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猪肺提取肝素钠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猪肺提取肝素钠的毕业论文

肝素钠生产主要是以猪小肠粘膜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而得到两类产品,即粗品和精品。其中粗品生产十分简单,规模可大可小,利润很高,纯利在100%以上,其销售价通常是成本的两倍以上。而精品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投资规模大,产品质量要求高,只适合于城市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生产。动物肺脏提取肝素钠技术(酶解法) 一、原料处理:将新鲜的猪肺(或冷冻猪肺自然解冻之后)用清水仔仔细清洗去除内外污物和外部皮肤脂肪后,绞碎成糜状,并在充分搅拌下,加入等量的水混合后,再加入少许溶度为.01%的防腐剂混合均匀。 二、酶解提取:先将上述原料在充分搅拌下,用少量稀碱液精细地调节至PH值为8-9(可用相应的精密PH试纸进行测定,下同)再加入事先已经绞碎的新鲜胰浆作为酶解剂(所加入的猪胰浆按照原料液实际重量的1%为宜),搅匀后,缓慢升温至40度左右,继续搅拌,并保持料液PH=,保持液温于37-40度下,酶解3-4小时,然后升温至47-50度,维持PH值=,再酌情补加少许猪胰浆后,继续酶解4-5小时,在上述酶解过程中,如果酶解料液的PH纸复查有所下降之际,句应该及时用少许稀碱液(5%-8%NaOH溶液)仔细调整。盐酸调整其PH=,然后升温至80度。在充分搅拌下,加入料液总重量5%左右的精盐(含NaCL≥95%,钙镁钙盐<),使之混溶均匀后,再升温90度,保温30分钟,停止搅拌,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待滤液冷却至37度时,用稀碱液调整其PH=,精细过滤,滤液回调其PH=范围内进行离子交换吸附处理。 三、离子交换吸附;先将上述酶解提取液冷却至室温,仔细捞除浮于液面的油脂薄片层,控制升温至45度,停止加热,在搅拌下加入事先预处理好的D-254型树脂已有效的吸附料液中的肝素钠成分,新树脂的用量一般为料液的,用过后的再生熟知应酌情加大其用量,搅拌、吸附处理3个小时后静置过滤,滤液可作为生产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冠心舒 的原料。 将上述已经吸附有肝素成分的D-254树脂先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后,再用大约一倍的氯化钠溶液对洗涤好的D-254树脂进行肝素钠操作:第一次洗脱液为树脂体积的倍左右,大约洗脱4小时,第二次洗脱为树脂体积的倍左右 ,洗脱时间为1小时。滤干树脂,将洗脱液予以合并。 将上述所得的洗脱液调节到PH=10-11,搅拌30分钟后,静置6小时,然后仔细的析出上层清夜,下部沉淀物尽量的抽滤至干。合并清夜和滤液,精细调节PH=,加入倍量的95%乙醇沉淀过夜,翌日,仔细地烘吸出上层清夜,收集下部沉淀物,抽滤至干(母液可套用于调PH值前的洗脱液中)。经真空烘干,即得肝素钠粗品。 四、精制:将所得肝素钠粗品用2%的氯化钠溶液完全溶解,制成其溶度大约为8%的溶液,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的升温助溶。 将上述料夜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精细地调节PH=,升温至78-80度,按照每一亿单位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至紫红色不再褪色时即为第一次氧化操作的终点;再加入少许饱和的亚硫酸钠溶液以红色刚好褪尽时为宜。 待上述料液适当冷却后,精细过滤一次,当其滤液温度下降至36度时,复滤一次,将滤液用少许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在充分搅拌下,缓慢的加入少量的3%-5%过氧化氢溶液,在25-27度下进行第二次氧化,时间为16-24小时,当氧化过程结束后,将料液用“除菌过滤器”过滤,滤液用少许盐酸调节至PH=,加入倍量的95%乙醇,于5-10度条件下沉淀处理24小时。 收集上述沉淀物,用少量10%氯化钠溶液溶解后,再加上3-4倍的95%乙醇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乙醇加以回收、蒸馏、脱水后,可循环套用)。沉淀物经无水乙醇脱水,研细,再经丙酮脱水,研细,再经丙酮脱水,远红外线真空烘干(50-60度),即得肝素钠精品。

是可以提炼出来,但是程序很烦琐很难,你一定是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的吧。那是假的,提前肝素钠需要的技术至少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而且要无菌室,对程序和环境要求的都非常严格,一般家庭是根本做不出来的,生产成本也是很高的。

参考教材《动物药物提取制备实用技术》 1.备料:取冰冻牛肺脏融化后,剪去主气管和较大的气管,然后剪成长条,用3毫米绞板绞磨成肉糜状,净肺糜量为毛肺的70%~80%。2.自溶:取牛肺糜300千克,加水150升,搅拌均匀,加温至45℃,加入6升甲苯,在39~41℃保温自溶20小时,每半小时搅拌1次。3.提取:将27千克硫酸铵溶于90升水中,加入自溶液内,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值~。用水浴加热至50℃,保温搅拌小时开始过滤;滤饼加100升水、6千克硫酸铵再提取1次。弃去滤渣,合并2次提取液4.酶解:提取液按每公斤牛肺重量加克2709碱性蛋白酶PH控制在在50度条件中反应小时;调盐度4度升温到90度保温15分钟过滤后续工艺经吸附-洗涤-洗脱-酒精沉淀-干燥-干燥品盐水稀释过滤-再次吸附-洗脱-酒精沉淀-干燥即可-得至3吨牛肺提取1亿单位的牛肺肝素钠肝素钠提取专利 2、利用废脱附盐水加工粗品肝素钠的方法 3、一种吸附肝素钠专用树脂的生产方法 4、肝素的喷雾干燥方法 5、生产肝素的方法 6、一种肝素及其制备方法 7、利用猪、牛、羊肺沉淀法生产肝素钠 8、利用生产肝素钠后废液提取冠心舒工艺 9、用活化生物酶解法提取肝素钠的生产工艺 10、免树脂长链季铵盐沉淀法提取肝素钠 11、低分子肝素及其制备方法 12、一种用综合生物法提取肝素钠的新工艺 13、一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低分子肝素钙的制备方法 14、一种肝素钠及其制备方法 15、一种肝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6、肝素银的制备及其应用 17、一种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方法 18、含有肝素锌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19、低分子肝素纯化方法 20、利用动物肺提取肝素钠粗品的制备工艺 21、酶解法生产肝素钠 22、一种从牛肺中提取抑肽酶和肝素钠的联产工艺 23、一种低分子量肝素钠及其亲和层析制备方法 24、肝素钠粗品生产方法 25、粗品肝素钠分离纯化为高纯度肝素钠的方法 26、一种同步提取肝素钠和猪肠粘膜抗菌肽的方法 27、肝素钠副产物中分离提纯硫酸皮肤素和低分子硫酸乙酰肝素的方法 28、一种依诺肝素钠的纯化生产方法 29、低分子肝素或者其盐、含有其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30、肝素钠生产工艺方法 31、低分子量的肝素及其制备方法 32、肝素钠吸附树脂中残留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3、使用HPLC定量测定具体组成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的方法 34、采用卵磷脂液膜分离法提取肝素的方法 35、一种低分子量肝素钙生产工艺 36、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低分子肝素形成的复合物及制剂与制备方法 37、一种类肝素的制备方法 38、肝素钠生产中所用的液体射流吸附、解析装置 39、肝素提取装置 40、一种利用肠衣生产肝素的设备 41、低分子肝素钠(钙)及其制备方法 肝素钠提取文献资料 42、酶降解法精制肝素钠 43、牛肺肝素钠提取工艺研究 44、浅谈肝素钠及其生产 45、提高肝素钠粗品效价的生产工艺 46、一种提高肝素钠收率和效价的方法 47、一种新型沉淀剂去除肝素钠中蛋白质的条件研究 48、影响肝素钠产量关键因子的研究 49、猪肺提取肝素钠新工艺 50、猪肺提取肝素钠新工艺 2 51、猪小肠生产肝素钠粗品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52、D-254树脂在肝素钠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53、凹凸棒土和活性炭除去肝素钠精品制备过程中杂质 54、层析技术在肝素钠纯化中的应用 55、沉淀剂YNB99-1在肝素钠精制中的应用 56、从牛肺提取精品肝素钠工艺的研究 57、从猪大肠腌液中提取肝素钠的研究 58、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肝素钠的生产技术改进 59、粗品肝素钠质量情况和效价范围的判断 60、对“肝素钠生产工艺”的补充 61、肝素钠粗品工业化高效生产工艺的探讨 62、肝素钠粗品生产工艺 63、肝素钠的三氯化铝精制工艺 64、肝素钠的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Ⅰ 65、肝素钠的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Ⅱ 66、肝素钠的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Ⅲ 67、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68、肝素钠的提取 69、肝素钠分离工艺研究 70、肝素钠简单生产工艺介绍 71、肝素钠精品生产工艺的改进 72、肝素钠精制工艺探讨 73、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1 74、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2 75、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3 76、肝素钠生产过程中对重金属的处理 77、肝素钠生产中间产物效价的检测 78、肝素钠树脂精制工艺的研究 79、肝素钠制备工艺研究 80、含高浓度无机盐的肝素钠废水的处理 81、均匀设计法筛选肝素钠的纯化条件 82、利用动物小肠提取肝素钠的技术及生产工艺

肝素钠 -------------------------------------------------------------------------------- 肝素钠 拼音名:Gansuna 英文名:Heparin Sodium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314 本品系自猪或牛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黏多糖类物质,具有 延长血凝时间的作用。按干燥品计算,每1mg 的效价不得少于150 单位。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40mg的溶液,依 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应不小于+35°。 【鉴别】 (1) 取本品与肝素标准品,分别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 的溶液,照 电泳法(附录Ⅴ F第三法)试验,供试品和标准品所显斑点的迁移距离之比应为 ~ 。 (2)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 酸碱度 取本品 ,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 值应为 ~ 。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 ,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 浊,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64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 ;如 显色,与黄色1 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吸收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4mg 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 定,在260nm 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于;在280nm 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 于。 黏度 精密称取本品(按实际测得的单位计算相当于40万单位),加水适量研细 ,移入干燥并称定重量的10ml量瓶中,研钵用水冲洗并移入量瓶中,将量瓶置25℃水浴 内,俟温度平衡后,加25℃水至刻度,摇匀,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溶液的密度。取溶 液,必要时用μm 的滤膜过滤,照黏度测定法(附录Ⅵ G第一法),用内径约为 1 mm的毛细管,在25℃± ℃测定其动力黏度,不得大于 。 总氮量 取本品,照氮测定法(附录Ⅶ D第二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量应 为% ~ %。 硫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附录Ⅶ C)进行有机破坏,选用 1000ml燃烧瓶,以浓过氧化氢溶液 与水10ml为吸收液,俟生成的烟雾完全吸收后 ,置冰浴中15分钟后,加热缓缓煮沸2 分钟,冷却,加乙醇-醋酸铵缓冲液 ()50 ml,乙醇30ml, %茜素红溶液 为指示液,用高氯酸钡滴定液() 滴 定至淡橙红色。每1ml高氯酸钡滴定液() 相当于 的S,按干燥品计算,含 硫量不得少于%。 干燥失重 取本品,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内,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 ,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渣应为%~%。 钾盐 取本品 ,置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 品溶液(B);另量取标准氯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50℃干燥1 小时的分析纯氯化钾 191mg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置50ml量瓶中,加 (B)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D杂 质检查法)在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重金属 取本品 ,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 三十。 热原 取本品,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 中含1000单位的溶液,依法检查(附录 Ⅺ D),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 注射2ml ,应符合规定。 【效价测定】 照肝素生物检定法(附录Ⅻ D)测定,应符合规定;测得的结果应 为标示量的91%~110 %。 【类别】 抗凝血药。 【贮藏】 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制剂】 肝素钠注射液

姬胜利研究依诺肝素钠的论文

通过不同的解聚方法制成的不同品种的低分子肝素,其药物动力学特性和抗凝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临床上不能相互代替。目前,已开发出十几种低分子肝素产品,如已在临床应用的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那曲肝素钙、舍托肝素钠、亭扎肝素钠、瑞肝素钠等。 依诺肝素钠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等机构均提出不同的低分子肝素应视为不同的药物,临床适应证不能互相替换。依诺肝素是全球研究最充分、循证医学支持最多的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以来先后有十个以上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所有研究不仅证实患者无论是在介入还是保守治疗应用依诺肝素临床净区益大于普通肝素。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能随便更换药物。建议您最好购买国外企业的肝素钠产品,因为我们公司就是生产粗品肝素钠(肝素钠药品原料)的,国外企业的采购标准比国内的要高得多。

药理治疗分类:抗血栓形成药。依诺肝素是一种低分子肝素,他将标准肝素的抗血栓和抗凝活性分开。主要特点是相对于抗凝血因子IIa即抗凝血酶活性,其抗Xa活性更高。对于依诺肝素,这两种活性比值是预防剂量,其不会明显影响aPTT.治疗剂量,在活性峰值时,其可以将aPTT时间比对照时间延长到倍。aPTT时间延长反映了残留的抗凝血酶活性。目前尚无在动物中进行的长期研究表明依诺肝素潜在的致癌作用。在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正向突变试验、人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体外实验,以及大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等体内试验中,均未发现依诺肝素具有致突变作用。皮下给予每日最多20mg/kg的依诺肝素并不影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育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怀孕大鼠和兔中每日皮下给予最多30mg/kg的依诺肝素进行致畸研究,未发现依诺肝素的致畸作用或胎儿毒性。在给予大鼠和狗每日15mg/kg依诺肝素,共13周皮下注射的毒性研究中,以及在给予大鼠和猴每日10mg/kg依诺肝素,共26周皮下和静脉注射的毒性研究中,除了抗凝作用外,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番茄红素的提取毕业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精细有机合成及绿色化工。主要科研成果: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天津科委项目:微波辐射催化合成四乙酰乙二胺及其在轻化工中的应用,微波辐射植物纤维漂白工艺技术研究,微波能生物质漂白工艺机理与方法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功能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等)。同时主持或参加局级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天津教委项目:番茄红素的微波萃取及增强稳定性的研究,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微波辐射茶多酚提取研究,教育部项目废水及微污染水处理创新技术研究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子课题新型高效絮凝剂开发和生物优势菌技术)。主要教学成果:先后主持、参加完成教改项目6项,并获得天津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并获成果二等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发表教改论文2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及学术著作:先后撰写论文7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6篇;独立作者论文11篇;第一作者论文20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篇,代表作有:《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EI检索),《碱法麦草浆减氯漂白研究》(EI检索)。主编及参编科技著作3部,其中独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淀粉化学品及其应用》一部。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它具有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了从天然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粗产品,并进一步将粗产品纯化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 采用皂化法对番茄进行预处理不仅可除去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种游离脂肪酸,而且在番茄细胞组织的保护下,番茄红素不容易在碱性条件下被破坏。番茄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KOH浓度,皂化时间。从皂化后的番茄中提取的番茄红素产品有番茄红素晶体出现,产品的色价由原来的提高到。 分别采用固液浸取法、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用石油醚从皂化后干燥番茄粉末中提取番茄红素,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功率等各种提取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影响。固液浸取法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60℃,提取时间1h,液固比40:1,番茄红素产量为(干燥番茄粉末);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提取时间4h,液固比100:1,番茄红素产量为(干燥番茄粉末);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功率400w,萃取时间50s,番茄红素提取量(干燥番茄粉末)。三种方法...

1]蔡朝容. 国内β—胡萝卜素研究文献的情报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04) . [2]李全顺. 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03) . [3]李正华,江树勋,蔡桂琴,陈丽娇. 盐藻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 , 2005,(06) . [4]忻祥法. β-胡萝卜素研究动态[J]上海医药 , 2000,(09) . [5]李杰,尹红,陈志荣. β-胡萝卜素制剂化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 , 2006,(11) . [6]刘晓庆,李杰珍,曾莉,邱水强,蔡宏滨,龙继贤. β-胡萝卜素对染尘肺泡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2,(03) . [7]朱秀灵,车振明,徐伟,焦云鹏,熊华. β-胡萝卜素生理功能及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 [8]李杰,尹红,陈志荣. β-胡萝卜素制剂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06,(04) . [9]徐永芳,吴开国,杨莉. 脂质过氧化与矽肺及螺旋藻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职业医学 , 2000,(03) . [10]李全顺.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对大鼠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 2003,(03) . 1] 李杰. β-胡萝卜素异构化反应的研究[D]. 浙江大学 , 2006 [2] 秦敬改. 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D]. 北京化工大学 , 2003 [3] 张新旺. β-胡萝卜素对MMC致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抑制作用的研究[D]. 山西医科大学 , 2004 [4] 朱旭东.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β-胡萝卜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 2004 [5] 周怡平. β-环糊精包埋β-胡萝卜素的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 2005 [6] 张国. C_(20)三个异构体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 吉林大学 , 2004 [7] 沈慧玲. WT1基因异构体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 苏州大学 , 2004 [8] 江志琴. β胡萝卜素在香烟烟雾溶液诱导人肺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D]. 浙江大学 , 2006 [9] 陈丽芬. 缺氧对大鼠脑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和ANT活性及异构体表达的影响[D]. 第三军医大学 , 2004 [10] 赵文伟. C_2N~++HCN离子—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 吉林大学 , 2004 1]崔艳红. β-胡萝卜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与PPAR-γ信号传输及活性氧产生的联系[D]郑州大学 , 2006 . [2]秦敬改. 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D]北京化工大学 , 2003 . [3]秦宏伟. 甘薯功能因子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 2006 . [4]潘帅路. 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 , 2006 . [5]朱秀灵. 提高浓缩胡萝卜汁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华大学 , 2005 . [6]金莹. 苹果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 2006 . [7]孙建霞. 苹果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主要功能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 2005 . [8]赵永彬. 胡萝卜渣的干燥方法及其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5

目前,世界上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有几种,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根据不同的工艺所提取出的番茄红素在品质及对人体的健康保健上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番茄红素的几种提取工艺及它们的优缺点。 1、番茄果肉提取法(植物提取法)工艺:首先精选新疆优质番茄,经过打浆粉碎,去除表皮、种子、纤维等残渣等工序后生产的番茄原酱,再经过科学萃取技术提取天然番茄红素。原料:番茄果肉优势:产品质量好,品质高,呈完全的自然状态,拥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天然活性,是其他工艺所不可取代的天然特性。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提取周期长。小知识:十吨番茄,十天时间,只能提取40公斤左右番茄红素。 2、超临界CO2法(植物提取法)工艺:利用CO2作为萃取剂,从番茄皮渣中萃取番茄红素,分离和纯化其有效成分。原料:番茄皮渣小知识:农药一般附着在果实表皮,很难清洗,有无农药残留很关键。 3、化学合成工艺:利用化学分子式,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番茄红素。优势:工艺简单,成本低。缺点:产品质量差,有异味,会增加人体肾功能代谢负担。 4、微生物发酵法工艺:通过藻类,真菌及酵母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类似于细胞排泄。优势:成本低,周期快,颜色鲜艳。缺点:有异味,对人体影响目前不确定! 总结: 在番茄果肉提取的番茄红素中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天然活性,是其它提取工艺所不可替代的。纯天然的番茄红素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效果佳。

胰岛素提取毕业论文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药剂学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药学;发酵

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

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

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2、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展现出生物学活性功能,会生成有毒性的气体和不良反应的产物,在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其作为制备代谢产物的标准样品,应用在鉴别哺乳动物代谢产物中,完成对毒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甾体羟基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展现出了较强的生理学特性,是引发外源性甾体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转化成的相关模型是哺乳动物代谢有用信息的来源,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对人的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对雄性激素产生了较弱的亲和性。黄腐酚作为一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通过利用真菌模型来寻找哺乳动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为代谢产物及黄腐酚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天然活性药物自身具有资源有限、含量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药物的开发难度,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合成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有效途径。羟基喜树碱是从自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毒性较低,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喜树碱来完成转化。青蒿素具有溶解度低、复燃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加大对其结构的改造,寻找合适的青蒿素衍生物,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新的青蒿素衍生物[2]。

(二)微生物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发现迅速,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在医药领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目前,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制品有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及酶抑制剂等。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及培植。培植出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菌种需要从自然界中找,但是该种方法寻找到的菌种产量相对较低。到了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使用激光、紫外线及化学诱变剂等处理方法来寻找菌种,使筛选出来的菌种更加优良,科学家通过构建工程菌,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医用抗生素自身的特点包括:

(1)差异独立较大。差异毒力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所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大,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2)抗菌活性强。抗生素自身展现出了杀灭微生物及药物抑制等能力,极微量的抗生素就能够展现出抗菌活性作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是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值越小,说明抗生素作用越强。

(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毒性较小,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主要是针对理想的抗生素,一般的抗生素都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微生物转化及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印证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微生物内存在的药学价值,促使其在药学中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药物工业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2]任春萍.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43-145.

基因工程制药------浅谈摘要: 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及基因工程药物,同时探讨了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正文:1 基因工程概述所谓的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即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在与其毫无亲缘关系的新寄主生物细胞中去的能力。这表明人们有可能按照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第二个特征是,它强调了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的事实.才能制备到大是纯化的DNA片断,从而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使之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基因工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是基因工程技术促进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出色范例。2001年2月12 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结果为人们提供了约3000 多个基因可用来制药,将推进基因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人们利用微生物自身生产有用的产品,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利用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等。但是从这些生物体中分离纯化这些药物,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技术上也相当困难。如今将编码这些药物的基因克隆并转移到合适的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2 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一个药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片断的获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合成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也可以通过从生物组织细胞中提取分离得到,对于真核生物则需要建立cDNA文库。 ②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断扩增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再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大量表达目的药物。④将目的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制成相应的制剂。以上方法大部分是以微生物或组织细胞作为表达系统.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组织细胞培养来进行药物生产。近年来,通过转基因动物来进行药物生产的"生物药厂"成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富有诱人前景的行业。转基因动物制药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周期短、表达量高、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容易分离纯化等优势,尤其是适合于一些用量大、结构复杂的血液因子,如人血红蛋白(Hb)、人血白蛋白(HSA)、蛋白C(Protein C)等。英国的爱丁堡制药公司通过转基因羊生产α1-抗胰蛋白酶(α1-AAT)用于治疗肺气肿,每升羊奶中产16g AAT,占奶蛋白含量的 30%,估计每只泌乳期母羊可产70g AAT。另外,转基因植物制药比转基因动物制药更为安全,因为后者有可能污染人类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转基因植物药物,例如脑啡肽、α-干扰素和人血清蛋白,以及两种最昂贵的药物即葡萄糖脑苷脂酶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群集落因子等。3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有了飞跃的发展。1978年首次通过大肠杆菌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198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获得专利.1982年第一个由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药物--胰岛素.在美国和英国获准使用以来,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犹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的医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抗生素类 传统的抗生素生产,主要利用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来获得,其生产过程中菌种的表达水平比较低,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菌群。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产菌种进行基因改造,得到表达水平高、产品目的性强的菌株,如大肠杆菌生产青霉素酞胺酶。德国一个科研小组对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材料6APA.用基因工程来增强大肠杆菌的青霉素酰胺酶活性。将大肠杆菌的基因 PBR322的质粒克隆化所形成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原株提高 50倍.从而提高6APA生产能力。我国王以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螺旋霉素产生菌进行改造,增强了丙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的表达,并提高了丙酰螺旋霉素的产量。(2) 活性多肽类 在人体中存在一系列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很高,而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活性多肽类物质如激素等,这些物质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相应的因此类物质失衡而造成的疾病。此类药物的制剂多来源于各种动物的脏器,生产方法复杂,成本高,个别产品还必须从动物的尸体中进行提取,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自基因工程技术问世以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由微生动进行生产,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最大成就之一,以下是这类药物中比较典型的两个。胰岛素: Genentech公司在1978年,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胰岛素的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在临床上已经完全取代了由动物脏器提取得到的产品。目前,我国新疆转基因羊已能够成功表达人胰岛素原,为胰岛素的生产开发了新途径。生长素: 人类生长素临床用于治疗侏儒症和肌肉萎缩症.传统制造方法是由人脑下垂体抽提精制而得,其原料来源困难,产量受到极大限制。全世界侏儒症患者中仅有1%可以得到治疗,原因是生长素价格极其昂贵,达每克5000美元。1979年Genentech公司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首先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素.近年来还开发了以酵母菌来生产生长素,其产量可达到×106~× 106分子/细胞。目前,我国基因工程人生长素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和用于临床使用。除上述药物外,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这类药物还有神经生长因子(PDGH)、人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3) 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产品较多,临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和细胞融合两大技术的进步,加上高压液相层析技术、氨基酸序列分拆装置以及蛋白质的精制和解析技术的改进,使一些调节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快速发展,如干扰素(INF)、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干扰素是其中研究较为广泛,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化较早的一个产品。第一代干扰素是从血液中进行提取而得到。据芬兰的K Canted报道,处理23000L血液,所得纯度1%以下的干扰素不足100mg.所以产量很低。而且由于血源质量不能保证,可能造成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第二代干扰素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的,其生产水平可达250000分子/细胞,每升可含亿单位,成本显著下降,产品纯度很高,含量可达90%以上。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有α、 β、γ三种,而且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俄罗斯科学家构建了以假单胞菌为载体的表达系统来生产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传统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相比其培养周期短,细胞易于破碎便于提取。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构建靶向干扰素基因及表达载体。夏小兵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从含有抗乙型肝炎S抗原(HbSAg)人源单链抗体与人干扰素α质粒中切出目的基因,连接到 pET22b质粒中,构建成单链抗体靶向干扰素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4) 疫苗传统的疫苗是病源微生物的减毒或灭活物质,但这些疫苗都不理想,有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恢复毒性;或者因为灭活不适当引起疾病流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等缺点,能为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某些特殊疾病如艾滋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一个商品化的基因工程疫苗是抗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疫苗。我国大约有10% 的人口受到HBV的侵害, HBV的感染通常还与特殊的肝癌(HCC)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全世界死于HCC的病人有30万左右。HBV具有高度的寄主专一性,只能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这意味着只能从肝炎患者身上才能获得有限数量的病毒,供做疫苗使用,而且从患者血液中提取制备的疫苗,还有传染艾滋病的可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抗HBV疫苗克服了传统疫苗的缺点,质量和安全性高,用量极少,一般剂量为10mg以下,接种3次,为普通药品用量的千分之一。1982年P Valenzuela等人将S基因(HBV表面抗原基因)的一个片段克隆在一种载体上,结果在酵母中合成出来HBV表面抗原(HbsAg)颗粒,其产量达25 μg/L,酵母表达系统现在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供给人类使用的重组肝炎疫苗。大约20年前,人们发现"裸露"DNA注入体内能够诱发免疫反应,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核酸疫苗。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转移到动物体内,通过宿主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对该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已开发出多种核酸疫苗,例如:流感核酸疫苗、艾滋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结核病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和戊肝疫苗等。(5) 基因治疗制品 基因治疗在1990年开始进行实验, 1993年美国FDA给人类基因治疗下的定义为:"基于对活性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而进行的医学治疗,这种改变可以在活体外进行,然后应用于人体,或者直接在人体内进行"。因此,基因治疗存在两种方式,即间接体内法和体内法。间接体内法主要是通过在体外进行基因转移,筛选可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然后再转移到体内;体内法则是直接在体内改变与修复遗传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有关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已趋成熟,但是,目的基因的转移传递系统、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基因转移系统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由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主要包括逆转录病毒(Rt)、腺病毒(Ad)、疱疹病毒(HSV)和腺病毒相关病毒(AAV)载体等。Nnldini等开发出一种基于HIV的重组Rt载体,不需要辅助细胞,能广泛感染各种非分裂细胞,同时保留了能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世界上第一例基因治疗所采用的载体即是Rt载体,治疗腺苷酸脱羧酶缺乏所致的严重联合免疫缺乏症(ADA-SCID)。另外一类是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包括脂质体、分子偶联载体、基因枪和裸DNA等。另外,反义核苷酸技术也应用于基因治疗,尤其在抗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方面,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核酶 RNA等。2001年,Robaczewska等首次通过静脉给予反义 DNA,选择性抑制北京鸭HBV在鸭肝脏中的复制和表达,证明了反义DNA在动物实验中的有效性。美国Viagene公司研究出一种被称为"艾滋病毒免疫制剂",该药为一种鼠逆病毒与核心蛋白编码的基因序列和HIV表面抗原RNA结合产物,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试验中确定该药能诱导出强的 HIV-特异性杀伤细胞。4 结束语基因工程技术使药品开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药品开发方式是在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进行随机筛选,得到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新的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药,是通过对致病机理的研究,找到那些可用于治疗目的的有效成分以及其编码基因,经过基因重组将其转入适当的载体,大量表达其有效成分作为治疗药物。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给药品生产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过去一些生产困难的产品,如激素、酶、抗体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高质量、高收率地付诸生产,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用药水平和生活质量。基因工程技术在传统医药不能有效治疗的一些疾病,如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如发现了致癌基因,可使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成为可能。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些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因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所以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时,只用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用到基因工程,是用了基因重组技术,即把人类的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用化学方法切割下来,再植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利用大肠杆菌的繁殖和生长,在大肠杆菌细胞体内合成出人胰岛素。既然是利用细菌生产药物,肯定要用到发酵工程,不然如不让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就得不到工业产量的药品。在切割以及重组dna时,必须用到一系列酶,所以需要用到酶工程。

将人胰岛素基因插入细菌 (大肠杆菌K12)的DNA,在特殊的催化剂如色氨酸合成酶控制下,由细菌合成人胰岛素,再经纯化处理即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97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出胰岛素。

猪肝中铁含量的测定毕业论文

每100克猪肝中含铁毫克,蛋白质毫克。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叶酸,营养较全面。但猪肝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功效作用1.增强视力: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提高视网膜的视觉功能,防止眼睛疲劳,干涩,对夜盲症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2.预防贫血:猪肝中铁元素丰富,且易于人体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3.营养神经:猪肝中的维生素B12,可以滋养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人群的认知能力。4.排毒:猪肝中的维生素B2能补充机体内的重要辅酶,帮助身体排毒。5.增强免疫力: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抑制肿瘤的作用。6.护肤:猪肝中含有的维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补充维生素E对维持身体正常的机体功能与美容护肤有一定的功效。7.补充营养:猪肝中维生素多种多样,各种矿物质含量也较高,是营养不良人群补充营养的好食物,也是幼儿辅食的食材之一。猪肝的禁忌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少食猪肝猪肝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如果一次食得过多,摄入的胆固醇就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猪肝。2、不宜和维生素C同食维生素C易被氧化破坏,尤其是遇到某些微量元素时氧化更为迅速。猪肝中铜元素含量较高,它可与维生素C结合,使维生素C失去原来的功能,因此,食猪肝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3、吃猪肝时不能服用酶制剂药类常见的酶制剂有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多酶片等,猪肝中的铜可与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酸性基因形成沉淀物,影响药效。﹌﹌﹌﹌﹌﹌﹌﹌﹌﹌▼﹌﹌﹌﹌﹌﹌﹌﹌﹌﹌

1、 猪肝营养价值 (1)补血。猪肝中铁质丰富,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 (2)改善皮肤。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 (3)预防肝炎。猪肝中具有一般肉类食品不含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也可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4)排毒。经常食用动物肝还能补充维生素B2,这对补充机体重要的辅酶,完成机体对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 2、危害:猪肝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如果一次食得过多,摄入的胆固醇就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猪肝。

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营养价值1、猪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2、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3、经常食用动物肝还能补充维生素B2,这对补充机体重要的辅酶,完成机体对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4、猪肝中还具有一般肉类食品不含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也可治急性传染性肝炎。食用功效1、明目: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患者。2、补血:猪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信息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