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毕业论文任务书

发布时间:

腰椎间盘突出症毕业论文任务书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罗建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背腿痛,轻者可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痛苦和困难,重者丧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美国每年因腰腿痛而支付的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的补偿费用达500亿美元。显然该病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髓核摘除术”,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手段。不可否认,在60年代、70年代,不失为一种被外科手术家们引以为豪的治疗办法。几十年过去了,可手术家们还视此(髓核摘除术)为传家之宝,认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造成的机械性压迫所致,为此手术时力求除恶务尽方显效果。然而临床疗效却不尽人意,手术疗效不佳,后遗症多,复发率高,更有甚者一次手术不成功,再来第二次最后造成患者终身痛苦。资料表明,经手术摘除髓核后,约有30%的患者症状没有丝毫减轻,个别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倘若腰腿痛是因突出的髓核机械性压迫所致,手术摘除髓核后症状随即消失,可事实并非如此,更甚的是,许多并非是由突出的间盘压迫所致的腰腿痛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其结果非但未减轻症状反而加重。诸如此类大量事实,不得不引发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摘除髓核能解除腰腿痛的理论质疑。据美国骨科杂志一篇对2000例患者分别作了1年、3年和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33%;3年为;5年则高达。突出的间盘已切除,症状却又复现,这足以说明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中的腰背腿痛,说明引发腰腿痛症状另有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机械性压迫就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是否能解决腰背腿痛等症状?就临床治疗中相关的问题和治疗机理中尚存争议的观点,阐述本人的观点与同道作一探讨。1、突出的椎间盘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是导致腰背腿痛的主要原因吗?笔者将1990年至2001年采用针刀治疗的500例经CT和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加以分析,认为突出的间盘压迫和刺激并非是导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针刀能进入椎管将突出的间盘切除或剥离掉,而是松解椎管外的软组织,再结合手法恢复腰椎的力平衡。《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人体有阴阳和气,阴阳平衡则可协助生命之气循行十四经络。若气行之处出现阻塞和渗溢,则表明存在阴阳失衡,因此产生疾病和疼痛。中医通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纠正阴阳失衡,以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用针刀来松解椎管外软组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便可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说明导致腰腿痛主要不是突出的间盘机械性的压迫所致。、影像学显示:在25~50岁正常男性体力劳动者进行L4~5,L5~S1间隙CT扫描结果,发现有45%的人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部分显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而临床却没有任何腰腿痛症状。反之有的腰突症患者CT扫描显示,突出的间盘无硬膜囊和神经根压迫,却腰腿痛症状十分明显,这说明导致腰腿痛除突出的间盘压迫外,另有原因。2、腰腿痛是机械性压迫所致还是无菌性炎症或化学物质所致?传统观点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是髓核突出物单纯的机械性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所致。可临床事实并非如此。Crarfin(1991)对神经根性疼痛提出的机械性压迫问题认为,机械性压迫不是致痛的唯一因素,他报道4例有根性痛的患者,未发现与神经根有关的结构有任何改变,根性痛却渐渐缓解。宣蛰人(1976)经椎管探索手术证实髓核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机能障碍,而无硬膜外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者,视不同的压迫程度而出现下肢的麻木或麻痹,临床上并无腰腿痛现象。只有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病变,临床上才会出现腰腿痛。也就是说,炎症反应是产生剧烈疼痛直接的重要因素。然而,腰椎椎管内神经鞘膜与硬膜外炎性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其又与间盘髓核突出有何因果关系?椎间盘具有双重神经支配,其外侧部和前纵韧带接受交感神经灰交通支支配,后外侧支及后纵韧带接受灰交通支与窦神经双重支配,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分布于外侧与后侧,该区也是椎间盘易损伤部位。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微损不易引起炎症和愈合,还有间盘的无血运的特性也限制了炎症和愈合反应,原不良愈合导致组织强度下降,反复损伤,最终导致持续性的炎症。Seal(1990)发现,手术切除的间盘组织中的磷脂酸A(PLA)含量增高,说明其参与炎症过程。该学者又将从间盘组织中提取的PLA注入大鼠的后掌,诱发出明显的炎性反应。也表明间盘组织中增高的PLA参与炎症反应。吴闻文等(1996)对20例腰突症患者手术获取的髓核组织进行PLA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髓核组织中PLA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间盘髓核中PLA活性水平,患者腰腿痛程度与髓核中PLA活性明显相关。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运的封闭结构,间盘突出后纤维环破裂,髓核基质里的酶蛋白β神经根鞘膜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导致椎管内结缔组织炎性反应及局部组织破坏,使内源性疼痛介质释放(如缓激肽、血清素、组织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E1E2和三烯B4等)。这样在椎管内神经根机械性压迫损害功能障碍之前,产生了较强烈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中非神经源性疼痛介质与神经源性疼痛物质均在腰腿痛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机械性致压因素可以导致神经介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缺失。神经根无神经外膜,为结缔组织所紧密包裹,外围有鞘膜覆盖。实验证明,神经根营养供应,⑴来自内部血供系统;⑵来自脑脊液。神经根的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向神经内运转少于脊神经节和周围神经,易发生水肿,尤其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压迫导致椎管内静脉瘀血,动静脉短路开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经根水肿更加明显,(52mmHg)压迫2分钟,足以引起水肿,继而阻断毛细血管的回流,最终出现神经根营养不良及机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麻林或麻痹。据有关报道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腰部深层肌(棘肌)中磷脂酸A含量增高。PLA是一种炎性化学致痛物质,除了椎管内炎症反应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性痛的形成外,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很可能是引发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此种炎症可导致腰腿痛和肌痉挛两个继发性发病因素。综合上述观点认为:⑴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⑵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刺激是疼痛的原因。⑶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⑷腰椎是人体腰部活动的中心轴,是腰部力的支撑点,起着杠杆的作用,以此保持腰部的动态平衡。髓核摘除术,破坏腰椎的正常结构,小关节被破坏,造成腰椎的力平衡失调,因此手术后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是不难想象的。⑸手术治疗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易接受。为此临床上治疗腰突症不仅要消除椎管内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的炎性刺激,还要消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这是解除疼痛的重要环节,必须配合手法纠正椎体力平衡,用针刀调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问题,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5年第一期刊发罗建明寰枢椎错位错位综合症,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推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氧、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对本症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既往多将上述症候归类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有人认为,寰枢关节不对称,可以有解剖变异,因此,大多数颈椎的X光片都忽略了张口位,未能观察寰枢关节。我国著名整脊专家韦以宗首先在他主编的《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将此病收录①;并在《现代中医骨科学》一书中,明确了本病的诊断依据和诊断分型②。现简介如下:诊断依据:患者有后枕不适、头晕头痛或偏头痛、方位性眩晕等头面症状,X线片张口位齿状突偏歪或前倾;侧位C1、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枢(即两风池穴不对称)局部有压痛者。分型:1) 侧偏型:X线张口位之齿状突偏移,寰枢旋转;侧位片C2、3后成角,颈曲改变不大,颈部活动正常。2) 前倾型:X线片张口位之齿状突前倾,寰枢后倾,出现双边征;侧位颈曲加大,C2、3呈阶梯状改变,颈部活动屈伸受限,旋转尚可。3) 混合型:指前倾与侧偏同时存在。各家疗法:潘东华等③报道根据寰枢椎的分型辩证治疗寰枢椎错缝,根据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改变,把寰枢椎错缝分为侧偏型和前倾型,治疗方法:首先用理筋手法,寰枢椎错缝不宜作布兜牵引,先行膏摩(药熨)、骨空针调压以理筋松筋,3~5天后行整骨。整骨方法:宜辩证施治,侧偏型:术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颌(轻提),右拇、食指二指分别置于寰枢两侧(相当于风池穴),行欲合先离手法旋转复位,前倾型:术式同上,但拇指按压第二颈椎棘突,反复2~3次。治疗结果本组67例,均临床治愈,病程最短5天,最长一个月,平均2周,效果显著。作者强调用韦氏桡动脉实验诊断寰枢椎错缝,准确率达100%。葛冰等④报道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方法:将52例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牵引下郑复手法(27例)与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25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提示牵引下整复手法的疗效优于颈椎旋转定位扳法(P<).骆大富等⑤报道运用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方法:患者仰卧位,颈部垫一薄枕,先在颈部施行按、揉、点手法,重点在风池、天柱、哑门、嫛明、肩井等穴位上,使颈部肌肉充分放松,然后去枕,医者一手拇指固定在患者偏歪的横突部,一手拖住下颌,呈纵轴方向边拔伸牵引边旋转,使患者肩部与床沿基本平齐,头颈水平线略低于床的水平面30度,然后逐渐加大旋转角度,先健侧旋至极度,略加力顿挫一下,接着患侧旋至极度,也略用力顿挫一下,若觉手下有移动感或咯噔声响,且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头颈旋转自如,即表示复位成功。1~2日1次,用5~8次。结果:本组120例,痊愈88例,显效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姚新苗等⑥运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方法:手法整复:患者取低座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先以按、揉、推、滚法使颈部周围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点按两侧风池穴。寰椎向右侧错位者,术者以左前臂环抱患者下颌部,右手托其针部,沿颈椎生理弯曲弧的方向提拉牵引1~3分钟,以不加重原有症状为度,然后右手拇指指腹用力按于患者枢椎棘突,双手交叉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按枢椎棘突之拇指常可感到有一错位之落空感。接着术者改用右手环抱患者下颌,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住患者寰椎右侧横突,以同样方法向右旋转,术毕,颈部周围行理筋手法,缓解软组织痉挛、粘连。然后X线摄片检查复位情况,不理想者隔日1次。并用基本方,药物组成:生芪30g,当归12g,葛根20g,川芎30g,玄胡10g,天麻15g,钩藤12g,地龙30g,泽泻20g,甘草6g。随症加减:病之初,有明显外伤史加红花、五灵脂;反复发作,病久深入,耗及气血肝肾亏虚者加党参、鸡血藤、杜仲、萸肉。结果:本组87例,痊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何宗宝⑦运用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方法:于枕部行一指禅推法,揉按风池、风府、天、点拨压痛点以病侧为主。斜扳手法:医生立于患者身后,以左手拇指按顶偏右的棘突,右手握持下颌,使患者头颈部保持略前倾位,两手相对缓缓用力向右上方旋转,此时多感觉拇指下关节移动,并可闻及响声。术后尚未纠正可重复1次头部行五指拿法,请叩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配合针灸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结果:观察150例中痊愈120例,有效30例。廖善军⑧采用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另设西药对照组181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许舜沛等⑨报道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对19例患者进行了针刺风池(双)、风府、哑门、天柱(双)、后溪(双)等结合枕颌牵旋侧扳复位法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有效6例,占;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可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整复错移,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强调病愈后应保持坐、卧姿的正确位置,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杨友刚等【12】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枢关节错位进行了综述,认为寰枢椎不稳和脱位临床较常见,易导致上颈髓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枕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压表现(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觉过敏、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如眩晕、视觉模糊、猝倒)。开口位X线片可明确齿状突的外形、齿状突与寰枢侧快间距是否对称,颈椎侧位片主要测量寰齿间距(ADI),正常成人为3mm,如大于此值,可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寰枢椎不稳和脱位手术方法有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钢丝固定术,椎扳夹内固定术,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单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术。杨氏同时也指出各种手术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达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要求。即单纯的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而内固定虽然能稳定寰枢关节,但又丧失了寰枢关节的运动功能,导致术后病人头颈活动特别是旋转活动明显受限,从而继发上下关节退变和不稳。而且寰枢椎解剂结构特殊、毗邻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法治疗注意问题:寰枢椎错位手法需十分谨慎。特别施行旋转法或斜扳法,需特别注意,否则易引起寰椎或齿状突骨折、脱位,并发延髓损伤,轻者高位截瘫,重者可致死亡。已有报道运用斜扳法导致寰椎脱位致高位截瘫及死亡,齿状突骨折5例报告【10 11】。因此,在世界骨联制订的“中国整脊法治疗规范”中,明确对寰枢椎错位慎用旋转法,对颈椎病禁用斜扳法【12】,这是本症的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本症应用手法时,需注意治疗的规范。参考文献:1) 韦以宗,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762) 韦以宗,现代中医骨科医学,背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06-8093) 潘东华,韦春德等,寰枢椎错缝诊断分型和辩证施治。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2(3)77-784) 葛冰,金益,王耀,潘崇海。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11)30-315) 骆大富,伍先光。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120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引导,2000,16(6)396) 姚新苗,高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临床分析。中国骨伤,2002,15(5)3097) 何宗宝。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150例初探。针刺研究,1998,23(3)2088) 廖善军。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1)655-6569) 许舜沛,柴铁劬。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19例临床观察。心中医,2001,33(5)42-4310) 淡宇武,强力斜扳致高位截瘫一例报导,按摩与导引,1992,1(43)11) 吴道贵等,推拿按摩致齿状突骨折4例,中国骨伤,1994年增刊12)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26(3):230-232。13) 中国接骨法整脊法治疗诊疗规范标准,中国中医药报,2004,8,9 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21年,专长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科研方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检测和溶血机制,科研成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试纸的研制和应用,已在10多省推广使用20多万例,获9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贰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贰等奖,98年获首届广西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荣誉称号。主要论文:《血红蛋白H病复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临床和试验诊断探讨 中华血液学 1991;12(11):57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对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影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13(10):547》;《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再改进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19(10):548》;《试纸法测定孕产妇和新生儿的G-6-PD活性 中国小儿血液 1996;(2):75》;《G-6-PD试纸的特点和应用 中国小儿血液 1998;(3):134》。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腰椎间盘突出毕业论文

应用抗菌素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论文的评价

牵引理疗手术都不能根治,我姐也有椎间盘突出,她是吃中药治好的

由于长期姿势不对,不运动,不活动,冷气袭击,椎间盘突出已经是常见病。颈椎病不是一次治疗好的,需要长期每天护理。

一、请中医脊椎科医生通过手法推拿按摩矫正脊椎。二、平时坚持做脊椎保健操(比如拉筋,就是一种十分好的方法。网上搜索《医行天下》拉筋法)。三、你的的体质应该不太好,有必要多吃温补的食品,如自己煮八宝粥加枸杞、桂圆、红枣等。四、买一个可以调整高低软硬符合你的头型及脊椎生理曲度的护颈枕、护脊床垫。只要你能按我说的做,很快会好起来。祝你早日康复。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论文

我是护士治疗有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年轻/首次发作/病程较短/症状较轻以及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者1.绝对卧床: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3周2.持续的骨盆牵引: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3.推拿,按摩,理疗4.局部注射治疗: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和粘连手术治疗:适用于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或马尾神经受压着不要干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锻炼法:1.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15次,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2.爬行训练: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弓腰,沉腰动作.然后侧身左(右)手摸左(右)足,扬手转身等动作,最后将双手着地,作爬行动作,每天坚持30分钟.3.飞燕式锻炼: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4.团身运动:仰卧于床,先后做屈髋,屈膝,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作各十余次.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5.退走锻炼: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每次30分钟左右.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6.挺腹疗法:每日做挺腹运动数十次,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回复解剖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两个方式锻炼.在此过程中,注意安全,年长者应在家人陪护下进行为妥.预防:一、定期检查。注意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突发性畸变,如畸形或椎弓崩裂等,从事剧烈腰部运动者,应注意有无发生椎弓骨折等。如有上述这些结构上的缺陷,应加强腰部保护(如系腰托),防止因反复损伤而诱发椎间盘膨突。二、避免长期弯腰用力。因为弯腰用力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增大数倍。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中该病发生率也非常高,所以每坐1至2小时应活动一下,以缓解腰背疲劳。卧具以半硬床为佳,以平板外加软垫为宜,禁卧软钢丝床及软坠的席梦思,禁坐在床头看电视阅报刊和织毛衣等。坐时腰背要挺直,臀部尽量后移紧靠倚背,髋膝能自然屈曲90至100度,从而保持固有的腰椎前凸。三、加强腰背腹肌锻炼。强有力的腰背肌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及脊柱损伤,而腹肌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

腰间盘突出一般早期症状的情况,常见的情况是有腰酸的情况的。或有腰酸痛、疼痛的症状的。有的可以引起腿部的不适的情况的。

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牵引、针灸、按摩、理疗、还有中药的治疗,如独绝康。注意保养。不要劳累、着凉的。适当的功能活动。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继发的神经系统异常是临床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其发生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了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现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机理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人群中脊椎的退行性变是极不均衡的,一部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这部分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很高。一般认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由腰椎间盘动力学负荷引起。Adams等对于尸体脊柱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模拟缓慢走动发现髓核中静力学压力减少13~36%。椎间盘作为一个流体静力学“垫子”的能力取决于髓核中的含水量。髓核象一个密封的水力系统,容积增加时液体压力增加,而容积压力减少时液体压力下降。一个等于体重的压力在4h内可排出尸体椎间盘中10~15%的水分。核磁共振显示人在一天活动后腰椎间盘容积(含水量)减少20%。髓核水分丢失后压力减小,而椎间盘上的压力将转移到纤维环上。高度集中的压力可使纤维环结构破坏导致裂隙形成。其它生物学研究表明正常人椎间盘弹性系数的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而退化椎间盘环纤维弹性系数在后侧部最低,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常出现在后侧部,这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理有关。椎间盘内部力学取决于负荷史和应用的负荷,而后者对椎间盘退行性变产生影响。腰椎间盘髓核主要成份是糖蛋白,纤维环是由骨胶原组成的。在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teinase-3)可分解糖蛋白和骨胶原引起基质破坏。金属蛋白酶-1特异地与MMP-3结合使之不活化。Masakani等对手术切除的椎间盘进行免疫组织学染色发现,大多数样本MMP-3阳性和金属蛋白酶-1阴性。认为MMP-3阳性和金属之间失去平衡导致糖蛋白分解而排空了髓核中的水内容物,引起椎间盘退化。在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过程中椎间盘组织代谢变化是由动力学压力及MMP-3产生所引起。要澄清腰椎间盘退化的机制就要阐明MMP-3和金属蛋白酶-1如何对正常的或退化的椎间盘产生作用的确切机理。这种研究可能使用某种药物来治疗和防止腰椎间盘的退化。2、腰椎间盘突出引起非菌性炎症及免疫反应。腰椎间盘突出常继发非菌性炎性反应。突出的腰椎间盘物质作为一种生物化学或免疫刺激可引起患者产生临床症状。Mccarron将均匀的髓核样本注入犬硬膜外腔与生理盐水作对照可在显微镜下发现严重的炎症反应。Wliiburger在培养的突出的腰椎间盘样本碎片中发现前列腺素水平升高,Saal在腰椎间盘提取液中发现有相当高的磷酸脂酶A2活性。这种酶是在炎性部位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的限速酶。可以推测这种酶一旦从椎间盘的限制中释放出来它们可以接触神经根,通过对神经细胞膜中的磷酸脂作用产生神经或通过酶产生的炎性介质继发引起炎症,作用于纤维环内或硬膜外腔的伤害性感受器产生临床症状。进一步研究发现游离型突出的腰椎间盘比突出型腰椎间盘有更高的前列腺素水平,凸起型突出腰椎间盘中前列腺素水平含量最低。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比阴性突出腰椎间盘中前列腺素水平高。前列腺素是最强有力的自然出现炎性介质之一,它在细胞功能调节因素中是至关重要的。前列腺素调节了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炎性作用,尤其是在直腿抬高产生的放散性症状中。而且完整的纤维环可对突出腰椎间盘产生的炎性刺激提供隔离保护作用。Takahashi在手术期间所获得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发现炎性细胞肽包括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肿瘤环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TNF-α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前列腺素,这可引起疼痛或促进神经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这些发现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即炎性细胞激肽包括IL-α和TNF-α是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产生,引起构成肉芽组织的组织细胞产生前列腺素,结果引起坐骨神经痛。Kang等从手术中获得的突出的腰椎间盘培养72h后收集培养基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并从脊柱侧弯手术中获得了的腰椎间盘本作为对照,结果MMP-3,白细胞介素-α,一氧化氮(NO)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切除腰椎间盘中血管内生,肉芽和纤维组织增生的证据已经建立,有资料表明髓核突入椎管通过正常的炎性反应出现修复过程。如果髓核中的内容物被认为是“外来的”,这可引起一个慢性的炎症反应。突出物形成的炎症和新血管形成可引起吞噬作用和吸收过程。Doita对手术切除的突出椎间盘进行离体细胞培养和生物学检查发现,具有血管形成的肉芽组织内生出现在纤维软骨碎片边缘。抗白细胞介素-Ⅰ,细胞内粘附分子-Ⅰ,淋巴细胞相关功能抗原,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在浸润到突出椎间盘的单核细胞上,引起新血管形成和炎症。腰椎间盘是成年人中最大的无血管单位。突出腰椎间盘中的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的出现说明机化并不是突出腰椎间盘发展的一个主要过程,在痊愈阶段主要产生吸收过程。这可能是影响发现椎管内突出腰椎间盘自发消失或减少,以及未经手术治疗而症状减轻的一种解释。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状态均异常。张强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发现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变化加重,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亦逐渐增高。凸起型仅引起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增高,破裂型和游离型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都明显升高。其可能的机理①神经根遭受突出的椎间盘机械压迫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改变,可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神经根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可渗入脑脊液;②椎间盘组织中Ⅰ、Ⅱ型胶原,糖蛋白是潜在的自身抗原,它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椎间盘的早期退变,在T、B淋巴细胞和椎间盘抗原的不断作用下,进而产生免疫反应,表现为血球免疫球蛋白升高;③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脱髓鞘变性物质和椎间盘抗原物质进入脑脊液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因此认为神经根免疫性炎症改变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能解除神经根机械性压迫,而且还能中断由椎间盘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3、腰椎间盘突出形成的机械性压迫1934年Mixter和Barr指出腰椎间盘组织突出进入椎管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几十年来这一概念已广泛被人接受,并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当后侧方椎间盘突出可侵犯后根神经节。Smith发现直腿抬高时脊神经根可在椎间孔内移动2~5mm。如果对神经产生限制或牵涉,这种正常的运动可能受限。当神经试图拉长和偏离它的运动过程而伸展时将产生对神经根的刺激和炎症。随着对神经的缓慢压迫先出现静脉损伤,然后是毛细血管,最后是动脉损伤。机械压迫脊神经时引起躯体诱发电位出现敏感变化,而压迫时间与振幅减小和潜伏期延长有显著相关性。Cohen等对人马尾进行解剖学研究发现,并经核磁共振证实,在马尾内神经根呈一个非常有序的、对称的层状排列。在L5S1水平马尾硬膜囊内最后边的神经成份是S5神经根,进一步向前是S4、S3、S2和S1。在L4-5这些成份被进一步推向后,L5神经根进入前侧方。任何情况下运动纤维成份在前中,较大的丰满的感觉成份在后侧方。二者总是相邻并形成一小的角度而定位。这一位置严格出现在后根神经节。对一个神经根或马尾不均匀出现在后根神经节。对一个神经根或马尾不均匀的压迫可引起一个或多个相邻神经根成份中感觉或运动成份不对称压迫。这增加了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并可能导致患之间临床表现的差异,以及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临床症状的变化。总之目前研究认为突出腰椎间盘的机械压迫和来自突出腰椎间盘物质的化学刺激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只有约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不超过三个月,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因此,非手术治疗是本病的基本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推拿、针灸、注射治疗、髓核化学溶解和经皮椎间盘切除。临床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包括:硬膜外腔注药、髓核化学溶解、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1925年Viner将20ml1%普鲁卡因加入50-100ml林格氏液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治疗坐骨神经痛。1953年Lievre将氢化考的松注入硬膜外腔治疗腰痛,开始了硬膜外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Coomes对比了各20名卧床与硬膜外腔注射局麻将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患者。结果发现硬膜外腔注射局部麻药组有12名患者神经体征改善(直腿抬高、脊柱活动范围、肌力、反射)而卧床组只有5名患者。硬膜外腔注射局部麻药组平均恢复时间为11天,显著短于卧床组31天。进一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加局麻药比单纯注射局麻药效果更好。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大部分患者(96%)在6天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在第11天显效,而卧床则需要1~4周才能减轻症状。硬膜外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根痛,大多数报道有60%的患者出现好的结果。在过去十年里,出现了一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趋势。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碎片未经手术可自发吸收,有腰椎间盘突出而无临床症状。在没有椎间盘突出也可产生椎间盘源性下背痛和神经根痛。这些发现表明炎症反应是产生这些表现的一个根本原因。这就为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使这种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具有膜稳定作用,以及抑制神经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活性的作用。局麻药注射可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继性神经活动,松弛肌肉痉挛,消除伴随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单次给药硬膜外腔置管连续给药,以及应用PCA等方法。给药路径包括经骶管和经后正中穿刺硬膜外腔注药。经后正中硬膜外腔穿刺操作不慎糖皮质激素误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蛛网膜炎,甚至引起永久性的麻痹。一般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为,因而发生全脊麻的发生率为。这些并发症限制了这种穿刺方法的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关于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少有很好的对照研究。关于什么是合适的硬膜外腔糖皮质激素注射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可利用的文献没能说明关于最有效的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和用量,局麻药的浓度和量、注射次数、注射时间、结果的评价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在X光引导下腰椎旁垂直穿刺将造影剂注射到椎间孔附近,造影剂可在硬膜外腔扩散并显影。因此可将硬膜外腔注射途径分为三种:经骶管硬膜外腔、经后正中硬膜外腔,以及经椎旁椎间孔硬膜外腔注射。在作者进行的对照研究中经椎间孔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于经后正中硬膜外腔注射,因为经前者注药,药液不仅可以作用于神经根,还可以经椎间孔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引起的炎性病灶周围,更集中有效地消除炎症,同时避免经后正中硬膜外腔穿刺引起的并发症。硬膜外腔一次注射强的松龙25mg,血皮质醇在用药后2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用药后第4和第6天很快恢复正常。因此每周一次,每次注射25mg强的松龙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能有效地消除炎症。作者使用脉络宁(中药制剂)替代强的松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取得了满意疗效,为糖尿病、结核等不适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合理的药物。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地消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但需要很好设计的对照研究使这种治疗方法标准化。2、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是近几十年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成功率为70~94%。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干扰椎管内结构,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并发症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疗效较为满意。一般认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是通过在纤维钻孔及切除一定量的髓核后,显著降低了间盘内压,显著缓解了对神经根的损害,减少突出椎间盘内容物后消除了炎性化学物质的释放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并发症有椎间盘炎,发生率为1%,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神经根损伤,主要为挫伤,多于1~2月后逐渐恢复。腰大肌血肿很少发生,可在1~3个月后自愈。在我国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此治疗方法远未普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3、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在1964年Simith首先报告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来,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方法,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早期神经并发症和过敏反应的报道给化学核溶解疗法以沉重的打击,197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不再允许木瓜凝乳蛋白酶作为治疗之用。但很快证实神经并发症是由手术错误所致,过敏反应也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过敏试验来避免。事实上过敏反应已从原来的降至。1982年在经过许多年争论和研究之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又批准了这一药物的使用,根据双盲研究结果认为木瓜凝乳蛋白酶化学核溶解疗法是安全和有效的。自1987年以来没有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报道,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突出的髓核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证明30年的临床实践是成功的。其治疗机理是酶使粘多糖从蛋白聚糖中裂解,使髓核中水分释放,突出的髓核脱水萎缩。Javid对100个连续进行化学髓核溶解疗法与100个连续进行椎板切除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6周后临床结果表明,92%椎板切除术与82%髓核化学溶解术患者有成功的结果。6个月后有88%化学溶解术患者与85%椎板切除术患者有成功的结果。1年后有87%化学核溶解术患者与82%椎板切除术患者有成功的结果。有更多的化学核溶解治疗的患者参加了工作。在我国由于药品、技术条件的不成熟,此技术远未普及,仍需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形成的机械压迫和化学物质释放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导致临床腰痛和神经根病的原因。硬膜外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局麻药液可有效地消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发展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化方法。在我国尚未普及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和髓核化学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仍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题目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可以看下(临床医学进展)里面的~都是这一类的论文~看下别人的题目是怎么样的,找灵感

背景学生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运用有关信息,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教育客观效果在质量上作出判断,它起到反馈、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评价是一个质量保证的工具,它激发潜力、促进发展。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整个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着高等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的质量。实施评价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内容和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随着对人素质内涵的认知不断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而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评价并没有跟上新的变化、满足新的要求,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多考查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其创新能力、医德、沟通能力等重要综合素质的评价,即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对评价指标,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只是对医学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这些外显特征和行为的评价,严重缺乏对内隐特征和行为的重视和研究;素质分解零散、不系统,素质界定交叉、模糊;对于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研究赋予其权重值。总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一套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目的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量化可比、适应医学发展、符合教育目标,并能为各医学院校提供借鉴乃至被其应用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搜集、阅读、分析文献,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一是人的素质结构和内涵;二是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医学教育目标;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文献研究,确定最初的评价指标条目池。2、系统分析法:指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考察它内部诸要素的多方面联系和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可分为“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两个一级指标;“课程分数指标”分为医学知识、人文知识、技能等二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分为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道德等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有各自的若干细分条目,从系统分析角度,应让每级指标分解得都很准确、细化且不交叉重复。3、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相关老师、专家进行开放性讨论,主要目的是针对最初评价指标条目池的内容、层次进行调整,形成归类明确、层次清晰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4、专家访谈法:针对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从事临床医学生管理、教学,以及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老师、专家逐项讨论条目,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求进一步完善,并确定预调查表。5、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本研究采用Delphi法将拟定的指标内容框架,送给22名专家进行评定,征询和论证各分级指标的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权重值。共进行了预调查和两轮正式的Delphi法问卷调查。为有效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本次研究中以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来衡量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程度。6、统计学方法:(1)描述性统计。描述咨询专家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基本情况,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即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2)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即方差与均值的比。本研究根据实际,在筛选指标时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小于25%为标准,大于25%删除。同时,因权重指标给定基础分为100分,分值跨度较大,因此本研究权重变异系数以小于40%为标准,大于40%的删除。(3)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专家对条目的判断依据,用Ci表示,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计算公式为:Ca=(Ci+Cs)/2.(4)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肯德尔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判断专家对一组指标或全部指标的协调程度。一般用W表示,W在0-1之间,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反之,意味着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低。本研究将各指标权重的肯德尔系数定为。7、层次分析法:本研究在第二轮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采用层析分析法。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含义清楚、明确的表格,请专家按1-9比例标度分别对两组4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值,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由于在咨询中可能会出现专家作出违反常识的判断,即判断的不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问卷有效率为。(2)20位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之间,平均为。(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和,变异系数均小于25%。(4)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小于(为),经卡方检验,P<。(5)重要性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可行性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权重变异系数只有“尊重”变异系数大于40%(为),其余均小于40%。2、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问卷有效率为。(2)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之间,平均为。(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63%和37%,变异系数均小于25%。(4)层次分析法结果:对20位专家判断矩阵进行正规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所有专家CR<。综合专家意见,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其他基础知识、技能权重分配分别为、、、;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和道德、其他(创新能力、特长爱好、综合人文知识)权重分配分别为、、、。(5)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为,经卡方检验,P<。(6)可行性均值介于~之间,异系数均小于25%;重要性评价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各项指标权重变异系数均小于40%,最大的是,为指标“历史和政治方向”。结论本研究通过逐级分解教育目标要素和征求专家意见,草拟出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经检验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都符合要求。最终确定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分数指标(),包括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其他基础知识()、技能()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包括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道德()、其他能力素质()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1] 刘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3(03)[2] 陈继红,李朋伟.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01)[3] 孔国庆. 大学生评价的视角转换[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4] 单增春,杜旸,刘紫萍,杜云,李冬宁. Fuzzy综合评价法在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16)[5] 胡笑甜,刘英,姚小康,吕力. 国内外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评价的比较研究[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06)[6] 刘政江. 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带给医科院校的启示[J]. 农垦医学. 2010(02)[7] 肖郑利.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实际应用[J]. 科技风. 2009(12)[8] 余仙菊,彭如宽,卢凤娟. 走向整合: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的范式选择[J]. 高教论坛. 2008(05)[9] 刘军红,刘恩霄.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03)[10] 冯志英,王建荣. 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2)

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对鞋的选择,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您平时不要穿带跟的鞋,高跟鞋会加重和导致腰痛,中跟鞋也一样,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穿平底鞋。大夫推荐使用负跟鞋,能矫正姿势,替代倒走,有利于康复锻炼。腰椎间盘突出 选鞋须理性科技日报 2011年04月14日 本报记者 卢素仙 ■ 健康对话 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对鞋的选择,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穿高跟鞋,这是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很多患者选择平底鞋,比如穿着舒适的老北京千层底布鞋。但有些人说平底鞋对身体也不好,应该穿中跟鞋,鞋跟在2—3厘米为合理高度。这个说法流传甚广,让很多患者无所适从。其实中跟鞋有益的说法,与科学界的结论全然相反,又关系到患者人身健康,很有必要予以澄清。鞋跟与腰痛的关系是明确的,鞋底具有地基功能,直接影响人体重心。高跟鞋之所以伤腰,是因为它强制人体重心前移,容易加大骨盆前倾和腰椎曲度,腰部过度受力而导致损伤。那么,鞋跟降低一点,不利就减小一分,完全无跟的平底鞋,当然是无害的。而中跟鞋是一个中间阶段,与高跟鞋相比只是为害减半,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是最简单的逻辑问题。 还有人说中跟鞋的鞋跟,可吸收走路时对身体的振动,有“避振”的保护功效,所以鞋跟是必须的,患者更应有此保护。该说法更是完全歪曲和偷换了科学概念,避振需要避除的“振”,专指每秒钟几十次以上的机械振动,所有的避振都是针对机械振动,与人的运动完全不搭界。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械与振动技术委员会人体振动响应分会,专门研究了自身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定“走或跑时振动所引起的人的反应是有益的。”可见,中跟鞋有益的说法,都是与科学结论相反的。而且早在2000年的中华足踝外科学术年会上,就有论文全面论述中跟鞋的不利,结论是中跟鞋有益健康是伪科学,得到了足外科权威专家陈宝兴教授的大力推荐和支持。非但平底鞋是无害的,而且很多医生还建议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日常使用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多篇学术论文的支持。负跟鞋在欧美地区很常见,在日本,腰痛患者好评如潮。负跟鞋也是利用鞋底的地基功能,与高跟鞋相反,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曲度,坚持使用可以逐步矫正姿势,有利于康复,与倒走锻炼的原理相同,更加安全和便于坚持。有兴趣的可以做一个模拟体验,双脚赤足站立,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厚度的书,感觉腰椎是否挺拔了一些。负跟鞋与现有的治疗、康复方法都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既有疗效的巩固和提高,这也是医生向患者推荐的原因。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鞋的选择上应保持理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时尚和健康经常是对立的,在鞋与健康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些不科学说法是凭借逻辑就可以判别的。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论文答辩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一般都是腰椎压迫腰椎间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前期可以治疗解除疼痛症状,最重要的是后期的调理,也就是纤维环的修复。纤维环不修复,腰部劳累,又会复发,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疼痛期后的护理可以按摩牵引,鸵鸟油外敷,骨健保内服,促进软组织的修复跟纤维环的修复

现在多采用S-PLDD微创术,他有六大优势:1、高效安全;2、精确定位; 3、鉴别神经;4、精辩组织;5、温度可控;6、精确计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1).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因素,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忌食寒凉之物,注意腰部保暖。(2). 宜食清淡饮食。中医认为过咸的食品能伤及肾脏,而肾虚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3). 慎食煎炸之品。因这类饮食易导致使秘,使腹压增高,加重腰腿痛症状。(4). 可选用一些祛风寒、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之药膳进行饮食调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包括:应躺在硬板上休息,下床时要用皮革腰部做腰部保护措施;应避免受凉,腰部和腿部保暖,避免睡垫,不要将空调直接吹到受损区域;指导患者通常坐在硬板凳上,避免长时间坐着并弯腰承受重担;指导加强背部肌肉的功能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提前预防,病症一般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

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