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食品发酵方面的论文近期研究

发布时间:

食品发酵方面的论文近期研究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向文良教授“发酵食品过程学”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一区,IF:)上发表题为“Tetracycline Residue Alters Profi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Metabolites of Ginger Pickle during Spontaneous Fermentation”的研究论文。 结果表明在四环素残留下,即使生姜发酵盐水中TC残留含量从4mg/kg下降到,但异型乳酸菌发酵仍然没有启动。TC残留影响了LABs的发生、繁殖和演替过程,LAB生物标记转变为Lab. parafarraginis, Lab. buchneri 和 Lab. kisonensis。随着TC残留对LAB群落的改变,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重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变量为香茅醇、烯丙基塞内酚、乙酸香叶醇、乙烯基硬脂醚、异硫氰酸苯乙酯、3-辛醇等。TC残留诱导LAB生物标志物的转化是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变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更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具有显著的正或负相关性。 综上,抗生素残留对蔬菜发酵过程有着不良的生态影响。因此,应将抗生素残留列为发酵蔬菜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 据了解,向文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科技 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泡菜协会常务理事、西华大学古法发酵(酿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四川省重大 科技 专项、四川省 科技 支撑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等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纵向项目30余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四川省 科技 进步奖和成都市 科技 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1部。(通讯员:西华大学蔡婷)

纯玉米面窝窝头要发酵不 玉米豆面窝窝制作配方: 玉米面500克,黄豆面125克,奶粉50克,糯米粉50克,白糖250克,泡多源15克,水450克。工艺: 1.先将玉米面放入盆中,加入豆面、奶粉、糯米粉、泡多源、白糖和匀;再慢慢加入清水边和边揉,直至软硬适中。2.将面团揪成50克的剂子,用右手拇指尖蘸少许水,顶住面剂一头,左手拿住面转动,成窝头形状即成半成品。3.将半成品摆在笼屉中蒸12分钟,取出即可。 陈宁的发表论文 [1]宋超先,陈宁等,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 [2]赵丽丽,陈宁,张克旭.代谢工程D-核糖生产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工业微生物,2002,32(4):42~45 [3]谭青乔,陈宁.逆代谢工程—基于有用表型的定向遗传工程策略[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1):87~89 [4]陈宁,赵丽丽,等.L—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选育[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2):154 [5]赵丽丽,陈宁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0) : 22~24 [6]谭青乔,陈宁等,代谢工程的发展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1, 12(2):123-126 [7]陈宁等,L-鸟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32~36 [8]陈宁,常高峰,张克旭.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33~37 [9] 张蓓,张克旭,陈宁,徐咏全.《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的代谢流分析》[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3):116~122 [10]张克旭,赵丽丽,张蓓,陈宁.《L-缬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代谢流量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49~52 [11]常高峰,陈宁.《L-异亮氨酸发酵代谢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3 14(6):502~505 [12]王健,陈宁,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3):41~43 [13]姚志湘,伍时华,陈宁,张克旭.《L-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 5~7,11 [14]王健,张蓓,张克旭,杨海军,陈宁.《L-色氨酸产生菌TQ2223的途径分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5):15~18 [15]宋文军,张克旭,陈宁,熊明勇. 《基于遗传算法在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003):30~33 [16]王健,陈宁,杨海军,谭青乔,刘淑云,张克旭.《基于BP神经网络的L-色氨酸发酵过程建模》[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1~4 [17]徐咏全,张蓓,刘淑云,陈宁,张克旭.《采用模式识别法优化肌苷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5~9 [18]王健,陈宁,张蓓,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3,43(4):473~180 [19]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3):45~49 [20]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2):15~19 [21]魏春,宋文军,陈宁,蒲凌龙,张克旭.《利用均匀设计和MATLAB软件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1):17~20 [22]陈宁,张克旭.《谷氨酸温度敏感型菌株CN1021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3):11~13,36 [23]宋文军,陈宁,魏春,刘淑云,张克旭.《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3):34~37 [24]宋文军,陈宁,熊明勇,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遗传算法优化及发酵过程的神经网络建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46~50 [25]熊明勇,陈宁,张克旭.《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的模式识别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1):52~54 [26]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L—缬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7~21 [27]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2).:44~47 [28]伍时华,李军生,余炜,陈宁,张克旭.《发酵液L-亮氨酸的定量测定方法研究——纸色谱-薄层扫描测定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1~4等纯栗子面蒸窝头行吗 纯栗子面蒸窝头不行,得掺玉米面,面粉自发粉。 栗子面蒸窝头 食材:玉米面100克、面粉自发粉100克、栗子100克、水适量、糖30克 栗子面窝头的做法步骤 1、准备的材料。 2、生栗子上锅蒸熟。 3、熟栗子切碎成茸,玉米面和面粉待用。 4、玉米面、面粉和栗子茸混合在一起。 5、加入白糖、温水,用筷子调匀。 6、面团揉到光滑不粘手,放到盘里,盖上盖醒20分钟。 7、取25克小剂,套在手指上,做成窝头状。 8、锅中放冷水,用湿纱布垫在盘子,上面摆放小窝头。 9、上锅蒸20分钟即可。 栗子面窝头怎么制作 材料 玉米粉80g,粟子肉50g,面粉25g,白糖30g,泡打粉3g,清水适量 做法 1.将粟子肉装入保鲜袋,用擀面杖碾压成粉状 2.将玉米粉、粟子粉、白糖、泡打粉混合均匀,慢慢加入适量清水,边加水边搅拌 3.然后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4.将面团分成20g重的小剂子,双手沾点凉水,一手握住面团,另一个手的大拇指在面团中间按一个坑,其余四指并拢紧贴面团边缘,旋转着捏成厚度均匀的窝头面胚 5.在盘子内抹一层油,将窝头面胚排入盘中,入锅蒸10分钟即可 窝窝头要发酵吗 要吧,不然会硬的吧 面窝窝头的做法,板栗玉米面窝窝头怎么做好 步骤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11.板栗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22.玉米面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33.板栗煮熟,去壳(豆亲很多去壳方法,我没学会,就用最笨的,刀劈两半,小勺挖出板栗肉)碾碎(我用刀背,倾斜45度)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44.玉米面倒入板栗面中,加入适量糖(我就加一小勺)。搓匀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55.加开水,搅拌。这个样子就行了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66.做成里面中空(易熟),外面像馒头的形状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77.水烧开,窝窝头放入蒸锅,30分钟。这是蒸好的样子,拍不出颜色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做法步骤88.再来一个。玉米面和板栗味道一点不抵消,吃进口中,还有点淡淡的甜味,很丰满。碰到牙齿就化掉的感觉 栗子面窝窝头的制作方法 用料 主料 烹饪技巧 1:细玉米面、细黄豆粉和白糖的比例为 3:2:1 2.面要和得硬一些,太软的话在蒸制的时候小窝头会软塌变形 3:制作期间要蘸两次水,一次是在将剂子揉成圆球时在掌心蘸一些水,以防粘手.第二次是在制作小窝头时,右手小拇指要蘸一下水,这样才能内外同样光滑不粘手 4:窝头的蒸制时间要等水开锅后,再蒸制15分钟即可 5:小苏打不要多,多了小窝头会发苦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的家常做法 前言 最近爱吃窝头,上次做的青豆花生的,不错。好吃不能总吃,换个样。现在市场专上有新板栗,做属回板栗的尝尝。板栗的营养比较全面,做妈妈的把食材营养可是拿头等大事来分析呢,我就不多说啦!做窝窝头去 材料 主料:板栗400g、玉米面100g; 辅料:白砂糖适量 板栗玉米面窝窝头 1 板栗 2 玉米面 3 板栗煮熟,去壳(豆亲很多去壳方法,我没学会,就用最笨的,刀劈两半,小勺挖出板栗肉)碾碎(我用刀背,倾斜45度) 4 玉米面倒入板栗面中,加入适量糖(我就加一小勺)。搓匀 5 加开水,搅拌。这个样子就行了 6 做成里面中空(易熟),外面像馒头的形状 7 水烧开,窝窝头放入蒸锅,30分钟。这是蒸好的样子,拍不出颜色 8 再来一个。玉米面和板栗味道一点不抵消,吃进口中,还有点淡淡的甜味,很丰满。碰到牙齿就化掉的感觉 小贴士 去掉板栗壳,和玉米面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板栗碾的越细口感越好

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必将促成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生物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生物技术等新兴的食品检测技术也因此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在简要介绍生物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既有政府监管不严、制度体系不完全的原因,也有食品检测技术不够科学先进的原因。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当前食品检测的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捷的生物技术逐渐在食品检测领域大放异彩,文章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生物技术概述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及其组成部分,或是利用其组织、细胞、酶来合成、转化、降解,从而实现生产产品等目的的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面包、酱油生产,如今已延伸到食品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现代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高科技技术,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诸多类技术。细胞工程是以动物、植物细胞及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的一类生物技术,主要用于食品生产;酶工程是通过特定细胞酶来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基因工程是通过重组基因来改造食品生物特性,起到生产特殊产品的作用;食品发酵技术如今已发展为发酵工程学,用于预定食品及成分的生产。

二、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表现在食品中微生物、转基因成分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例如借助细菌学、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致病菌,但是这些传统生物技术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目前应用更多的是操作简便、快捷且精准的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技术、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基因探针等生物技术。

1.生物芯片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的,检测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抗原、抗体等亲和反应或碱基对互补杂交,检测、分析样品中的成分。由于生物芯片技术可在小面积内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并行检测分析,分析量很大,因而检测效率较高,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是将基因探针固化在检测工具表面,利用软件分析检测工具与样品间发生的基因杂交信息,从而检测出遗传信息。基因芯片可同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够快速检测分析大量序列的杂交信息。蛋白质芯片的原理则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样品成分,具体操作与基因芯片技术类似。基于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原理及特点,生物芯片技术通常用于转基因食品、原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2.胶体金免疫层技术的应用

一直以来,胶体金免疫层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胶体金免疫层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较短等优势,一般需要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有害微生物、药物残留、违禁药物的检测。该技术用于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较多,例如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双抗体夹心法;用于药物残留的检测是通过制得的抗体抗原与药物残留反应来分析食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残留;用于违禁药物的检测一般是利用竞争免疫层析法来分析食品中是否含有罂粟碱、吗啡等物质。目前国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投入广泛的应用,还有待新型免疫层析产品的开发、研制。

技术的应用

PCR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一种技术,借助体外扩增DNA来实现转基因食品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传统PCR技术早于1992年便用于病原菌的检测,但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可用于检测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技术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定量检测,而且存在死细菌的环境下检测结果不准确,难以检测微生物毒素,因此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改进和技术融合产生了多种改进的PCR技术,包括实时定量的PCR技术、PCR―DGGE技术、巢式及半巢式PCR技术等。定时定量的PCR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中加荧光基团来实现实时检测,能够做定量分析,主要应用于检测外源基因污染、病原微生物、掺假量等,例如检测葡萄中的曲霉菌、肉骨粉中的牛羊源成分。PCR―DGGE技术在传统PCR技术基础上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不仅特异性强,而且敏感度高。巢式及半巢式PCR技术通过设计两对或1对半引物来降低假阳性结果的产生,使检测下限大幅度下降,检测结果通常无需其他方法再验证。

4.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免疫或酶促反应来进行食品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耗时短、灵活、可批量检测的优势。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比常规培养法耗时少三至四天,而且无需特殊设备支持,结果易于观察辨别,样品易于保存,例如有研究用该法检测牛奶中的沙门氏菌敏感性100%、特异性,检测时间不超过3天,因而广泛应用在黄曲霉毒素等毒素检测、残留药物检测、过敏原检测、生理活性物质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等领域。

探针技术的应用

DNA探针技术利用碱基对结合原理制成DNA探针,能够检测样品中的碱基序列,从而判定样品基因序列。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而且检测结果精确度高,应用十分广泛,通常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测。DNA探针技术主要有异相杂交和同相杂交两种技术,其关键在于针对检测目标构建相应的DNA探针,只有DNA探针的基因序列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方能取得理想的检测结果。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检测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虽然生物技术普遍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效率高、特异性高等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生物检测技术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搭配。为了更好的提高食品检测水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开发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对现有技术方法不断进行优化,这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持续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谢修志.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1).

[2]唐亚丽.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0(5).

[3]刘彦辉.浅议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4]胡朝晖.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生物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17).

[5]吴彤.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l(S1).

[6]张奇志.DNA探针和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

[7]刘辉,杨利平,张滨.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8(4).

[8J水小溪,蔡乐,赵宝华.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发酵食品研究进展论文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敞口固态发酵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整个过程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和蛋白分解能力。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酱油和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多糖的转化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由淀粉转化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转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具有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与贮藏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要求】 掌握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和食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贮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术: 2.食品分析、检测和品质控制的方法; 3.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设备选用与管理、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动态; 6.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 【主要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包装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规划与设计。 【主要实践环节】 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食品工艺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训练、毕业论文等。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 180学分 【其他情况】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咨询电话 62736913

083221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现代科学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高级专门人才。1、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科学创新理念,以及团结协作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科学进步服务。2、努力学习和掌握农产品加工专业的基础理论,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3、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功能保健食品:主要研究内容为天然活性因子的分离提取技术、活性成分重组技术、保健功能性质的检测评价技术等。2、食品安全:主要研究食品中危害或潜在危害人体健康因素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有害因素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危害分析与评价技术等。3、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在栽培、储藏、加工中的变化,检测检验技术,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开发利用,食物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平衡膳食设计方法以及食品营养强化技术等。4、公共营养学:主要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评价和干预技术,人群营养指导方法,食物与营养政策和效益分析等。5、人类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中营养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包括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不同生命周期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与膳食供应,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等。6、食品化学:主要研究食品中各功能成分的结构和配合对食品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包括淀粉和胶质对食品质地的影响、食物脂肪的改性对食品质地的影响、食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维生素稳定性等。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毕业。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0学分(不包括专业外语、实践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一) 学位课(不少于14学分)(Seminar课各专业可交叉选课)1、第一外国语 学分2、自然辩证法 学分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学分4、现代食品化学 学分5、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Seminar (必选) 学分6、食品安全研究方法与进展 学分7、营养科学研究方法与进展 学分8、医学微生物学 学分9、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展 学分10、食品生物技术 学分11、现代食品科技与产业发展 学分(二)选修课1、二外(一外非英语者必选英语二外) 学分2、数学模拟与优化 学分3、高级学术论文的研究设计 学分4、HACCP与食品质量控制 学分5、食品毒理学 学分6、公共营养与社区指导 学分7、营养与疾病 学分8、食品中的功能性糖类 学分9、食品中的活性肽与代谢 学分10、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学分11、现代粉体技术进展 学分12、生化技术 学分13、食品酶学 学分14、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学分15、现代分离技术进展 学分16、发酵食品研究进展 学分17、食品添加剂专题 学分18、食品安全专题 学分19、其他课程(根据学校课程规划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三)跨专业补修课程导师可根据原基础和培养方向选定。(四)必修环节(不计入总学分)1、专业外语 学分 2、实践教育 学分 六、培养环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2、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初由学院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并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要求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中期考核具体工作参照《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进行。3、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参加实践教育的具体办法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执行。七、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1、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2、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3、一般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不少于1年。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五学期中(12月中旬之前)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5、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或在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发表2篇自己的研究成果。6、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我觉得传统发酵的还是比较好,比较健康的

苦荞发酵食品研究进展论文

黑苦荞茶的冲泡方法

导语:苦荞里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其中里面含有的维生素B2,而且含量非常丰富,它比玉米粉和大米的含量还要高,大概是它们的两倍道十倍之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黑苦荞茶的冲泡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黑苦荞茶是苦荞茶的一种,它的营养价值和普通苦荞茶比起来要更高,所以它又有黑珍珠的称号。但有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了解,那么黑苦荞茶怎么喝才好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黑苦荞茶的四种喝法以及它的功效,让你饮茶不再枯燥。一、黑苦荞茶的喝法

冲泡法

首先,就是最普遍的方法,冲泡!此法最为普遍也最为简单,只需80-90摄氏度的开水(烧开水后稍放一会),将一袋黑苦荞茶(约5克)放入壶中,加500毫升左右的水,两分钟后,一杯焦香四溢的美味茶汤便可入口。

豆浆法

黑苦荞茶还可以和豆浆进行搭配,首先将一包黑苦荞茶倒进调理机里,然后取三勺高压锅里已经压好的黄豆,将它将适量的开水倒进去,开启调理机进行搅拌,大概一分钟左右就可以盛出来美美的享用了哦。

咖啡法

与咖啡一起调制,可选用三分之一包的速溶咖啡与一袋5克装的黑苦荞茶加入开水500毫升放入调理机中调制45秒,配入一小调羹蜂蜜,咖啡的香味融合黑苦荞的焦香,带着淡淡的蜂蜜的香甜,美味之致。而咖啡和黑苦荞两者相媲美的燃脂功效的叠加,更会为您的身材增加不少的助力。

冬虫夏草浸泡法

一种特别的服用方法,可以将昂贵的冬虫夏草和苦荞茶一起冲泡。冬虫夏草所含的养分成分中,水溶性的成分占了大多数,而和苦荞茶一起冲泡,能够将水溶性的养分成分有效地释放出来。并且,用冬虫夏草沏茶喝可以最年夜水平保存虫草本身天然的香味,更可防止蒸煮时因温度过高而毁坏其药用成分,养分应用率高出很多。

二、苦荞茶的功效与作用

苦荞里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其中里面含有的维生素B2,而且含量非常丰富,它比玉米粉和大米的含量还要高,大概是它们的两倍道十倍之间。而维生素B2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对于身体非常有利。

苦荞茶中含有维生素PP,它能够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具有特别疗效,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恢复其弹性。对防止脑溢血、维持眼循环,保护和增进视力有效。

苦荞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它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对不育症起到治疗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细胞再生,起到抗衰老的功效。所以对于美容养颜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苦荞麦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高,而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对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同时因含有抑制皮肤生成黑色素的物质(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有预防雀斑及老年斑的作用。

三、黑苦荞茶的营养价值

1、生物类黄酮

主要成份是芦丁,又名维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

2、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黑苦荞茶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镁的含量是小麦面粉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其它主粮的2 —5倍,锌为倍以上,锰为陪以上,钾为小麦的2倍,大米的倍,黄玉米面的倍。

镁、钾的高含量大大增强了黑苦荞茶粉的营养保健功能。

3、淀粉

黑苦荞茶麦淀粉为支链淀粉,含大量凝胶黏液,加热后呈弱碱性,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4、维生素

黑苦荞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粉和大米的2—10倍。维生素PP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

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具有特别疗效,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恢复其弹性。

对防止脑溢血、维持眼循环,保护和增进视力有效。维生素E中r生育酚含量较高,对防止氧化和治疗不育症有效,并有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衰老作用。

5、纤维素

也称膳食纤维。含量达到,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

6、脂肪

黑苦荞茶麦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高,而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对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同时因含有抑制皮肤生成黑色素的'物质(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有预防雀斑及老年斑的作用,是美容护肤的佳品。世居高山的彝族女子唇红齿白,皮肤细嫩。

7、蛋白质

含有19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高达。特别含有一般植物如小麦、稻米所缺少的赖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组氨酸。

并且黑苦荞茶蛋白有近三分之一为清理蛋白,可清理体内毒素和异物,而且,黑苦荞茶蛋白由于富含精氨酸,可以防止体脂增加。

四、适合黑苦荞茶的9大人群

1.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人士

其降糖降脂作用与苦荞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芦丁、槲皮素、微量元素、维生素、植物固醇有关。亚油酸为饱和脂肪酸,能与胆固醇结合成酯,促进胆固醇的转运,抑制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为胆酸而排泄,帮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芦丁能减轻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损害,保护胰腺组织,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搞脂质过氧化,抑制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加强维生素C的作用并促进维生素在体内积蓄,有利于改善脂质代谢;微量元素镁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硒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直接清除氧自由基,铬可以增强胰岛素功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因此,长期食用苦荞食品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2.患有糖尿病的人士

苦荞中富含荞麦糖醇,特别是苦荞麸皮含量最高,所以苦荞茶更是富含荞麦糖醇,它们是D-手性肌醇(D-CI)及其半乳糖苷。D-CI是一种水溶性肌醇的立体异构体,存在于苦荞、部分南瓜等一些植物体中,具有降血糖生活活性。D-CI能调节胰岛素活性,尤其是可激活丙酮酸脱氢酶(PDH),其半乳糖苷的结构也类似于型胰岛素调节介体,具有降血糖作用。

3.经常坐或者驾驶汽车的人士

苦荞茶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特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抗疲劳和抗缺血作用,预防因为久坐而产生相关的病症,比如三高等。

4.经常精神紧张的脑力劳动者

苦荞茶含有18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高达,特别含有一般作物如小麦、大米所缺少的赖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组氨酸,这些都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抗缺血病症。苦荞黄酮能提高碳廓清能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

5.饮酒过量人士

苦荞茶对饮酒过量人士极具保健作用,首先,苦荞富含支链淀粉,含大量凝胶黏液,能有效地保护胃粘膜,其次,苦荞槲皮素具有显著的降酶作用,对肝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6.习惯性便秘者

苦荞茶中的食物纤维远远高于小麦和大米,苦荞中膳食纤维达,是普通米面的8倍之多,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建议便秘者不仅饮苦荞茶,坚持食用茶粒效果更佳。

7.肥胖者

苦荞中的淀粉含量同比米、面都低,而纤维含量却同比米、面高;米、面呈酸性,而苦荞呈弱碱性。也就是说,吃一碗苦荞饭,吃进去的淀粉就比一碗米饭的淀粉少,热量就低,其次,他自身含大量食物纤维,又帮助了消化,而他的碱性特征,又可以中和吃进胃中的油、肉类物资,轻松喝出苗条。

8.爱美女士(减肥通便、排毒养颜)

苦荞茶富含生物类黄酮,特别是槲皮素,具有抗衰老、降血脂等,高膳食纤维有通便排毒的功能,苦荞中含有抑制皮肤黑色素物质-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有预防雀斑及老年斑的作用,是美容护肤的佳品。苦荞蛋白质是以水溶性清蛋白和盐溶性球蛋白,实验证明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脂肪堆积、改善便秘的功效。

9.办公室白领精英

办公室白领精英,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少,生活紧张、饮食没有规律,是三高等代谢疾病的潜在人群。苦荞茶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无机元素,其中镁含量是小麦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2-5倍以上,硅含量是5倍以上,锂含量高5倍以上,钾含量是2倍以上。其中苦荞的镁元素可参与人体细胞能量转换,调节心肌活动,使心脏节律及兴奋传导减弱;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于心脏舒张和休息,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钾、镁都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增强耐力。同时苦荞富含的生物类黄酮,让您提前远离三高等病症,让您轻松健康。

五、黑苦荞茶美容瘦身

1、茶汤洗脸

晚上洗脸后,泡一杯茶,把茶汤涂到脸上、轻轻拍脸,或者将蘸了茶汤的棉布附在脸上,再用清水洗。脸上的茶色经过一夜能够自然消除,能够去除色斑、美白皮肤。

2、苦荞茶面膜

把面粉1匙和蛋黄1个,拌匀后加绿茶粉1匙。把它均匀地抹在洗净的脸上,20分钟后洗脸。还可把糖茶汤1匙和面粉1匙调匀,做成面膜15-20分钟后洗脸。能够消除粉刺,去除油脂。

3、茶汤泡浴、泡足

把苦荞茶20:30克装到小布袋里,放到浴缸里泡浴。把泡好的茶汤倒进脚盆里泡足。医治皮肤病,去除老化的角质皮肤,使皮肤光滑。还能驱除体臭,身上带有清茶香。

4、苦荞茶美目

把苦荞茶冲泡后挤干,放到纱布袋里。闭上眼睛,把茶袋放到眼睛上,放10-15分钟。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改善黑眼圈,治疗眼部炎症。

5、苦荞茶减肥

把茶粉放到浴盆里混匀后,进行全身按摩。能够除掉角质化的皮肤,洗掉油脂,使皮肤柔软光滑,促进排汗,具有减肥的效果。食茶对减肥很有效,每天吃1:2匙茶粉,可以和酸奶一起吃,可以冲牛奶喝,或者拌饭吃等。

饥饿,热量

可溶性纤维进入人体肠道内与水胶质,吸附后容积变30倍,体的,较长地饥饿,避免血糖骤升骤降所带来的想吃甜食的,脂肪和热量。

吸附油脂,阻断脂肪囤积

当含有脂肪、糖分的进入胃肠道后,纤维素吸包裹脂肪并物排出体外,排走中60%油份,同时也能肠黏膜对糖和淀粉的,脂肪率,从而脂肪合成。

排清宿便毒素,肠道

纤维在吸附油脂的同时功能和新陈代谢,肠胃蠕动,消化时更多能量,带走体内脂肪,并能吸附、排出肠道垃圾及宿便,便秘、毒素。减肥同时还能使肌肤细腻有光泽。

六、黑苦荞茶的养生功效

一、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降血糖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的恢复,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改善糖耐量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同时它还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降血脂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中所富含的槲皮素等能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肌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心律失调,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

2、对血管的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所富含的芦丁等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槲皮素、桑色素等能够改善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功能。

三、抗菌、抗病毒作用

据研究证实,苦荞生物类黄酮所富含的槲皮素、桑色素、莰非醇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该黄酮,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溃疡有祛腐生肌,消炎镇痛的奇特疗效。

四、抗氧化作用

抑制油脂自动氧化中3-OH、5-OH,4-基和2,3位的双键起主导作用。抑制油脂氧化的能力槲皮素》桑色素》芦丁。

五、抗癌、防癌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所富含的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达到抗癌、防癌作用,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致癌因子。鞑靼荞生物类黄酮所含的五羚基黄酮是抗癌、防癌、治癌的优选药物。

六、清除自由基作用

自由基(freeradical)是引起癌症,衰老,心脑血管退变性疾病的罪恶之源。因为苦荞类黄酮物质易氧化,才使其具有清除能力,它们具有五个羟基,可以充足地作为供氢化,使自由基还原,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达到防衰、抗癌,抗心脑血管病的目的。

七、对骨组织的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可用于治疗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症,其作用机理在于:其一,它既可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又能抑制PGE2的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即抑制{BH}一脯氨酸进入可消化的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中,并在低浓度PGE2时主要作用于非胶原蛋白的合成,高浓度PGE2时主要作用于胶原蛋白合成,因此可以用于治疗骨病;其二,它能提高甲状腺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使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的作用加强,最终抑制骨再吸收而治疗骨质疏松;其三,它能抑制饮食中缺钙和维生素D引起的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降低。

八、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能明显有效地增加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九、护肝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研究表明,苦荞生物类黄酮对CCL4所致肝脏丙二醛(MDA肝脂。过氧化中产物)含量的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肝细胞中的转氨酶等可溶性酶因从细胞中漏出而活性升高;苦荞生物类黄酮的护肝机制最终在于它的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

十、抗紫外线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所富含的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光屏蔽物,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保护抗坏血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免除氧化,保持了它们的活性,是一种极好的抗氧化剂,其螯合作用和基因表达出减少脂肪氧化变性的功能作用明显。尤其是该黄酮对皮肤的保健作用,年青化及血管的保健,抗炎症作用特别显著,故有人称之为“皮肤营养素”。

一、苦荞茶的功效: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1、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抗氧化增加人体免疫功能。 3、苦荞茶的功效与作用可改善心脑循环,清除体内垃圾,消除疲劳,恢复能量。 4、粗粮膳食纤维增加皮肤抗氧化功能,让皮肤健康光泽,美容养颜。 5、苦荞中所含的苦荞黄酮(芦丁),对糖尿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功效。 6、苦荞中的不可多得的粗粮膳食纤维可以平衡肠胃营养分布,有效治疗便秘。 7、高寒山区无污染种植源头,健康粗粮制品/2、价格低廉,可长期食用。二、苦荞茶的作用:苦荞茶无糖食品 类似饼干的麦香味(绝对不苦),口感清香醇厚,品后颊齿留香。 1、苦参、苦参碱、苦参黄酮等均有抗心率失常作用。 2、苦参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及降血脂作用,总碱还有防止白细胞减低及抗辐射作用。 3、苦荞茶的功效与作用中醇提取物对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杀死作用。 4、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有利尿、抗炎、抗过敏、镇痛及平喘、祛痰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苦荞茶的功效与作用与荞麦中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有关。芦西是荞麦(尤其是苦荞)的特有成份,肯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对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总有效率达93%。另外,它还有健胃、化滞、清热等功效。三、苦荞茶的食用方法: 1.取5g或6g包一小袋,放入杯中,用玻璃杯最好,这样可以看清冲泡后的美丽的颜色,让你更加喜欢它。 2.将放入杯中的苦荞茶用开水冲泡,倒入开水后,约3-5分钟即可,稍微放置片刻,感觉不太烫了,再喝。 苦荞茶口感:苦荞茶虽名为苦荞茶,其味道却不是那么苦。与茶不同的,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去享受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才做成了所谓的茶的状态!第一杯感觉有一点点微苦,可忽略不计,口中的麦香味儿很浓厚。往后味道会逐渐变淡,颜色在冲泡一天后,变化不算太大,到了夜晚,若不再冲水喝,请不要把它浪费,它可直接食用。四、苦荞茶的其它食用方法: 1、苦荞茶+黄芪:在苦荞茶中加泡适量黄芪,适用于气虚者。 2、苦荞茶+枸杞:在苦荞茶中加泡枸杞,有益于肾虚者。 3、苦荞茶+绿茶:在苦荞茶中加泡绿茶,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也是白领女性的时尚饮品。 4、苦荞茶+腊梅花:在苦荞茶中加泡腊梅,有益于慢性咽炎、声音嘶哑者。 5、苦荞茶+灵芝:在苦荞茶中加泡灵芝,能更有效的提高免疫力。 6、苦荞茶+红花:在苦荞茶中加泡红花,更有助于血液循环。 7、苦荞茶+柠檬:在苦荞茶中加柠檬,更助于治疗便秘。

荞麦茶是用严格精选过的荞麦烘煎而成。荞麦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普通荞麦和同属的苦荞麦、金荞麦都可以作为粮食,但荞麦和其他粮食作物不同,不属于禾本科,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荞麦是从野生荞麦演化出来的,但野生荞麦是一种藤本植物,荞麦是直立茎的。荞麦种子是三角形,被一个硬壳包括,去壳后磨面食用。荞麦生长期短,可以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养分和氮素,下种晚,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可以作为绿肥、饲料或防止水土流失的覆盖植物。功效与作用:荞麦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主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癌;白沙;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病;烫火伤。1.增强血管弹性荞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致密性。又有保护血管的作用。2.降血脂荞麦能促进细胞增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预防心脑血管出血,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等。3.促进新陈代谢荞麦中丰富的烟酸,能增强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4.防治糖尿病荞麦中的铬,更是一种理想的降糖物质,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还有抑制血块的形成,具有抗血栓的作用。5.止咳平喘荞麦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营养价值:荞麦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故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荞麦可杀菌消炎,有“消炎粮食”的美称。

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学名鞑靼荞麦。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荞麦的主要产区和

起源地之一。彝族同胞长期以苦荞麦为主食,身体健壮,肌肤红润,很少有人患有高血压。 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文章来自佑顺荞麦茶网) 据科学工作者证实,苦荞麦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

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出产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

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富含有大量的芸香甙(亦被称为VP或卢丁)和烟酸(维生素PP),为普通荞麦的倍。芸香甙可以保持体内胶原蛋白水平,美容养颜,减少细纹;健胃排毒,帮助减轻体重。且可防止老年人“三高”。

功效作用

1、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芸香甙可抑制体内的磷酸二酯酶的活动,避免血小板凝集。它有助净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它亦有保护血小板脂肪过氧化的功能,能帮助患高血压的人士保持健康的血压。

2、保护微血管,降低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芸香甙可抑制脂肪氧合酵素(lipoxygenase)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素(prostaglandin synthase)的活性,以防止血管变得脆弱,特别是微血管。它同时具有强化血管的功能,可降低瘀伤、筋脉瘤及痔疮的发生率,也可降血压和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鞑靼荞麦中同时具有一特殊化合物六磷酸肌醇(D-chiro-inositol),能发挥与胰岛素相仿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鞑靼荞麦可以防止或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动,有助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美容养颜,减少细纹

芸香甙可帮助身体吸收并充分利用维生素C,也可以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破坏。另外,此成分亦可保持体内的胶原蛋白水平以减少皱纹和细纹的产生。

5、清除体内垃圾,减轻体重

鞑靼荞麦茶所含的可溶性纤维量远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其含量是稻米的 4 倍、小麦的 倍、玉米的 倍及甜荞的 倍。膳食纤维的摄取能提供饱足感和减缓消化速度以减低食欲,避免过量进食,因此,它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此外,它还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疏解便秘的问题,有助清除肠胃内积滞之食物。

6、预防胆结石,降低胆固醇

鞑靼荞麦茶的可溶性纤维也可降低胆汁的累积以避免胆石的形成。一项美国胃肠病论文显示:摄取大量的膳食纤维可降低罹患胆结石的机率!以胶质状的葡萄聚糖为主的膳食纤维,能减缓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在饭后快速地上升,有效预防糖尿病。另外,膳食纤维也可帮助控制体内胆固醇的水平。

7、抗肿瘤、抗氧化

芸香甙亦有预防直肠癌发生、抗氧化、抗发炎、抗突变、抗肿瘤的作用。

发酵食品加工论文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会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饭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东日本一带的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近年来,日本的科研人员经对发酵食品的长期研究及实验得知,它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有与药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故日本的保健医师们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这样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食品发酵后热量会变低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通过发酵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独特的风味———简单来说,加入的微生物就像一台台小小的加工机,对食物的每个细胞挨个进行处理,增加一些有营养的物质、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顺便改变味道和质地。那发酵又有哪些好处呢?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度。肉和奶等动物性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可将原有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易于消化吸收。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这一维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产”。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等。微生物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三类食品该多吃我们现在常吃的发酵食品主要分为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品、乳类发酵品。谷物制品主要有甜面酱及米醋等食品,它们当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它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它们也能达到降低血压、血糖及胆固醇之效果。豆类发酵制品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豆类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这样可使骨骼强壮,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酸牛奶、奶酪含有乳酸菌等成分,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还含有可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还原酶的活性物质,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预防癌症。所以,经常食用酸牛奶,可以增加营养,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癌症,降低胆固醇。利用乳酸菌来发酵的食品,其任何一种东西均可调整肠腔内菌群的平衡,增加肠蠕动,使大便保持通畅,预防大肠癌等的发生。此外,酸牛奶都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上扬”,防止动脉发生硬化,保护心脏,大家不妨多青睐这些食物。一般来说,每日选择性食用1—2种发酵食品即可。但须注意的是,腐乳豆豉含盐较高,高血压和心脏病人应控制食量。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敞口固态发酵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整个过程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和蛋白分解能力。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酱油和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多糖的转化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由淀粉转化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转化

提起发酵,人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面包、酒精饮料、奶酪制品的生产,都是发酵应用的典型例子。我国发酵业所利用的主原料是大米和其他农产品,如以大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菌酿酒的造酒工业,以大豆为原料酿造酱油的调料工业。这些独具民族特点的传统发酵食品业通常认为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这4个方面互为促进、相互联系。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导领域,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础;而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又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1]。其中发酵工程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可以从生物工程的过程看出来,只有通过发酵工程,才能使由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获得的具有某种所需性状的目的菌株实现工业化生产,最终达到基因克隆或细胞融合,获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发酵工程又称为微生物工程,是指传统的发酵技术与DNA重

食品加工就是把可以吃的东西通过某些程序,造成更好吃或更有益等变化。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面点食品加工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试论中西面点加工工艺的区别

【摘 要】中西方面点在制作理论和技术上相互融合,各取所长,但由于中西方饮食的差异,在加工制作方法上还有一些不同。本文以紫薯面点为例,就中西面点在加工制作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差异做一浅谈。

【关键词】中西面点;紫薯;营养保健

1.中西面点简介

中式面点

中式面点指源于我国的点心,简称“中点”,双称为“面点”,它是以各种粮食、畜禽、鱼、虾、蛋、乳、蔬菜、果品等为原料再配以多种调味品经过加工而制成的色、香、味、形、质俱佳的营养食品。面点在中国饮食行业中通常被称为“白案”。它在饮食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又是人们调剂口味的补充食品。

西式面点

西式面点以面、糖、油脂、鸡蛋和乳品为原料,辅以干鲜果品和调味料,经过调制成型、装饰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质的营养食品。是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同东方烹饪一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面点行业在西方通常被称为“烘焙业“,在欧美国家十分发达。烘焙食品以款式美观、色香味美、新鲜可口的高品质制品来吸引顾客,促进产品销售。

2.中西面点加工方法的差异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虽然饮食文化差异较大,但是在中西方饮食中大部分以面食为主,那么面食在制作和加工方面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是说,中西式面点为了迎合各自的饮食习惯,在制作加工方面存在以下差异。

中西方糕点在选料和成形加工方面存在的差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产丰富,这就为中式面点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再加上人口众多,各地气候条件不一,人们生活差异也很大,所以 选料要求比较精细,花样品种繁多。又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方糕点制作的过程中要求纯手工制作,这就彰显出中式面点在加工制作上的难度和技巧。中式面点要求成形技法多样,造型美观,面点成形是面点制作中一项技术要求高、艺术性强的重要工序,归纳起来,大致有 18 种成形技法,即:包、捏、卷、按、擀、叠、切、摊、剪、搓、抻、削、拨、钳花、滚沾、镶嵌、模具、挤注等。通过各种技法,又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通过形态的变化,不仅丰富了面点的花色品种,而且还使得面点千姿百态,造型美观逼真。西式面点用料也很讲究,大多以乳品、蛋品、糖类、油脂、面粉、干鲜水果等为常用原料,其中蛋、糖、油脂的比例较大,而且配料中干鲜水果、果仁、巧克力等用量大。西点的加工制作要求从造型到装饰,每一个图案或线条,都清晰可辨,简洁明快,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西方糕点的加工装饰属于用一两种装饰材料进行的一次性装饰,操作简便、速度快适合大批量生产。其制作表现形式主要有:仿真形式、抽象形式、卡通形式等等。

中西面点在烹制加工方法上的差异

中国的面食,制作的时候以蒸、煎、烘、煮、烙、炸为主,口感较为轻淡,不像西点,太甜,中式面点多以油炸为主,多油腻,其实这点和中国人的饮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茶可以去油腻。西方的点心,制作的时候以烘、烤为主,主要依靠模具一次性成型。这样制作起来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形状统一,看起来比较整齐、美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中西方的烹制方法也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烹制面食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多种烹制方法相结合,这样就能让人们品尝到各种口味不同、风格各异的美食。综上所述,不管是中点还是西点,在加工工艺上应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推陈出新。

这本来就是餐饮工作人员不变的信条。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餐饮文化也在逐步走向理解、包容、融合、贯通。餐饮从业人员在保护好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西式面点的制作技巧。内外兼收,洋为中用,为国人的餐桌上献上更多的面点制品,做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美味佳肴。

3.芝麻莲蓉酥的制作

材料:

油皮:中筋面粉200克(高粉150克+低粉50克)、细砂糖36克、猪油65克、温水70-80克、盐3克

油酥:低筋面粉200

克、猪油90克

内馅:红莲蓉(广州莲香楼出品)500克、

装饰:蛋液适量,生白芝麻适量

(以上量可做成品20个)

(1)油皮:面粉加入其余材料揉成面团,静置15分钟,分成20份备用。

(2)油酥:面粉与油揉成团,分成20个备用。

(3)内馅:黑芝麻蓉分成20份,葡萄干洗净沥干水,每份芝麻蓉包入3、4粒葡萄干滚圆备用。

(4)油皮包入油酥,擀卷两次,再擀成圆皮,包入内馅,收口朝下,略压成扁圆状,刷蛋液,再沾上一层白芝麻,放入烤盘。

(5)烤箱预热,190度中层烤约25-30分钟即可。

4.紫薯面点的制作

紫薯又叫黑薯,英文名称 Purple Potato,紫薯因其表皮和肉质均呈迷人的紫色而更加的惹人喜爱。紫薯不但颜色可爱,而且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其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

在馅心上的应用

将紫薯清洗、去皮、切片、蒸煮后制成紫薯泥,紫薯泥与牛奶、椰浆、大枣、果仁、砂糖等常用面点馅心原料搭配,可以制作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馅心。

在西式面点上的应用

蒸煮熟制的紫薯泥不仅仅可以制成馅心,还可以直接放入调制的面团或面糊中。制出别具一格的可口美食。

例一:紫薯蛋糕:

原料:鸡蛋500克,砂糖400克,蛋糕油40克,紫薯泥500克,低粉500克,小苏打10克,泡打粉10克,香粉10克,色拉油300克,水 300克。做法:(1)预热烤箱至 170℃(或上火175℃、下火160℃),在烤盘上铺上垫纸,再放好蛋糕圈备用。(2)将鸡蛋液放入搅拌桶,加砂糖快速搅拌至发白。(3)在搅拌桶依次加入蛋糕油、低筋粉、泡打粉、苏打粉和紫薯泥,打发至中性发泡。(4)依次慢速加入水、色拉油拌匀,装入烤盘进烤箱烘烤。(5)约烤40分钟,至蛋糕完全熟透取出,冷却后即可使用。

例二:紫薯糕

原料:紫薯500克,温水1100克,糖200克,鱼胶粉18克做法:(1)将紫薯蒸熟后去皮,用搅拌机加600克温水搅拌成糊状。(2)鱼胶粉用冰水泡开,沥干后和温水一起放锅内 , 小火烧开使之熔化。(3)把紫薯倒入锅内,再加入糖煮沸后再煮5分钟 , 需一直搅拌。(4)倒入干净的容器内,冷藏至凝固,取出切块即可。

在中式面点上的应用

(1)紫薯面条、饺子。

面条作为中国面食家族的重要一员,深受人们喜爱。紫薯全粉与一定量的面粉混合(通常 1:3),运用常用的面条加工工艺,可以制作出美味的紫薯面条。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薯面条,再配以当地各具特色的酱卤,保证让你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当热喜欢吃饺子的朋友也可以用紫薯面团来包饺子,无论是荤是素您做的紫薯面饺子不仅馅心鲜美,饺子里还会有紫薯带给您的香甜。

(2)紫薯馒头、花卷。

面粉中加入紫薯面,通过发酵制成的馒头、花卷更容易消化吸收,紫薯的保健功能会更好的发挥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特殊人群食用。

【参考文献】

[1]余建忠.烘培业从同质化走向细分化 [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0,(08):14-15.

[2]顾尧臣.主食面制品加工技术的探讨和建议[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3,(03):8-12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面点食品加工技术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研究性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制造 郑大 食品药品安全与检测(广告)摘要微生物是一类宝贵而又丰富的生物资源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制药、环保、冶金和农业等众多行业。这类资源如能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必将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全世界由于人 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食品资源的不断被利用,开辟新的食品资源 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在寻找食品新资源的过程中,虽然人们还习惯把着眼点主要放在扩大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上,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已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开拓了人们寻找食品新资源的视野。经过不断研究和开发,一大批应用微生物生产的食品相继面市。微生物在丰富食品种类、增加或提高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改善食品的风味方面正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渐实现食品由植物、动物二维结构向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结构的转变。正文微生物发酵当今人们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制造食品。微生物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因此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发酵有三大过程要素 1、温度 2、PH值 3、氧气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内容⑴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微生物加以筛选和改造,以形成更符合工业生产需要的新菌种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其中渗透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一些内容,经过改造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微生物菌种通常被称之为工程菌;⑵微生物菌体的生产,即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高速地对某种微生物进行大量的纯培养,即工程菌的克隆;⑶从微生物中分离有用物质,如利用微生物以一些廉价的废弃物做底物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等;⑷微生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如生产氨基酸,抗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⑸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和加工后处理;⑹利用微生物控制或参与工业生产,如采矿、冶金等;以及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新型发酵装置、生物传感器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连续发酵的技术等等。微生物与酿造品一、醋酸菌的应用——食醋的生产我们知道,食醋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一个古老的产品。在民间,食醋的生产是采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醋酸菌进行自然发酵的;在工厂里,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避免杂菌污染,采用人工纯接种的方式进行发酵。长期以来用于食醋生产的细菌有纹膜醋酸菌(醋化醋杆菌)、许氏醋杆菌。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恶臭醋杆菌混浊变种()、巴氏醋酸菌巴氏亚种(泸酿号)。 醋酸菌在充分供给氧气的情况下生长繁殖,并把基质中的乙醇氧化为醋酸,这是一个生物氧化过程,反应式省略。 根据菌种不同,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少量的其它有机酸以及有香味的酯类等,使食醋具有良好的风味,因此,选择优良的菌种对食醋生产非常重要。 食醋的酿造方法通常可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大类,我国传统的酿造法多采用固态发酵。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醋风味较好,但需要的辅料多,发酵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一)原料 可用于食醋生产的原料很多,有粮食、干鲜果品、野生的含糖或淀粉的果类等。例如:糖、蜜、高梁、大米、玉米、甘薯、糖糟、梨、柿、枣类等。一般著名的食醋仍以糯米、大米、高梁等粮食原料为主。(二)工艺流程 原料混合→ 加水拌匀、蒸煮→ 冷却后加麸曲和酒目→ 糖化、发酵→ 接入醋酸菌→ 醋酸发酵→ 加盐陈酿→ 淋酸 →陈酿(脂化、增香、增加固形物和色泽、使醋酸提高到5%以上)→配兑→ 灭菌→ 包装、成品。 我国生产的食醋品种很多,而且有许多名优产品。如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江浙的玫瑰醋、福建的红曲醋以及东北的白醋等。各种醋在选料、发酵工艺及最后的调配料、陈酿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二、氨基酸发酵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在氨基酸中有八种是体内(人体)不能合成但又需要的氨基酸,通常这八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只有通过食物来获得。 另外,在食品工业中,氨基酸可以作为调味料,如谷氨酸钠——味精,作为鲜味剂使用;色氨酸和甘氨酸可作甜味剂。在食品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可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如在大米中添加赖氨酸,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等。为了改善禽畜的饲料质量,往往也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因此,氨基酸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初,氨基酸的生产通过水解蛋白质进行。自1957年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糖类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投入工业化生产以来,氨基酸的研究和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约有十余种进入工业规模生产,我国也于1963年开始了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一)谷氨酸钠(味精)的生产: 谷氨酸发酵菌:谷氨酸棒杆菌、菌色短杆菌等。 我国使用的生产菌株:北京棒状杆菌,;钝齿棒杆菌,。这些菌的共同特性是:菌体为球形,短杆至棒状,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需要求生物素,在通气条件下培养产生谷氨酸。 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首先是葡萄糖经糖酵解和单磷酸已糖支路两种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三羧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在NH4+存在时生成L—谷氨酸。 1、原料:发酵法生产谷氨酸钠的原料有淀粉质类的玉米、甘薯、小麦、大米等,其中甘薯淀粉最为常用。此外,糖蜜等也可用来作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可用尿素或氨水。 2、工艺流程: 淀粉质原料→糖化→冷却过滤→加入玉米浆及其它营养物,配成合适的培养基→按种发酵菌→发酵→发酵液→提取(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等)→谷氨酸结晶→Na2CO3中和→谷氨酸钠(味精)→经过去铁、脱色、过滤、浓缩、结晶(味精)→干燥后即得成品。三、蔬菜和水果的乳酸发酵食品 蔬菜和水果经乳酸菌的发酵,不仅可以得到富于营养、具有一定风味的产品,是一种食物的加工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品保藏方法。随着人们对果蔬乳酸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认识的逐渐提高,使果蔬食品乳酸发酵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不但品种增多,而且加工过程也从家庭式的手工业逐渐走向机械化的工业生产。 我国人民在制作乳酸发酵果蔬制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包括美味营养的酸泡菜、酸腌菜、渍酸菜,还有花样繁多、风味各异的酱腌菜、乳酸发酵的果蔬汁等等,举不胜举。酵母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酵母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食品制造(酒类、面包的生产)、单细胞蛋白、医药化工(核酸、维生素的生产),石油烃类发酵等。 酵母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以来人们利用酵母菌制作食物Pr,面包,各种酒类等多种食品,因此,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应用面包的生产 面包和馒头几乎是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经常食用的食品,它们都是由面粉经过酵母菌发酵后制成的,其质地松软,味香可口,但面包的原料配合较为合理,经过烘烤而成,因而更加可口和富于营养,也便于携带和保存。 用于制造面包的酵母——啤酒酵母,可以从啤酒厂得到,但有专业的工厂生产酵母制品,专门用来生产面包的酵母产品有压榨酵母(鲜酵母)、活性干酵母(ADY),一般用压榨酵母较多。 面包制造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水和酵母菌混合成面团,在30℃左右发酵,酵母菌利用面粉中淀粉酶分解淀粉生成的麦、葡、果、蔗糖,产生二氧化碳、醇、醛和一些有机酸等产物。 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好的面团,经过揉搓添加配料,成型后放到烘焙炉中在高温下烘烤。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面包成为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使产品具有松软的质地。发酵中产生的有机酸、醇、醛等赋予面包以特有的风味。有的还添加各种食用香精、果仁、果脯等辅料,形成不同的花色品种。微生物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用于食品制造历史悠久,但对于酶的了解则是近代科学的重要成就。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于酶的品种、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酶的研究和生产。一、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优点 一般认为M 细胞至少能产生2500种以上不同的酶。 微生物酶的生产具有选择性(选择菌株),便于工业化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生产能力也可以不受限制,而且M生长周期短,有可能保证酶的供应。二、微生物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酶生产用的微生物:微生物酶制剂可以由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M产生。 2、酶的种类:微生物酶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过氧化氢酶等。各种酶类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发酵工程在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二是生产食品添加剂;三是帮助解决粮食问题。在食品工业中,不仅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产品,而且还把它作为食品卫生标准中的检测指标之一来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更好地指导消费和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在微生物发酵方面,利益与弊端并存,发展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的科技趋利避害,直面挑战才能求得发展。尽管我们今天享用的许多产品还离不开传统的发酵工业,但现代微生物工程已冲击到包括传统食品发酵业、制药业、有机酸制造业、饲料业等各个产业。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一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 营养物质二 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三 正文单细胞蛋白定义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的优点一 SCP营养丰富 二 利用原料广 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三 生产速率高 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 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五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 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单细胞蛋白特性(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单细胞蛋白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四 参考文献[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3]魏瑶. 单细胞蛋白

这不是正大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们 哈哈哈啊哈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