let’slearn时,我事先编织好了“七仙女”童话,名字统一由颜色来命名:七仙女分别代表其中“红、橙、红、绿、青、蓝、紫”颜色,其他颜色就有七仙女的家人和朋友扮演。按角色分配给学生各种颜色的卡片。学生学完颜色单词后,将卡片别在胸前,按照话剧情节参与的不同人数分成“大、中、小”不同的组。我说一个情节人物,他们就要站出来,迅速组合到一起展开简短的话剧故事对话,这个对话可以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哪一组的速度快,哪一组的对话清晰有趣,哪一组就是胜利者。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单词,而且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兴趣浓,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掌握得也特别扎实。三、课后巧设作业,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巩固知识以上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但课堂40分钟的时间毕竟是太有限了,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还要设计布置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主动自编自导一些简单的“话剧”。摘要: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完善自我的强大潜意识流,正全方位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从各方面影响着现代生活。本文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对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启示予以深入探讨,对心理暗示本身的机制及特点、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促进教学的前提和方法等作了系统解释,并联系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具体深入心理暗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总结出一套以心理暗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机制。关键词:心理暗示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心理暗示是涉及心理学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并已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英语教学。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如何探究开发出一套即时有效的方法以培养更有素养更有作为的年轻一代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现结合心理暗示这一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方面,英语教学领域不断得到壮大和提升,实现培养更有素养更有作为的年轻一代的目标将近在咫尺。自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全球一体化后,英语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英语教学也从小学开始普及,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各方面状态都极不稳定,尤其是心理方面。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很好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暗示方法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一、心理暗示的机制及特点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事实上,心理暗示在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因此小学生不可置否地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心理暗示分为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的自我调节。而我们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多数是另外一种暗示,即他暗示,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即我们通过有意的行为或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既有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又有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怕回答问题的焦虑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课堂所教授英语的掌握程度和速度。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因素首先,最基础性的因素就是较之母语而言,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事实上,小学期间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处于起步阶段,就语言方面,英语的学习是与母语同步进行的。很多小学生更倾向于母语学习,因为有自信学好。而对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究其本质,实际上是长期母语环境形成的定性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心理暗示,即母语学习尚且要很多年才可完善,英语作为外语在短时间内更是难以掌握。其次,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小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凡是语言学习都避免不了单调的重复和枯燥的强调,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这一点就更为突出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到实际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暗示的艺术性,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教师应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即兴趣。鲁迅是第一个真正写普通农民的作家。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经历进而成为他的精神气质,让他形成强烈的“农民情结”,使他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农民因素。这种因素进而转化成无意识的创作倾向,也深深地渗透于他的小说之中,把他最真挚、最深厚、最热烈的情感倾注到农民身上。他饱蘸同情的笔墨,写出了农民在重重压迫下喘息的苦难。鲁迅在《故乡》《阿Q正传》中描写了农民生活的悲苦与挣扎,而在《明天》《祝福》《离婚》中,则描写了农村妇女命运的悲惨与挣扎。鲁迅反映故乡生活的小说,所以成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典范,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对农民深深的“爱”和极为强烈的乡土情结。鲁迅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深情,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倾吐:第一,鲁迅了解农村更了解农民,他不仅描写了农民与妇女生活上的贫困,而且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妇女要恪守“三从四德”。鲁迅指出中国的妇女没有妻性,只有儿女性。他们把伟大的母爱倾注到孩子身上,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把宝儿看做她的唯一希望。为了宝儿,她在苦难的生命线上拼命地挣扎着。但是,却不料病魔与庸医夺走了宝儿生命。单四嫂子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现在“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她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叫她喘气不得”。这是一个伟大母亲的心在极端痛苦时对周围感觉“变形”的反映。单四嫂子是那样的孤寂,那样的空虚,那样的悲痛,那样的绝望。《祝福》里的祥林嫂重复地向鲁镇的人们诉说她儿子被狼叨走的悲惨故事,最后怀着恐惧和希望走向地狱。去寻找她可爱的阿毛,鲁迅揭示他们心灵的痛苦异常深刻,震撼着读者的灵魂。第二,鲁迅不仅描绘农民与妇女的痛苦生活,而且揭示了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虐杀,爱姑被夫权主义所残害,阿Q被封建司法制度所杀害,闰土被封建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所压榨。鲁迅揭露了封建社会各种制度是造成他们痛苦与悲剧的根源。鲁迅揭露的目的,是在于令人对封建制度产生动摇与怀疑,以致起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第三,鲁迅不仅“哀其不幸”,同情农民与妇女的疾苦,而且“怒其不争”,揭示他们的愚昧与麻木,并着力地进行鞭挞,而且揭示了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鲁迅描写农民的麻木与昏沉,不是个别的,而是带有普遍性。祥林嫂伤心的故事,引不起鲁镇人们的同情;咸亨酒店的“短衣帮”以奚落孔乙己为乐;单四嫂死了儿子邻居都来“揩油”;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用人血馒头来医。更有甚者,愚昧的群众竟成为鉴赏杀人的看客。鲁迅鞭挞农民缺点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国民性,启蒙他们的觉误。鲁迅重视思想革命,写阿Q突出精神胜利法,是为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国民弱点,从而走上开始反省的道路。第四,在描写农民困苦的同时,鲁迅还在探索着农民摆脱困境的道路。可贵的是,他与中国民主革命联系起来考察。在当时作家中具有这种远大、尖锐目光的几乎没有,这确实表现了鲁迅作为独特的思想家的高超。鲁迅当时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他的看法几近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鲁迅不仅看到农民的愚昧与落后,而且还看到了农民身上的潜在反抗力量。而这种反抗愈来愈烈。从祥林嫂到爱姑的反抗,就显示了这一点。《新课程标准》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一、运用新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一个好的富有艺术性的开端,会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入;(2)提问式导入;(3)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4)悬念式导入;(5)复习式导入等。例如,The train is going up a hill一课,我让学生扮演火车来描述火车运行的轨迹。学生很乐于参与,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许多生活中新的内容,将抽象、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二、手段多样化,“拴”住学生的心1.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的有趣。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naughty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1)当“小教师”“模仿秀”。比如“Talk about it”这一模块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教师”,领读句子,并模仿老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学着使用课堂用语,如:“Stand up”“very good”“Sit down,pleas e”。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教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三、引进竞争机制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这很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姿多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传承乡土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创新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初探》
摘 要:乡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是从人生起点开始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传承乡土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创新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要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在日常教学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特色,营造有乡土风味的园区环境,还要尊重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正确客观对待外来文化。
关键词:乡土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294-02
乡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身边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乡土之爱是自我与家庭、亲友、邻里之爱的延伸,也是社会、国家、世界和人类之爱的基础。从人生起点开始进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知识,融入乡土之爱,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它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一、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
1、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
当代中国的人口特色是独子化、少子化、大流动迁徙。中西部青壮年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城市务工,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教育公平化制度大力推行,学前教育不受户籍制度限制,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城市接受教育。据2010年人口普查,在浙江省温州市912万人常住人口中,来自市外的流入人口284万人,其中省外流入272万人,以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四川为多。省外户籍的学前儿童占全市学前儿童的四分之一。全市少数民族种类51个、人数30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19万人,土家族、苗族取代畲族、回族,成为全市两大少数民族。
2、崇洋媚外思潮冲击着本土文化
全球化和开放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国际文化的学习交流正在加速前进。一方面是人们感叹小孩子都不会说方言了,另一方面是英语教育如火如荼,以国际品牌加盟的英语早教班每小时收费150-300元,洋节、洋快餐遍地开花,与孩子们频频亲密接触,这些导致了部分家长不知不觉地将乡土文化丢弃了。
3、农业及农耕文明的衰落
传统乡土文化基于对土地的热爱,人们讴歌着“大地是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而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种地不挣钱,种地脏、累、穷,社会缺乏对农民这个传统职业的尊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不仅是儿童的问题,很多家长、教师也是如此。生态恶化趋势加剧,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现代城市生活快节奏、高压力,家长忙于工作、事业,栖息大自然的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氛围不浓,城市一些居住小区缺乏地域环境特色,缺乏社区群体生活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凝聚力。
二、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学家都提倡乡土教育。乡土教育最初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费希特对民族主义教育的觉醒与倡导。早期乡土教育受自然主义的影响,主要是以儿童生活的直观对象——家乡故土为空间认识出发点,引导儿童了解生存的周边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20世纪以来,随着乡土意义的深化与扩展,乡土教育延为民族整体性文化教育。美国教育家村威认为,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灵》一书写道,人类在出生后,有人类特有的“精神胚胎”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非常喜爱,不管那里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他们也会感觉到从其他地方无法找到快乐。”“心理的这种吸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促成了一个人的成长,并且让他适应了当地社会秩序、气候等条件。”“今天,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联系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纽带。婴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如果我们想引入新的思想,改善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在自然特征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就必须以儿童作为工具,成年人则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我们真的想广泛传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须借助儿童来完成这一使命。”
新文化运动以来,陈独秀、费孝通、徐特立等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乡土教育和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程”、“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都是乡土教育思想的光辉展现。潘光旦先生看来,造成国人自我迷失的精神危机,其根源在于“根”的教育缺失。爱国之道,始于一乡;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天下。正视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辨析乡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继往开来、传承发扬前辈教育学家的理论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土得掉渣”的新课程。
三、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
乡土教育从娃娃抓起,必须是一种包含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育模式,除了培养乡土意识之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以下整理几点笔者在幼儿园一线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
幼儿园可以按照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的时序,结合地方传统美食、节日活动,构建有韵律节奏的乡土文化教育。温州童谣《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春季开园时,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设计制作元宵花灯,装饰教学楼。清明节时,让孩子们捣绵菜,动手做清明饼。端午节,学唱《龙舟竞渡》的歌曲,学习敲鼓打锣等民间乐器,用五色线编织彩蛋袋子、粽子状的香囊。除了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还可以教一些应时的古代诗词或者方言童谣、民歌,如乐清民歌《对鸟》、温州童谣《叮叮当》。
2、在日常教学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常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实际上,乡土教育资源和素材是随手拈来的。比如幼儿园内种植的洋紫荆(又名羊蹄甲)叶形如心、花色鲜艳,可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写生画画。三月底四月初,收拾樟树的叶子,让孩子们观察落叶、新叶、老叶的丰富多样的颜色,樟树的花及树枝纹路,师法樟树叶子,画水彩画、手指画,用樟树枝叶制作时钟表盘。给孩子们讲解瓯越古村落建筑、家具、瓷器、瓯绣、染布,以及蓝色百缬布中出现的传统戏剧纹饰,让孩子们再开展艺术创作。可以收集整理制作以江心屿、瓯江、东海海鲜、蒲扇等主题的图片展、文化知识卡片等教具。可以用香螺壳、辣螺壳、花蛤壳、钉螺壳等食材做计数、串线教具。让孩子们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询问地名来历及变迁,分享叙述回老家、爷爷家、外婆家等的所见所闻、各地的风情习俗。
3、营造有乡土风味的园区环境
设计最忌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因此,在建筑外观、室内装饰、家具、用具(竹编篮子等)、绿化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营造地方特色、乡土风味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不一定要设立乡土民俗馆,摆放已经很不实用的民俗物件:石磨、捣臼、扇稻谷的风车、纺织布机、斗笠、蓑衣等等,但可以编辑整理乡土教材资源书刊,老师们人手一册,粘贴悬挂本地剪纸、绣花、风景摄影、诗歌书画,摆放一些民间乐器、工艺美术品。每年植树节前后,安排亲子活动,种植乡土树种参与幼儿园改造。安排春播、夏播、秋播,种植本地主要农作物。如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4月中下旬播种蒲瓜、豇豆、茄子,同时做好植物观察记录。由各幼儿园提出申请、落实种植地及日常保护责任,有关部门免费提供乡土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及栽培指导。
4、尊重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正确客观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大融合、多元文化是势不可挡的主流,孩子们需要广博且包含整个世界的教学题材。文化的多样性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提供富有创造力的原动力,它影响着他们所铸造的关系、所做的关于职业和个人的判断,以及所处理的社会事务,因而对文化的差异感到舒畅。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的新颖之处在于承认对于人们尊重的承诺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乡土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一套,不能一味排外,更不能表现为一种地方观念、狭隘和内向性,甚至大民族主义占优势的倾向。班级中有父母在法国、西班牙的孩子,可以请家长协助,择时来园介绍欧洲文明,跳一跳西班牙舞蹈。同理如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文化,可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利用特有的家长资源。不能让留守子女、异乡子女对于他们接触到另一种乡土文化产生陌生恐惧、或鄙视、或自卑的心理。可以结合六一节汇演、每月一次的世界之旅等载体开展学习交流。乡土文化教育要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营养,使自身更具生命力。只有在和谐共生、比较竞争中,才会更好地发现乡土文化的魅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玛利亚?蒙台梭利. 有吸引力的心灵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 裴娣娜.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浅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