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多糖研究概括论文

发布时间:

多糖研究概括论文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早期制糖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机械化制糖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业的兴起 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18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终于被发现,给制糖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视。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1799年阿哈尔德发表论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1811年,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 甜菜制糖业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因。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行封锁,英国则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欧洲海上运输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资和食品如甘蔗糖等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情形客观上促使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发展。不久,甜菜制糖技术便越过大西洋,传播到美洲,继而传播到亚洲,遍及世界各地。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 甜菜糖的发源和生产主要是在欧洲,而19世纪又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制糖业实行机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制糖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甜菜制糖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渗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饱充清净、多效蒸发、真空煮糖结晶和离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术。 19世纪初期,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的脱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821年,东巴勒将甜菜块根切成薄片,以热水浸渍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用压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导。到1830年,东巴勒发明渗出法。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库尔曼发明二氧化碳饱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843年多效蒸发罐的发明使糖汁得以蒸浓。同时,采用高效能的离心分蜜工艺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1849年,卢梭发明了碳酸法制糖工艺。1849年,应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净技术进一步提高。1859年,佩里耶和波塞茨将碳酸法改良为双碳酸法,澄清效果显著提高,但糖汁的沉淀颗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发明过滤机使糖汁沉淀颗粒得以分离。同年,奥地利人J.罗伯特制成间歇式渗出罐组,它与双碳酸法清净工艺相配合后被普遍采用。20世纪发展了连续渗出器,逐渐取代了罗伯特渗出罐。至此,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艺基本形成,成为现代制糖技术的先导。 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制糖,因而很快被甘蔗制糖业所采用,但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在澄清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厂仍基本上采用压榨取汁方式。18世纪末甘蔗制糖已采用了三辊压榨机。 19世纪初期,真空结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开始用蒸汽机带动压榨机,并开始采用离心分蜜机。此后,随着制糖工艺渐趋成熟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不断出现,制糖业遂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 中国机械化制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探索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机械化制糖热潮,但未形成机械化制糖工业体系,制糖业基本上还处于手工业阶段。1949年后,不断发展成为完整的现代制糖工业体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日能处理4000担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广东汕头角石开设分厂。此外,英国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创办太古炼糖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商人也来中国建立机械制糖厂,制糖工艺、技术、设备均从外国引入。由于社会动荡、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未能长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国东北开始种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吨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吨的甜菜制糖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成立“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并在沈阳郊区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吨甜菜的奉天糖厂,1917年投产。1922年又在铁岭建成铁岭糖厂,这两座糖厂都于1926年停产。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兴建溥益糖厂,于1921年投产,1929年停产。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或是甘蔗制糖厂,或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或是民族资本创办的糖厂,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尚需大量进口食糖。1929年,食糖进口量达最高峰(亿千克),价值银一万万两,居全国进口货物的第二位。 30年代开始,中国限制洋糖任意进口,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销滞销的货物和积压设备。中国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例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工厂,即在此时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广东省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极力支持、兴办机械化制糖业。广东制糖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利于制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市头、顺德、东莞、新造、惠阳、揭阳等 6座机械化制糖厂。其设计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天压榨甘蔗7000吨,每天产白糖700吨。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工艺技术、设备规模都是空前的。广东遂成为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广东兴办机械化制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继之纷纷建立机械化糖厂。但由于时局动乱,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式的机械化制糖厂,未能得到发展和繁荣,不少糖厂被迫关闭、停业。 20世纪以来,台湾省机械化制糖业发展较快。最早的机器制糖厂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机械化制糖厂。1934~1943年间,台湾糖业发展迅速,糖产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制糖业不断得到发展。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之比约4:1。发展到 80年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制糖大国之一。 我国糖料和食糖生产发展情况[编辑本段] 1、糖料亩产、面积和食糖产量波动中上升 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中国糖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全国糖料播种面积由1949年万亩扩大到2003年万亩。其中,甘蔗从万亩增加到万亩,甜菜从万亩增加到372万亩(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种植面积近几年呈萎缩趋势,这是由于近年甜菜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在新疆与棉花和西红柿争地,在东北和粮食,也就是大豆和玉米争地。2004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许多糖农改种其他作物,甜菜糖厂很难征到定单,闲置了很多压榨能力。 甘蔗亩产从1949年的吨提高到2003年的吨,甜菜亩产从吨提高到吨。总体上看糖料亩产近20年来都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见图3)。甘蔗亩产最高地区是广西,每亩达到吨;甜菜亩产最高的地区是新疆,由于高糖甜菜品种推广速度较快,亩产已经高达吨。随着高糖品种推广速度的增加,甘蔗和甜菜亩产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糖料面积同步起伏的是糖料和食糖的产量。全国食糖产量由1949/1950榨季的万吨提高到2002/2003榨季的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由24万吨提高到万吨,甜菜糖产量由2万吨提高到万吨)。如图4所示,我国甘蔗糖产量一路上升,03/04榨季达历史最高水平944万吨;而甜菜糖产量近年却呈下滑趋势,目前只有59万吨,占总产量的份额只有,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的36%。 2、蔗糖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 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甘蔗生产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甘蔗原产地如广东、海南、福建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年间大幅度下降。广东和福建的蔗糖产量分别比10年前下降46%和77%。全国甘蔗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种植面积已在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总面积的45%以上;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和新疆五大产区产糖量为960万吨,占全国产糖总量的96%,其中广西和云南产量占全国的58%和19%。 3、制糖企业发展迅猛我国制糖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机制糖厂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0年的539家。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厂分别为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2002/2003榨季,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213家,开工糖厂315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39家,糖厂40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65家,糖厂266家;炼糖企业9家。目前,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20个,合计产糖670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67%。 目前制糖业共有工业职工20多万人,与糖业生产相关的农业人口近4000万人;已经建成了包括糖业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的体系,可以自主进行糖业研发、建设。糖厂综合利用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以食糖副产品蔗渣、废(菜)丝、废蜜为原料的产品有:纸、纸浆板,纤维板,食用、药用、饲料酵母,甜菜颗粒粕,柠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以食糖为原料或辅料的食品共有3000多个品种。糖的化学分类[编辑本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disaccharide):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3)多糖(polysaccharide):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编辑本段]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糖怎么被人体吸收[编辑本段] 糖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久,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怀利用。糖对人体的功能[编辑本段]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午2点吃糖减少车祸 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证实,只要适量摄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时机,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洗浴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需要补充水和热量,吃糖可防止虚脱;运动时,要消耗热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热能;疲劳饥饿时,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当头晕恶心时,吃些糖可升血糖稳定情绪,有利恢复正常;饭后进食点糖食品,可使人在学习和工作时,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实验表明,饭后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节课打瞌睡者才2%,而对照者(不吃巧克力)却高达11%。此外,对数百名驾驶员试验发现,当他们按要求每天下午2点吃点巧克力、甜点心或甜饮料时,车祸要少得多。 糖对人体的危害[编辑本段] 蔗糖是含有最高热值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 吃糖过多影响小孩长高 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据日本一项调查表明,小儿骨折率有所增加,他们认为糖过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儿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则为口腔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为了避免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糖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 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80%,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2%。 甜食吃得太多易患各种疾病 有些专家认为,糖比烟和含酒精的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还要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对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调查后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食糖摄人过多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症及脑溢血、糖尿病等。 长期高糖饮食,会使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给人体健康造成种种危害。由于糖属酸性物质,吃糖过量会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呈酸性体质,减弱人体白血球对外界病毒的抵御能力,使人易患各种疾病。 长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发多种眼病。有关专家还提出老年性白内障与甜食过多也有关。他们调查了50例白内障患者,发现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爱甜食的习惯,他们认为,这与葡萄糖代谢障碍有关。 吃糖引发肥胖病没有依据 我国许多食品营养及医学界专家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总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归结于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果,认为食糖引发肥胖是没有根据的。理由是:每汤匙食糖含热量16卡,而每汤匙黄油或其他脂类食物含热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发胖的原因。 瑞典几位医学家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食用糖不会导致人体内形成脂肪层,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小型革命”。根据医学家的观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总是比糖多,所以减肥的人首先应减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欧洲的主要饮食营养学家、瑞典的阿斯特鲁认为,如果不滥食过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担心肥胖。 食用适量,不会影响健康 近年来,由于报道糖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文章越来越多,一些片面宣传的舆论使人们对进食糖顾虑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论是:食糖除导致龋齿外,对引起其他疾病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合理搭配饮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东西一样,只要食用适量,是不会有碍健康的。

1.药用植物多糖的免疫作用研究进展或者.植物多糖药效研究进展杨洪彩 张月明 邹红云 关键词:植物多糖 ;药效;综述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11(2004)02-0088-03地址:.植物多糖活性的研究进展概述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和海藻中,来源很广。其中研究得较早且最多的,是从细菌中得到的各种荚膜多糖,它在医药上主要用于疫苗。1984年,苏联人在荷兰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碳水化合物讨论会上报道了用全合成特定结构的荚膜多糖作疫苗,受到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尔后,有关真菌多糖的研究既深又广,如酵母菌多糖、食用菌多糖,特别是食用菌多糖的研究,报道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其中以香菇多糖研究得较清楚。另外,植物多糖的开发也倍受人们的青睐,由于我国是中药的起源之地,而糖类是中药材中普遍存在的成分,在对各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的过程中,人们都少不了对其中多糖的关注 〔1〕 。地址:.植物多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地址:

这是我转载的,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1 前言多糖是存在于自然界的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聚合物。多糖是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与维持生命的种种生理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各种多糖所具有的抗肿瘤、免疫、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已相继被发现。多糖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不同单糖残基、不同的连接位置和不同类型的糖苷键,能形成具有不同的构象、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链内和链间氢键的二级结构。对多糖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其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而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则是在60年代,经过40余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糖这一类重要生命物质产生了新的认识, 使这一学科成为目前生命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糖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其中植物多糖如人参、黄芩、刺五加、芦荟等所含多糖均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 如免疫增强作用, 抗肿瘤作用,抗辐射用等。据文献[2]报道,已有近100种植物的多糖被分离提取出来。这类多糖来源广泛且没有细胞毒性, 应用于生物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已成为医药界的热门领域。多糖(polysaccharides,PS)又称多聚糖。其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及海藻等机体中。多糖具有复杂、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可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如多糖能治疗风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甚至能抗 AIDS 病毒[3];还具有抗感染、抗放射、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作用;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而且多糖作为药物其毒性极小,因而多糖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多糖分子量在数万或数百万,植物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葡聚糖(如香菇多糖)、果聚糖树胶、粘液质、粘胶脂(如琼脂)等,其中有些免疫激活多糖是癌细胞抑制剂,但特异性较差。20 世纪80 年代,德国的Franz G 等研究组最为活跃,证明许多植物多糖、真菌多糖有抗肿瘤活性。这包括已用于临床的香菇多糖(Lentinan)、云芝多糖(Ps-K,Krestin)、猪苓多糖等。多糖在医药上还是一种很好的佐剂。近年来又发现多糖的糖链在分子生物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它还能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多糖在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及石油工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植物多糖成分获得了新的开发,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发展和证实,为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糖及糖结合物在生命科学中作用的认识,以及多糖研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改进,多糖研究异军突起,国际科学界视多糖的研究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甚至提出21世纪是多糖的世纪[4]。许多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够增强机体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激活或促进抗体、补体的生成和干扰素的诱生;多糖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防治,促进胃溃疡愈合和修复,具有抗辐射、降血脂等多种功效。因此,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效应调节剂而成为近年来天然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对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篇论文主要研究醇沉分级、柱层析等。2实验部分主要试剂与仪器Sephadex DEAE 系列,Pharmacia公司唾液淀粉酶,美国Sigma公司SDS凝胶Coomassie Blue试剂β-葡萄糖基-Yarive试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PD 10 柱, Amersham harmacia Biotech 公司自动流分收集器RE52CS型旋转蒸发仪,上海医械专机厂6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ngel上海分析仪器公司26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 实验方法fficeffice" /> 除淀粉将虎眼万年青粗多糖配成20%水溶液,经唾液淀粉酶37℃酶解除淀粉。 除蛋白Sevage法除蛋白质:样品水溶液按4:1体积比加入氯仿、正丁醇(比例5:1),离心法(10000rpm、20min)除去形成凝胶状的蛋白质,反复多次(3次)至蛋白质除尽为止。除蛋白的效果用茚三酮反应检测,结果呈阴性(或双缩脲试验);同时在200~280 nm处测定除蛋白后样品的紫外吸收曲线来检测效果,除掉蛋白质的多糖溶液在260~280nm的紫外吸收峰消失,说明多糖不含有蛋白。 除盐将以上处理液采用半透膜,通过逆向流水透析除去低聚糖等小分子杂质,用蒸馏水透析48h。 醇沉分级粗多糖15g+250mlH2O加热溶解,冷却,加入40%乙醇沉淀,搅拌,放置,抽滤,得沉淀(OC-1),用40%的乙醇共沉淀3次,合并滤液,浓缩。取上浓缩液用60%乙醇沉淀,搅拌溶解,放置,抽滤,得沉淀(OC-2),滤液再用60%的乙醇共沉淀3次,合并沉淀。得滤液(60%醇溶液)(OC-3)。TOP交中刘晓花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交中刘晓花 当前离线UID2208 帖子137 精华0 积分892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2-9 最后登录2010-6-7高级会员3#发表于 2009-2-9 14:17 | 只看该作者柱分离fficeffice" />60%乙醇沉淀(OC-2)溶于热水后与Sephadex DEAE树脂在一个烧杯中混合。平衡后,将树脂置于分液漏斗中并用 NH4HCO3溶液洗涤,分成两个组分: NH4HCO3溶液洗脱液(OC-2-1)和结合在树脂上的组分(OC-2-2)。 NH4HCO3溶液洗脱液(OC-2-1)蒸干后溶解在水中,上DEAE柱(×),然后用 NH4HCO3溶液等度洗脱,测定各洗脱液的OD值,用收集管数对OD值绘制洗脱曲线。将同一峰的组分合并,产生7个组分:OC-2-1-a(未结合部分),OC-2-1-b, OC-2-1-c, OC-2-1-d, OC-2-1-e, OC-2-1-f(1mol/L NH4HCO3洗脱液), OC-2-1-g(1 mol/L乙酸钠洗脱液)。上述不同组分用UV分光光度计在215和28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减压60℃以下将各组分蒸干,然后用PD 10柱(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G-25M)除去盐和小分子。用60%醇沉部分热水溶解上DEAE树脂柱,用不同浓度的NH4HCO3:、、、、

南瓜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论文

医生:怎么午餐后血糖这么高,中午吃了什么?

患者:没吃什么啊,就多吃了点南瓜,不是说南瓜可以降糖吗?

医生:没有食物能够降血糖,包括南瓜!

“南瓜降糖”“苦瓜降糖”“荔枝降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内分泌科陈燕珊主治中医师,临床上经常遇到坚信这类传言、擅自停用降糖药物的患者。

她提醒,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运动锻炼、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居家自我血糖监测,才是糖尿病患者稳稳控制血糖的制胜法宝。

南瓜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

曾有动物研究表明,南瓜里的“南瓜多糖”,具有提高胰岛素活性、降血糖的作用。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吃南瓜能降血糖。

陈燕珊表示,南瓜里不仅有可能降低血糖的“南瓜多糖”,还有明确升高血糖的糖和淀粉,并且,上述实验研究使用的是提纯后的“南瓜多糖”,且缺乏在人体内的相关实验证据。很显然,这个实验无法得出“南瓜降糖”的结论。

其实任何吃进嘴里的食物,都不能降血糖。

“食物之所以会升高血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功劳。几乎所有天然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

陈燕珊提醒,平时各类广告常说的“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只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并不是真的不含。

那么,如何衡量食物在吃下去之后给血糖带来的影响?

专家建议,大家可以使用“血糖生成指数(GI)”这个指标。

一般来说, GI 70 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即血糖升得快且高;

GI 55 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即血糖升高比较慢且低,比较平稳。

南瓜的GI为75 ,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吃南瓜不仅会升高血糖,而且还会升得挺快。

建议南瓜与其他食物搭配吃

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吃南瓜?答案是可以的。南瓜是一种经济实惠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好食材,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陈燕珊表示,南瓜除了含有丰富的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的作用;相比其他蔬菜和主食类食物,南瓜含有相对较高的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其中栗面南瓜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含量最高。

但是基于南瓜的高升糖指数,建议南瓜应适量吃,少量吃,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吃。

建议选用含糖量少的嫩南瓜

我们应如何正确食用南瓜?陈燕珊表示,南瓜的正确食用方法应该是:作为主食替代一部分米饭,避免油炸和油煎,尽量选择蒸法,不放蜂蜜和糖,每次应控制在200克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南瓜有老南瓜与嫩南瓜之分。

嫩南瓜可做蔬菜,口感鲜脆,维生素C含量多;老南瓜则口感绵密,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糖类,尽可能替代主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陈燕珊建议尽量选用含糖量少的嫩南瓜,而不是又面又甜的老南瓜。

“如果吃了200 克老南瓜,建议少吃小半碗饭(约 50 80 克),如果是味道比较淡、比较脆的嫩南瓜,则可以当菜吃。”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懒洋洋现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变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由,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1.饮食治疗的目的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双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2.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2.少吃盐。 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 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糖尿病人降血糖的饮食偏方1、喝小黄米“油”治糖尿病:每天早上用优质小黄米约50克煮稀饭,煮好后沉淀片刻,撇出上面一层“油”汤,在早餐前约半小时喝下,剩下的小米饭待吃饭时吃掉,对糖尿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每天早上喝一次,连喝三个月必有显效。2、末茶治疗糖尿病:实验证明,末茶中含有能降低血糖的成分,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如果每天引用4-5倍(约200克)的末茶,身心会感到非常清爽,体力充沛,也不必担心会出现尿糖。3、马铃薯治疗法:将马铃薯煮烂,用纱布或过滤器过滤,留下大部分淀粉,在家自家吃的调味品,制成汤糊饮用。4、猪胰汤治疗法:将猪的胰脏加60克玉米须用水煮,其中玉米须必须小心使之干燥后加以保存,每天大约使用20-40克即可。在一般中药铺都备有玉米须。--------------------------------------------------------------------------------------------------------------乌龙茶有助降血糖饮食营养中国是世界茶叶的集聚地,各种名茶琳琅满目。可是茶叶对糖尿病有何作用,却很少深入的研究。最近6月份出版的世界著名临床糖尿病杂志上发表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合作的研究论文,认为乌龙茶有助于抗高血糖。日本人喜饮乌龙茶,所以他们以此作研究。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发酵的红茶之间的一种半发酵茶。他们认为台湾产的乌龙茶其发酵程度及成分含量不如内地产的。所以研究选用内地产的袋装乌龙茶,每日5袋(15克),早上冲泡10分钟共1500毫升,供一天内不论口渴不口渴分5次饮用。此临床工作是在我国台湾进行的,对20例2型糖尿病人每日饮乌龙茶共4周,观察对血糖等的影响。为了严格的科学性,他们不是单纯看饮茶后如何,而是设计了自身交叉对照。对一半病人先饮茶4周,另一半饮水,以后再相互交换4周。为了避免乌龙茶或其他因素的后续作用,在这两个饮茶试验4周之前各有2周空白期,即大家都不饮茶,只饮水,这样一共观察了12周。再为了避免其他各种因素对血糖的影响,这20例的口服降糖药的品种和剂量都是由一名医师掌握,在12周内保持不变。计有11例单用磺脲类,9例磺脲类和双胍类同用。对每一例的的饮食也由营养师计算其饮食热卡及各种成分,对运动则用计步器计算其运动量,使这些在12周内都保持衡定。这样把各种变异因素都去掉了,可以看到此20例在饮乌龙茶的4周内,血糖由平均毫摩/升降至毫摩托车/升。在饮水的4周内为毫摩/升及毫摩/升,变化不大。为了确认血糖变化,更测可以反映1—2周内血糖水平的果糖胺,饮茶期由410微摩/升降至323微摩/升,而饮水其为368微摩/升及340微摩/升,基本不变。所以结论是乌龙茶对2型糖尿病在用口服降糖药时有辅助降糖作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抗高血糖作用,因为对血糖正常者它并不会发生低血糖。至于为什么乌龙茶有此作用,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此茶的成分,发现每天所饮茶中含咖啡因353毫克及总茶多酚1490毫克。文献上曾有人认为茶多酚在大鼠有胰岛素样作用,而且茶能延缓动物肠道吸收葡萄糖。也有人认为咖啡因可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但也有相反的认为咖啡因可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我国作为茶叶的大国,理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而且红茶和绿茶可能有一种会比乌龙茶更好。此外,他们的工作在科研设计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一定要科学性强。这种设计可使保健品类辅助用药的作用得出较明确的结果,而不像目前有些保健品仅靠广来宣传。对我们糖尿病友来说,可以认为饮茶有益,即使没有乌茶茶,喝红、绿茶也可以。但不能认为饮茶就可以代替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用药。--------------------------------------------------------------------------------------------------------------吃南瓜能降血糖最近报载: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不少专家对南瓜降糖提出质疑,或持谨慎态度。文中列举出了北京和武汉两位专家的意见。笔者认为,该两位专家的意见没有实验资料数据的支持,是没有说服力的。究竟吃南瓜能否降血糖?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李全宏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的研究表明:南瓜多糖 和南瓜蛋白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水平,南瓜籽油中的蛋白质分和精氨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结论是:南瓜中3-60KU的蛋白质组分的降血糖效果最佳,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值,而且可以改善各时段的糖耐量。这并非唯一报道南瓜降糖的文章,另一篇题为“石杨南瓜多糖降糖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及降糖作用的研究”的文章,也有同样结论。南瓜能降糖,它还能减轻糖尿病人有时难以克服的饥饿感,但不能把南瓜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或药物来使用。正如治疗其他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一样,饮食控制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只有把饮食治疗、体育治疗、药物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控制糖尿病。顺便指出,笔者的医疗经验中,黄连素与南瓜一起服用对成年型糖尿病治疗颇有效,且副作用小。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变及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各有各的适应症,各有各的副作用。剂量合宜则为药,剂量过大则为毒。葡萄糖为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但体内血糖过高引起蛋白质非酶糖化则造成糖尿病许多并发症。南瓜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食物是有用的,已获得了动物实验的充分支持,医生和病人都不应该抛弃它。毫无疑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中药学巨著,但我们不能期望1596年李时珍就应该知道南瓜能降血糖,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没有人知道葡萄糖是什么。所以不能因为《本草纲目》没有南瓜治疗糖尿病的记载就否定南瓜的降糖作用。--------------------------------------------------------------------------------------------------------------

怎么概括论文研究现状

研究课题申报中“目前的研究状况”是指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有些什么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成果的观点综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

1、文中反映最新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

写研究状况方法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研究方向;子课题(数目和标题);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一、文献综述是什么?1、定义文献综述主要是撰写人在确定论文选题后,结合前人的观点、研究,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对选题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它非常重要,是开题报告的重点。2、内容和要求文献综述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这些内容:现在存在的一些观点;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前人研究的基本概括、还待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文献综述在字数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字数一般要在1000字左右。二、如何写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一般有这3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现状--评述--参考文献;第二种结构:研究现状--主流观点--存在的争议点与矛盾--参考文献;第三种结构:背景及演变--主流观点--研究方法--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参考文献。2、找文献综述,要满足这2个条件的:一新的,二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不需要太多,一般10篇左右就够了。但是呢,每一篇文献综述都要花时间好好研读一篇。3、在写文献综述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时,字数不需要太多,一般200-300字左右就够了。写的时候,重点一点要突出,要涵盖这些内容:国内外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等等。4、写文献综述的评述时,字数要把握在200-300字之间。评述中不仅要指出亮点和缺点,还要进一步叙述接下来研究的思路。5、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时,则要注意格式的问题了。不少朋友在写参考文献时,格式都出错了。所以格式问题要特别注意。6、写文献综述时,切忌莫无中生有,任凭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杜撰,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另外,写文献综述要客观、公平、公正,千万别为了放大自己论文的亮点,故意抹黑、放大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要知道这种行为是很可耻的!

研究现状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对开题报告的层次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的基础。

撰写研究现状之前,需要查阅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比如:目前已经有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如何实施的;它们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等。

对选题相关文献的认真查阅不但可以让我们避免进行无效重复的研究工作,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研究视角。通过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漏洞,甚至可以启迪新的研究思维和角度,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目的和切入点。

写论文研究现状注意事项

研究现状内容长度一般是在1000字左右。并要附上有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参考文献目录。在写研究现状时,不能单纯列举,应避免繁琐和不得要领。

另外也应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要先从大处着手,然后逐步归拢,最后集中到本选题的研究问题上。要对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的归纳和整合,客观地阐述研究背景,然后对巳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主观评论。

必须指出国内外文献就相关论题已经提出的观点、解决方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这些研究的广度、深度和不足,从而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确定本选题研究的平台,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

南瓜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每100克南瓜中含有糖类(碳水化合物)为克,其中包括大量淀粉,以及克的蔗糖、果糖等可溶性糖,还有克的多糖类膳食纤维。

南瓜多糖有降血糖的作用。在一些动物试验中,南瓜多糖可以刺激胰岛活性,提高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动物体内的血糖值,但目前这种机制还没有在人体试验中得到证实。

糖尿病人应限制吃南瓜。南瓜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可溶性糖,是一种高升血糖值的食物。煮熟的南瓜升血糖指数高达75,与米饭和白面包相当,所以糖尿病人应严格限制食用量。

1、木耳,木耳含有木耳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

2、苦瓜,苦瓜提取物也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很多中成药中都有苦瓜提取物。

3、紫菜,紫菜含有紫菜多糖,也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

4、山药、胡萝卜、洋葱、芹菜等蔬菜及苹果、柚子、大蒜等也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

南瓜的营养物质是很丰富的,而且在烹饪之后的口感也是很好的,也比较甜,得到了很多人们的喜欢,但对于血糖高的人群来说,日常的食物对自身血糖高低的影响,会影响到健康,那么 南瓜可以降血糖吗 ?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南瓜与灵芝放在一起,说它有“补中、补肝气、益心气、益肺气、益精气”的作用。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南瓜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瓜氨酸、天门氨酸、葫芦巴碱、腺嘌呤、果胶、甘露醇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铬、锌、铜等,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从南瓜中提取的南瓜多糖是南瓜主要的降糖活性成分,它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同时具有一定降血脂的功效。

所以,南瓜含有降血糖的成分是可以肯定的,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食用。南瓜是一种高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其值为75,这也是南瓜主要受到质疑之处。但是作为糖尿病患者,还要认识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血糖负荷指数(GL)——食物GI值与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两者的乘积。这个指数告诉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还应考虑到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南瓜视品种和成熟度不同,含糖量3%~15%不等,所以尽管其血糖指数较高,但血糖负荷并不高,每100克为2~11,而同样重量的米制成的米饭为80,也就是说100克南瓜对于血糖的影响相当于10~15克的米。

孕妇能吃南瓜吗?答案是肯定的,孕妇当然可以吃南瓜。孕妇选择吃南瓜的时候,记得最好是食用蒸的南瓜,或者是把南瓜切成片状,然后入到粥里面,这样,打成粥或者是做成盅,其都很有营养并且好吃。

怀孕的女性体内是有毒素的,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吃南瓜的话,南瓜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孕期营养所必需的。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有极好的吸附性能,能黏结并有效地消除体内的细菌毒性和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的影响,有抗环境毒物的功效。能够保护到人体少受些看不见的伤害。所以,对孕妇和胎儿是有好处。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b-胡萝卜素。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保护肌体免受一些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损害,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b-胡萝卜素在肌体内能转变为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维生素A,对保护视力、预防眼疾、维持人体上皮组织的健康、维护骨骼健康及抗癌防癌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孕妇吃南瓜的时候,记得,要把南瓜做熟了,不管你是做粥,还是蒸的,都要熟透了,否则南瓜不熟,吃起来会有生涩味,而且不利于健康。

精彩推荐:

糖尿病人降血糖的饮食偏方1、喝小黄米“油”治糖尿病:每天早上用优质小黄米约50克煮稀饭,煮好后沉淀片刻,撇出上面一层“油”汤,在早餐前约半小时喝下,剩下的小米饭待吃饭时吃掉,对糖尿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每天早上喝一次,连喝三个月必有显效。2、末茶治疗糖尿病:实验证明,末茶中含有能降低血糖的成分,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如果每天引用4-5倍(约200克)的末茶,身心会感到非常清爽,体力充沛,也不必担心会出现尿糖。3、马铃薯治疗法:将马铃薯煮烂,用纱布或过滤器过滤,留下大部分淀粉,在家自家吃的调味品,制成汤糊饮用。4、猪胰汤治疗法:将猪的胰脏加60克玉米须用水煮,其中玉米须必须小心使之干燥后加以保存,每天大约使用20-40克即可。在一般中药铺都备有玉米须。--------------------------------------------------------------------------------------------------------------乌龙茶有助降血糖饮食营养中国是世界茶叶的集聚地,各种名茶琳琅满目。可是茶叶对糖尿病有何作用,却很少深入的研究。最近6月份出版的世界著名临床糖尿病杂志上发表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合作的研究论文,认为乌龙茶有助于抗高血糖。日本人喜饮乌龙茶,所以他们以此作研究。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发酵的红茶之间的一种半发酵茶。他们认为台湾产的乌龙茶其发酵程度及成分含量不如内地产的。所以研究选用内地产的袋装乌龙茶,每日5袋(15克),早上冲泡10分钟共1500毫升,供一天内不论口渴不口渴分5次饮用。此临床工作是在我国台湾进行的,对20例2型糖尿病人每日饮乌龙茶共4周,观察对血糖等的影响。为了严格的科学性,他们不是单纯看饮茶后如何,而是设计了自身交叉对照。对一半病人先饮茶4周,另一半饮水,以后再相互交换4周。为了避免乌龙茶或其他因素的后续作用,在这两个饮茶试验4周之前各有2周空白期,即大家都不饮茶,只饮水,这样一共观察了12周。再为了避免其他各种因素对血糖的影响,这20例的口服降糖药的品种和剂量都是由一名医师掌握,在12周内保持不变。计有11例单用磺脲类,9例磺脲类和双胍类同用。对每一例的的饮食也由营养师计算其饮食热卡及各种成分,对运动则用计步器计算其运动量,使这些在12周内都保持衡定。这样把各种变异因素都去掉了,可以看到此20例在饮乌龙茶的4周内,血糖由平均毫摩/升降至毫摩托车/升。在饮水的4周内为毫摩/升及毫摩/升,变化不大。为了确认血糖变化,更测可以反映1—2周内血糖水平的果糖胺,饮茶期由410微摩/升降至323微摩/升,而饮水其为368微摩/升及340微摩/升,基本不变。所以结论是乌龙茶对2型糖尿病在用口服降糖药时有辅助降糖作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抗高血糖作用,因为对血糖正常者它并不会发生低血糖。至于为什么乌龙茶有此作用,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此茶的成分,发现每天所饮茶中含咖啡因353毫克及总茶多酚1490毫克。文献上曾有人认为茶多酚在大鼠有胰岛素样作用,而且茶能延缓动物肠道吸收葡萄糖。也有人认为咖啡因可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但也有相反的认为咖啡因可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我国作为茶叶的大国,理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而且红茶和绿茶可能有一种会比乌龙茶更好。此外,他们的工作在科研设计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一定要科学性强。这种设计可使保健品类辅助用药的作用得出较明确的结果,而不像目前有些保健品仅靠广来宣传。对我们糖尿病友来说,可以认为饮茶有益,即使没有乌茶茶,喝红、绿茶也可以。但不能认为饮茶就可以代替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用药。--------------------------------------------------------------------------------------------------------------吃南瓜能降血糖最近报载: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不少专家对南瓜降糖提出质疑,或持谨慎态度。文中列举出了北京和武汉两位专家的意见。笔者认为,该两位专家的意见没有实验资料数据的支持,是没有说服力的。究竟吃南瓜能否降血糖?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李全宏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的研究表明:南瓜多糖 和南瓜蛋白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水平,南瓜籽油中的蛋白质分和精氨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结论是:南瓜中3-60KU的蛋白质组分的降血糖效果最佳,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值,而且可以改善各时段的糖耐量。这并非唯一报道南瓜降糖的文章,另一篇题为“石杨南瓜多糖降糖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及降糖作用的研究”的文章,也有同样结论。南瓜能降糖,它还能减轻糖尿病人有时难以克服的饥饿感,但不能把南瓜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或药物来使用。正如治疗其他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一样,饮食控制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只有把饮食治疗、体育治疗、药物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控制糖尿病。顺便指出,笔者的医疗经验中,黄连素与南瓜一起服用对成年型糖尿病治疗颇有效,且副作用小。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变及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各有各的适应症,各有各的副作用。剂量合宜则为药,剂量过大则为毒。葡萄糖为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但体内血糖过高引起蛋白质非酶糖化则造成糖尿病许多并发症。南瓜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食物是有用的,已获得了动物实验的充分支持,医生和病人都不应该抛弃它。毫无疑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中药学巨著,但我们不能期望1596年李时珍就应该知道南瓜能降血糖,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没有人知道葡萄糖是什么。所以不能因为《本草纲目》没有南瓜治疗糖尿病的记载就否定南瓜的降糖作用。--------------------------------------------------------------------------------------------------------------

医生:怎么午餐后血糖这么高,中午吃了什么?

患者:没吃什么啊,就多吃了点南瓜,不是说南瓜可以降糖吗?

医生:没有食物能够降血糖,包括南瓜!

“南瓜降糖”“苦瓜降糖”“荔枝降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内分泌科陈燕珊主治中医师,临床上经常遇到坚信这类传言、擅自停用降糖药物的患者。

她提醒,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运动锻炼、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居家自我血糖监测,才是糖尿病患者稳稳控制血糖的制胜法宝。

南瓜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

曾有动物研究表明,南瓜里的“南瓜多糖”,具有提高胰岛素活性、降血糖的作用。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吃南瓜能降血糖。

陈燕珊表示,南瓜里不仅有可能降低血糖的“南瓜多糖”,还有明确升高血糖的糖和淀粉,并且,上述实验研究使用的是提纯后的“南瓜多糖”,且缺乏在人体内的相关实验证据。很显然,这个实验无法得出“南瓜降糖”的结论。

其实任何吃进嘴里的食物,都不能降血糖。

“食物之所以会升高血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功劳。几乎所有天然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

陈燕珊提醒,平时各类广告常说的“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只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并不是真的不含。

那么,如何衡量食物在吃下去之后给血糖带来的影响?

专家建议,大家可以使用“血糖生成指数(GI)”这个指标。

一般来说, GI 70 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即血糖升得快且高;

GI 55 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即血糖升高比较慢且低,比较平稳。

南瓜的GI为75 ,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吃南瓜不仅会升高血糖,而且还会升得挺快。

建议南瓜与其他食物搭配吃

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吃南瓜?答案是可以的。南瓜是一种经济实惠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好食材,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陈燕珊表示,南瓜除了含有丰富的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的作用;相比其他蔬菜和主食类食物,南瓜含有相对较高的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其中栗面南瓜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含量最高。

但是基于南瓜的高升糖指数,建议南瓜应适量吃,少量吃,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吃。

建议选用含糖量少的嫩南瓜

我们应如何正确食用南瓜?陈燕珊表示,南瓜的正确食用方法应该是:作为主食替代一部分米饭,避免油炸和油煎,尽量选择蒸法,不放蜂蜜和糖,每次应控制在200克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南瓜有老南瓜与嫩南瓜之分。

嫩南瓜可做蔬菜,口感鲜脆,维生素C含量多;老南瓜则口感绵密,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糖类,尽可能替代主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陈燕珊建议尽量选用含糖量少的嫩南瓜,而不是又面又甜的老南瓜。

“如果吃了200 克老南瓜,建议少吃小半碗饭(约 50 80 克),如果是味道比较淡、比较脆的嫩南瓜,则可以当菜吃。”

如何概括论文的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是指论文课题在国内外现状、发展历程之类的;而意义主要是指这个东西在当下还不行,就诸多不足而言还存在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怎么写?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看看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具体写作方法。 一、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在写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二者之间的区别: 1、内容不同 研究背景就是主要是国内外现状、发展历程之类的;而意义要是指这个东西在当下还不行,就诸多不足而言还存在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某些方面可以改进。 2、行文顺序不同 背景就是对现状的描述,而意义则是对背景研究的结果。所以在论文中研究背景在研究意义前面。 二、研究背景如何进行写作呢? 论文研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写作点: 1.交代社会大环境 2.再交代这个行业的大环境 3.再交代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部分是要点出为什么要写本篇论文的问题,也就是写作的意图、缘由。意义与价值如果能区分开,就分开论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说明。一般而言,主要从2个大的方面去写。一是理论意义与价值;二是实践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与价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实践意义与价值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三、论文的意义如何进行写作? 1.(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就是"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怎么写?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写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有所帮助。

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2、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的注意事项:

1、研究背景是否清晰有趣,是否令人感觉值得深入细读。

2、研究方向是否从背景中自然引出,且此探索方向引人入胜。

3、是否简要回顾相关研究轨迹和学术基础,为引出本文观点提供足够准备。

4、是否对相关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估和批判,以引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5、是否从审视当前研究现状中实现认知飞跃,以突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是否通过前述内容和观点评估提供一种立论基础,引出本文观点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简介、个人想法、选题意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所写内容为:

1、选题简介:所选题目的现今研究的相关情况,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

2、个人想法:你对选题的特别看法,以及选此题的原因,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的想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你选择的研究放向的切入点。要体现你对这个题目的思考以及闪光点,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意义: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一个研究成立的基础就是它要有意义,最好能投入实际生产。意义又包括历史性意义、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某专业或学科角度、某个理论角度等方面,探讨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所以里面的一些用词要特别注意,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避免过于口语化。口语化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专业的印象。

2、写毕业论文不仅要有亮点,这一亮点还要突出。突出的亮点,能让你的论文更生动、更传神。所以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做得好的话,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