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一篇论文里面包含多个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各有用处,从摘要、前言、结论、再到参考文献,这是一个写论文的标准框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参考文献是写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参考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参考文献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它的支撑作用。文献的多少、权威与否、前沿与否,就能直观感受到你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如果这些文献你都没有仔细阅读,就说明你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第二个作用就是评审的加权。这个也是现在我们容易忽视的,特别是细节,参考文献的格式、版本一定要正确、统一化。是什么版本,就是什么版本,特别是一些马列的文献、经典的文献,它的年份、它的出版社一定不要出现错误,不然会在主观上判断你这个人学术不严谨。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尊重参考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参考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任何一篇论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因此需要恰当引用别人的工作,以满足学术规范。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了解参考文献正确的使用方法。怎么样正确的梳理文献?1.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就是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2.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就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参考文献,这样范围就会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参考文献。3.引言中的文献引用对于期刊论文,需要在引言中交代背景、需求、任务和论文的目标与安排。在背景介绍中,通过引用参考文献来说明你问题的来源是什么,问题为何重要。在需求分析中,通过引用文献,指出你面对的问题已经有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空白。在任务和目标介绍中,通过引用文献来指出你将采用前人的哪些方法或结果,你的工作将推进、补充或纠正前人哪些工作。使用参考文献时的一些常见问题:❌文献罗列不全,对应该引文献的地方没有引用,使读者查不到原文。在投稿前要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信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盲目转引他人参考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所引文献,以至错误很多。例如,引用论点不够准确,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原意;经检索,有的文献原文中根本没有相关内容。❌文献陈旧,信息不新,有些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为5年前的研究,有的综述大多数文献也在3年以上,这样,就不可能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综述出来。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老化快,如作者缺乏引用最新文献的能力,该科研成果的价值将会受到影响。❌文内引用处未标角码或标注有误,有的作者不掌握参考文献标引的基本规范,仅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文内相应处未标角码;有的文内角码处与参考文献表所引内容不一致。❌规格不当,格式错误,(1)项目次序颠倒;(2)缺项;(3)作者仅列3位后加等;(4)标点符号错误等等。❌外文文献书写错误,(1)字母错误,大小写错误,有的单词拼写错误;(2)西文词连排,错误分开,移行不按音节;(3)外文期刊名缩写错误,刊名与书名、论文集混淆等。参考文献不可随意“从略”,不可马虎了事或错误百出,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
早在 1596 年,就曾经有一起出现在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韦尔斯的一起球状闪电事件的记录【1】。 几百年来,虽然有着众多的球状闪电目击记录,人们却一直没有揭开这个幽灵的面纱。 在一篇1966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 Brand 收集处理的关于球状闪电的报告,Brand 相信他所统计调查的 600项事件中,只有 215 项还算是可信。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比较初级的问卷调查,1962个被调查的人中,有 110 个人说自己看到过球状闪电,比例高达 。虽然后来对所有的 Union Carbide Nuclear Company 的所有人员的调查中,只有 的人说见过球状闪电,但是这依然可以说明,球状闪电的目击者并不稀有。也就是说,球状闪电在某些时间段某些地区,算不上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在一份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路易斯研究中心的人员进行的调查中【2】,作者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对比球状闪电观测频率与普通云地闪电碰观测频率的比较,发现球状闪电并不是一种特别罕见的现象。与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球状闪电的发生概率几乎与云地闪电一样。 大家对球状闪电的描述,从运动到形态,甚至消失的方式常常有很大的差异。Smirnov 在一篇论文中,根据当时大家收集的观测数据总结了球状闪电的一些特征。【1】 图1 根据调查,亮度描述最多的是大约100w-200w的白炽灯(图1)。 图2 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以橘色、白色居多,也有少量的绿色和多色同时出现的报告(图2)。 图3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目击的球形闪电最终以爆炸的形式消失。一部分慢慢消失,少量的裂成碎片(图3)。 图4 球形闪电的直径主要集中在10mm到50mm之间,少数大于100mm(图4)。 闪电直径的报告遵循对数正态分布。这种分布也代表了雷暴中在云地闪电电荷量的分布。这些分布的相似性,虽然不能得到某些肯定的结论,但表明这些数量可能是相关的。 图5 维持时间大多小于50s,但也有少量大于200s(图5)。 图6 近90%的球形闪电出现在导体和闪电通道附近,这是恰好都是发生闪电时电阻较小的区域,但是大部分时候声称见到球形闪电的人都没有注意它从哪里产生(图6)。 图7 这是目击时间的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时间收到人们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还有当地气候的影响(图7)。多数目击发生在夏季,显然雷电现象在温带地区也多发生在夏季。 观察到球形闪电大多在上午和中午,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图8)。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篇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没有在报告中把球形闪电不同的特征,如亮度、色彩、大小、消失方式和维持时间联系起来。 对球形闪电产生和消失过程的观测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闪电击中地面后产生球形闪电,最终在地面或导体附近消失;另一类是,球首先在半空中被发现,并保持在高空,在没有明显干扰的情况下消失。【3】 对于观测的结果的调查,不但要包括大小,颜色等表观的描述,由于观测者本身的记忆和描述会有偏差,所以在一些调查中引入了用来降低这种偏差的问题【4】。例如“如果有机会,观察者是否会更倾向于观察?”。由于球形闪电发生的时刻难以捕捉,目击者的描述受到心理印象的影响,所以这些为减小人为偏差做出的努力也十分重要。 图9 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拍摄雷电时偶然捕捉到了一个球形闪电【5】,记录下了球形闪电的形成,移动和消失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为球形闪电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9)。他们的研究表明,被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球形闪电的主要元素构成与土壤基本相同。并通过不同阶段的颜色确定了温度变化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表观直径不是球形闪电的实际直径。视在直径更准确地称为亮度范围。Stephan和Massey【6】的实验可以证实这一点。据报道,硅发光球的表观直径为1-4厘米,但它们只是由直径约1毫米的液体核心照亮。 球形闪电的观测可能表明土壤雷击机制。此外,有趣的是,光强在稳定阶段显示出持续振荡。观察到的频率为,这很容易与50Hz的电力线频率相关联。在球形闪电位置附近有一组高压(35kV)传输线,从最近传输线到该位置的水平距离约为20m 。这使我们可以推断,在稳定阶段球形闪电的波动可能是由与高压传输线相关的二次谐波效应引起的。 但是同样有球形闪电在不存在土壤的地方产生【6】. 詹尼森【7】已经描述了雷电放电后不久在商用飞机内部近距离观察到的球形闪电。当它飘落在客舱的过道上时,这种球状闪电表现出了完美的平衡状态,完美的球形,直径22±2厘米; 有蓝白光中5-10W的光辐射,但没有热辐射; 和几乎实心外观的光学厚表面,没有极性或环形结构.由于其在机舱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显然不是视错觉或电磁影响大脑产生的幻觉【8】。 这些观测的结果或反对或支持了不止一种现有的模型,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这些观测得出结论。为了更容易地观测到自然界产生的球形闪电,美国正在使用人工引雷的方式进行球形闪电的研究【9】,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触发了8次闪电,有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共100种液体、固体和粉状材料样本被放在引雷装置的终端接受测试。所有具有与球形闪电报告类似的特性的事件都是由缓慢变化的,相对较低的幅度电流产生的。实验人员并不能确定已经产生了球形闪电。在不锈钢板上观察到的发光现象与文献中描述的球形闪电的描述极为相似,因为它具有确定的形状。并且在试验后对研究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现场的观察者描述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实际时间,实际上它不到秒,这表明可能很多相关的目击者描述都有较大偏差。这个结果显然重复了Stephen和Massey和Paiva等人的实验室实验。从电弧与金属的作用中产生了小的燃烧金属球,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了某一类天然球闪电的观测。在实验中也通过在自来水和含有氯化钙等盐的水中产生了类似火焰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被触发闪电击中的树木部分上方产生的发光现象可能代表另一类自然界的球形闪电。 为了解释这些观测现象,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模型,但是至今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完整地解释球形闪电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对球形闪电结构的探索几乎涉及了包括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在内的现有的大部分物理学分支。一些有价值的模型直到计算机兴起、各种物理理论更加完善的最近几十年才被提出。 比较早的理论大部分从化学燃烧的角度入手。Fischer认为【10】球形闪电是闪电击中有机物后产生的细小碳微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并燃烧产生的现象。在当时无法进行实验或进行计算机模拟,这种简单的燃烧想法是很多复杂结构的基础。但这种缺乏细节和计算的描述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成立。 一些在云地闪电与地面固体(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和实验与西北师范大学对球形闪电影像的研究相印证,都提出了云地闪电和土壤相互作用产生球形闪电的观点。其中较早在实验中被使用的元素是硅。【11】他们提出球状闪电是由于大气中的硅纳米颗粒氧化引起的。在雷击产生的高温下和电流下,土壤中的硅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变成了蒸发的硅和碳。当高温的气态硅在大气中冷却时,Si凝结成空气中几纳米大小的Si粒子的气溶胶。高温和强电流环境中产生的电荷聚集在气溶胶表面,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球形,由此产生的小球开始随大气中硅氧化的热量而发光。之后Abrahamson等人又将这种理论扩充【12】到土壤的其他组分和木材,金属 等材料,这样就可以解释在飞机机舱中产生的球形闪电。科学界围绕这些“燃烧”理论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如Barry测试了燃烧机理,并通过在含有少量碳氢化合物【13】的大气中触发放电来观察火球。Silberg【14】和Golka, Jr.【15】通过金属电极转换高压电流获得发光小球。Gerson在实验中【16】,顶部电极在实验开始前轻轻接触Si片,打开电路后顶部电极上升大约1至2毫米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电弧。硅片被电弧击碎产生发光的碎片燃烧形成球形的火焰,像球形闪电一样的发光球向四面八方飞去。这个实验比较受关注的原因是它不依赖于自然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能源和激发机制;它清楚地证明了硅的蒸发和氧化所起的作用,如Abrahamson-Dinniss理论提出的球状闪电形成机制;产生具有长寿命(最长8秒)的发光球,并在自然现象中观察到几个性质(至少有10个性质)相同。 大部分备受关注的模型都有其相应的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需要研究人员引入一些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能量源和激发机制。Lodge【17】认为球状闪电可能被来自闪电的电磁波驻波激发。Kapitza【18】认为球状闪电可以通过微波体制下电磁波驻波的角上的空气电离形成。Dawson和Jones【19】提出球状闪电可能是一个包裹在球状等离子体壳内的微波气泡,雷电中产生的的微波持续电离空气,从而维持稳定的等离子体外壳。对于涉及微波的球形闪电理论存在一些争议,有科学家认为【16】自然界的云地闪电无法提供如此强烈的微波。在Wu H C.的研究中【20】,引入了一个对电子束的假设。这个假设被叫做球状闪电事件中孤立的相对论性电子束的假设,它基于在云对地闪电中发现的高能现象。闪电闪开始于一个负极先导并在一个步进过程中向下传播,每一步持续数十米。这一阶导子的电晕宽度为1-10米。Moore et al.首先检测到大于1mev的辐射来自于一个阶梯型先导。然后观察到,每一步都会发出x射线脉冲,当接近地面时,x射线脉冲会增强。最近的数据显示,距离地面最近的最后一步爆发产生最强的x射线。被阶导子加速的电子解释了这些被检测到的x射线的产生,所以电子加速度是最后一步是最剧烈的。因此研究人员预期,在最后一步将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相对论电子束,激发强烈的微波辐射。后者电离了空气,辐射压力将产生的等离子体抽离,形成一个球形的等离子气泡,稳定地发光。该机制通过粒子模拟得到验证,并解释了球闪电的许多已知性质,如发生地点、与闪电通道的关系、飞机的外观、形状、大小、声音、火花、光谱、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伤害和损害。不过现有的物理实验室还没有能力创造这样的极端条件,所以也就无法验证。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兴起,科学家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将分形和混沌引入球形闪电的理论研究中。Sanduloviciu通过对自洽扩展宏观空间电荷构型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实验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组织物理框架,阐述了球状闪电的起源和特征【21】。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通过逐步模拟物理过程的实验来证明所提出的解释是正确的,这些物理过程的最终产物是一个气体稳定燃烧的球体,这种燃烧的球体与球状闪电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尽管涉及的能量远低于雷雨时地球大气中产生的能量,但所描述的实验模拟证据表明,自组织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球形闪电的一些特点。在这之后,M Agop等人在分形时空理论的框架下,给出了球闪电发生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表明激光烧蚀产生的等离子体与云地闪电和地面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球形闪电十分相似【22】。这些数学物理手段无疑为我们研究球形闪电打开了新的大门。 也有观点认为看到球形闪电是由于光幻视【23】,光幻视是由低频磁场与视网膜或视觉皮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因为时变磁场产生电流,从而破坏正常的电活动。研究人员发现经颅磁刺激【24】可以产生光幻视,以此为依据,研究人员分析了雷雨和闪电附近高能辐射环境对人类产生光幻视诱导的可能性。根据辐射对大脑和视力的影响,以及对常见的球形闪电的运动方式和已知的光幻视产生的光斑的运动方式的对比,光幻视的观点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球形闪电的观测告。 早在两个世纪前,球形闪电之一现象就被科学界确定。然而直到现在物理学家也没有给出完美的解释。也许这个完美的解释是不存在的,理论模型总是试图解释所有的现象,但是在不同而多变的的自然环境中也许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型。不同的雷电强度,土壤和空气条件以及其他如温度等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使得这个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发光球体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土壤组分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含水量的不同可能使球形闪电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也就有不同的移动方式和消失方式;雷电强度的不同可能使其有不同的大小,也会带来不同的电磁环境,也给不同的结构带来了可能性。然而,球形闪电难以制造,难以捕捉,观测报告也难以保证足够的真实性。这些问题一直是验证模型的巨大障碍。但是新的计算方法,更精巧的实验和更多的有效观测一定可以让我们最终揭开球形闪电的真实面貌。 参考文献: [1] J. R. McNally. (1966). Preliminary Report on Ball Lightn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Division of Plasma Phys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Gatlinburg, No. 2AD5 [1960], Paper J-15, pp. 1AD25 [2] Rayle W D. Ball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R]. Washington, DC: NASA Tech. Note, NASA-TN-D-3188,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966. [3] Stekol'nikov, I. S.:Study of Lightning and Lightning . No. JPRS-29,407 (TI'-65-30639), Joint Pub. Res. Service, 1965. [4] FIRST SURVEY,The responses of 1764 observers are tabulated in table question concerning attitude revealed that 930 preferred to watch [5] Jianyong Cen, Ping Yua,n, Simin Xue. O se!"ation of the opt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lightning [J]. Phys. Rev. Lett., 2014, 112: 035001. [6] DIJKHUIS, FOR BOLL LIGHTING .NATURE[P] [7] Jennison, R. C. Nature 224, 895 (1969) [8] Argyle, E. Nature 230, 170–180 (1971) [9] Hill J D, Uman M A, Stapleton M, et al. Attempts to create ball lightning with triggered lightning[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10, 72(13):913-925 [10] Fischer,(1981)68:568. [11] J. Abrahamson and J. Dinniss, Nature (London) 403, 519 (2000). [12] Vernon Cooray, Gerald Cooray, Joseph Dwyer. On the possibility of phosphene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energetic radiation from lightning flashes and thunderstorms [13] . Barry, J. Atmos. Terr. Phys. 30, 313 (1968). [14] . Silberg, J. Geophys. Res. 67, 4941 (1962). [15] . Golka, Jr., J. Geophys. Res. 99, 10679 (1994). [16] Paiva G S, Pavão A C, Alpes d V E, et al. Production of ball-lightning-like luminous ball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s in silicon.[J]. , 2007, 98(4):048501. [17] Lodge, O. J. Lightning conductors and lightning guards (Whittaker and Co. and Bell and Sons, London, 1892). [18] Kapitza, P. L. On the nature of ball lightning. Doklady Acad. 101, 245–248 (1955). [19] Dawson, G. A. & Jones, R. C. Ball lightning as a radiation bubble. Pure Appl. Geophys. 75, 247–262 (1969). [20] Wu H C. Relativistic-microwav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8263. [21] Sanduloviciu M, Lozneanu E. Ball lightning as a self-organization phenomen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0, 105(D4):4719-4727. [22] Agop M, Nica P, Gurlui S, et al. Fractal space-time and ball lightening as a self-organizing process in laser produced plasma[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 Advanced Materials, 2008, 10(6):1526-1529. [23] Physics Letters A, Volume 375, Issue 42, 2011, pp. 3704-3709 [24] V. Walsh, A. Cowey, Neuroscience 1 (2000) 73.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雷击对电力系统的破坏会产生严重后果,因而电力系统内外部的防雷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为科技进步使得防雷技术不断发展,而雷电这种自然现象对电力系统的危害还是会一直存在,故而要想让电力系统安全供电,重点还是应该做好防雷工作。文章主要通过雷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论述来探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
作为自然现象之一的雷电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击穿、线路损害、设备失灵等不同的损坏,而且还雷电涌流还会进入系统二次设备,让相关保护装置出现失灵之类的恶性事故,由此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研究雷电及相关的防雷技术,通过大量的研究来研发更为有效的雷电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雷电与电力系统运行
尽管雷电属于自热现象,但是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可抗力,雷电是因为正电极存在负电荷而产生,能够在电场周围形成强大的高压,让空气绝缘被影响,受到损坏,而雷电间各种电极不断进行大量放电,尽管放电时间短且不会超过100,不过电流强度却高达100000A。闪电在放电中产生电火,在短时间内周围空气突然膨胀后爆鸣,从而产生了自然雷电现象。电力系统很容易被雷电所袭击,电力、设备与系统都会被电磁、热力影响,造成线路、电线等出现熔毁问题。并且电雷带来的高强度电压、电磁会极大影响电路与电线的绝缘体,只要存在高强度电压,电压强度就会很大,由此出现闪络问题,而这种问题在电力设备、线路等绝缘物体上发生就会让电力系统设备与线路出现损坏。尽管雷电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过只要采取合理的防范方法,就能够预防雷电灾害。当下,避雷针(线)安装、电力系统设备绝缘性提升、避雷保护装置设置等是比较常用的雷电防护措施。
2防雷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避雷器作为雷电流泄放通道,还可以被看成是等电位连接体,安装要对地,而在线路上并联,一般都处于高阻抗环境。雷击可以在一瞬间被避雷器导通,把雷电电流引向地上,同时让设备、线路、大地在等电位上,让电力系统不会因为强电势差而被损坏。雷击能量就打,只使用避雷器是无法完全把雷电流引入地上,也会损坏自身。所以,应该将功能不一样的避雷过压保护器件放置在各个电磁场强度空间。不同器件分工合作,让电流入地,保证低残压,也让避雷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电源系统防雷
所谓电源系统防雷就是利用避雷过压保护计算机系统电源与相关的交流配电部分,蒋避雷器安装在雷电波可能侵入的电力进线部位。电源系统有很多不一样保护级别。电源避雷器的'选择应该要与额定通流容量、电压保护水平相适应,让避雷器能够抵御雷电冲击。电影避雷器中残压特性十分重要,要想避雷器的保护效果更好就应该要使其残压更低。另外,必须兼顾避雷器能够具有很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原因就是如果最大连续额定工作电压不够高,避雷器会很快损坏。电源避雷器需要贴上失效警告指示,还有方便监管、维护的遥测端口。电源避雷器要有阻燃作用,防止失效与自毁情况下的起火问题。电源避雷器通常都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如果不能避雷就会自动断开电源系统,而且电源系统也会正常运行。在安装电源避雷器的过程中,要注意和电源系统的连接线越短越好,所使用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的横截面面积不能超过25mm2,要紧密地并排,可以绑扎布放。避雷器接地线所使用的25mm2到35mm2的阻燃型多股铜导线,要么尽量就近入地,要么就近和交流保护接地汇流排或者直接和接地网连接。
通信系统防雷
一般数据线路上会串联接口避雷器,而且是以不影响数据传输作为应用依据。数据接口的工作带要宽、物理接口要合适,并且还要考虑到接口速率,以更好地保护避雷器。数据设备接口的连接为了增加插损,要少用转接方法,这样才可以让信号更好地传输。而在选择速率高的数据设备接口时,要考虑起驻波比、极间电容、漏电流小、响应时间快的数据避雷器。从信号工作电压层面选择动作电压、限制电压合理的数据接口,以保护避雷器。选择抗雷电冲击力强的数据避雷器时,应该要充分了解设备接口抗雷电要求。数据避雷器的接地连接一定要有效,就近连接接地线与被保护数据设备的地线,而接地线截面不能低于25mm2。
机房接地改造
接地系统在电力系计算机系统避雷过压保护技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等都属于接地技术。这些接地的用途、意义、要求都不一样,糖醋分设每个独立接地体是较为常见的,不过,由于雷击环境中,防雷接地系统和别的接地系统有电势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击事故,让电子设备被损坏。所以,需要等电位连接全部接地系统。
3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在不断发展,而且被运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因此其作用极大。我国经济发展日盛,电量需求巨大,电力供应异常重要。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尤甚,因而电力系统中防雷技术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在电力系统防雷技术应用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在对电力系统的防雷工作中,要积极地采取新技术新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国.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4):63
[2]王少先.电力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12(2):51
模拟下雨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80 浏览 6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306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3 回答
200 浏览 2 回答
130 浏览 5 回答
101 浏览 7 回答
131 浏览 4 回答
255 浏览 6 回答
280 浏览 9 回答
99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7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