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文选学研究论文集序

发布时间:

文选学研究论文集序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编辑本段格式要求(一)题名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二)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 2.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三)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 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四)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五)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六)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年.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英文(例子): [0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02] Brown, J S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asercher, 1, 1989. [03] Chris, Dede.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pt-Oct, 1995. [04] Hyme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05] L. E. Sarba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Brunsw-ick, : Transaction Books, 1988. [06] Puhl, A.. Classroom A ssessment[J]. EnglishTeaching Forum, 1997. [07] 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1. [08] William B Gudykun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 1983. 期刊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 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编辑本段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装订的顺序: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提要 4.正文 5.结论 6参考文献 7.封底编辑本段相关词组论文[拼音] [ lùn wén ] a thesis; a dissertation; an essay; a paper毕业论文a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a graduation thesis博士论文a doctoral dissertation 论文摘要 an abstract of a article; a synopsis of a thesis 论文答辩 (thesis) oral defense学期论文a term paper学术论文a thesis; a dissertation; a research paper; a scientific paper专题论文a monograph; a disquisition专题论文集a symposium编辑本段论文种类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编辑本段学年论文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目的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练习撰写学术论文(专业调研报告、审计案例或工程管理实务),作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审计或工程管理过程中某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通过学习撰写学年论文,掌握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掌握案例编写技术。要求大学三年级或大四的本科生,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该学年末完成一篇研究论文(鼓励撰写调查报告、实证分析或编写案例)。学生要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充分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据此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每篇学年论文不得少于3000个汉字。评估标准(一)优秀(90-100分) 1、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密切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见,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4、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80-89分) 1.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较好地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论文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数据基本可靠,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 4.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中等(70-7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语句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但不够全面,加工整理也较差。 (四)及格(60-6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2、尚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一定分析和考证。 3、语句尚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原始资料不全,加工整理也较差。 (五)不及格(59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1、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没有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 2、论文缺乏中心,层次含混不清,缺少主要论据,或论据、论点与结论相互矛盾,语句不通顺。 3、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成果。 4、原始资料残缺不全,主要数据失真或已过时,加工整理极差。材料组成1、封面; 2、指导记录表 3、评语及成绩 4、学年论文正文编辑本段学位论文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编辑本段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论文的组成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编辑本段发表流程1,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发表论文有效问题。 国家规定,必须发表在正规的CN期刊正刊上,论文才有效,但也有一部分高校有更低的要求,研究生答辩之前论文可以发表在增刊上。 4.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从来没有对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祝贺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Heider,[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Gill,[M].London:Macmillan,1985:.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French,[N].AtlanticWeekly,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10]Almarza,’sknowledgegrowth[A].(eds.).TeacherLearninginLanguageTeaching[C].NewYork:.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最起码 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 琵琶行 长恨歌 其余较常见名人诗词 对了,还有离骚 建安七子作品等,多多益善

苯教研究论文选集

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Number2-June, 、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一、 佛教对苯教的影响朗达玛灭佛是佛教的黑暗时期,许多佛教徒的遭遇与苯教在赤松德赞时的遭遇一样。此时,佛教的势力濒于消亡,仅限于边远地区的民间流传,而苯教的基地也在民间。这在客观上给苯教带来很多方便,他们可以有恃无恐地大量抄袭佛教经典,以弥补自己教义理论上的不足。 从苯教的经典来看,共分“九乘”,即九部分。前四部份称着“因乘”,主要内容是讲述苯教教法和各种宗教仪轨,如占卜、诅咒、颂赞、祈求、驱邪等。这部分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苯教的基本内容。后五部分称“果乘”,专门讲述如何超脱轮回之苦,这部分所讲述的内容及其讲述这些内容的经典基本上来源于佛教, 是从佛教中的经典篡改为苯经的。 “如《康勤》是从佛经中的《般若十万颂》改造而来; 《康穷》来源于佛经中的《般若二万五千颂》,《本经》来源于《瑜伽师地》,《十万黑白花龙经》来源于《总持五部》……”①从苯教所供奉的神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神来源于佛教,有许多神像也是仿照佛教神祗的形象来塑造的。“即便是作为始祖和供奉主神的丹巴辛饶像,在一些寺庙中也是按释迦牟尼像仿塑的”②。苯教中的佛、法、僧“三宝”供奉也是从佛教中学习而来的, 所不同的是苯教的佛宝是丹巴辛饶;法宝是指丹巴辛饶的苯教经典和理论;僧宝是指丹巴辛饶的弟子。活佛制度是藏传佛教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一些苯教寺庙也相继将活佛制度引进了苯教。如“德格登青寺就是在清初开始设置活佛, 并追封历代主寺高僧为本寺活佛”③。但苯教的活佛制与藏传佛教仍有一定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活佛职位的继承方式上,苯教显得比较混乱。如有的寺庙象藏传佛教一样,通过转世灵童来继承;有的寺庙活佛则通过娶妻生子而实行世袭。有的苯教寺庙还没有活佛系统,寺庙的最高主持为堪布。在苯教中,堪布的袭职方式依然十分混乱,但仍能看出它与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的明显联系。如:有的寺庙堪布采用世袭(堪布不能结婚,由其侄儿世袭),有的寺庙堪布实行转世,有的寺庙堪布则通过抽签袭职,还有的则是由上一任堪布预先指定等等。藏传佛教中有一个包罗万象,比所有其他祈祷语更为流行的‘六字真言’,即神咒‘嗡吗呢叭咪吽’。法籍日人藏学家今枝由朗在《敦煌藏文写本六字真言简析》的论文中认为,六字真言‘嗡吗呢叭咪吽’这一咒语是最古老的《大乘庄严法王经》中所阐述的,而《大乘庄严法王经》最晚在六、七世纪间就有了梵文版本。著名的苯教咒语‘嗡吗吱磨哈萨莱哆’代替了佛教中的‘嗡吗呢叭咪吽’,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创造。象雄语在苯教中的地位,正如梵语在佛教中一样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另外,“‘香巴拉’是佛教时轮金刚乘中的一净土名,即佛陀讲授时轮金刚的地方。由贵种王朝世领其地,该地状如八瓣莲花,跟苯教所描绘的俄毛隆仁一模一样。苯教传说中的俄毛隆仁占据世界三分之一,也被描绘成一个八瓣莲花形”④。苯教对佛教采取一种和解态度,承认苯教与佛教的教义是相同的,承认释迦牟尼是苯祖顿巴先饶的化身,传授达摩,并且默认佛教的基本理论,诸如无常的观念、四大皆空的教义。二、笨教对佛教的影响苯教又名雍仲苯波(Bonpo)教,是西藏本土最早出现的一种宗教,其早期信仰是萨满式的原始信仰,即万物有灵论,与汉地的巫觋无异,此苯波教即如今为世人所知的黑教。巫觋在一般原始社会中地位最高,因此在西藏亦不例外,它对于藏族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在漫长的历史中,苯佛二教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渗透;既互相借鉴,又各自保持本身的信仰和特点。1000多年来,藏传佛教在广大藏族地区居于统治地位,但是苯教的一些宗教仪式、教义和神祗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面貌流传至今,如在信奉苯教的地区,仍可到处看到“念”、“赞”、“巴色”等古老神祗的塑像和卷轴画,善男信女们仍虔诚地念诵着这些神祗的祷文。而且有些苯教的宗教仪式也已为佛教糅合、接受,如在今天广大的佛教地区看到的“招福”、“福箭”和“俄博”等仪式都是从古老的苯教仪式中沿袭而来。一些原是苯教信奉的神祗后来也一直为佛教供奉着。三、佛教与苯教的不同点苯教与藏传佛教有一些相似或相同的特征外, 还有许多是不相同,甚至是根本相反的内容。与藏传佛教相比,苯教中原始宗教的气息十分浓厚。 如德格登青寺所供奉的神中,除丹巴辛饶、度母佛和莲花生外,还供有代表天、地、山、石、树木等自然界精灵化身的各种自然之神。“藏族地区的高山、湖泊多被尊为神山、神水而给予崇拜。这显然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反映。不仅如此,占卜吉凶。诅咒、驱鬼招魂、跳神治病等巫术,既是苯教僧人的重要宗教活动,也是苯教徒世俗生活中不可少的内容”⑤。苯教喇嘛作法时所使用的法铃也与藏传佛教各派有一定区别。苯教法铃呈扁形,口大,使用时铃口朝上摇动。藏传佛教各派使用的法铃是深口径,使用时铃口朝下摇动。此外,苯教寺庙与农牧业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 苯教寺庙的住寺僧人很少,平时绝大多数僧人都回到各自家里,白天在家劳动, 早晚在家念经,只留少数几人看守寺庙。只有在寺庙开展宗教活动时,僧人才回到寺庙,活动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原样。这种寓教于农(牧)的特点也是藏传佛教各派所不具有的。“苯教以‘卍’为教符,与藏传佛教中的‘卐’符号相反,‘卍’称为‘雍中’,是苯教的象征 ,具有吉祥、神圣、永恒、坚固等含义和驱邪纳祥的功能”⑥。在苯教寺庙、灵塔、经书及教徒住房、衣帽等地方,到处可见‘卍’符号。在佛教中的‘卐’符号,称万字或德字,与苯教符号相反,但其含义和社会功能是一致的。苯教的转经方向与藏传佛教各派的转经方向也完全相反。苯教要求教徒转经时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并且右手转动经轮, 左手拔动经筒。藏传佛教各派正好相反。据说, 苯教与藏传佛教各派转经的方向都是不能颠倒的,否则“再多转10圈也不灵验”。苯教虽然在学习佛教,但并不是照搬佛教,而是根据苯教利益有选择地改造和吸收佛教。苯教徒也从不将自己认同为佛教。总之,佛苯是在相互对立中,彼此相互影响,并吸收对方的有利成分的。佛教为了在西藏站得住脚,竭力收纳苯教的神祇为自己的护法神,借用了很多苯教仪式来改变自己的面貌,使自己西藏化,并取得民间的承认。而渊源于阿里象雄的苯教经典又不断地从佛教中得到补充。这样,除了拥有专用名词和术语外,佛苯之间已没有明显区别了,界线亦愈加模糊。而后期苯教也建立了一些寺院,供僧侣居住和修习自己的教义。西藏古代文征主线,是以传播苯教思想的象雄文明和传播佛教基本教义的思想而合成的。这两大文明在以后的发展史上相互渗透、影响,并趋于一致,糅合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成为广大藏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苯教和佛教在西藏的发生、发展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过程,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多方面了解藏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史。特别是对于研究藏族古代文化、哲学、历史、民俗、伦理等课题,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碛砂藏研究论文选集

经库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尚书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毛诗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周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仪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春秋左传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春秋公羊传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春秋谷梁传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孝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尔雅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孟子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经学史:尚书大传 皇清经解续编本韩诗外传 明沈氏野竹斋刊本春秋繁露 抱经堂卢校本悉刻二十二子本大戴礼记 皇清经解本六艺略 百衲本汉书白虎通义 白虎通德论本五经异义 皇清经解本周易集解 古经解汇函本春秋经传纂例 古经解汇函本周官新义 钱仪吉校补本七经小传 影宋刊本大学衍义补 四库全书本古文尚书疏证 眷西堂本孟子字义疏证 微波榭本汉学师承记 国学基本丛书本经义述闻 皇清经解本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皇清经解本今古学考 四益馆经学丛书本孔子改制考 朱维铮复校本经学历史 周子同注释本国故论衡 国学讲习会原刊本语言文字:说文解字注 经韵楼刻本方言 四部丛刊本释名疏证补 影光绪二十二年本广雅疏证 嘉庆元年初刊本广韵 张氏泽存堂宋本广韵本中原音韵 讷庵本经传释词 古书字义用法丛刊本马氏文通 清光绪三十年本存目提要(72种)史库 二十六史:史记 百衲本汉书 百衲本后汉书 百衲本三国志 清武英殿本晋书 清武英殿本宋书 清武英殿本南齐书 清武英殿本梁书 清武英殿本陈书 清武英殿本魏书 清武英殿本北齐书 清武英殿本周书 清武英殿本南史(一) 清武英殿本南史(二) 清武英殿本北史 清武英殿本隋书 清武英殿本旧唐书 清武英殿本新唐书 清武英殿本旧五代史 清武英殿本新五代史 清武英殿本宋史(一) 清武英殿本宋史(二)清武英殿本辽史 清武英殿本金史 清武英殿本元史 清武英殿本新元史 天津徐氏退耕堂本明史(一) 清武英殿本明史(二)清武英殿本清史稿(一)关内本清史稿(二)关内本清史稿(三)关内本表(一) 百衲本、殿本、关内本表(二) 关内本表(三) 关内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一) 影鄱阳胡氏本资治通鉴(二) 影鄱阳胡氏本资治通鉴(三) 影鄱阳胡氏本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一) 冯集梧补刻本续资治通鉴(二) 冯集梧补刻本存目提要(96种)通典通典 中华书局本通志略 通志略 明汪刻本文献通考文献通考(一)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文献通考(二)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文献通考(三)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地理:水经注 世界书局本大唐西域记 高丽新藏本海国图志 光绪丙子平庆泾固道署重刊本地理:读史方舆纪要(一) 稿本读史方舆纪要(二) 稿本存目提要(74种)杂史世本 茆泮林辑本国语 士礼居刻本战国策 姚宠校本吴越春秋 随盦丛书本越绝书 四部备要本华阳国志 成都志古堂原版印行本贞观政要 四库全书本史通 史通通释本文史通义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本十七史商榷 丛书集成本竹书纪年 四库全书本目录类:四库全书总目(一) 浙江翻刻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二) 浙江翻刻武英殿本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光绪八年傅以礼校订本四库撤毁书提要 辑佚本子库 诸子:老子 四部丛刊本庄子 四部丛刊本文子 守山阁丛书本鶡冠子 四部丛刊本列子 四部丛刊本晏子春秋 二十二子本孔子集语 平津阁丛书本曾子注释 皇清经解本子思子全书 经典集林本荀子 二十二子本孔丛子 杭州藏明翻宋刻本贾谊新书 抱经堂本至言 玉函山房本河间献王书 玉函山房本公孔弘书 玉函山房本新序 嘉靖翻宋刻本扬子法言 秦氏仿宋本新论 严可均辑本潜夫论 古堂影宋本申鉴 黄省曾注本孔子家语 湖北丛书本墨子 毕沅校正本随巢子 玉函山房本管子 二十二子本商君书 四部丛刊本申子 玉函山房本韩非子 四部丛刊本晁氏新书 玉函山房本诸子政论 严可均本中论 杜思资深堂本仲长子昌言 玉函山房本邓析子 复宋本尹文子 湖海楼丛书本公孙龙子 严可均本人物志 影明正德刊本鬼谷子 陶弘景注本阴符经 续知不足斋本尸子 二十二子本吕氏春秋 毕沅校注本淮南子 庄逵吉本论衡 通津草堂本蒋子万机论 严可均辑本傅子 丛书集成本抱朴子 道藏本刘子 道藏本金楼子 四库全书本颜氏家训 影明辽阳傅太平本中说 四部丛刊本长短经 丛书集成本两同书 四库全书本化书 道藏本周敦颐集 正谊堂全书本张载集 康熙间朱轼校刊本陆九渊集 涵芬楼本二程本书 康熙间吕留良刻本朱熹集(一) 影嘉靖十一年本朱熹集(二) 影嘉靖十一年本朱子语类 西京清麓丛书本王阳明集 影隆庆六年刻本焚书 国粹丛书续焚书 原刻本东西均 安徽藏原装本明夷待访录 指海本四存编 畿辅丛书本大同书 中华书局本仁学 上海图书馆刻本訄书 东京翔鸾社铅印重订本诸子平议 春在堂本书本存目提要(12种)佛典:佛本行经 金陵刻经处刻本梵网经 鸠摩罗什译本阿弥陀经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錍 鸠摩罗什译本缘起经 常州天宁寺刻经处集刊本妙法莲花经 上海佛学局释氏十三经本心经 上海佛学书局释氏十三经本维摩诘经 鸠摩罗什译本无量寿经 魏康僧铠译本唯识三十论颂 中国佛学刊唯识三十论略释本大乘起信论 南京佛纪流通处单行本肇论 北京佛经流通处刻本三论玄义 金陵刻本经处清二十五年刻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金刚 扬州刻经处刻本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原人论 同治十三年鸡园刻经处刻本辅教编 镡津文集本弘明集 大正藏本广弘明集 大正藏本高僧传 大正藏本比丘尼传 大正藏本大宋高僧传 宋碛砂藏本洛阳伽蓝记 商务张宗祥合校本求法高僧传 金陵刻经处刻本景德传灯录 常州天宁寺刻本存目提要(74种)道典:太平经合校 王明合校本真诰 道藏本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道藏本道教义枢 道藏本养性延命录 道藏本道枢 道藏本修真十书 道藏本庚道集 道藏本中和集 道藏本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道藏本太上感应篇 道藏本存目提要(88种)文史笔记:风俗通义 影元大德本古今注 影宋刊本酉阳杂俎 影赵氏本封氏闻见记 雅雨堂丛书本梦溪笔谈 四部丛刊本 学津讨原本容斋随笔 影宋刊本困学纪闻 影傅氏元初刻本南村辍耕录 影潘氏元刊本焦氏笔乘 明万历刻本客座赘语 金陵丛刻本日知录集释 嘉定黄氏西溪草庐重刊本十驾斋养新录 影嘉庆本札朴 蒋氏心矩斋校本东塾读书记 商务排印本读书杂志 清道光十二年刻本癸巳存稿 光绪十年刻本癸巳存高 王藻刻本日下旧闻考 原刻本存目提要(20种)杂记:西京杂记 影嘉靖本云溪友议 影明刊本唐语林 守山阁本东坡志林 学津讨原本挥尘录 毛氏影钞本老学庵笔记 津逮秘书本云麓漫钞 涉闻梓旧本东京梦华录 学津讨原本梦粱录 知不足斋本齐东野语 丛书集成本武林旧事 知不足斋本呈史 影元刊本青楼集 古今说海本七修类稿 耕烟草堂本五杂俎 日本宽文刻本万历野获编 道光刻本池北偶谈 康熙文粹堂刊本板桥杂记 金陵丛刻本茶余客话 二十二卷本履园丛话 原刻本阅世编 上海掌故丛书本清稗类钞(一) 商务原本清稗类钞(二) 商务原本存目提要(98种)医部素问 顾氏翻宋刻本灵枢经 明赵府居敬堂刊本难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类经 金阊童涌泉刊本医经存目提要(17种)伤寒论 明赵开美影宋刻本类证活人书 古今医统正及脉全书本伤寒明理论 明刊本伤寒论注 马中骅校刊本伤寒贯珠集 清末广州惠济仓美本伤寒存目提要(29种)金匮要略方论 明万历赵开美本金匮要略心典 清雍正刻本金匮存目提要(9种)温疫论 郑重光温疫论补注本广瘟疫论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疫疹一得 延庆堂刊本温病条辨 清嘉庆问心堂刻本温热经纬 清同治湖北崇文书局刻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四明林正堂室刊本时病 论 清光绪 雷慎修堂本温病存目提要(11种)脉经 清光绪周学海本濒湖脉学 四库全书本四诊抉微 清雍正四年丙午玉映堂原刊本察舌辨症新法 中医学大成本诊断存目提要(19种)神农本草经 问经堂丛书本雷公炮 论 1932年成都义生堂刊本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中国医学大成本汤液本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本草纲目 味古斋重校刻本本草存目提要(27种)肘后备急方 明正统道德藏本(影印本)备急千金要方 江户医学影宋本千金翼方 明万历三十三年王肯堂刊本外台秘要 明崇祯十三年程衍道校勘本太平圣惠方 永正十一年抄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元郑天泽刊本圣济总录 清乾隆五十年震泽汪氏燕远堂刻本普济本事方 清乾隆十五年芸晖堂录宋抄本济生方 四库全书本医方考 亮明斋刻本方剂存目提要(66种)素问玄机原病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宣明方论 四库全书本内外伤辨 明万历吴勉学校刻东垣十书本脾胃论 明嘉靖梅南书屋刻东垣十书本兰室秘藏 元刻本医学发明 明万历刻本阴证略例 十万卷楼重刻本十药神书 中国医学大成本杂病证治准绳 上海科技出版社缩影本痰火点雪 中国医学大成本症因脉治 康熙四十五年初刻本理虚元鉴 清乾隆辛卯年柯氏原刻本傅青主男科 上海启新书局合刊影印本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血证论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刻本内科存目提要(15种)刘涓子鬼遗方 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外科正宗 明崇祯四年辛未刻本外科证治全生 清咸丰十一年武昌节署刻本疡科心得集 尽心斋刻本外科存目提要(25种)理伤续断方 洪武刻本正体类要 薛氏医案本骨伤科存目提要(10种)妇人大全良方 四库全书本济阴纲目 小酉山房刻本蜩寄藏版傅青主女科 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妇科存目提要(26种)小儿药证直诀 周氏医学丛书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万密斋医学全书本幼幼集成 登云阁藏版(初刻本)儿科存目提要(21种)秘传眼科龙木论 明万历乙亥刊本银海精微 醉耕堂刊本原机启微 薛氏医案本口齿类要 明新都吴玄有校刊本审视瑶函 清扫叶山房刻本重楼玉钥 清道光苏城喜墨斋刊本五官科存目提要(20种)针灸甲乙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针灸大成 明万历辛丑年刻本针灸存目提要(19种)十问 马王堆汉墓帛书合阴阳 马王堆墓帛本天下至道谈 马王堆墓帛本素女经 双梅影 丛书本养老奉亲书 寿亲养老新书本内功图说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养生气功存目提要(20种)格致余论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医经溯洄集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名医类案 知不足斋本医贯 三多斋梓行本医学源流论 半松斋初刻本医原 留耕书屋新镌本医案医话医论存目提要(30种)诸病源候论 丁光迪等校注本华氏中藏经 清孙星衍校刻本三因极一病证证方论 宋刊配补元麻沙复亥医学启源 明正德刊本儒门事亲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洗冤集录 元刊本卫生宝鉴 惜阴轩丛书本丹溪心法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脉因证治 颐生堂刻本医学纲目 明嘉靖刻本证治要诀及类方 明正统八年刻本明医杂著 宋阳山刻本医学正传 上海会文堂书局本韩氏医通 邹松如氏藏本赤水玄珠 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医学入门 万历三年乙亥刊本万病回春 金陵周氏刻本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京口大成堂刻本景岳全书 两广运使署刻本医宗必读 金相堂本医门法律 四库全书本石室秘录 三让堂刻本辨证录 黄退庵校刊本医学心悟 中国医学大成本医宗金鉴 武英殿刊本医学三字经 南雅堂刻本医林改错 三槐堂刻本理瀹骈文 清同治三年刻本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宣统元年天津新华印书局铅印本综合存目提要(67种)兵书:孙子 中华艺术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吴子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司马法 中华学艺术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孙膑兵法 文物出版社1985年本尉缭子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六韬 中华学艺社宋刻武经七书本黄帝阴符 经四库全书本黄石公三略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握奇经 津逮秘书本将苑 清张澍辑诸葛忠武侯文集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卫公兵法辑本 清渐西村舍丛刊本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守山阁丛书本武经总要 明唐福春刻本(影印本)虎钤经 粤雅堂丛书本何博士备论 留香室刊本十七史百将传 翁氏刻隆庆元年耿文光印本守城录 瓶花书屋丛书本历代兵制 静观堂刊本翠微先生北征录 秋浦双忠录本纪效新书 四库全书本练兵实纪 四库全书本武编 徐象标耘曼山馆刻本阵纪 惜阴轩丛书本草庐经略 粤雅堂丛书本三十六计曾胡治兵语录 1931年青年书店费怒春注释本存目提要(76种)小说:山海经 影明成化刻本燕丹子 孙星衍校订本异苑 四库全书本世说新语 王先谦校刻本搜神记 津逮秘书本夷坚志 涵芬楼排印本太平广记(一)谈恺本太平广记(二)谈恺本剪灯新话 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剪灯余话 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觅灯因话 董康诵芬室刊本虞初新志 上海进步书局正印本聊斋志异 铸雪斋抄本阅微草堂笔记 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本三国演义 毛纶毛岗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 袁无涯原刊本西游记 明代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本封神演义 四雪草堂刊本三遂平妖传 钱塘王慎修刊本绿野仙踪 上海古籍影印刻本红楼梦 程乙本醒世姻缘传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同德堂本儒林外史 卧闲草堂本镜花缘 苏州原刊本海上花列传 初刻石印本七侠五义 上海广百宋斋排印本儿女英雄传 聚珍堂活字本官场现形记 上海世界繁华报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广智书局本喻世明言 上海古籍影印天许斋刊本警世通言 上海古籍影印兼善堂刊本醒世恒言 上海古籍影印叶敬池刊本老残游记 上海神州日报馆排印本、剪报本孽海花 真美善书店合刊本拍案惊奇 上海古籍影印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惊奇 上海古籍影印尚友堂刊本型世言 台北影印本存目提要(64种)科技:周髀算经 南宋鲍澣翻刻秘书省刻本九章算术 四库全书本四元玉鉴 丁取忠校本测圆海镜 知不足斋丛书本五星占 中国天文史文集(1978)本星经 丛书集成本灵台秘苑 四库全书本乙巳占 丛书集成初编本新仪象法要 守山阁丛书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丛书集成初编本南方草木状 丛书集成初编本茶经 百川学海本竹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笋谱 百川学海本菌谱 百川学海本荔枝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桐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凤仙谱 昭代丛书别集本人参谱 梅谷丛书十种本禽经 百川学海本闽中海错疏 万有文库本促织经 康熙乙末年(1715年)抄本鸡谱 乾隆丁末年抄本汜胜之书 万国鼎本四民月令 石氏书(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齐民要术发 四部丛刊本四时纂要 明万历十八年朝鲜刻本耒耜经 夷门广牍丛书本农书 知不足斋丛书本农桑辑要 武英殿聚珍本农桑衣食撮要 明刻本农桑撮要马首农言 咸丰五年刻本营田辑要 同治三年成都枫林黄氏家乘本湖蚕述钱恂积 步斋抄本天工开物 明崇祯十年刊本营造法式 四库全书本刀剑录 说郛本陶说 鲍廷博本景德镇陶录 书业堂刊本饮流斋说瓷 上海朝记书店铅排本北山酒经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酒谱 说郛本(宛委山堂本)文房四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云林石谱 丛书集成本砚笺 亭藏书本墨史 知不足斋丛书本蜀锦谱 嘉靖廿年全蜀艺文志本装璜志 丛书集成本术数:宅经 四库全书本灵棋经 四库全书本易林 四库全书本太玄经 四库全书本葬书 四库全书本李虚中命书 四库全书本灵城精义 四库全书本玉管照神局 四库全书本太清神鉴 四库全书本月波洞中记 四库全书本皇极经世书 四库全书本六壬大全 四库全书本遁甲演义 四库全书本三命通会 四库全书本卜法详考 四库全书本协纪辨方书 四库全书本总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光绪王刻本全上古三代文 光绪王刻本全秦文 光绪王刻本全汉文 光绪王刻本全后汉文 光绪王刻本全晋文 光绪王刻本全宋文 光绪王刻本全齐文 光绪王刻本全粱文 光绪王刻本全陈文 光绪王刻本全后魏文 光绪王刻本全北齐文 光绪王刻本全后周文 光绪王刻本全隋文 光绪王刻本先唐文 光绪王刻本楚辞补注 影明翻宋本文选 胡克家翻宋本玉台新咏 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全唐诗 清康熙扬州诗局本全唐文 扬州官刻本唐文拾遗 潜园总集本唐文续拾 潜园总集本读全唐文札记三种乐府诗集 毛氏汲古阁本中州集 诵芬室影元本彊村丛书(一) 影印民国十一年校补彊村丛书 (二) 影印民国十一年校补雍熙乐府 嘉靖四十五年本明词汇利 影赵尊岳再校本列朝诗集(一) 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铅印本列朝诗集(二)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铅印本六十种曲(一) 汲古阁本六十种曲(二) 汲古阁本别集建安七子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三曹集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阮籍 清宣统三年(1991)所刊丁氏本嵇康 四部从书本陶渊明集 四部丛刊本谢灵运集 汉魏诸名家集鲍照集 四部丛刊本庾信集 四部丛刊本王维集 清乾隆赵殿成本李白集 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杜甫集 仇兆鳌注本韩愈集 四库全书本白居易集 那波道圆本梅尧臣集 四部备要本欧阳修集 世界书局本苏洵集 四库丛刊本苏轼集 四部备要本苏辙集 四部丛刊初编本王安石集 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本黄庭坚集 四库全书本文天祥集 四部丛刊本陆游集 四库备要杨万里集 四部丛刊本元好问集 四部丛刊本萨都刺集 四部丛刊本杨维桢集 四部丛刊本刘基集 四部丛刊本高启集 景泰本《大全集》宋濂集 四部丛刊本方孝孺集 四部丛刊本归有光集 康熙原刻本袁宗道集 刘氏嘉业堂本袁宏道集 佩芏居四十卷本袁中道集 珂雪斋前集本徐渭集 徐渭集本钟惺集 近圣居本与徐刻遗稿谭元春集 张泽刻谭友夏合集本陈子龙集 安雅堂稿崇祯原刻本牧斋集 四部丛刊本吴梅村集 四部丛刊本黄梨洲诗文集 四部丛刊本顾亭林集 四部丛刊本王船山诗文集 金陵本曝书亭集 四部丛刊本渔洋山人精华录 林佶刻本通志堂集 徐刻之原本方苞集 四部丛刊本小仓山房诗文集 嘉庆随园藏本龚自珍集 四部丛刊本惜抱轩诗文集 四部备要本魏源集 同治九年古微堂诗集刻本湘绮楼诗文集 湘绮楼全集本入境庐诗草 能立辛未6月重校再版本严复诗文集 沈云龙蒋贞金辑本谭嗣同集 中华书局版梁启超集 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王国维诗文集 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印行王国维遗集本文艺评论文心雕龙 黄叔琳校本文则 有正书局文学津梁本文章精义 正书局文学津梁本修辞鉴衡 四库全书本文章辨体序说 罗氏样本论文偶记 逊敏堂丛本楹联丛话 道光本初月楼古文绪论 常州先哲遗书艺概 同治十三年刻本春觉斋论文 都门铅印本论文杂记 刘申叔遗书文评散篇选编诗品 明刊说郛本文镜秘府论 日本京都藤井佐兵卫版行本二十四诗品 明刊说郛本六一诗话 四库全书本石林诗话 清文焕所辑历代诗话本岁寒堂诗话 丁福保辑订历代诗话续编本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四种清同治十年刊本沧浪诗话 历代诗话本滹南诗话 知不足斋丛书本艺苑卮言 历代诗话续编诗薮 朝鲜旧刊本姜斋诗话 清诗话本原诗 丁福保订清诗话本渔洋诗话 清诗话本说话啐语 丁福保所辑清诗话本随园诗话 乾隆自刻本石洲诗话 嘉庆二十盾原刻本饮冰室诗话 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本诗评散篇选编乐府指迷 四库全书本词源 道光戈载校秦恩复刻本词旨 陈去病百尺楼丛书本渚山堂词 刘承干吴兴丛书本词品 嘉靖本爰园词话 词话丛编本窥词管见 语话丛编本古今词话 世德堂刊词学全书本七颂堂词绎 别下斋丛书本远志斋词衷 词语丛编本花草蒙拾 赐砚堂丛书本皱水轩词筌 词话丛编金粟词话 别下斋丛书本古今词论 澄晖堂本介存斋论词杂著 词论丛编赌棋山庄词话 词话丛编蒿庵论词 词话丛编芬陀利室词话 光绪刊本白雨斋词话 开明书店铅印八卷本复堂词话 词话丛编本论词随笔 词话丛编本词徵 上海图书馆藏本人间词话 王国维遗书本蕙风词话 惜阴堂丛书刊本海绡说词 词话丛编词论散篇选编教坊记 百卷本说郛本碧鸡漫志 知不足斋五卷本唱论 新曲苑本南词叙录 读曲丛刊魏良辅曲律 诵芬读曲丛刊本曲律 读曲丛刊本曲品 1918年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吴梅校本度曲须知 崇祯原刻本谭曲杂札 南音三籁本衡曲尘谈 诵芬室读曲丛刊远山堂曲品 祁彪佳文稿本远山堂剧品 祁彪佳文稿本笠翁剧论 卢前编新曲苑本乐府传声 正觉楼丛书本雨村曲话 曲苑本雨村剧话 函海本花部农谭 豳杂俎本藤花亭曲话 藤花亭十种本词余丛话 坦园丛稿本续词词余丛话 坦园丛稿本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曲评散篇选编小说论评散篇选篇古画品录 四库全书本续画品 四库全书本唐朝名画录 四库全书本历代名画记 津逮秘书本山水赋 四库全书本笔法记 四库全书本益州名画录 四库全书本图画见闻志 四库全书本宋朝名画评 四库全书本林泉高致集 四库全书本德隅斋画品 四库全书本画史 四库全书本山水纯全集 四库全书本广川画跋 四库全书本宣和画谱 四库全书本画继 四库全书本华光梅谱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竹谱 知不足斋丛书古今画鉴 程氏丛刻本中麓画品 函海本画说 宝堂秘籍本明画录 读画斋丛书本画尘 明陶宗义说郛本画诀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画筌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苦瓜和尚画语录 知不足斋丛书南田画跋 画论丛刊本雨窗漫笔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鹿台题画稿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绘事砝微 画论丛刊本画学心法问答 邈园丛书本小山画谱 借月山房汇抄本芥舟学画辑 乾隆辛丑所编琴书阁藏本山静居画论 知不足斋丛书本松壶画忆 榆园丛刻本南宗抉秘 屏庐丛刻本艺舟双楫 光绪十四年重校本安吴四种本书谱 四库全书本法书要录 四库全书本广艺舟双楫 光绪十九年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

问1:地藏经有可能是假的答:这个资讯已过时啰,那是很久以前学者的错误推论,因为后来找到其余国家的地藏经相关资料,已推翻了一些学者认为地藏经是中土所作的假说。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讨论过了,如下:1. 地藏本愿经是否是疑伪经,学术并没有定论,不能断章取义。早先是由日本学者表示此经应是元末成立的伪经,但是立刻有学者发现宋代就有论著提及此经了。2. 早期学界以为这是中土造出的,但是早已考据到西夏文的本愿经残卷(敦煌莫高窟出土),因此不会是中土造出的。3. 日本在宋代之前即已由中国传入此经,因此学界以为这是元代才造出的经的说法,实属过时之误传。有位学者真锅广济有广举例证,查出将此经列为疑伪经是资讯不全时的误判,认为此经之原文应为现行本,而非后世所增补。问2: 也许是中国人结合了当时泰山地狱的说法所伪造的佛经. ?这是外行话喔,中国民间的地狱说跟地藏经地狱说是二回事,有很大的差别。以佛教的立场来看,公认最接近佛陀说法第一手记录的阿含,不论是哪一部,都有对于地狱实况的详细介绍,不论是《杂阿含》乃至《长阿含》都有诸地狱名相,乃至无间地狱之载,总不能因此说连诸阿含经乃至南传五尼柯耶都是伪经吧。况且,真的有研习的人,就会发现地藏经中的地狱描述跟阿含所载是一贯的。仔细研究后,当能分辨出真假的明显差别。像民间传说的「十八层地狱」说,就不合佛经所载,那些拿着过时资料的学者恐怕连这点都没搞清楚过。这些要真的研究过、而不是*片面资讯就混日子的少数学者乃至毁谤地藏经是伪经的耶教毁佛论师所能了解。问:此经传说是唐朝的实叉难陀译的, 但是在唐、宋的『经录』中,没有这部经;「宋藏」,丽藏」碛砂藏」,「元藏」也没有,到「明藏」才有这部经,这是可疑的。(印顺导师,<<华雨集第四册>>)答 这个考据已过时很久啦。新的考据早已发现宋代之前地藏经就由中国传到日本了,如果在唐代时还没有,那么日本的地藏经又怎么可能会说是宋代前中国传过去的? 而且在西域也有地藏经出土,证实非中土所撰。由此也可以见到一个实例:如果盲信论师,那么真的有以盲引盲的可能。像是地藏经这个例子,五十年学术界还以为地藏经是中土所作,而论文一堆说一定是中土所造的、罪证确凿云云,当年主张地藏经乃真经之弘一律师可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畏流言。近年来新的考据则轻易证实了那一堆论文是错误的,不管论的多复杂、多有道理,都是早年学者根据当有有限的资料编织的假说,而该假说已证实是莫须有。其实在『经录』没有这部经是有其复杂的背后历史的,主要是由于「开元释教录」没收编,因此后来的经录就照着抄,没收入。为何「开元释教录」没收编? 实叉难陀虽受武则天敬重,主持《八十华严》的翻译,但武则天之后曾受政治迫害,长安崇福寺后台的太监想争取该经入自家寺院以吸收信徒而实叉难陀不答应,因此实叉难陀被整,避难了好一阵子,此间或其弟子曾一同译经但非由实叉难陀出面,免受迫害。也因此有几部名著虽说署名实叉难陀着的,学术界却一直有是否真由实叉难陀所著的争议,『大乘起信论』就是另一部署名实叉难陀着、却被学术界质疑译者真伪的典籍。其实《华严经》及《地藏经》在修行进阶的层次上有许多的共通处(不只是字面上的),深入研修的人当能领会一二。两部名著皆由实叉难陀所译,就义理而言的确合理。上述之事,在『资治通』上可找到以上推论的蛛丝马迹,可惜一般近世学者少实修经典,也太简化事情,而认为『开元释教录』未收编就表示在唐代没有,太早下论。实际上,『开元释教录』正是崇福寺的智升(生平不详)所编的! 崇福寺的后台正是相传当年迫害实叉难陀的太监(如前所述,我也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巧合的),因此『开元释教录』这位生平不详的编者,没有将实叉难陀后来译的《地藏经》收入,也是有迹可寻。配合时事来讲:法门寺的地宫,唐代埋下去的,其中八大菩萨的曼荼罗,就有地藏菩萨像。乃至像法时期印度法称着的『大乘集菩萨学论』亦曾引用 ks!itigarbhasutra (《地藏经》不过此处指之地藏经是《地藏十轮经》)。

唐研究论文选集微盘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新唐书》,不推荐《旧唐书》,旧唐书里面有些内容因为各种政治原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修改过。赫连勃勃大王的《帝国的正午》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主要是唐代的政治《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的隋唐部分,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一般通史都是把朝代的各方面讲的全面《剑桥中国隋唐史》另外,以下是我在其它地方找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8 p) q8 G. y& ~' l《唐史十二讲》 黄永年著 中华书局 2007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著 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三《隋唐五代史纲要》 杨志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汉唐史论稿》 汪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胡如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历史与文化部分:新唐书 西域传》 欧阳修 宋祁撰 中华书局 2003年版《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五代)王仁裕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国史补 因话录》(唐)李肇 赵璘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唐代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既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朱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爱宕元著,京都同朋舍,1997年2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N/ 《唐代的外来文明》 (美)爱德华•谢弗/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唐朝文化史》 徐连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 三联书店 1988年版《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 (政治学院)《幻术奇谈》 周楞伽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f0 A& Y0 M《唐代文化史研究》(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九十二) 罗香林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据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影印《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 孙映达 单周尧主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 2004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_/ K( H- N《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王永平著 社会社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王金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Century,徐 芳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西域文化史》,余太山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2月^《移民与中国文化》 范玉春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 《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喜所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唐代九姓胡与突劂文化》 蔡鸿生民俗研究部分:《中国民俗研究史》 王文宝著 合龙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 《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吕一飞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0 唐代对外关系研究:; 《汉唐中日关系论》,王贞平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3月《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吴玉贵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突厥史》林干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1 q _《突厥史》薛宗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 王小甫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著 中华书局 2003年6月〈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林梅村著 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林梅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综合杂论:《岑仲勉史学论文集》国学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1990年版。论坛《岑仲勉史学论文续集》/Z5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2004年版。 Z2《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民族交通卷》4 刘俊文主编 中华书局 1993年版。 《唐史论丛》2、3、6、7辑 史念海主编唐研究》(1-9卷) 荣新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卢华语主编 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唐史研究丛稿》严耕望著 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其他:隋唐文选学研究》 汪习波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7《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王汝涛著 岳麓书社,2005年版。《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荣新江主编b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孟宪实著 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黄正建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5李孝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唐代美学史》 吴功正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 梁鸿飞 赵跃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清实录》 《上谕档》 《清史稿》 《东华录》 <皇史宬〉 《清史》

新唐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唐书》

朱子近思录,传习录,金刚经,道德经,国史大纲,四书章句集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资产评估研究论文选集

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型初探 摘 要]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品牌逐渐成为目的地之间竞争的焦点,好的品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意义重大,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目的地的品牌资产评估在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探索,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在界定了旅游景区品牌资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品牌资产评估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指标体系。运用品牌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非经济性和经济性指标联合起来,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模型。[关键词]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引言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吸引客源市场的关键因素,是目的地的象征,是旅游体验不可替代的标志。正是由于目的地品牌是如此的重要,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在目的地品牌内涵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不断研究,然而对于品牌管理重要内容的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的探讨更是缺乏。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作为目的地品牌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目的地的投资者、管理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目的地自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论文采用布哈里斯和霍尔(Buhalis,Hall)的观点,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具备一定旅游基础和旅游服务设施的特定的地理区域,主要分为国家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型旅游目的地等4种类型[1]。考虑到前三种类型目的地在地理范围上太大,加大了实际操作中复杂性、可变性等难度,笔者拟从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体系构建和评估方法的探讨上作一些尝试。 一、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研究的文献回顾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笔者认为研究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应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概念有个了解。度阿尼奈普(Dunae Knapp)认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和众多利益相关者对旅游目的地内在印象的积累,由于各人利益不同,这将必然导致目的地在他们心目中处于截然不同的位置”[2]。梁明珠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除了由目的地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及其组合外,还应由质量、服务、管理、文化、广告、形象等六大基本要素构成[3]。冷志明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文化力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的主要要素[4]。在了解了目的地品牌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方面的研究,克奈克尼克和加特奈尔(Konecnik,Gartner)研究了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因子,认为不仅要注重目的地形象,还要从游客感知、旅游质量和忠诚度等多角度来评估并将其运用在斯洛文尼亚两个市场的实证研究中[5]。布和布塞尔(Boo,Busser)通过对拉斯维加斯和亚特兰大的游客调查,建立了基于游客的品牌资产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多个目的地的研究中[6]。胡北忠从旅游者角度构建了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的模型——最大品牌权益法,该模型主要从财务角度计算品牌资产的经济价值[7]。目前,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开创性阶段,相关研究停留在对具体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对于景区类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估方法上研究则不多见。 二、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概念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品牌资产”(brand equity)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广告界,并成为广为流传的概念。关于品牌资产,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道尔(Doyle)认为,品牌资产是长期投资于建立较竞争者持久化及差异化优势的效果[8]。艾克(Aaker)认为,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或顾客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9]。科勒(Keller)认为,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受某一品牌推广效果的刺激而反应于品牌知识的差异[10]。范秀成认为,品牌资产是企业以往在品牌方面的营销努力产生的赋予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11]。以上定义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表现了品牌资产的3个重要特点:第一,品牌资产是一个企业拥有的重要无形资产;第二,在品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品牌资产具有波动性,可能增加或减少;第三,品牌资产对企业的价值是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而反应的。结合品牌资产的一般特点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特点,笔者认为,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是与旅游景区品牌、景区名称和标志有重要联系的一个资产或负债的集合,它可能增加或减少景区产品或服务对景区自身和旅游者的价值。如果景区名称和标志等发生了变化,景区的品牌资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消失。 三、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一)非经济性品牌资产评估指标对景区品牌资产非经济指标的评估可以说是一种品牌资产评价,是对经济指标评估的突破,它提供了品牌竞争力比较的可靠证据,有效地检验品牌经营的状态,为景区管理者管理品牌提供相应的依据。笔者认为旅游景区品牌资产非经济性指标评估的指导意义甚至超过经济性指标的评估。本文在艾克(Aaker)提出的“品牌资产十要”指标系统基础上,结合旅游景区品牌的特点,提出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非经济指标体系。如下:1.旅游景区品牌忠诚度评估。旅游景区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重复购买同一个品牌或反复地向亲友以及其他人推荐某个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景区的品牌与一般商品品牌有一些不同,对于观光型的景区,品牌忠诚体现在旅游者旅游过后反复向其他人推荐这个景区。对于娱乐、探险等类型的景区忠诚度可以体现在旅游者反复游览或向他人推荐该景区上。忠诚度评估包括两个指标层,包括满意度和偏好度。满意度是旅游者旅游之后对旅游景区的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感觉。满意度指标包括不满意程度的考察,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游客的不满意程度显得更为重要,这是造成景区游客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偏好度是指旅游者对该景区的喜好程度,对于特别喜爱该景区的旅游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到该景区而不去其他类似景区。2.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评估。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是指该旅游景区的潜在旅游者认识到或记起该景区属于何种资源类型或其突出特点的能力。知名度指标层分为:品牌识别度和品牌回想度。品牌识别度是指被调查者根据景区相关知识的提示程度,识别出该景区品牌的能力。品牌回想度是指被调查者对某一景区相关知识回想多少的能力。3.旅游景区品牌品质认知评估。旅游景区品牌的品质认知是指旅游者根据出游动机,与备选景区相比,对该景区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质量或优越程度的感知。这里的“根据出游动机,与备选景区相比”指的是满足旅游者某种需求的相似类型的景区。譬如,旅游者出于避暑的动机出游,那么评估景区和备选景区都应该是能满足避暑这一要求的景区。品质认知指标层分为:景区产品质量和景区服务质量。这两个指标层是指与相类似的景区相比,该景区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越程度。4.旅游景区品牌领导性评估。旅游景区品牌领导性是指该景区品牌在同行中的权威性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的信任和认可程度。领导性指标层分为:品牌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品牌权威性是指该旅游景区品牌的历史传统感,给旅游者的信任感以及创新性。社会认可度是指该旅游景区品牌在普通旅游者眼中的可以接受性以及在相关专家的认可程度。5.旅游景区品牌联想性评估。旅游景区品牌联想是指旅游者透过某个景区品牌,能够联想到的与该景区相联系的所有事情。譬如,从西湖景区这个品牌,人们会联想到白居易、苏东坡、雷峰塔、美丽的江南女子、断桥等。联想性指标层分为:价值感知和品牌个性。价值感知是指包括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景点及个性服务等整体上让旅游者感觉到的价值大小。品牌个性是指该旅游景区的资源、风格和服务给旅游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旅游者最能联想到的与景区相关的特点。6.旅游景区经营的市场状况评估。旅游景区品牌市场状况指标层包括景区市场占有率和旅游者保留价格。市场占有率是指该景区在同类型景区经营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保留价格是指旅游者对该景区价格(包括门票、自费娱乐费用等)心理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值,一般通过旅游者对景区价格的高低及合理性的感知来体现。(二)经济性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从经济指标的角度对旅游景区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实际上是对景区品牌资产的价值量的评估。景区品牌资产价值对于整个市场都至关重要,在进行景区品牌买卖时,交易双方都要评估品牌资产的价值。1.成本指标(1)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本。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本是指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料、工、费的总和。它一般包括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成本、景观建造成本、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2)旅游景区的租赁成本。该项成本是基于所有权归国家的景区而产生的,企业向国家租赁景区,获得景区经营权,从而产生租赁成本。对于企业完全自己建造的景区,不产生该成本,但是在开发建设中要加入土地使用成本。(3)旅游景区经营中的期间费用。该费用一般包括:①销售费用。是指景区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②管理费用。是指景区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由景区统一负担的费用,包括景区员工的培训费用、员工的待业保险费用、董事会费等以及公共性的不易分摊的费用;③财务费用。是指景区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4)各种税收及其他费用。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所得税等。其他费用包括景区开发给相关利益者的一些补偿等。2.收益指标景区的当前和历史营业收入。主要是指被评估景区品牌下的景区产品和服务产生的营业额。 四、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评估模型初探(一)基于非经济指标的评估模型1.非经济指标体系该评估模型是基于旅游者角度的评估,通过对旅游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指标的得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设定12个指标层(如表1),具体包括:满意度(S1)、偏好度(S2)、品牌识别度(S3)、品牌回想度(S4)、景区产品质量(S5)、景区服务质量(S6)、品牌权威性(S7)、社会认可度(S8)、价值感知(S9)、品牌个性(S10)、保留价格(S11)和市场占有率(S12)。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根据调查的实际数据出发,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平均赋值法、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等。平均赋值法是对各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但是没有考虑到各指标在总得分中的不同贡献,没有反映数据的信息。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比较相近,都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完成,都是以测评的几大指标为基础,从中提出尽量少的综合成分或因参考文献:[1] (英)布哈利斯.目的地开发的市场问题[J] .旅游学刊,2000,(4):69-73.[2] Dunae Knapp, Blaine Becker. The BrandScienceTM Guide for DestinationRFPs [M]. Brand Strategy, .[3] 梁明珠.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辨析[J].江苏商论,2004,(6):124-126.[4] 冷志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4(12):1-4.[5] Maja Konecnik, William C. Gartner.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400-421.[6] Soyoung Boo, James Busser, Seyhums Baloglu. A model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J].TourismManagement,2008,30(1):1-13.[7] 胡北忠.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8(2):59-61.[8] Peter Doyle.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 the strategic options[J]. Journal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0,7(2):5-20.[9] David Aaker. Managing brand equity[M]. New York: Free Press, 1991:29-33.[ 10] Kevin lane Kelle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8:4-7.[11] 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0,(1):9-15.

好写的资产评估论文选题方向:

1、CPA、CPV行业发展比较研究

2、XX市不同区位房地产价值升值幅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4、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5、广西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6、广西资产评估人才需求研究研究

7、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研究

8、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科学发展研究

9、经济学研究发展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影响

10、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研究

11、评估准则的国际比较与趋同研究

12、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风险管理

13、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14、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案例研究

15、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人力资本评估

16、收益法的应用和改进研究

17、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18、我国资产评估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研究

19、中小资产评估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20、资产评估国际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研究

21、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22、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及实施研究

23、资产评估事务所内部治理研究

24、资产评估学的经济学基础研究

25、资产评估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6、资产评估质量的评价研究

27、资产评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解决途径

28、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29、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30、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31、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32、价值类型与资产评估目的关系研究

33、论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34、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35、评估中定量预测方法的开发与运用

36、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38、人力资源评估研究

39、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40、网络评估初探

41、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42、资产评估报告性质研究

43、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以及价值类型研究

44、资产评估的假设研究

45、资产评估对象和范围关系研究

46、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研究

47、××公司资产评估研究

48、××省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调查研究

49、××省资产评估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50、××省资产评估行业做优、做强、做大途径研究

51、××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52、××资产评估国际比较研究

53、对资产评估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以广西资产评估机构为例

54、公允价值运用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55、美国评估准则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比较研究

56、品牌资产评估研究

57、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研究

58、完善资产评估行业收费机制研究

59、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0、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风险控制研究

61、我国资产评估质量问题研究

62、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比较

63、中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估研究

64、中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估研究

65、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66、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做优、做强、做大途径研究

67、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

68、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69、资产评估机构绩效评价研究

70、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71、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问题思考

72、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73、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关系研究

一、绪言

中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接受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委托,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为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经剥离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相关负债评估后,将其净资产部分出售给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剩余的净资产与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所收购的部分净资产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之目的进行了评估。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和负债实施了实地查勘、市场调查与询证,并对委估资产和负债在2001年8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谨将资产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二、委托方及资产占有方简介

委 托 方: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如下:

注册地址及主要经营场所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14号

法定代表人:王xx

注册资本:10,400万元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石油济柴;股票代码0617)系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生(1996)115号文批准,由济柴厂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6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发字(1996)226号文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996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该公司主要经营柴油机、气体发动机、柴油及气体发电机组的制造、销售、修理、机械加工;所需原料辅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销售;柴油机、发电机组租赁、理化试验。

截止2000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股本10,400万股,其中流通股为3,250万股,总资产47,万元,净资产17,万元,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万元,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该公司最大股东为济南柴油机厂,其现持有石油济柴7,150万股,占总股本。

资产占有方: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

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简介如下:

企业名称: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

注册地址:咸阳市东风路35号。

法定代表人:曹xx

注册资本:壹亿贰仟柒佰柒拾万元

经济性质: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

经营范围:主营:钢管,钢丝,钢绳及制品,紧固件,阀门,铆焊产品,机械设备及配件,以上产品相关技术的出口,所需原料、技术的进口,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兼营:汽车运输,来料加工,机械加工,钢材,房屋租赁。

简要历史:

50年代末,随着大庆等油田的发现,油田建设所需物资供应紧张,为了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使进口物资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石油工业部决定筹建一个钢管加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厂于1958年建成,原名为石油工业西北供应办事处咸阳转运库钢管加工厂。1960年9月,直接隶属于石油工业部领导。成为独立核算的部属企业后,更名为石油工业部钢管加工厂。1961年1月,石油工业部钢绳加工厂由天津迁至咸阳,与钢管加工厂合并成石油工业部钢管钢绳加工厂。1971年工厂下放地方领导后,陕西省燃料化学工业局将工厂改名为陕西省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1990年,工厂重新收归原石油部领导。

经过从日本、德国引进和四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该厂建成了年生产能力2万多吨的钢丝绳生产线,可按不同标准生产规格范围由Φ到Φ70mm的30多个品种的钢丝绳。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该厂发展成一个以生产石油钻井钢丝绳为主,同时生产石油机械用途精密钢管、整筒式抽油泵等产品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去年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工作结束后,现有职工884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6名。

该厂所属行业为国家基础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其产品主要为油田服务。在经过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后,该厂产品等级得以提升,产能扩大,除了继续为油田用户提供其产品外,已进入了煤炭、森工、港口和海洋等行业的重要用途的钢丝绳市场。

三、评估目的

为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经剥离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相关负债评估后,将其部分净资产出售给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剩余的.净资产与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所收购的部分净资产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之目的进行评估,对该净资产在评估基准日2001年8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公允反映,为双方的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四、评估范围和对象

本次资产评估范围为本次评估目的所涉及的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的资产及相关负债,以剥离后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凡列入该表内并经核实的资产均在本次评估范围之内。具体资产类型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纳入本次资产评估范围的资产与委托评估及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立项申报时所申报的资产范围一致。

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改制方案原则和委托双方的要求,土地资产不进入本次评估范围。新设公司拟采用租赁方式使用相关土地,有关手续委托双方已按土地管理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五、评估基准日

根据委托方改制工作的具体方案,本次评估基准日定为:2001年8月31日。

本报告一切取价标准均为评估基准日有效的价格标准。

六、评估原则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评估的有关法规,我们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以及其他一般公允的评估原则,对涉及以上经济行为的全部资产及相关负债进行了评估。

七、评估依据

本次评估的主要依据有:

(一)评估行为依据

1、《关于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向济柴股份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并共同设立咸阳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报告》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文件;

2、《关于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向济柴股份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并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文件;

3、委托方与我公司签订的《资产评估业务约定合同》。

资产评估的,不要范围太大的了,也要新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