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北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湖北日报总编辑

蔡华东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记者站负责人,1989年任咸宁记者站站长,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总编辑,1993年起任湖北日报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会会员。策划、编辑的新闻报道"Kent广告冲击波"系列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检察官叶子新以身殉职》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小熊猫"见到妈妈啦》获湖北好新闻二等奖。有《试论当今中国报纸大走势》、《沦专栏专版策划》、《车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余篇论文在理论刊物刊发。一位总编辑的“报人责任” 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华东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韩建超、陈俊蕾)有这样一位报人,从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做到编辑、总编辑;他先后编辑出版过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奖;他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在自己的报业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烟云,却把“责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铁肩担道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他,就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蔡华东。他认定读者是办好报纸的不竭动力提起蔡华东,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报》担任总编辑时的辉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楚天都市报》由原来的几十万份,发展到130多万份,发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都市报人的缩影。2002年蔡华东接手《楚天都市报》总编辑以后,就认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报纸的生命力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大家不订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总说,“所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办报。”正如1843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决定报纸命运的生死牌中,人民群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管部门就会扶持你、支持你;你拥有众多的读者,广告商会对你青眼有加;你的编辑记者真正能够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你就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极大的智慧和力量。“谁是报纸的上帝,谁能给报纸带来不竭的动力?”用蔡总的话说:“你真心为群众,群众就会帮你办报。团结就是力量,和十几亿群众一起,怎么会办不好一份报纸呢?”主办《楚天都市报》期间,蔡总专门开辟了“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来电”等栏目,接受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群的监督和建议。楚报在每年一次大的改进之前,都有一个大型读者意见调查;每周一次业务例会,都会通报读者关于对报纸的意见;内部评报栏、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都不断传递着读者的声音。因为蔡总至始至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党和人民群众,就可以漫漫求索路无悔,俯仰无愧天地间。”梁启超认为报纸的作用在于“开启民智”。对此,蔡华东深表赞同,他觉得“开启民智”是传媒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担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的日子里,他一直将“真实准确”视作报纸的生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众的素质为己任。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含量,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也能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走过风雨崎岖,尝遍辛酸苦辣,才能见雨后彩虹。在责任之心的驱使下,蔡华东一直在为楚报的发展壮大而努力着、付出着,从而使《楚天都市报》在中国各大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当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们赞扬他是“报业奇才”时,他说:“《楚天都市报》的辉煌是楚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他心目中的“报人责任”内涵丰富2005年,他从《楚天都市报》回到湖北日报做副社长、高级记者。职务变了,但他始终将“报人的责任”放在心头。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强调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真正的新闻人要勇于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牢记政治责任: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就能自觉的地抵制一切噪音、杂音,全力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政府和人民。牢记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在”。“新闻工作者有别于商人、有别于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声筒,因此心中必须牢记党的责任、党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当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第三个要牢记的责任是文化责任:办报纸和做工人做农民不一样,它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来都会被积累下来,先进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积累;有对错误或落后的批判;有新的个性的创造;也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积累的过程中创新文化。第四个要牢记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党报集团也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完全靠国家拨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自己肩负起经济责任,不断做大做强传媒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牢记使命,肩负起这四种责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现在,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整个传媒集团的发展。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集团必须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强化党报的权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执政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服务。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三贴近”原则,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责任。蔡华东对目前少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误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人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而将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针对新闻界频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闻”,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他写出了《初论新闻思维批判与创新》,提出要创新和改善我们的新闻思维,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让那些反社会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级趣味的、肤浅草率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的“新闻”在责任媒体上无处容身。记者是“社会之公人”,媒体是“社会之公器”,新闻人不可忘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 蔡总认为,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责任造就公信力。谁有责任心责任感,谁就会成为一流的传媒集团。”他这样说道。他是个好记者,更是个优秀编辑“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在蔡华东的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不过,据湖北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蔡华东一进入湖北日报就显露出他的记者才气。“他七十年代末采写的一篇关于‘兵妈妈’的长篇报道就曾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老记者说:“只是后来工作需要他做编辑、总编辑,他就把才智倾注在编辑方面,一心为他人‘作嫁衣’了。”翻看他编辑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编辑的文章,力求客观公正,果然是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以“特殊的功底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张晓峰评价他:“蔡华东是原《楚天都市报》的掌舵人,各方面新闻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许,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说作为新闻人,一要有专业精神,二要有职业精神,不能为了钱与权出卖自己的良心。当然,他的神奇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正如他书中所写,“‘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居上,不能张狂;处下,则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和艰辛的劳动,不然就容易埋没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规的努力,何来突破常规的成功?”对于荣誉,他淡然一笑1957年1月,蔡华东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当了十年农民,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恢复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1982年毕业后走进了湖北日报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期刊中心总监、党委委员。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著出版有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参与策划、采写、编辑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于他工作出众,成绩卓著,被人誉为“伟大的新闻学者”、“报业奇才”。对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与耀眼荣誉,蔡华东只是淡然一笑,不愿多谈。“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了,荣誉只是附属物,你做得越多,回报的可能就会越多。”他的低调,如富矿藏于地底;他的语言,在他的报纸里。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曾任湖北日报社出版部主任、记者部主任、三峡记者站站长,湖北日报社总编辑助理,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党委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总编辑

新闻主编主要负责1.新闻中心的领导工作,决策新闻频道的内容方向,3重要文章的选题4处理新闻中心的内外事物,5重要数据整理分析6了解用户需求7整合资源。

余心言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少时在芜湖读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经巢湖、武汉、广州,、香港到达上海。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担任上海市学联区负责人,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党总支委员。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干部科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

1984年7月-1992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

1989年10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

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余心言的作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世影响:

这句话被编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领单元主题、继续在阅读中学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徐惟诚 (1930年5月--- ),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日报历任总编辑

—— 北京市回民学校学生;—— 北京日报社记者(其间:—在朝阳区、大兴县、通县参加“社教”、“四清”;—参加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大专班在职学习);—— 北京日报社党委委员、记者;—— 在北京市平谷县下放劳动;—— 北京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 北京日报社农村部主任、郊区版编辑部主任;—— 北京日报社编委、郊区版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副社长、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社长;——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1896年朱淇在广州创办《岭南旬报》和《岭海日报》 。1898年《岭南旬报》停刊,《岭海日报》也由报人胡汉民、陈鹿眉接办。之后,他又让他的侄子朱通儒在广州创办《东华报》,同时又授命他的学生张学璟在香港创办《通报》,两报都由朱淇主持把握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01年2月,朱淇在青岛的飞芝喜街(现今中山路南端右侧)创办《胶州报》 。1904年,朱淇离青后,在北京又与曹倜等集资创办《北京报》,假德商名义出版。《北京报》至1907年改名《北京日报》。历任该报社长、总经理、总编辑近30年。朱淇在北京官场朋友甚多,联系广泛,曾任当时北京商务官报总办 。1908年北京报业公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后曾任中国报界促进会主席等职。辛亥武昌起义,赴滦州游说张绍曾、吴禄贞两师举义。迫使清廷颁布《十九信条》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遣其心复向朱淇游说,称愿出二十万金收买《北京日报》,并请朱赴上海另立一报,均遭拒绝,且相继在报上发表反对帝制评论 。1921年朱淇购得由颜惠庆创办的英文报纸《北京日报》(PekingDailyNews,一说1909年由朱淇创办),任社长。在祝贺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成功时,朱淇做为广东省代表致词最为激动,他说:“京张铁路筑路之成,外国人著论于报纸曰,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司尚未诞生也,一时五洲传为笑谈。今者,詹君独具匠心,筑成此路,不假外国人分毫之力,所有一切筑路与管理,皆用中国人为之。嗟夫!如詹君者,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可喜可贺! ”

日照日报总编辑

个人简介◆姓名:史得平◆血型:B型 ◆生日:1989年2月7日 2005年成立于红星钟爱一生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沙龙的技术总监 2006年担任红星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沙龙的婚礼主持司仪小天后.◆出生地:吉林省 松原市 ◆性格:单纯可爱,思维跳跃,低调谦逊,积极上进,善良纯真,可亲可近,温柔体贴,帅气迷人。 ◆昵称:老大、平仔、二二、小胖子、22、二娃、宝宝、陈阿狸、小狐狸、单寒飞 ◆就读院校:北京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现代艺术系08级音乐表演(通俗)班 ◆擅长:唱歌,,创作,表演,单手俯卧撑,篮球,B-box,巴乌,贝斯 ◆爱好:唱歌,表演,吉他 ,创作,篮球,B-box,架子鼓,笛子,钢琴,太空步 ◆喜欢的颜色:蓝色,黑色,红色 史得平 精简发饰 发型设计大师 ◆喜欢的偶像:谢霆锋、王力宏、孙红雷 ◆喜欢的歌手:王菲、李健 ◆最想搭档的女演员:杨幂◆喜欢的电影:《醉后决定爱上你》 ◆喜欢的韩剧:{{对我说谎试试}}《浪漫满屋》 ◆喜欢的零食:巧克力,果冻,甘蔗 ◆喜欢的小吃:面皮呱呱(天水特产) ◆喜欢的女生类型:活泼、可爱、听话、孝顺的女孩 ◆幸运数字:6 8◆招牌动作:电眼(帅,秒杀),吐舌头(调皮可爱),吐气(放松自己),微笑 ◆觉得自己好看的地方:鼻子.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88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荣获冠军。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1995年作为中国广告代表团成员赴美国考察。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与叶茂中、徐大伟并称为21世纪中国广告界的策划三雄。叶茂中阳刚如火,善于广告定位,堪称策划之霸。李光斗时尚如风,擅长品牌优化,堪称策划之儒。徐大伟挥洒如雨,热心公益事业,堪称策划之侠。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高春光,男,1971年12月生于山东省五莲县。大专毕业后于1995年进修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任山东省日照市文联《金海岸》刊物编辑、《日照法制》编辑部副主任、《法制日报》山东版日照采编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海曲华章》编委会委员,日照作家编撰中心副主任、总编辑。迄今为止,共著有文学作品及社科文献约计120万字,系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

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统照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 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王献唐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 毛汉礼:(1919-198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毛汉礼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6号。 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来青岛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与林庚合编的《中国历史诗歌选》获全国统编材料一等奖。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陆侃如:(1903—1978年),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辞选》、《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华 岗:(1903—1972年),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中国大革命》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华岗故居位于市南区龙口路40号。 朱树屏:(1907―1976年),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3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朱树屏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13号。 刘知侠:(1918-1991年),河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刘知侠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42号。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束星北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杨振声:(1890—1956年),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期间邀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杨振声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7号。 张 玺:(1897—1967年),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1932年后在国立山东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青岛沿海后腮类动物的研究》、《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等论文近百篇。著有《牡蛎》、《近江牡蛎的养殖》、《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件动物》等。张玺故居位于市南区莱阳路28号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剧作家。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活动,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社排演主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总书记。1934年回到青岛,在青期间创作了著名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洪深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1号。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赫崇本:(1908—1985年),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学家,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著有《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等。赫崇本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9号甲。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萧 红:(1911—1942年),女,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作家。1934年来青居住,1942年病逝于香港。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萧 军:作家,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呤飞、刘羽捷、刘燕白、刘军,笔名三郎、田军、箫军。辽宁义县人,早年从军,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夏到青岛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在青期间,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后任国立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昌鱼的器官发育与演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童第周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吴兴人,现代戏剧家。1930年在青创办了图书馆“褐木庐”,主要收藏中、外文剧本及戏剧理论著作,并创作话剧本《原来是梦》。宋春舫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6号。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补充下,我们2人知道这么多了。网上也不好找。你还不如自己搜下日报名称,然后再根据日报名称一个一个再搜。你在等这么久已经差不多可以自己搜完了。我只能这样尽力了。山东东营日报社 / 张树勇 / / 257091 / 山东省东营市府前街252号 滕州市日报社印刷厂 / 郑锋 / / 277500 / 山东省 枣庄市 滕州市 新兴中路241号 齐鲁晚报社 / 陈振勇 / /2618680/2968 / 250014 /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46号 青岛日报社 / 李先生 / /2865859 / 266001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33号 烟台日报社报捷印务中心 / 郑强 / / 264001 /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区 环山路145号 莱芜日报社 / 张兆清 / / 271100 / 山东省莱芜市文化北路18号 青岛日报社印刷厂 / 李义著 / / 266001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33号 山东省临沂日报社 / 王建华 / / 276000 / 山东省临沂市即兵路33号 济南日报社 / 王兴成 / / 250001 / 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28-1号 东营日报社 / 孟小锋 / /8327057 / 257091 / 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252号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 汤代禄 / /2968989 / 250014 / 山东省济南市泺园大街66号 烟台广播电视报社印刷厂 / 张国顺 / / 264000 /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区 环海路23号甲 烟台日报社 / 郑强 / /6331315 / 264001 / 山东省烟台市北大街54号 山东青年报社 / 王龙飞 / / 250002 /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45号 邹城市报社印刷厂 / 李庆银 / / 273500 / 山东省 济宁市 邹城市 峄山路北首1019号 莱西市报社印刷厂 / 张代许 / / 266600 / 山东省莱西市黄海路21号 山东科技报社 / 肖鹏 / /2978444 / 250002 /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大道17号 济南日报社印刷厂 / 周长风 / / 250001 / 山东省 济南市 市中区 市中区复兴大街2号 平度日报社印刷厂 / 苗新平 / / 266700 /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路68号 青岛广播电视报社印刷厂 / 殷华敏 / / 266071 / 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宁夏路200号 大众日报社 / 徐熙玉 / -3035 / 250014 / 山东省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新闻大厦10层 山东供求报社 / 张长东 / / 250022 / 山东省 济南市 槐荫区 西光明街18号

兰州日报总编辑

电话或者邮件都可以联系到兰州电视台的记者。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1、兰州广播电视台网站、 兰州网络广播电视台联系电话: 、8883977 、8883705。

2、新闻热线:、 8821218、 8824881。

3、通讯地址:兰州市庆阳路92号, 邮编:730030。

除了上述电视台记者外,兰州报刊记者联系方式有:

1、兰州日报社查询电话:,。

2、兰州日报社地址:兰州市雁南路299号 邮编:730010

3、兰州日报新闻热线:

4、兰州新闻网:总编电话:

扩展资料:

甘肃知名记者有:

1、郁婕,甘肃日报社摄影部记者,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20年,一直在一线采访,先后参加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两会、舟曲泥石流、岷县泥石流、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

2012年至2015年,新闻摄影作品《洪水过后》《微光,点亮城市的夜晚》《爱是一道暖暖的阳光》《洋大夫兰州学中医》连续四次获得甘肃省新闻一等奖。其中,《洋大夫兰州学中医》入选中国新闻奖复评。2017年获得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2、苟裕光,中共党员,临夏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采写新闻报道6000多篇,拍摄专题片150多部,先后有40多件作品在省、州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

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广电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获得全省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五四”优秀青年记者、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优秀宣传工作者、临夏州第二届“十佳记者”、临夏州首届道德模范敬业爱岗模范、临夏州优秀新闻工作者、临夏州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3、田蹊,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任记者,兰州晨报摄影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21年,先后荣获甘肃新闻摄影奖一、二、三等奖奖项39个。2002年,甘肃迭部森林大火组照《保卫绿色家园》荣获中国环保新闻摄影铜奖。

2004年被兰州市文联和兰州市摄影家协会评为“优秀青年摄影家”。2012年获得甘肃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至2014年连续4次荣获荣获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在第十一届、第十四届中国摄影新闻奖复评暨新闻年赛中,两次荣获铜奖,成为甘肃摄影记者中唯一在这一奖奖上“梅开二度”的记者。

参考资料:

兰州网络广播电视台-首页

兰州新闻网-联系我们

窦泽中出身于一个三代传承的摄影世家。 现年46岁,2002兰州大学新闻系新闻传播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兰州晚报摄影部主任,中国青少年摄影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甘肃分院副院长。是甘肃第一位使用数码相机者。 1972年起爱好并从事摄影,曾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的题词勉励。1994年他协助父亲创办《青少年摄影报》,连续六年每季度一次的"民百杯"全国摄影大赛。1996年他参与主办的《"民百杯"全国摄影万幅作品入选展》,荣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任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后,以《青少年摄影报》为阵地,联办了56场摄影艺术大赛,《青少年摄影报》迄今投资以过百万,出版290期,培养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摄影家,遍布今日全国的报业界,并长期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免费进行摄影讲座。1992年他发起全国68家晚报摄影记者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采访活动,首次揭开了卫星基地神秘的面纱,受到李元正将军的高度赞扬。连续16年荣获全国晚报好新闻奖和图片奖,近10年来摄影作品获全国金、银、铜及省级奖共36项。1999年9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摄影家全集编辑委员会将他录入《中国摄影家全集》;2002年在北京荣膺"中国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组织发起的全国第一个以摄影工作者为主的摄影救助基金会,受到摄影家们的好评。在同年还获得甘肃青联委员突出贡献奖。2003年他组织为甘肃贫困地区孩子们拍照活动,20006年又举办了中国甘肃"爱心水窖"扶贫慈善书画摄影大展,唤起了全社会对贫困干旱地区的广泛关注。2006年6月被中华文化艺术家协会评选为"优秀中华文艺家";后又还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联合审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的荣誉称号。2006年10月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06年11月8日第7个中国记者节,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评选为"中国百佳新闻摄影记者"。兼任甘肃省青年联合会6届委员7、8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城关区六届常委。2002年5月21日作品《古道今游》入选“第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摄影作品。2003年组织近百位摄影家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拍照和捐款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关注贫困孩子。现场并带头捐款,使得面临辍学的孩子走进了校园。2004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摄影救助基金会”。2004年权威杂志《影像材料》第四期发表了庞观的论文《创作贵在突破——窦泽中作品〈风采飞扬〉赏析》,被网上广泛转载。业内权威人士认为窦泽中“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独特审美理想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判断标准,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其中的美感,并运用摄影的手段进行艺术的选择,最终将其奉献给人们,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这是他坚持不懈的追求艺术创作所形成的个性特征。”2004年12月25日,主办了首届“甘肃省旅游摄影大奖赛暨甘肃优秀摄影家评选”,首次评选出了26名“甘肃优秀摄影家”,发出奖金15万元。2005年组织举办“好利来杯全国摄影大赛”,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摄影家参加,收到作品万余幅。发出奖金20万元。2005年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06年四幅作品《都市空间》被上海市政府选中制成巨大灯箱,在上海繁华的淮海中路西段长期展示。2007年荣获“全国百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近10年摄影作品获全国金、银、铜奖及省级奖共56项。2006年与兰州晚报合作,为高考学子设立了奖学金,“凡高考文理科三甲的考生,有摄影爱好者、并曾获得奖励者,可凭获奖证书领取由《青少年摄影报》社长窦泽中设立的高考摄影奖学金,奖金金额为第一名 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 500元”。为培养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2006年6月24日,组织发起“摄影家情系母亲河,关注母亲河周末大行动”, 500余人在兰的摄影艺术家、摄影爱好者,各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清理黄河两岸的生活垃圾,为母亲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举办中国甘肃“爱心水窖”扶贫慈善书画摄影大展,用拍卖的照片款捐给干旱地区,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干旱地区的广泛关注。被评为“爱心艺术家”。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10分钟后,第一时间前往采访。第一个通过新华社报道了甘肃陇南地震灾区情况。2008年7月,陇南灾区群众送来旌旗,“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灾区期间,把身上所带的钱物都捐给了群众。2008 年7月被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授予“甘肃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8年8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等5家联合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11月被兰州日报社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12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 光荣称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