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最新腹膜间皮瘤的相关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最新腹膜间皮瘤的相关论文文献

腹膜间皮瘤可发生在2~92岁,国外文献报告其平均确诊年龄为54岁,其中约63%的病例在45~64岁之间,儿童患病者罕见。腹膜间皮细胞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并累及胃、肠等腹腔内脏始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胃肠道症状和全身改变。1.腹痛腹痛是腹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也可为阵发性绞痛或突发性剧痛,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也有腹痛在下腹部而造成临床上误诊为宫外孕或盆腔肿瘤的报道。腹痛的发生与壁层腹膜受侵犯、肿瘤与胃肠道和盆腔脏器粘连造成肠梗阻、器官扭转以及大量腹水、腹部包块产生占位效应等因素有关。病程中腹痛性质和部位可发生变化。2.腹胀由于腹水、腹腔内肿块以及继发的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3.腹水约90%的腹膜间皮瘤病人存在腹水,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人腹水增长迅速,腹水可为黄色渗出液或血性黏稠液,此与肿瘤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透明质酸功能有关。4.腹部包块是腹膜间皮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腹部包块而就诊的。腹膜间皮瘤的腹部包块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质地偏硬或硬,表面呈结节状,位于大网膜、肠系膜浆膜面的包块在体格检查时可以移动,腹块可有压痛。位于盆腔的包块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或三合诊发现,合并有大量腹水的病人抽放腹水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腹部包块的情况。详细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腹部包块位于腹壁、实质性脏器之外,藉此为临床提供初诊资料。5.其他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泌尿道刺激症状、月经改变以及乏力、发热、消瘦、贫血,个别病人有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等临床表现。当病人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间皮瘤或腹膜间皮瘤转移至其他脏器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极少数的胸膜间皮瘤病人同时存在腹膜或其他部位的间皮瘤。腹膜间皮瘤与其他部位的间皮瘤或为多中心发生或为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关系,尚不太清楚。大量尸检材料表明,腹膜间皮瘤不仅可以直接浸及腹盆腔脏器,还可造成远处转移。腹膜间皮瘤可直接侵及胃肠道,其中部分病人肿瘤细胞直接侵润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黏膜层。腹膜间皮瘤还可侵至腹壁、肝实质、胆囊、胰腺以及膀胱、前列腺等器官。肿瘤也可转移至淋巴结以及肝脏、肺脏、心脏、肾脏、肾上腺、骨髓等组织器官。由于肿瘤挤压胃肠道、与胃肠粘连以及侵及胃肠道壁,腹膜间皮瘤可引起肠梗阻。由于腹膜间皮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有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因此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早期文献报告的病例多由剖腹探查或偶因其他疾病手术(如疝修补术)时活检病理得到证实。随着腹腔镜检查、B超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开展以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例在生前以至术前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腹水以及腹部包块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有石棉接触史时,应该考虑到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并反复进行腹水细胞学检查及有关检查。如腹部CT检查发现典型的改变,有关检查又未能发现其他部位有原发性肿瘤的证据,应高度怀疑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可通过腹腔镜检查及有关病理学检查确诊,必要时考虑剖腹探查确诊,并争取同时行手术治疗。由于腹水脱落细胞及活检组织较少,普通染色光学显微镜下病理学诊断有时有一定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对腹膜间皮瘤作出诊断的同时,应对其病期有所了解,病期的早晚对选择治疗、决定预后有重大意义。1976年Butchart等提出的修改分期方案将间皮瘤分为4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同侧胸膜、肺、心包膜或腹膜;Ⅱ期:肿瘤侵及胸壁、纵隔和(或)胸腔内淋巴结或腹腔内相应的结构;Ⅲ期:穿透膈肌,胸、腹膜外淋巴结受累;Ⅳ期:远处血行转移。有些学者对此方案尚存在分歧意见,故有待进一步完善。

腹膜癌(卵巢外腹膜乳头状癌)是指原发于腹膜,其组织形态在光镜下如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的一种癌瘤。因其来源、性质认识未明,临床及病理医师常误诊为“卵巢癌腹膜广泛转移”。本病见诸文献已近40 年,1959 年Swerdlow首次名为“盆腹膜间皮瘤酷似乳头状囊腺癌报道,可惜未得人们关注。至1977 年Kannerstein报告15 例,首先命名为“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1992 年我院以“卵巢外腹膜乳头状癌”报告6 例,1998 年又以“腹膜癌”为名报告18 例(包括前6 例)。数十年来众多学者相继报道,至今国内外文献中约有300 余例报道。 【发病率】 过去因对本病缺乏认识,多数病例都以“卵巢癌腹腔广泛转移”诊断而漏诊,近10多年来有了一些认识,其发病率不似前想象罕见,本院自1980 年认识到本病起至1996 年共收治18 例,占同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之。自国内外的报道统计,腹膜癌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之7-14%。 【发病年龄】 属老年性疾病,本院18 例平均年龄 岁(23-72 岁),文献中最年轻患者为11岁。 【症状与体征】 腹胀、腹痛、腹围增大为最常见三大症状,呈隐袭性进展,早期症状很不明确或几无感觉,直至病情发展一定程度,始被发觉,所谓腹痛也不剧烈,只觉腹部胀感或不适感,最后如晚期卵巢癌体征:大量腹水、腹内肿块。本院18 例皆属晚期,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者占、腹胀61%、腹水50%、腹内肿块、排便困难。 【检查】 术前B 超、CT、MRI、腹腔穿刺可有助于诊断、血清CA125均为阳性表达。 【病理】 (一)肉眼观察 腹腔内大量腹水,腹膜表面、内脏表面皆满布多发瘤结,呈颗粒、结节状,粟粒等,肝表面、膈面亦伴有粟粒样结节,但卵巢正常或浅表侵犯,大网膜可受累挛缩呈饼块状。 (二)组织学 目前报道均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一如来自卵巢上皮癌,含大量砂粒体,唯Lee(1991 年)报告1 例透明细胞癌。 (三)诊断标准 因对本病缺乏认识,术前几全都误诊,常误为卵巢癌、腹腔结核,直至术中见腹膜广泛瘤结,而卵巢肉眼见正常或浅表受侵始得诊断。最近美国妇科肿瘤组织(GOG)定出病理诊断标准。 1.两侧卵巢必须是生理性正常大小,或是因良性病变而增大。 2. 卵巢外之病灶体积必须大于双侧卵巢受累的病灶。 3. 镜下卵巢病变必须有以下所见之一: (1)卵巢无病变存在。 (2)肿瘤仅限于卵巢表面,无间质浸润。 (3)卵巢表面受累及其间质受累者,间质受累者必须在5mmX5mm 以内。 (4)肿瘤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必须是浆液性为主,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相同或相似,而分化程度不等。 【组织来源】 尚有争议,是属独立的疾病与卵巢组织无关,文献中多有报道。卵巢因某种原因(或良性肿瘤)切除后而发生腹膜癌。目前有两种学说:1.来源于胚胎性腺迁移路径上残留的卵巢组织恶变;2.腹腔上皮与卵巢上皮源于同一间胚叶,均来自胚胎体腔上皮,具有苗勒管分化趋向的潜能,称为第二苗勒系统(SMS)。SMS日后受某种刺激而成癌。故而腹膜癌与卵巢上皮性癌何其相似:1.发病年龄皆为老年妇女;2.症状如卵巢上皮性癌III-IV期;3.肿瘤播散部位:腹盆腔腹膜、大网膜、膈面及内脏表面;4.组织学类型,目前报告材料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含大量砂粒体;5.腹膜癌患者与卵巢癌一样,血清CA125阳性表达;6.免疫组化染色CEA 多阳性,角蛋白阳性、Vimentin 阴性或弱阳性,证实为癌而不支持间皮肿瘤;7.对以DDP 为主的化疗,有中度敏感性;8.来自SMS 可有一系列肿瘤,目前文献报道均为浆液性乳头状癌,另Lee 报告1 例透明细胞癌,可以相信浆液性乳头状癌以外的SMS 癌亦将会见到。 【治疗】 能手术者应彻底切除,不能彻底切除者应行减量术 ,力争残余瘤直径2cm 以内,必须强调两侧卵巢切除,以观察卵巢病变情况。化疗药物尚不规范,仍以卵巢癌方案,即DDP 为主的综合治疗,如CAP 或CP 或CFP 方案等。 男性是否有腹膜癌,就目前文献报告中均为女性,最近Shah 等报告1 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发生于男性。

脑膜瘤论文答辩

我建议去301看,魏主任看的比较好

北京天坛医院 赵雅度 赵雅度,神经外科特级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市崇文区第九、十人大代表,北京市天坛神外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擅写了 80 多篇医学论文,其中代表论文有《小脑幕脑膜瘤》和《嗅沟脑膜瘤》,并且编著了《垂体腺瘤》等著名著作,共获得各项奖励 6 次。 擅长:神经外科,以脑瘤,脑出血性疾病为专攻。

挂号预约老胡皱着眉估计了一下,最后指了指上面,道:“看天意,这个说不准,得看那条蛟龙的运气。这里离长江不远,它如果顺利,一天就能走出去,如果不顺利,三五天也不一定能出去,没准又跟几十年前一样,被雷打回来。 身后那种巨物移动的声音还在继续,除了那种声音,就剩下我的喘息声,闷油瓶速度太快,我被他拽着,几乎没有时间去做任何事,我很想回头看一看,那玩意有没有追上来,但就在这时,闷油瓶突然停了下来。

赵雅度大夫简介 科 室: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感谢信1封 职 称: 主任医师 教授 擅 长: 甲状腺、胃肠道疾病及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脑缺血,脑梗,脑血管介入手术,非常擅长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脑梗,是这方面国内知名的专家神经外科,以脑瘤,脑出血性疾病 神经外科,以脑瘤,脑出血性疾病 医生简介: 赵雅度,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神经外科特级专家,北京市崇文区第九、十人大代表,北京市天坛神外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擅写了 80 多篇医学论文,其中代表论文有《小脑幕脑膜瘤》和《嗅沟脑膜瘤》,并且编著了《垂体腺瘤》等著名著作,共获得各项奖励 6 次。擅长:神经外科,以脑瘤,脑出血性疾病为专攻。<

肿瘤的最新研究现状论文

本文中,我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doi: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

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它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文章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白质基序,其是STING蛋白质末端附近的短链氨基酸序列,在开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BK1是一种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的蛋白激酶,比如额颞叶痴呆、某些癌症和诸如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们在蛋白质STING中鉴别出了一种短链序列,其能够招募并激活TBK1,从而开启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2】Sci Rep:重磅!一种新型药物或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有效抵御肿瘤攻击

doi: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刺激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种用来治疗血液障碍的药物或有望帮助阻断多种类型实体瘤的生长。这种名为5-aza-CdR的药物当前被用来治疗会诱发白血病的血液障碍,其能抑制DNA甲基化,从而抑制酶类对基因组DNA进行化学修饰,诸如这样的修饰会改变控制多种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生长和生存等。

如今有些研究发现,诸如5-aza-CdR的甲基化抑制剂还能被用来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这些效应或许归因于药物能再度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Yoshimasa Saito及其同事开始通过研究阐明药物5-aza-CdR的工作原理,首先他们评估了5-aza-CdR对肠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发现,该药物能够抑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进行生长,而且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小鼠相比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而言机体中肿瘤的尺寸趋于更小。

【3】Sci Immunol: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T细胞来有效抵御癌症

doi: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因抵御癌症而耗尽的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烯醇化酶1(enolase 1)水平的下降对T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绕过该影响给机体免疫系统“充电”。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有时无法有效抵御癌变的肿瘤组织,因为当肿瘤浸润性的淋巴细胞(TILs)攻击肿瘤组织时常常会失去能量,疲惫的T细胞或许就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就会使得肿瘤组织不断增殖,研究者认为,T细胞或许会因饥饿的肿瘤细胞夺走葡萄糖而变得“无精打采”,这项研究中,他们就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这种问题,从而让TILs能够有效攻击癌症。

【4】Nat Cell Biol:鉴别出帮助机体抵御癌症的特殊“染色体扫描仪”蛋白

doi:

近日,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修复人类DNA严重损伤的一种新型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细胞中的这种特殊“扫描仪”能够决定无瑕疵的DNA修复过程是否被开启。

对于DNA的严重损伤而言有两种基本的修复系统,但仅有一种修复系统是无瑕疵的,如果该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就会增加DNA损伤后机体患癌的风险;我们都知道,BRCA基因的突变会诱发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者Anja Groth教授表示,我们阐明了细胞开启修复严重DNA损伤的“完美系统”(flawless system)的分子机制,其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癌症发生。

【5】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doi: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物来克服耐药性的肿瘤,近日一项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就利用多种不同的靶向疗法检测了肺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化情况,当耐受性促进第三代靶向疗法的开发时,新的突变就会恢复癌症细胞对第一代靶向疗法的反应。

Alice Shaw博士说道,对于很多使用第一代抑制剂药物复发的肿瘤患者而言,比如克里唑蒂尼,更多潜在且具有选择性的新一代抑制剂疗法或许对于治疗患者更为有效,然而对新一代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癌症经常会对并不是那么强大的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且通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对新一代抑制剂的耐药性,而对老一代的抑制剂变得敏感。

doi:

利用免疫细胞刺激身体攻击肿瘤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一种增强其功能的分子得到改善。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疗法产生了强大的抗癌免疫反应,导致了肿瘤缩小。初步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对人体细胞有类似的作用,并可能促进癌症治疗的成功。这种被称为LL-37的分子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杀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还影响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功能。特别是这种分子增强了特定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负责启动被称为树突状细胞的靶向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取患者自身细胞的样本,在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培养,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成本高昂,而且由于难以制备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而受阻,这些细胞具有用于治疗的正确特性。

【7】PNAS:抗肿瘤细胞如何治疗神经胶质瘤?

doi: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通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的主要EGFR突变,称为EGFRvIII,用大约20年前由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抗体mAb806进行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抗体如何作用于突变的EGFR,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为癌症的新疗法铺平了道路。该工作的结果表明,与先前认为的相反,mAb806可用于治疗许多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而不仅仅用于特定突变。此外,科学家已经证明,即使EGFR未发生突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以使其对mAb806治疗敏感。 “这一发现奠定了抗EGFR联合治疗与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合理基础,而不是”盲目测试“它们,正如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IRB巴塞罗那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Modesto Orozco说。以前的研究报道,mAb806识别通常隐藏的EGFR区域。在携带EGFRvIII的某些肿瘤中,已经除去了一半的受体,使得该区域变得可接近,从而允许抗体的治疗用途。研究人员现已证明,EGFR上的许多不同突变改变了受体的形状,使mAb806能够检测到这个“隐藏”区域。

【8】Nat Commun:诸如苹果和茶叶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发生

doi: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苹果和茶叶)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3年间评估了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状况,他们发现,习惯性摄入适量或大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人群或许并不太会因癌症或心脏病而死亡。研究者Nicola Bondonno博士说道,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对于那些因吸烟及每天饮用两种以上标准酒精饮料而患慢性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这种保护性效应似乎是最强的。

【9】JEM:首次直观地观察到CAR-T细胞抵御血液癌症的过程

doi: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抵御癌症的其中一种策略基于对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来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CD19靶点分子,从而就能有效清除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这种疗法常常用来治疗成年和儿童血液癌症患者,但其中有些患者的癌症会复发,为了能够改善疗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CAR T细胞的精细化工作机制。

【10】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组或能指挥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

doi: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研究者Thomas Gajewski说道,免疫疗法能够延长很多癌症患者的寿命,通过研究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我们就能够扩大因化疗而受益患者的数量。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力之间的关联,同时揭示了UPR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对接受选择性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类。

1前言

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当然,肿瘤患者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本身的影响就更大了。肿瘤患者自身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很大概率上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并且随着他们本身免疫力的下降,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大的打击。文章充分的分析了放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探讨了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更好地护理肿瘤患者。

2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心理问题

放化疗前期的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放化疗的时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放化疗意味着他们的情况非常的严重,他们很快就走向死亡的坟墓。他们肯定会表现的非常焦虑和负面情绪爆棚。他们不知道放化疗是否会对他们的病情有所帮助,他们对死亡肯定也充满着恐惧。此外,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给家里带来拖累。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影响着肿瘤患者放化疗前期的状态。

放化疗期间的心理问题

在放化疗期间,一些肿瘤患者可能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与医生和家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禁锢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此刻是非常柔软的,非常不经打击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放化疗的痛苦,每天跟一堆机器生活在一块,这个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沉重地一块石头。此外,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放化疗的次数非常多,这会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关闭了他们的世界。

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问题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可能会放松警惕,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患者这个时候的身体是很脆弱的,而且肿瘤疾病更害怕反复,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监督患者,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医生的要求,不能间断治疗。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患者会开始怀疑治疗的效果,如果本身没有感觉到好转,这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了,他们会变得很焦躁,不听从医生的安排。这样其实更耽误了放化疗后的治疗。放化疗刚刚结束后不可能马上就能见效,毕竟肿瘤疾病目前还是很难治愈的。

3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护理干预

放化疗前期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前期,医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心态平和地给肿瘤患者介绍放化疗的知识,放化疗并不可怕,它是治疗肿瘤疾病的。让他们放松心态,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只有保持好的心态,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如果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等焦虑情绪时,要及时的与主治医师和家属沟通交流。放化疗前,医生应该全面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进行放化疗的治疗。同时,要发挥周围人的积极作用,人多力量大,让他们一起帮着肿瘤患者度过这个难关,积极地鼓励他们,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一定要战胜肿瘤疾病。

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期间,可以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些药物来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得到较好的休息,同时医生要尽可能地保持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放化疗过程出现的情况。此外,在放化疗期间,将放化疗的病房设计的人性化一些,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让肿瘤患者心情舒畅,准备一些能让患者静下来的书籍、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在放化疗期间有一个轻松地心态。

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干预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在回家休养的一段时间会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压力,他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包括病情痊愈后无法重返社会,这就要求家属及医院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安排心理咨询师等去给他做心理工作,让他有重新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给予肿瘤患者一些放化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类的书籍,让他自己积极主动地恢复身体,回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地会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负责任地照顾好肿瘤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他们丢掉负能量的东西,勇敢地、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未知的东西。肿瘤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看一些放化疗后的治疗书籍,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

9月23日,首个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期刊《柳叶刀》上发表。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儿童肿瘤研究团队完成。研究发现,白血病约占儿童肿瘤的32%,淋巴瘤占比约,其余将近60%的肿瘤是实体肿瘤,说明儿童实体肿瘤的流行病学负担被低估。研究团队分析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网络数据及国家相关领域数据库信息,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儿童(0~14岁)和青少年(15~19岁)的癌症发病率;基于儿童肿瘤国际分类标准,报告了12个主要诊断组、47个亚组和81种癌症亚型的最新发病率。结果显示,2018年—2020年,我国共有121145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出癌症;3年平均总发病率为万,0~14岁儿童癌症的发病率为万,15~19岁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为万。在儿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白血病(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万)和淋巴瘤(万);在青少年中,恶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万),其后是白血病(万)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万)。

膜融合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根据查询分泌蛋白相关资料得知,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膜可以融合是因为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分泌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引言:PspA 采用 ESCRT-III 样折叠并重塑细菌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噬菌体休克蛋白(Psp)系统是大约30年前在细菌中发现的。当时,它被确定为大肠杆菌对噬菌体感染的一种反应。后来人们发现,它在保护细胞膜方面的功能超过了对噬菌体感染的具体反应。渗透压、热、细胞毒素或膜包膜的缺陷也能触发应激反应。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的Dirk Schneider教授解释说,“今天,我们知道Psp系统在应对多种类型的膜应激时被激活。然而,一些分子细节仍然令人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仔细研究Psp系统的核心蛋白。”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仔细研究了在Psp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噬菌体休克蛋白A(PspA)。具体来说,通过使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PspA如何形成长的、螺旋形的管子,该管子可以将生物膜包围在内腔。这些高分辨率图像如今首次显示了PspA是如何在局部溶解单个膜,然后将其重塑为更大的单元,甚至介导新膜结构的形成。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Carsten Sachse和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Dirk Schneider研究团队合作取得最新进展。他们发现噬菌体休克蛋白A (PspA) 采用 ESCRT-III 样折叠并重塑细菌膜。

他们展示了PspA在螺旋棒中组装的的 Å 分辨率冷冻电镜 (cryo-EM) 结构。PspA 单体在扩展的开放构象中采用经典ESCRT-III 折叠。PspA 棒能够包裹脂质并产生正的膜曲率。他们使用冷冻电镜可视化了 PspA 如何将膜囊泡重塑为微米级结构,以及它如何介导内化囊泡结构的形成。这些活动的热点是源自 PspA 组件区域,用作脂质转移平台并连接先前分离的脂质结构。这些膜融合和裂变活动符合所描述的细菌 PspA/IM30/LiaH 蛋白的功能特性。

  • 主持课题
  •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 (No. KJ2009B137Z),2009-2012,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9主持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3, 参与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参与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项目 (),2007-2009,参与 代表论文 Jun Li, Ye Kang, Sheng Qiang, Gary Peng. Propagation of goldenrod (Solidago canadensis L.) from leaf and nodal explants. Acta Societatis Botanicorum Poloniae, 2012,81(1): 53-60 Cai Yafei, Li Jun, Yang Shiyong Li Ping, Zhang Xuan, Liu Honglin. CIBZ, a novel BT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is involved in mouse spinal cord injury via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dependent of p53 gene, PLoS ONE, 2012, 7(3): e33156. DOI: . Cheng Jienan, Li Jun, Zhang Wenxin, Cai Yafei, Wang in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BP) gene change the susceptibility to clinical mastitis in Chinese Holstein,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 39(10): 9601-9612 李君,强胜. 多倍化是杂草起源与演化的驱动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35(5): 64-76 李君,李建国. 生物膜融合研究进展,生命的化学, 2008, 3: 264-267 李君,周守标,王春景,李金花.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03): 521-527 李君,王辉,周守标.观赏草坪植物马蹄金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2006, 8: 57-59 李君,周守标,黄文江.马蹄金野生种与栽培种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抗寒性研究,草业科学,2005,22(6): 105-107 李君,周守标,黄文江,王广林.马蹄金叶片中铜、铅含量及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 2355-2358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研究论文

    护理论文网上很多的,但是肯定需要原创的才行。之前也是网上下载的,没通过,还是后来学长给的雅文网,帮忙写的原创文章,很快就过了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护士对开展心血管疾病连续护理的认识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全国24个省市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医院护理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电话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护理本科生实习中期压力的现象学研究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我觉得这样的一个人,他们首先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尽量吃一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其次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在饮食上面一定不可以吃一些辛辣的,刺激,生冷的食物。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然后在心态上面也一定要保持乐观。

    首先遇到这样的疾病自己一定要保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