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叶绿素含量跟光合作用速率、植物营养状况等指标密切相关,通常,我们会通过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般,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有三种:分光光度法,活体叶绿素仪法和光声光谱法。其中分光光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计算:
叶绿素含量测定首先得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体 色素中含有叶绿体a,叶绿体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我们使用不同的试剂,如丙酮,乙醇等有机物。
当试剂不同时,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 同。上图中我们使用四种不同的溶剂,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图中通过对四种溶剂在600nm-700nm波长间的吸光量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叶绿素含量,而 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四种叶绿素提取液的光吸收性质基本相同。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是依据Lambert-Beer定律,数学表达式为A=Kbc。其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和645nm处。叶绿素a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和;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和。根据Lambert-Beer定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
D663 =
D645 =
根据以上方程组,可以求得:
Ca = –
Cb = –
然后我们又可求得叶绿素总量CT =(D652 × 1000)/
95% 丙酮2乙醇(匀浆)的提取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时候,可以考虑运用95% 丙酮2乙醇(匀浆)作为提取液。
目前已经发明了比较方便的用于测量叶绿素含量的仪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它是通过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来了解土壤的性能指标和植物的硝基需求量,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
1. 2. 2 叶绿素含量测定称0. 2 g 鲜叶, 放入具塞试管, 加混合提取液20 mL (乙醇∶丙酮∶水= 4. 5∶4. 5∶1) , 置40℃恒温箱中遮光浸提2~ 5 h, 待叶色褪白后,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叶绿素含量[2 ]。参考文献:2 沈伟其. 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混合提取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 (3) : 62~ 64
一.单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时,要测定665和750nm处的吸光度.根据文献,665nm处光密度值应该在之间. 叶绿素含量测定选取待测样品,用80%丙酮溶液抽提,定容到10mL,测652nm处吸光度. 计算方法方式: 计算样品叶绿素总量 Ct= D652× 1000/ (1) 式中Ct-- 样品总叶绿素含量,mg/L;D652-- 样品丙酮抽提液在652nm处的吸光值。 二.叶绿素含量测定选取待测样品,用80%丙酮溶液抽提,定容到10mL,测652nm处吸光度. 计算方法方式: 计算样品叶绿素总量 Ct= D652× 1000/ (1) 式中Ct-- 样品总叶绿素含量,mg/L;D652-- 样品丙酮抽提液在652nm处的吸光值。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原理 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实验材料 卤地菊叶片 器材:研钵、剪刀实验步骤(1)取植物新鲜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人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2-3 mL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2-3 mL95%乙醇,过滤,即得色素提取液。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报告 0/0/00 2 实验目的和意义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便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与氮代谢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物育种、科学施肥、看叶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进行的,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性质及测定对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很有帮助。 0/0/00 3 叶绿体在细胞中运动视频0/0/00 4 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结构0/0/00 5 类囊体膜的结构及功能 0/0/00 6 实验原理 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0/0/00 7 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色素分离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最简便的一种。当溶剂(有机推动剂)不断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叶绿素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在固定相(滤纸纤维素所吸附的水分)和流动相(有机推动剂)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0/0/00 8 实验原理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遇铜则成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0/0/00 9 实验步骤(1)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D,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Ca= – D645(3) Cb= D645 –(4) Ck= 根据朗伯一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D与其中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 D=KCL D:吸光度,即吸收光的量,C:溶液浓度, K:为比吸收系数(吸光系数), L:液层厚度,通常为1cm.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0/0/00 10 实验材料和器材 器材:721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研钵、剪刀、漏斗、滤纸、移液管(1mL)、试管及试管架、洗耳球、酒精灯等。 试剂:丙酮、80%丙酮、醋酸酮、5%盐酸、碳酸钙、石英砂等 实验材料 卤地菊叶片 0/0/00 11 实验步骤(1) 分离:在大试管中加入推动剂,然后将滤纸固定于胶塞的小钩上,插入试管中,使尖端浸入溶剂内(色点要高于叶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盖紧胶塞,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当推动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观察色带的分布。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植物新鲜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人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2-3 mL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2-3 mL95%乙醇,过滤,即得色素提取液。 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点样:取前端剪成三角形的滤纸条,用毛细管取叶绿素提取液,如图点样于“色点”处,注意每次所点溶液不可过多,点样后晾干,再重复操作数次。 0/0/00 12 理化性质测定 2.氢和铜对叶绿素分子中镁的取代作用 方法一;取两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2mL,作为对照。第二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2 mL,再加入稀盐酸1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变竭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微微加热,观察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并与对照试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将上一个实验中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适当稀释后,进行以下实验: 1.荧光现象的观察。 取l支试管加入浓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直射光下观察溶液的透射光与反射光颜色有何不同,可观察到反射出暗红色的荧光。 0/0/00 13 理化性质测定 2.氢和铜对叶绿素分子中镁的取代作用 方法一;取两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2mL,作为对照。第二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2 mL,再加入稀盐酸1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变竭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微微加热,观察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并与对照试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将上一个实验中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适当稀释后,进行以下实验: 1.荧光现象的观察。 取l支试管加入浓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直射光下观察溶液的透射光与反射光颜色有何不同,可观察到反射出暗红色的荧光。 0/0/00 14 理化性质测定 4. 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谱曲线 将上述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注入1cm比色杯中,另取95%乙醇作空白,于400-700nm之间,每间隔10nm读取光密度值。根据测定结果,以波长为横坐标绘制曲线,此即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皂化作用中分离出绿色素与黄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皂化作用(绿色素与黄色素的分离)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2 mL于大试管中,加入4mL乙醚,摇匀,再沿试管壁慢慢加人3~6mL蒸馏水,轻轻混匀,静置片刻,溶液即分为两层,色素已全部转入上层乙醚中。用滴管吸取上层绿色层溶液,放入另一试管中,再用蒸馏水冲洗一、二次。在色素乙醚溶液中加入30%KOH-甲醇溶液,充分摇匀,再加入蒸馏水约3 mL,摇匀静置。可以看到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水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叶绿素a和b,上层是乙醚溶液,其中溶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将上下层放入两试管中,可供观察吸收光谱用。 0/0/00 15 含量测定 (3)转移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80%丙酮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容量瓶中。最后用80%丙酮定容至25mL,摇匀。离心或过滤。(4)将上述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80%丙酮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652nm和440nm下测定光密度。 (1)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80%丙酮,研成匀浆,再加80%丙酮5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0/0/00 16 0/0/00 17 0/0/00 18 四、实验结果计算 将测得的光密度值代入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mg/L)。 并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单位鲜重或干重的各色素的含量: 色素浓度(mg/L)×提取液总体积×稀释倍数 色素在叶片中的含量(%)= ×100% 样品重量(mg)×1000 稀释倍数:若提取液未经稀释,则取1 0/0/00 19 实验报告 1.试述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特点及生理意义。 2.在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醚有什么作用?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拙法和体会。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拙法和体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活体叶绿素仪法、光声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分光光度法。叶绿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表明:有两个强吸收峰,分别在红光区和蓝紫区,不同提取溶剂和原料所得的叶绿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比较相似。叶绿素a、叶绿素b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645nm附近,在蓝紫区分别为429nm、453nm附近。由于提取溶剂和原料不同,对叶绿素提取液进行光谱扫描后,所得的最大吸收值可能有较小范围的浮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叶绿素含量准确率较高,效果很好。用甲醇和丙酮作为流动相,体积比为80:20时,同时在流动相中加入质量分数为的冰醋酸,流速为。利用每一种色素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定量可通过外标法由工作曲线求得。[8]稳定性影响因子光在活体植物中,叶绿素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既可以发挥光合作用,又不会发生降解。但离体叶绿素对光照很敏感,光和氧气作用可导致叶绿素不可逆的分解。在自然条件或以胶态分子团存在的水溶液中,叶绿素在有氧的条件下,可进行光氧化而产生自由基,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叶绿素的光氧化降解必需有氧分子参与,而且其降解速率随氧分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是叶绿素光化学反应的活性中间体,可与叶绿素吡咯链作用而进一步产生过氧自由基和其他自由基,最终可导致卟啉环和吡咯链的分解既而造成颜色的褪去。当然影响光氧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体系中的水分、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的波长范围等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主要有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的波长范围、氧的浓度。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光(复合光)对色素的影响而且大多数研究不是很深人。对于单色光(不同波段的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面的报道却较少。叶绿素酶已有研究表明,叶绿素酶是一种糖蛋白。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结构中的植醇键而水解生成脱植叶绿素,是叶绿素降解中的关键酶。叶绿素酶是以叶绿素作为底物的,它是一种酯酶。脱镁叶绿素也是叶绿素酶的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是脱镁脱植叶绿素。叶绿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60~80℃范围,实验证明,叶绿素酶在80℃以上其活性下降,100%时已完全失活。温度一些研究表明,叶绿素提取液在不同受热温度下,其降解速率曲线有明显的拐点,叶绿素在80℃以下,降解速度较慢,90℃以上降解速度急剧加快。总体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的速率是逐渐加快的,只是较低的温度下降解速率不明显。pH值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叶绿素含量跟光合作用速率、植物营养状况等指标密切相关,通常,我们会通过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般,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有三种:分光光度法,活体叶绿素仪法和光声光谱法。其中分光光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计算:
叶绿素含量测定首先得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体 色素中含有叶绿体a,叶绿体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我们使用不同的试剂,如丙酮,乙醇等有机物。
当试剂不同时,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 同。上图中我们使用四种不同的溶剂,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图中通过对四种溶剂在600nm-700nm波长间的吸光量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叶绿素含量,而 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四种叶绿素提取液的光吸收性质基本相同。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是依据Lambert-Beer定律,数学表达式为A=Kbc。其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和645nm处。叶绿素a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和;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和。根据Lambert-Beer定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
D663 =
D645 =
根据以上方程组,可以求得:
Ca = –
Cb = –
然后我们又可求得叶绿素总量CT =(D652 × 1000)/
95% 丙酮2乙醇(匀浆)的提取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时候,可以考虑运用95% 丙酮2乙醇(匀浆)作为提取液。
目前已经发明了比较方便的用于测量叶绿素含量的仪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它是通过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来了解土壤的性能指标和植物的硝基需求量,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为重要的医药。具有退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二、基本原理: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酰酐,在少量浓硫酸(或干燥的氯化氢,有机强酸等)催化下,脱水而制得的。主反应:副反应: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其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利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纯化阿司匹林。注意: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成: 1.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 或连续的移去产物酯和水(通常是借形成共沸混合物来进行)的方式来达到。至于是否醇过量和酸过量,则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及操作上是否方便等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常常是两者兼用来提高产率。2.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3.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是很明显。它的熔点为136℃ ,分解温度为128℃ ~135℃ 。在测定熔点时,可先将载热体加热至120℃左右,然后放入样品测定。三、实验操作:1.在100ml锥形瓶中放置干燥的水杨酸及乙酰酐10ml,充分摇动后,滴加10滴浓硫酸(足量)。(注意:如不充分振摇,水杨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将生成付产物水杨酸水杨酯。)2.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注意:用水浴温度控制反应温度。水浴温度控制在80℃-85℃即可。)维持反应20分钟。3.稍微冷却后,在不断搅拌下将其倒入100ml 冷水中。冷却析出结晶(只要瓶内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一致即可,不一定需要15分钟)。抽滤粗品,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其作用是洗去反应生成的乙酸及反应中的硫酸。4.粗品重结晶纯化,用95%乙醇和水1:1的混合液约25ml左右,加冷凝管加热回流,以免乙醇挥发和着火,固体溶解即可。(重结晶时无须加活性炭,加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有色杂质,因粗产品没有颜色,加热煮沸即可) 5.趁热过滤,冷却,抽滤,干燥,称重。四、实验产率的计算: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mol)×180(g/mol)=
在小试管中取少量氯化铁溶液,用滴管蘸一点反应混合物插入小试管中,如出现紫色,表明有水杨酸。
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疼药之一,是有机弱酸(pKa=),摩尔质量为 g/mol,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干燥中稳定,遇潮水解。阿司匹林片剂在强碱性溶液中溶解并分解[乙酰水杨酸中的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水解为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盐],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易升华,随水蒸气一同挥发。水杨酸的酸性较苯甲酸强,与 Na2CO3 或 NaHCO3 中和去羧基上的氢,与 NaOH 中和去羟基上的氢。由于药片中一般都添加一定量的赋形剂如硬脂酸镁、淀粉等不溶物(不溶于乙醇),不宜直接滴定。因此其含量的测定经常采用返滴定法(误差:无事先中和去游离酸,乙酰水杨酸片剂中由于含有少量稳定剂酒石酸和枸橼酸,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水解产生水杨酸和醋酸,)。将药片研磨成粉状后加入过量的 NaOH 标准溶液,加热一段时间使乙酰基水解完全。再用 HCl 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NaOH(碱液在受热是易吸收CO2,用酸回滴定时会影响测定结果,故需要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空白校正)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接近无色(或恰褪至无色)即为终点。此时,PH=7-8。在这一滴定反应中,总的反应结果是1mol乙酰水杨酸消耗2mol NaOH(酚羟基 PKa 约为10。NaOH溶液中为钠盐,加酸,PH<10时,酚又游离出)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含量测定一、 目的要求 掌握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含量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及计算。 二、 实验内容 (一)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直接中和法 1、原理:利用乙酰水杨酸游历羧基,以标准碱液直接滴定。 2、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液()相当于的C9H8O4。 (二) 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 1、原理:利用乙酰水杨酸的羟基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的性质,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使酯水解,剩余碱液以标准酸液回滴。 本品含乙酰水杨酸(C9H8O4)应为标示量的~。 2、操作方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乙酰水杨酸溶解,加酚酞水溶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液()至溶液显分红色,再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液()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震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即得。每1ml的氢氧化钠液()相当于的C9H8O4。 (三)复方阿司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的测定 1、基本原理: 采用氯仿多次提取,把乙酰水杨酸提取分离后进行直接碱量法测定。 2、操作方法: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后精密称出细粉适量(越相当于乙酰水杨酸),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5ml,摇匀,用氯仿震摇提取4次(20,10,10与10ml),氯仿液用一份水10ml洗涤,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三滴,用的氢氧化钠液滴定即得(每1ml的的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的C9H8O4)。 3、计算: VNaOH:氢氧化钠液消耗的体积(ml) F:氢氧化钠液浓度校正系数 W片:平均片重(mg) W样:取样重(mg) 标示量:每片中应含本品的量(mg) (四)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 1、原理:同(二) 2、操作方法:取本品10片,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量瓶中,充分震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 精密量取滤液10ml(相当于阿司匹林),置锥形瓶中,以下操作同(二)中2项:“自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起…。”改进方法:乙酰水杨酸是最常用的解热、消炎、镇痛药之一。近年来又发现其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临床上用小剂量防治动脉血栓、心肌梗塞等〔1〕。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规格为25 mg、40 mg的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用于心血管疾病。而小剂量的药品必须作含量均匀度测定。本文采用直接测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含量均匀度,结果满意。 1 药品与试剂 乙酰水杨酸肠溶片批号980414、980721、980722(福建晋江宝仁德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批号9808785(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糊精(上海静安食品加工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按原方法测定出现的问题 批复乙酰水杨酸肠溶片质量标准的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为:取本品1片,研磨,用中性乙醇20 ml分次转移至锥形瓶中,用氢氧化钠液中和,再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液( mol/L)40 ml,置水浴上加热水解,迅速放冷,用硫酸液( mol/L)滴定并用空白试验校正。因本处方中加有少量的酒石酸作稳定剂,故先用碱中和以除去酒石酸的干扰后再测定。用该方法测定3批样品,其含量均值分别为%、%、%;A+分别为、、,均较大幅度地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度。 辅料对原测定方法的影响 据了解,在生产小剂量乙酰水杨酸肠溶片时严格按照生产规程投料生产,理论上含量不应当高出这么多。为了寻找原因,进行了回收率试验。按处方称取主药和辅料,按原标准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40%,n=3。同时按处方称取辅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含量高出部分是由辅料糊精引起的。糊精在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并在水浴上加热后,水解消耗了氢氧化钠滴定液,使含量大幅偏高。而含量均匀度的标准要求A+≤,在上述测定中A值已经超过了,因此其含量均匀度也就大幅超过规定的限度。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修改 经试验,将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改成直接滴定法。方法为:取本品1片,置乳钵中,研磨,并用中性乙醇20 ml分次转移至锥形瓶中,振摇使乙酰水杨酸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mol/L)滴定,即得。 3 回收率试验 按处方称取主药和辅料,混匀,按上述修改后的方法进行测定(见表1)。 表1 回收率试验结果(n=5)试样号 加入量(mg) 测得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1 2 3 4 5 4 样品的含量均匀度测定 按修改后的方法测定了3批样品的含量均匀度(见表2)。表2 样 品 含 量 均 匀 度 测 定 结 果(n=10)批 号 含量均值(%) A+ RSD(%) 980414 980721 980722 5 讨论 回收率试验中,回收率有所偏高,主要是处方中加有少量稳定剂酒石酸所致。 加有糊精辅料的小剂量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含量均匀度测定不能采用加碱水解后用酸返滴定的方法,可改成用碱直接滴定法。本方法虽然样品中的少量酒石酸对测定结果有所影响,但因含量均匀度系指药品“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2〕,且加的酒石酸量少,故该方法还是切实可行的。 修改后的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加有糊精辅料的小剂量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有利于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参考文献 1.顾茂建:阿司匹林制剂的国外专利介绍 药学通报 1985;20(7):433 2.中国药典:1995;二部:附录69
钙离子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3ml三乙醇胺溶液(1:2),7ml氢氧化钾溶液(200g/L)和约钙一羧酸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速度要缓慢,当溶液颜色紫红色变为亮兰色时即为终点。 Ca(mmol/L)=(V×C×1000)/V水 磷含量的测定: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0(空白)、 mL、 mL、 mL、 mL、 mL、、 mL、 mL PO3-4的磷标准溶液于9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向各瓶中加入约25 mL水, mL钼酸铵溶液, mL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25℃~30℃放置10min,在分光度计710nm处,用1cm吸收池,以空白调零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对应的PO3-4量(µg)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测定 从试样中取试样溶液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35)硫酸溶液,过硫酸钾溶液,用水调整锥形瓶中溶液体积至约25mL,置于可调电炉上缓慢煮沸15min至溶液近蒸干为止。取出后用水冷却至室温,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入钼酸铵溶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10min。在分光光度计波长710nm处,用1cm吸收池,以未加试验溶液的空白调零测吸光度。 4、结果计算: 以mg/L表示的试样中总磷(以PO4 3-)含量(ρ)按式计算: ρ=m/v 式中:m——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以µg表示的PO3-4量; v——移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就用EDTA滴定就可以了,成本上考虑比较合算,提高EDTA的浓度,是反应比较灵敏,只是在控制反应过程中要十分用心,容易滴过……
将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其盐)加入到含有钙和镁离子的水或钻井液滤液中时,它首先与钙离子络合。样品pH值足够高时,镁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实验步骤用移液管取1ml或更多样品于150ml烧杯中。2、用刻度移液管,加入10ml次氯酸钠溶液并混合均匀。(除去体系中的有机物)3、用刻度移液管,加入1ml冰乙酸并混合均匀。(调节pH,使溶液始终澄清)4、将样品煮沸5分钟,在煮沸期间按需加入去离子水以保持样品体积不变。煮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氯气。将pH试纸浸在样品中可证实氯气是否被除净。如果试纸被漂白,则需要继续煮沸,充分煮沸过的样品的pH值为。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此项操作。5、冷却样品并用去离子水冲洗烧杯内壁。如果样品无色或颜色浅,可省去2,5步骤6、用去离子水将样品稀释至50ml,加入10,15ml氢氧化钠溶液或足量的氢氧化钠使pH值达到12。此时镁离子全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7、加入掩蔽剂1ml。8、加入钙指示剂,如果钙离子存在,则会出现粉红色或酒红色,指示剂加的过多终点将会不明显。如果将几滴甲基橙指示剂与钙指示剂一起加入,则可改善终点的观察。9、边摇动边用EDTA溶液滴定至终点。钙指示剂将由红色变为蓝色。继续加入EDTA溶液时不再有由红到蓝的颜色变化,即可达到恰当的终点。10、按下式计算钙离子含量: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摩尔比为1:1 ,M+Y=MY已知EDTA的浓度,记录EDTA消耗的体积,再除以加入EDTA之前的体积,就是钙离子浓度。另取一份试样,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使pH等于9,加入铬黑T指示剂,用EDTA滴定试样至指示剂变色,记录消耗的EDTA体积,用此体积计算钙镁离子的总量;钙镁离子的总量减去钙离子的量就是镁离子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