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与国外企业经济主要因素
企业管理的,可以写一下执行力的问题,很好找素材
比如说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的建立。或者岗位价值评估在企业中的运用(可以就几种岗位价值评估的理论介绍,优缺点,适用什么类型的企业,实例)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经济管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浅谈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3、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分析4、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探讨5、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6、探析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7、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分析8、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9、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研究10、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1、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12、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13、浅析新时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及措施14、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刍议15、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与阐述16、基于新常态经济背景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17、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8、开放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探究19、经济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20、新形势下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但是毕业论文又是十分难写的,让很多同学挠破头皮也难以下笔。在这里我为大家展示一篇电大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同学们!
摘要 :多元化战略被业界广泛采纳,但实施的效果却有明显差异。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协同效应,注重做好主业,通过核心能力的延伸与拓展使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企业战略;多元化经营;风险防范
近年来,关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一直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企业多元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典型的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由著名的“产品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企业最高层为企业制定的多项业务组合战略,是企业为涉足不同行业环境中的各项业务制定的发展规划,包括进入何种领域、如何进入等。多元化战略通过进入与现有事业在价值创造活动上相互有关的事业或进入一个全新的事业领域,而求得企业的更好发展。
应该说,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几乎都采用利这种经营战略。从目前看,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被认为是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典范。GE涉足电力设备、医疗设备、照明电器、广电传媒、金融等多个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也许大家都还记得曾经在企业界叱咤一时的史玉柱,也一定不会对那个既造电脑软件、又生产生物制品“脑黄金”的巨人集团表现出过分的陌生。而现在,当年的“巨人”风光却已是悄无声息。“巨人”形象的坍塌与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大厦有直接关系。而这座大厦却只是个表面原因,其跌倒后再无回天之力的重要原因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多元化。
企业管理者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常常很复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多元化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或政府,内部是指企业自身。
一、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产品需求趋向停滞
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亚当·斯密指出,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由于产品需求趋向停滞,劳动分工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所承担的特定产品市场的劳动分工的份额也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企业享受社会分工所造成的收益就会递减。此外,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就会停滞甚至变为负数。企业必须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就进行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做准备。产品需求趋向停滞,就成为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市场的集中程度
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少数企业在市场、成本等方面占优势,企业要想达到比产业增长率还要高的增长率,只有进入本企业以外的新市场。因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欲与少数起控制作用的企业竞争必然要采用特制的手段,增加广告费,增加科研开发费用。这些必然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投入的增加。如果收入的增长抵不上投入的增长,则该企业边际效益为负,就容易在竞争中失败。高市场集中度使企业在本行业提高增长率的成本升高,于是促使企业进入多元化,以谋求在其他行业发展。
(三)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新生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往往不占优势,相反,与新的需求市场相关的老企业则具有更多的优势。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在新的产品领域提供了投资机会,企业就可以抓住机会实现多元化发展。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将使企业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增大,从而激励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的风险分散效应。
二、 内部环境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资源潜力
企业积累的未利用的内部资源,是打入新市场的原动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开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广告宣传费与销售额的比率越高的企业,越容易积极从事进行多元化。
(二)达不到经营目标或原经营领域收益较差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企业开拓新产业领域、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动力就不大;反之,企业现有的经营方针、范围与所期望的目标差距越大,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就越大。多元化发展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政策,涉及到进入新的产业,属于企业的方案差距甚大时,才有可能考虑改变原方案,采用多元化发展。
(三)纵向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
企业在纵向一体化发展中会形成庞大的销售、制造、采购、原料生产、运输和研究开发方面的设备和资源,而在纵向链中各阶段的生产能力会出现经常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产生的不经济性成为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经常性压力。
多元化是企业在具体发展阶段和行业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或是加速成长、培育新的增长点;或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本身并不存在弊端。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失败了呢?这是因为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从而盲目地耗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进一步说,不同的战略目标意味着不同水平的风险,战略目标的模糊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估计到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并对之做好准备。在我国,目前不少企业集团不仅在本行业进行大量购并,而且通过购并进入别的行业;不少企业集团提出发展自己的几大支柱产业,并认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从而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目标。但是,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经营风险。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是概括论文的主旨,是引导读者阅读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选题经过:
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加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让普通市民了解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
而相对于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是高利润的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再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许多外资银行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展新的业务。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并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个人理财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对象主要是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初步发展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在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国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但是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除此之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没有提出关键的问题,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没有提出实际可以的解决方法,应用性不强,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研究。
初步设想:
本课题将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入手,选取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大纲如下: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创新点:
(1)本文试图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析。
(2)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几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业务方面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一个系统的总结。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包括文献综述)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本课题拟在研究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这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占领高端市场,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变,同时,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外增强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
本人将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并结合中国实际,利用本专业所学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加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阐述。
文献综述:
本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阅读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献,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张琳娜,赵剑锋,张静琳,吴丹,黄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报,20xx(08).(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金玉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报,20xx(06).(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提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3]谷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J].时代金融报,20xx(03).(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策略。)
[4]刘扬,张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J].经济导刊报,20xx(01).(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那些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
[5]张龙清,孟倩,潘江姗.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报,20xx(08).(主要内容:针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建立理财师约束机制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建议。)
[6]郝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20xx(02).(主要内容:主要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仔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7]苏Z.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J].金融天地,20xx(01).(主要内容:首先论证了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了其发展的战略措施。)
[8]何树红,杨世稳,陈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理财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9]周爱民.推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金融会计,20xx(3).(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结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提出有针对性、规范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10]文琼.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海南金融报,20xx(05).(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袁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1]郭继辉,黄自竹.小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报,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同题,并简单阐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因素,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建议。)
[12]陈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报,20xx(05).(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和实施营销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策略。)
[13]李慧.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J].中国外资报,20xx(07).(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中的转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令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14]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研究报,20xx(02).(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5]孙凤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分析[J].金融视线,20xx(14).(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6]王鹏.商业银行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行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以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为例[J].市场周刊,20xx(07).(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对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文献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者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总结以及国内外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文献综述上。对国内外的综合文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2)对比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商业银行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努力方向。
(3)PEST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论文撰写提纲
1.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背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个人理财产品介绍
2.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正确市场定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缺乏理财专业人才,服务水平低下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建议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服务核心观念
创新经营机制,顺应理财业务发展需要
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加强产品创新力,走多元化、个性化道路
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
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形成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5.结论
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新经济即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当前科学技术与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走低以及失业率不断下降,经济周期不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性,形成一种新经济形势。在目前的新经济形势发展中对企业发展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本文重点分析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相应对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形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应对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催生着企业不断加快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也在随之改变,新经济形势为当前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发展形势
科技快速发展,新型信息化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技术性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技术带动新经济,打造不同以往的新业态化经济环境。受到国际环境下需求不断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攀升种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的经济持续增长,这加快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支撑新经济不断推进发展。但是由于新经济属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新兴产物,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一种经济体系,这样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新经济形势下生产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生产运作的成本,就需要企业不断和外部进行合作,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兴及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和产业到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产业化结构形式。
二、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探究
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形势正在不断改变,新兴的经济形势对当前企业生存、企业融资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进步前进,就要求企业尽快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发展新方向,形成企业融资和当前经济形式的彼此均衡。目前企业融资形式还是面临诸多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
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渠道,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不够多元化。针对当前大部分的企业来看,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伴随当前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针对金融业的工作流程与治理要求逐渐严格,企业进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规程也越来越多。而且针对于银行,很多情况下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多重因素,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他们。
(二)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一是针对目前日益兴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新兴了一大批科技类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缺少抵押物,办理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都需要一定的抵押物,然而固定资产的缺乏让一部分企业融资之路寸步难行。
二是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而且财务等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由于企业信用等问题带来的高风险,所以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更多的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在我国占有绝大多数席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获得的银行贷款机会不多,贷款额度有限。种种条件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压力不断加大。
(三)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国家对金融机构管理要求逐渐严格,从而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上的政策也趋于逐步紧缩的状态,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信贷利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受阻,贷款利率提高在30%—70%。过高的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
(四)企业融资耗费周期较长
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繁琐,审批要求严格,对企业的信用评定严格。不仅存在材料多次补充的情况,审批几次较多也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导致放款耗费周期长,贷款时间大多数要在半年之上。融资时间长,放款时间慢,为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阻碍。
二是针对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采用股票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但是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运作中耗时长,审批同样复杂,层层审批,1至2年时间可能都没有办法筹得资金。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策略
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周转,资金需求问题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一)完善当前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改革当前繁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方式
可以通过企业融资平台的搭建,不断建设并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让一部分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减低贷款成本,减小贷款难度,缩短贷款时间。有效解决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让银行更快捷更准确的了解企业信用情况,方便银行进行企业信用调查,降低银行放贷资金风险。建立企业信用的黑名单方式,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其还款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革新抵押形式,完善融资担保内容
1、通过采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融资担保的内容。
不断探索形成政府带头,企业及金融机构跟随的企业信贷基金,建立新形势下的新兴的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形式,探究形成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契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形式。
2、研究创建新型质押方式,例如采用知识产权抵押或信用抵押担保的方式。
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势头正猛,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技术,但是对于新兴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并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贷款,这样就导致相关企业很难进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形势受限,制约企业长足发展。
(三)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形式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发生了整个国家的储蓄以及贷款业的全面崩塌。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始诞生了房地产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即为基金单位向企业开展投资,同时发行相应的收益凭据。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需要用一部分的增值收益来换取融资人的投资。起初运作方式是经过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经过基金公司把这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部门运作,然后机构把资金分投给融资机构。私募股权融资的资金投资时间相对比较久,资金的来源也较广,能够满足不同企业长久的资金需求。
为了让私募股权融资更规范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我们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合伙企业法》,有针对性的列出几种方式,而且清晰的强调全部合伙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由于中小企业不容易筹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贷款的形式需要一定的抵押物进行担保,还会收取不低的贷款利息,列出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并且贷款时间一般有限,短时间的资金困难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财务危机。但是与贷款形式不一样的是,私募股权融资能够加大企业的所偶者权益,并不会造成企业负债的加大。而且不要求企业偿还利息,只需要进行企业分红即可。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筹资的低成本,高回报。
(四)革新债券融资方式推进发展
同样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和股票融资方式相比较,债券的融资金额会更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会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包以及财务两种风险方式。还有就是债券融资的成本会比较少,给企业运行节省不必要到的开支。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经济形势的阐述,分析了目前企业融资方式以及渠道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的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相关探究,指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融资方式。经济新业态的来临,使得更多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发展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运作。所以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企业融资渠道,突破固有融资方式的壁垒,并进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企业融资,同样需要企业相关负责人不断学习当前快速发展的融资内容,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多级次的融资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与信用体系建设,掌控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增强融资的能力,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追寻变革,用科学到的方式管理企业运作行为,保证企业长足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赵越.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2020(02):54-56.
[2]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课题组.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政策建议[J].中宏国研,2019,111(3-2):6-8.
[3]高艳华.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究[J].财会学习,2019,2019(23):182-184.
[4]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2010,2010(10):28-29.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 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需要就联系 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不同风险资产进行组合后,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的风险。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根据上市公司2001-2005年近五年来的市场表现,分析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投资组合存在适度组合规模,组合规模过大会出现过度组合的问题;组合规模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在提高组合收益上效果并不明显。关键词:投资组合 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 实证研究在证券市场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面临着如何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和降低证券投资风险的问题。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投资组合,第一个层面是对证券市场上已有的证券投资品种之间进行投资组合,第二个层面是对同一投资品种内部的产品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通过两个层面上的投资组合可以在保证收益的基础上,大大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实力比较雄厚,能够保证其在两个层面上都可以进行广泛地投资组合,从而达到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的目标。由于目前能够在证券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投资品种并不是很多,而且每一个进行交易的投资品种有其特殊的发行主体和交易主体,其市场功能和定位也完全不同,其在证券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其所表现出来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也比较匹配,故在第一个层面中通常不存在投资组合规模问题。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在第二个层面上面临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虽然通过进行广泛的投资组合可以使投资风险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由于组合规模过大投资的对象过度分散也会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这主要是因为维持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需要较高的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信息搜寻费用,而且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中可能包含一些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且收益较低的证券,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和精力有限,在两个层面上都无法进行广泛地投资组合,只能选择较小的投资组合,通常把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投资品种,由于投资组合的过度集中又使其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个人投资者也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以规避投资风险。因此,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既不能过度分散也不能过度集中。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最优化配置问题,即一个合理的组合规模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保证稳定的投资收益。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不同交易品种的实际交易情况,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一般只表现在股票投资上,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基本上可以用股票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来反映。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关系研究综述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一批对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关系研究的经典文章,成为当时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简单分散化所构造的组合即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来展开的,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具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一国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二是从数理角度来推导组合规模和风险之间的模型;三是研究跨国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与风险的关系。相对来讲,研究一国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大多数的研究也主要围绕一国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国外学者研究综述埃文斯和阿彻第一次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组合规模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他们以1958-1967年标准普尔指数中的470种股票为样本,以半年收益率为指标,采用非回置式抽样方法,分别构建了60个“1种证券的组合”、60个“2种证券的组合”……60个“40种证券的组合”。在计算各个组合的标准差后,再分别计算不同规模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并标准差的平均值代表组合的风险。研究发现:当组合规模超过8种证券时,为了显著(水平)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需要大规模地增加组合的规模。t检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只含2种证券的组合,为了显著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必须增加1种证券,对于规模为8的组合,必须增加5种证券,而规模大于19的组合,至少必须增加40种证券,才能取得显著的降低效果。组合规模与组合的分散水平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随着组合规模的扩大而迅速下降,当组合规模达到10种证券时,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接近,并趋于稳定,再扩大组合规模,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几乎不再下降。费希尔和洛里(1970)对比研究了简单随机等权组合和跨行业证券组合,研究发现:当组合规模超过8种股票时,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开始趋于稳定,因此增加组合中的股票数不能再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同等组合规模上,跨行业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和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无显著的差别,因此,跨行业证券组合不能取得更好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市场整体的分散程度只有“一种股票”组合的50%-75%,即市场整体的风险只是“一种股票”组合风险的50%-75%。持有2种股票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40%,当持有的股票数分别为8、16、32、128种时,分别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80%、90%、95%、99%。国内学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关系上,通过构造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来观察组合风险随组合规模扩大而变化的情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施东晖(1996)以1993年4月-1996年5月上海证交所的50家股票为样本,以双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构造50个“n种股票组合”(n=1,2,…,50)来推断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得出“投资多元化只能分散掉大约20%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效果极其有限”的结论。吴世农和韦绍永(1998)以1996年5月-1996年12月期间上证30指数的股票为样本,以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方法,构成了30组股票种数从1~30的组合,以此研究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股市适度的组合规模为21~30种股票,该组合规模可以减少大约25%的总风险,但是,他们更重要的发现是这种组合降低风险的程度和趋势是非常不稳定的。李善民和徐沛(2000)分别以深市、沪市以及深沪整体市场为目标研究市场,计算各个市场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得出“投资者实现投资多元化,持有的股票总数大约可以控制在20种以内,这一适度规模可以使总风险减少约50%”的结论。顾岚等人(2001)以深沪114种股票为样本,以日收益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年份、不同行业的等权组合规模的情况,得出“不同年份的组合方差相差很大,不同行业对于不同组合数目方差的降低有明显差别”的结论,此外他们还对比了马科维茨组合和简单等权组合,发现在方差的减少效果上,马科维茨组合优于简单等权组合,并且马科维茨组合的规模小于简单等权组合。高淑东(2005)概括了证券组合中各证券预期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与风险分散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其一,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存在着正相关时,如属完全正相关,则这些证券的组合不会产生任何的风险分散效应,它们之间正相关的程度越小,则其组合可产生的分散效应越大;其二,当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存在着负相关时,如属完全负相关,这些证券的组合可使其总体风险趋近于零(即可使其中单个证券的风险全部分散掉),它们之间负相关的程度越小,则其组合可产生的风险分散效应也越小;其三,当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之间相关程度为零(处于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分界点)时,这些证券组合可产生的分散效应,将比具有负相关时为小,但比具有正相关时为大。黄宣武(2005)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对证券的投资组合能减轻所遇的风险作了讨论,并介绍了如何选择投资组合可使所遇风险达到最小。实证表明:证券组合确实可以很好的降低证券投资风险,但也必须注意,证券组合的资产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一般在15种到25种之间,可以达到证券组合的效能最大化。杨继平,张力健(2005)应用上证50指数中的36只股票近三年的月收益率数据对沪市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分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股票投资组合适度规模的确定问题。 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其一,上海股市的投资风险结构有所完善,但投资风险的绝大部分依然体现在宏观的系统风险方面,而较少体现在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等非系统因素的非系统风险方面,从而造成投资者无法以股票表现的好坏来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其二,上海股市个股表现优劣相差悬殊,投资者不可只为追求组合非系统风险的分散,而盲目增加组合规模,进行理性的筛选是必要的。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上海证券市场最新的数据,研究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投资组合规模、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实证研究研究样本及数据本文以2001年1月1日以前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一共为562家上市公司,再剔除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共有352家上市公司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本文以周收益率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公司在2001年-2005年时间段内进行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数据主要来源于爱建证券网上交易系统,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投资组合的构造方法本文采用非回置式随机抽样方法从352家上市公司选择股票,并按照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1-30种股票的投资组合。这样进行投资组合的构造,主要是考虑计算比较方便,并且能够说明组合从1只股票增加到30只股票每增加1只股票,对组合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为了减少一次抽样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重复进行了30次这样的随机抽样。通过计算同种规模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收益率和标准差,得到每种组合规模组合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组合规模的收益率和风险值。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对数收益率的方法来计算投资组合的周收益率,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在整个研究期内发生过分红派息的情况,为便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对上市公司的周收盘价进行了复权处理,这样上市公司的周收益率可以表示为:Rp=LN (Pt/Pt-1),投资组合风险用组合的标准差σp表示。投资组合的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本文以2001年1月5日至2005年12月30日(共248周)经过复权处理的股票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按照投资组合的构造方法进行投资组合,并根据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组合规模的收益率和风险。同时,为了便于比较,以同时期的上证指数的周收盘指数来计算上海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和市场收益率。这样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就可以通过计算组合的平均标准差与上证指数的标准差而得到。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组合的规模从1种增加到2种时,组合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2种增加到5种时,组合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5种增加到11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11种增加到17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17种增加到23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23种增加到30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下降的情况来看,当投资组合的规模达到17时,非系统风险趋于稳定,达到。就组合的总风险而言,投资组合的规模达到17时,组合风险也趋于稳定,达到。虽然继续增加投资组合规模能够降低组合的风险,但当组合数增加到30种时,非系统风险仍有,组合规模增加了13种,风险仅降低了,组合的效果大大降低。从整体上来看,在上海证券市场上随着投资组合规模地不断扩大,投资组合的风险会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且风险的下降速度也是逐渐减少的,最终会趋于稳定。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可以分散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但无法分散系统风险,投资组合风险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非系统风险的下降引起的。因此,计算非系统风险下降额这个指标,能够很清楚地反映投资组合规模的扩大对组合风险的真实影响。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的实证检验,可以看出投资组合的规模与组合的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会减少组合的风险,但这种关系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埃文斯和阿彻认为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的关系是:Yi=A+B/Ni其中:Ni为组合的规模(i=1,2,3,∧,n);Yi为不同组合规模的σ。本文用表1中的组合风险和组合规模的实际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Yi=()()R2= R2= F=回归模型拟合的非常好,拟合优度为,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整体的F检验也非常显著,各个参数的t检验(括号内的数值)也非常显著,这也说明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用上述模型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由于组合中存在系统性风险,因此,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组合的风险并不趋向于0。再用表1中组合非系统风险和组合规模的实际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Yi=()()R2= R2= F=这个模型与前一个模型的结果基本相同,只是方程的常数项有所不同,各个参数的t检验(括号内的数值)也非常显著,拟合的结果和上一个模型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投资组合只能降低组合的非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系统风险。而这个模型之间的差额就是投资组合所面临的系统风险。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关系 从表1中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当组合规模从1种增加到2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2种增加到5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5种增加到11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11种增加到17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17种增加到23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23种增加到30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达到30时,组合的收益为,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相差。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组合的收益是组合中各风险资产收益的线性组合,投资组合数的增加通常并不能增加组合的收益。从实证结果来看,在上海证券市场上随着组合规模的增加,组合的收益出现了有规律的上升趋势,但收益的这种上升程度并不是很高,当组合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组合的收益的变动范围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即使组合的规模达到很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差距依然很大。因此,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并不是增加组合收益的主要途径。结论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上海证券市场上适度的投资组合规模数为17种股票。这种投资组合规模可以降低投资组合总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的比例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来降低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组合风险在组合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趋于稳定。简单的投资组合并不能很好地提高组合的收益水平,投资组合规模存在一定的有效区域,当组合规模超过该区域时将导致组合的过度分散化。组合的过度分散化会产生各种交易费用及相关的管理成本,这样势必会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参考文献:1.吴世农,韦绍永.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4)2.李善民,徐沛.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模型应用研究[J].经济科学,2000(1)3.顾岚,薛继锐,罗立禹,徐悦.中国股市的投资组合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5)4.高淑东.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5(2)5.黄宣武.现代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的评价[J].甘肃科技,2005(6)
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内 容 提 要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新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投资机制,它结合资金、技术、管理与创业精神,支持创新活动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求高收益的特征,与以传统产业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行为相比,在投资技术成熟程度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本文以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为切入点,从风险资本筹集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的风险监控机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现状,并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实践中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从而建立、健全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随着近期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我国风险投资业遇到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今后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建立以大型企业投资及各类基金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模式的风险投资机构,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建立二板市场,构筑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关键词:风险投资 运行机制 资本筹集 组织模式 风险监控 退出机制AbstractThe venture capital has become a novel financial industry. Today, compan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the venture capital also becomes a kind of important motivation to high-tec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country, which mostly owes to its fresh operating mode and effective innovating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venture capital as follow: the financing mechanism, organizational form, control the risk and the mechanism of withdrawal. Through analysi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venture capital, this paper advises to take the measures to develop venture order to build a perfec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venture capital. Firstly, establishing a financing mechanism in which nongovernmental investors play a principal role. Secondly, establishing the right organizing pattern for our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Thirdly, establishing a effective mechanism to control the risk during the investment. Fourthly, establishing the multi- level capital system including second-tier market so as to provide a way for systematic words: the venture capital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financing mechanism organizational form control the risk the mechanism of withdrawal目 录一、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分析.(一)风险资本的筹集机制.(二)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三)风险投资的风险监控机制.(四)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机制.二、 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我国风险投资的筹资障碍.(二)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制约因素.(三) 我国风险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四)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缺陷.三、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对策选择.(一)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二)有限合伙制是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必然选择.(三)我国风险投资风险的监督与防范措施.(四)推动建立二板市场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新经济即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当前科学技术与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走低以及失业率不断下降,经济周期不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性,形成一种新经济形势。在目前的新经济形势发展中对企业发展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本文重点分析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相应对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形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应对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催生着企业不断加快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也在随之改变,新经济形势为当前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发展形势
科技快速发展,新型信息化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技术性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技术带动新经济,打造不同以往的新业态化经济环境。受到国际环境下需求不断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攀升种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的经济持续增长,这加快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支撑新经济不断推进发展。但是由于新经济属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新兴产物,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一种经济体系,这样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新经济形势下生产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生产运作的成本,就需要企业不断和外部进行合作,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兴及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和产业到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产业化结构形式。
二、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探究
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形势正在不断改变,新兴的经济形势对当前企业生存、企业融资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进步前进,就要求企业尽快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发展新方向,形成企业融资和当前经济形式的彼此均衡。目前企业融资形式还是面临诸多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
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渠道,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不够多元化。针对当前大部分的企业来看,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伴随当前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针对金融业的工作流程与治理要求逐渐严格,企业进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规程也越来越多。而且针对于银行,很多情况下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多重因素,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他们。
(二)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一是针对目前日益兴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新兴了一大批科技类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缺少抵押物,办理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都需要一定的抵押物,然而固定资产的缺乏让一部分企业融资之路寸步难行。
二是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而且财务等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由于企业信用等问题带来的高风险,所以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更多的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在我国占有绝大多数席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获得的银行贷款机会不多,贷款额度有限。种种条件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压力不断加大。
(三)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国家对金融机构管理要求逐渐严格,从而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上的政策也趋于逐步紧缩的状态,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信贷利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受阻,贷款利率提高在30%—70%。过高的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
(四)企业融资耗费周期较长
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繁琐,审批要求严格,对企业的信用评定严格。不仅存在材料多次补充的情况,审批几次较多也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导致放款耗费周期长,贷款时间大多数要在半年之上。融资时间长,放款时间慢,为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阻碍。
二是针对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采用股票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但是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运作中耗时长,审批同样复杂,层层审批,1至2年时间可能都没有办法筹得资金。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策略
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周转,资金需求问题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一)完善当前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改革当前繁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方式
可以通过企业融资平台的搭建,不断建设并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让一部分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减低贷款成本,减小贷款难度,缩短贷款时间。有效解决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让银行更快捷更准确的了解企业信用情况,方便银行进行企业信用调查,降低银行放贷资金风险。建立企业信用的黑名单方式,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其还款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革新抵押形式,完善融资担保内容
1、通过采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融资担保的内容。
不断探索形成政府带头,企业及金融机构跟随的企业信贷基金,建立新形势下的新兴的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形式,探究形成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契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形式。
2、研究创建新型质押方式,例如采用知识产权抵押或信用抵押担保的方式。
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势头正猛,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技术,但是对于新兴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并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贷款,这样就导致相关企业很难进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形势受限,制约企业长足发展。
(三)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形式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发生了整个国家的储蓄以及贷款业的全面崩塌。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始诞生了房地产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即为基金单位向企业开展投资,同时发行相应的收益凭据。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需要用一部分的增值收益来换取融资人的投资。起初运作方式是经过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经过基金公司把这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部门运作,然后机构把资金分投给融资机构。私募股权融资的资金投资时间相对比较久,资金的来源也较广,能够满足不同企业长久的资金需求。
为了让私募股权融资更规范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我们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合伙企业法》,有针对性的列出几种方式,而且清晰的强调全部合伙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由于中小企业不容易筹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贷款的形式需要一定的抵押物进行担保,还会收取不低的贷款利息,列出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并且贷款时间一般有限,短时间的资金困难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财务危机。但是与贷款形式不一样的是,私募股权融资能够加大企业的所偶者权益,并不会造成企业负债的加大。而且不要求企业偿还利息,只需要进行企业分红即可。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筹资的低成本,高回报。
(四)革新债券融资方式推进发展
同样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和股票融资方式相比较,债券的融资金额会更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会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包以及财务两种风险方式。还有就是债券融资的成本会比较少,给企业运行节省不必要到的开支。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经济形势的阐述,分析了目前企业融资方式以及渠道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的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相关探究,指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融资方式。经济新业态的来临,使得更多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发展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运作。所以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企业融资渠道,突破固有融资方式的壁垒,并进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企业融资,同样需要企业相关负责人不断学习当前快速发展的融资内容,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多级次的融资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与信用体系建设,掌控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增强融资的能力,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追寻变革,用科学到的方式管理企业运作行为,保证企业长足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赵越.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2020(02):54-56.
[2]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课题组.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政策建议[J].中宏国研,2019,111(3-2):6-8.
[3]高艳华.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究[J].财会学习,2019,2019(23):182-184.
[4]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2010,2010(10):28-29.
谈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 核心能力 春兰集团 论文摘要: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公司采用的主要经营战略。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持久地拥有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状况。实际上很多公司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遭遇险阻。本文根据春兰公司多元化经历,运用核心能力理论分析其多元化经营,并分析春兰集团在多元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而为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公司提供一点意见。 0.引言 核心能力,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年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战略上有别于其他企业,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显著的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及以上的属于不同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企业选择多元化关键一点就在于是否合理有效利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偏离了核心竞争力贸然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则会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隐患。国内企业开展多元化时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文结合春兰集团的多元化路径对此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在选择多元化行业时应考虑的几个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1.理论与研究方法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价值性:为企业带来超值利润和长期优势。(2)独特性:是企业独具的。(3)延展性:帮助企业向更有潜力的行业拓展。(4)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性。(5)长期性: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厚积薄发的结果。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具体方向选择有四种类型;一是垂直式多元化;二是水平式多元化;三是同心圆式多元化;四是集团式多元化,这种模式给企业带来最大变化和最大风险。如春兰集团进入汽车行业。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增强稳定性,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市场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经验资源的分散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多元化扩张取决于核心能力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规模扩张的典型形式,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对企业采取何种扩张模式能获得较好的绩效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焦点。企业成长理论学家彭罗斯认为,企业的内部成长更鼓励关联性多元化,反对非关联性多元化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以知识、技能为代表的能力体系,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能源是核心竞争力,因此诸如企业多元化也是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2.案例背景 春兰集团发展回顾 春兰1978年到1979年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资源优化而成。1985年,企业年产值只有2200万元,净资产465万元,生产能力在全国空调行业倒数第二。 1987—1990年,选择空调器为单一产品。至1990年,春兰实现工业总产值同行业第一位,单一产品战略初见成效。 1991—1994年,通过主打空调的大规模生产占据市场。到1994年,春兰空调产品生产规模全国最大,市场占有率第一。 1995—2000年,由原来的单一产品集团向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发展。经营领域包括家电业、摩托车业和半导体业。2002年,汽车产业初具规模,第三个产业支柱新能源产业正在崛起。春兰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春兰集团多元化的挫折 21世纪后,春兰盈利能力逐年减退。2001年,春兰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净利润亿元;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净利润仅为亿。2003年,春兰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2005年结束了连续11年盈利和分红的历史,至07年连续亏损。 3.案例分析与发现 春兰集团多元化的动因分析 春兰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原因有二:家电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从供不应求走向供大于求,春兰要做大做强,多元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春兰有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实力,资金对于春兰不是难点。于是曾经的空调老大春兰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 春兰集团多元化的困境分析 未抓住核心竞争力 春兰90年代曾是中国空调代名词。春兰那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核心产品空调为基础的整合优势。然而陶建幸的目标是世界大公司,多元化是必然的,表示不想在这样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单一产品上做得太大。但现实不容乐观,新行业开拓受阻,春兰空调也渐渐失去了当年的竞争优势。 盲从多元化 中国制造行业多进行或筹备多元化,很多行业如汽车业准入门槛只需资金,技术门槛低,家电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时选择进入这些行业就成了似乎必然的选择。不止春兰,盲目进军汽车业的美的、奥克斯等家电企业都是典型的外行造车,这样的多元化带有很大的投机性,频爆冷门杀入短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业,以为抓住多元化就抓住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愿意为长久地在一个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下工夫,一旦所经营的业务度过创新期,超额利润消失就急于转型。一旦涉足多元化就很难集中优势资源来发展核心产品,不能保住其核心产品的竞争地位。 多元化相关性差 春兰在多元化进程的行业相关性非常差,这也是它失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因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由于产品或服务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使用的生产技术、营销渠道以及受国家政策变化和国际市场变化波动的影响程度与原有产品项目几乎完全不同,企业不仅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将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资成本,甚至还会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产生破坏作用。这种经营战略的实施要比相关多元化困难得多,非一般企业所能为。 春兰集团主营制造业,兼营投资、贸易等,制造业主导产品包括空调、摩托车、汽车、电脑、彩电等。这些经营行业相关性非常小,很难形成多元化的协同效应。这样多元化的优势很难发挥。“不务正业”又盲目多元化,最终使得春兰再无实力夺得霸位,陷入业务青黄不接期,亏损也在预料之中。 4.结语 由春兰集团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是否在保有核心能力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甚至提升核心能力。在多元化时企业应基于核心能力的多元化。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必须在原有领域内已经站稳脚跟,识别自身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分析要进入的新业务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需求情况,这样既能利用多元化经营的好处,又能规避盲目多元化经营的危害。同时要有相应的决策部门加以分析,要有战略眼光,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高蔚卿.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新视野,2005,2. [3]王晓明.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金守清.解析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商业研究,2004. [5]李敬.多元化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郝旭光.多元化经营的几个问题.管理世界,2000,2.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做事情首先要单一,集中精力干好一件就可以了。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干好几件事情。所以应该把精神状态调到简单而转移的境地,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效,如有神助。《庄子》云: “水静犹明,何况精神。”即是说要精神转专一,纯明,以静制动。 学会了“只做一件事情”后,我们才可能进行多元化经营,同时干几件事情。 这其中的方法为:1+1+1+1+1=1。即用做一件事的专一度去做几件事,这样对每一件事都是单一的,唯一的。 真正会做加法的人能把结果控制为0或者1。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日渐繁琐的日常事务与工作事务淹没。无限大永远小于有限大,只有求有限的人才能享有无限。西屋公司同时进行7大系统的多元化经营,但它丝毫不乱,某手段就是把多元中的每一元都让它各自经营,以高度自由达成高度集中。如果每元兼顾,必将每元尽失。 当然,为了防止每一元的各自为政,就必须在紧要处掌握它,如脑控手,如心控血。这样就可以收发自如,达到高度智能。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论文
1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的内在基础是技术多元化,企业技术能力是推动企业走向多元化最重要的力量,并且,技术范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领,因而企业技术能力对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其构建和维护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企业用于构建技术能力的资源是有限的川。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要求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其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例如,单一业务型企业将所有资源和技术集中运用于单个业务,而非相关业务型企业则将资源和技术分散给不同行业的业务。所以,实施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构建和开发技术时的资源投人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其技术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在实施不同的多元化战略时,企业学习和吸收企业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以满足战略实施的需要。何一种战略的实施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例如,单一业务型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学习与现有技术存在很大差异的其他专业技术,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肯定要求企业从外部学习和吸收各类新技术和知识。
因此,从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学习与吸收两方面考虑,并不能明确哪一种多元化战略会更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己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战略类型的选择等方面风,,并没有涉及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可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缺。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的技术能力联系在一起,结合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主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企业研发强度如何调节多元化战略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弥补了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空缺;明确各类多元化战略对技术能力的影响差异以及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战略类型,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2理论分析与假设
2. 1概念
多元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广为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进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领域寻求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将多元化战略分为单一业务型战略、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困。而Rumelt将多元化战略仅分为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技术能力包括宏观和微观两重含义。宏观的技术能力是指国家技术能力,而微观的技术能力是指企业技术能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企业技术能力。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资源和技术活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2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
一般地,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组织的技术来提升和拓展白身的技术能力。企业的技术发展是沿着企业原有的技术发展轨道进行的,即技术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技术轨道是在技术范式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常规”解题活动。当需要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己有知识相关时,其学习效果最好mu。吴贵生等认为学习的对象与己有的知识和技术越相似,学习者需要克服的困难越小,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成本也越低。如果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企业就必须学习与新业务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来满足该业务经营的需要。己有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跨度越大,其相关性越小,企业己有的技术与其需要学习的技术之间的技术跟离越大,因而其技术学习的难度越大,技术学习的效果越差,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越慢。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很大程度上是想在各业务间共享己有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协同效应。但是知识和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知识粘性。知识粘性是Von Hipple提出的,他认为知识粘性就是在技术信息的获得、转移以及应用于一个新地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张莉研究发现知识粘性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粘滞”现象存在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以及同一组织内不同部门间或个体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所以,企业内外部知识和技术转移都是需要成本的。而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所经营的各业务间的技术跟离加大,知识和技术在各业务间的转移成本,即知识粘性不断增加,企业实现知识和技术转移的难度也会加大,因而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变差。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单一业务型战略倾向于将资源和技术集中使用于某一特定业务,而多元化战略则是将资源和技术分配给不同的业务。研究表明资源分散化的战略将促使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过度投资,并且使企业倾向于将剩余资本投资于前景堪忧的业务中。因此,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资源分配方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并不符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原则,也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3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年龄越大,其内部技术的积累时间越长,技术积累量越多,并且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研发活动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的研发强度更大,所以企业总体技术能力水平更高。
同时,本文证实了采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其技术能力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并且单一业务型战略的实施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则最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所以本研究证明了企业经营业务过度多元化不利于其总体技术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